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细胞色素P450-CYP2J3基因对果糖诱导的高血压和胰岛素抵抗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7/2005-02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综合科实验室完成。选择雄性SD大鼠30只,摄入果糖诱导高血压和胰岛素抵抗模型,经尾静脉注入pcDNA3.1-CYP2J3重组质粒。30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cDNA3.1-CYP2J3质粒干预对照组、pcDNA3.1质粒干预对照组、空白对照组,pcDNA3.1-CYP2J3质粒干预组、pcDNA3.1质粒干预组,各6只。各组大鼠给予正常饲料和饮水。基因注入1周测量血压,1次/周,每次测量5次,取平均值。基因注入2周测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结果:纳入动物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PCDNA3.1-CYP2J3质粒干预组大鼠在CYP2J3基因导入后第7天出现血压明显下降,最大降压效应在导入基因后第14~21天,其降压效应持续3周以上,与pcDNA3.1质粒干预对照组对比血压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125.7±0.5),(137.8±0.6)mmHg,P<0.05]。②CYP2J3基因导入2周后,PCDNA3.1-CYP2J3质粒干预组大鼠血浆胰岛素水平与PCDNA3.1质粒干预组相比明显降低[分别为(9.89±0.41),(14.22±0.55)mIU/L,P<0.05],接近各个对照组。结论:果糖可以诱导大鼠发生高血压和胰岛素抵抗,CYP2J3基因导入后可以降低果糖诱导的高血压并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
占成业  陶秀良  韩少杰  郑智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3):243-245,F003
背景:醛固酮是左心室肥厚的主要致病因子,有效抑制其生物合成可防治高血压左室肥厚。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醛固酮合成及其相关基因CYP11B1和CYP11B2表达的作用,以及其抑制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可能途径。设计: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为实验对象,以正常血压的WKY大鼠为对照,完全分组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各组问均数的比较用方差分析。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和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3-01/2004-0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实验室完成。选用12周龄雄性正常血压WKY大鼠10只为对照组,将12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分别为高血压组和丹参酮ⅡA组。方法:丹参酮ⅡA组经腹腔每天注射1.5mg/kg丹参酮ⅡA,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均腹腔注射相当容积的蒸馏水。实验12周后断头处死大鼠留取心肌标本,心肌组织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醛固酮合成相关基因CYP11B1和CYP11B 2mRNA表达水平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主要观察指标:实验12周后各组大鼠心肌组织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及CYP11B1和CYP11B2基因的mRNA表达量比较。结果: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0只和正常血压WKY大鼠1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12周后大鼠心肌组织醛固酮含量:高血压组和丹参酮ⅡA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6&;#177;0.014),(0.031&;#177;0.010),(0.018&;#177;0.009)ng/g,P&;lt;0.0l,0.05],丹参酮ⅡA组明显低于高血压组(P&;lt;0.05)。②实验12周后大鼠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含量:高血压组和丹参酮ⅡA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93&;#177;0.016),(0.088&;#177;10.024),(0.043&;#177;0.012)ng/L,P&;lt;0.01]。③实验12周后大鼠心肌组织CYP11B1基因的表达量:高血压组和丹参酮ⅡA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774&;#177;0.138,2.533&;#177;0.127,1.973&;#177;0.102,P&;lt;0.05)。④实验12周后大鼠心肌组织CYP11B2基因的表达量:高血压组和丹参酮ⅡA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573&;#177;0.106.1.024&;#177;0.113,0.786&;#177;0.121.P&;lt;0.01,0.05),丹参酮ⅡA组明显低于高血压组(P&;lt;0.05)。⑤各组大鼠心肌组织CYP11B1和CYP11B2及参照基因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电泳带的位置与理论值相符。结论:丹参酮ⅡA抑制高血压左室肥厚的效应可能与其下调心肌醛固酮合成相关基因CYP11B2的表达水平,减少心脏局部醛固酮的生物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背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被认为是高血压发生的候选基因,而胰岛素抵抗及高血脂也被认为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联。由于基因的遗传异质性,因此有必要在不同民族间的高血压者中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与胰岛素抵抗和血脂之间的关系。目的:探讨蒙古族高血压人群ACE基因I/D多态性与胰岛素抵抗及血脂的关系。设计:现况调查。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通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科左后旗卫生防疫站流行病科。对象:选择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后旗朝鲁吐苏木(乡)作为研究现场,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在此长期居住的蒙古族居民,共获得有高血压者115例。干预: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的插入/缺失多态性,血脂、血糖和胰岛素采用试剂盒检测。主要观察指标:血脂、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在115例高血压者中,Ⅱ基因型者33例,ID基因型者62例。DD基因型者20例。在三组人群中总胆固醇分别为(5.1&;#177;1.4),(5.2&;#177;1.5)和(4.9&;#177;1.1)mmol/L,三酰甘油分别为(3.4&;#177;2.5),(3.4&;#177;3.0)和(2.9&;#177;1.8)mmol/L,高密度脂蛋白分别为(1、3&;#177;0.7),(1.2&;#177;0.6)和(1.3&;#177;0.9)mmol/L,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为(3.1&;#177;1.4),(3.4&;#177;1.4)和(3.0&;#177;1.2)mmol/L,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血糖分别为(5.5&;#177;1.1),(5.9&;#177;2.1)和(5.4&;#177;0.6)mmol/L,差异亦没有显著性意义(P&;gt;0.05)。胰岛素水平在三组人群中分别为(5.9&;#177;1.7)mU/L。(6.6&;#177;1.6)mU/L和(6.3&;#177;0.8)mU/L,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胰岛素敏感指数分别为-1.5&;#177;0.1,-1.6&;#177;0.1和,-1.5&;#177;0.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蒙古族高血压人群中ACE基因I/D多态性与胰岛素抵抗及血脂水平无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并观察血清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 方法:实验于2005-07/09在海军总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10)以普通标准饲料+普通自来水喂养;果糖组(n=10)以普通标准饲料+10%果糖水喂养,连续喂养14周,于喂养后第8和14周末,采用尾部测量法测定大鼠血压,胰岛素抵抗指标采用胰岛素敏感性指数=ln[空腹血糖&;#215;空腹胰岛素],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脂联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浓度。 结果:纳入动物2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第8周末果糖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分别为(2.21&;#177;0.34),(1.84&;#177;0.25)μg,P〈0.05],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脂联素明显下降[分别为-4.64&;#177;0.12,-4.23&;#177;0.27;(4.76&;#177;0.67),(5.83&;#177;0.99)mg/L,P〈0,01]。②第14周末两组间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脂联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 的差异更加明显。第14周末果糖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脂联素与第8周末相比明显降低[-5.05&;#177;0.32,-4.64&;#177;0.12;(3.60&;#177;0.50),(4.76&;#177;0.67)mg/L,P〈0、01]。肿瘤坏死因子α明显升高[分别为(2.53&;#177;0.39),(2.21&;#177;0.34)μg/L,P〈0.01]。(3)相关性分析表明,脂联素与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相关性显著(r=0.564,-0.641,-0.538,P〈0.05)。 结论:10%果糖水喂养的Wistar大鼠,具有典型的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的特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的同时伴有血清脂联素下降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大网膜与皮下脂肪组织抵抗素基因的表达,探讨抵抗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6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实验室完成.选择雌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抽签法分为普通饲料组(8只)和高脂饲料组(22只),高脂饲料组大鼠采用0.1mol/L链脲佐菌素尾静脉注射加高脂喂养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15只,随机抽取8只作为糖尿病组,普通饲料组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两组大鼠的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血清胆固醇及三酰甘油。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两组大鼠大网膜和皮下脂肪组织中抵抗素基因的表达。 结果:纳入动物1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糖尿病组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明显降低(分别为-4.89&;#177;0,20.-2.63&;#177;0.42,P〈0.01),空腹血糖.胰岛素,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明显升高[空腹血糖分别为(12.89&;#177;1.18).(4.86&;#177;0.68)mmol/l;胰岛素分别为(10.51&;#177;1.93),(3.07&;#177;1.15)μU/L;三酰甘油分别为(2.63&;#177;0.71),(1.13&;#177;0.17)mmol/L:胆固醇分别为(1.73&;#177;0.15),(1.25&;#177;0.17)mmol/L,P〈0.011。②以A值比表示,糖尿病组大网膜脂肪组织的抵抗索基因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皮下和大网膜脂肪组织、糖尿病组皮下脂畴组织比较明显升高(分别为0.27&;#177;0.03,0.15&;#177;0.02,0.15&;#177;0.03.0.17&;#177;0.02,P〈0.01),而后三者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1)。 结论:抵抗素基因在2型糖尿病大鼠大网膜脂肪组织中表达升高,可能是腹型肥胖更易导敛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丹参酮ⅡA抑制醛固酮生物合成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醛固酮是左心室肥厚重要的致病因子,有证据提示中药丹参提取物能够干预醛固酮的生物合成。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心肌醛固酮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材料:实验于2002—11/2004-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实验室完成,选用12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20只,随机分为高血压组、丹参酮ⅡA组,每组10只。方法:丹参酮ⅡA组经尾静脉注射丹参酮ⅡA溶液1.5mg/(kg&;#183;d),高血压组给予相当容积的蒸馏水。给药12周后断头处死大鼠,留取心肌标本,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以GAPDH基因扩增引物表为内参照,分别测定心肌醛固酮合成相关基因CYP11B1及CYP11B2 mRNA表达。主要观察指标:心肌醛固酮合成相关基因CYP11B1及CYP11B2 mRNA表达水平。结果:20只大鼠被纳入实验,并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值。①两组大鼠心肌CYP11B1及CYP11B2基因表达的定性分析:以100bp Plus Ladder为Marker,分别在440bp,461bp及336bp处可见清晰的扩增条带,DNA测序证实为CYP11B1,YP11B2及GAPDH的编码基因片段。②两组大鼠心肌CYP11B1及CYP11B2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丹参酮ⅡA组CYP11B1及CYP11B2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高血压组(0.924&;#177;0.121,1.343&;#177;0.132,P〈0.05;1.017&;#177;0.119,1.675&;#177;0.126,P〈0.01)。结论:丹参酮ⅡA可能通过直接下调心脏局部醛固酮合成相关基因CYP11B1及CYP11B2 mRNA表达,抑制心脏局部醛固酮的生物合成,从而发挥抗高血压左室肥厚的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分析pcDNA3.1-hIGF-1体内转基因的町行性。方法:实验于2004—06/09在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动物实验室完成。①选取清洁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2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组、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4只/组。②聚合酶链法从人的肝细胞cDNA文库中克隆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cDNA,然后定向插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中,酶切电泳和基因测序鉴定插入质粒的人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基因序列。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组应用直接注射法将阳离子脂质体和pcDNA3.1-hIGF1混合后转染至大鼠胸段脊髓组织中;模型对照组注射等剂量pcDNA3.1和阳离子脂质体混合液。正常对照组未作任何处理。1周后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人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大鼠脊髓中的表达。结果:实验选取清洁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2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聚合酶链反应片段鉴定结果:琼脂糖电泳显示,扩增带大小与预期的人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cDNA相同。②重组的真核表达质粒的鉴定结果:酶切鉴定显示,重组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cDNA3.1-hOGF-1所含的IGF—1cDNA序列和插入方向均正确。③基因转染后各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免疫组化测定结果:基因转染1周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组脊髓组织内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48.2&;#177;5.3,29.3&;#177;4.2,23.8&;#177;8.3,P〈0.01)。结论:阳离子脂质体介导pcDNA3.1-hIGF1体内转基因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启动子区第308位G/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脂异常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03—08/2004—07伊春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为对象,为2型糖尿病组,同期选取中国北方健康汉族人54例,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知情同意。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两组空腹血浆胰岛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空腹血糖、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采用稳态模型分析法评价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215;空腹血浆胰岛素/22.5)。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 结果: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和正常对照者54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2型糖尿病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三酰甘油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高于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分别为(1.43&;#177;0.57),(1.21&;#177;0.42)μg/L;三酰甘油分别为(2.72&;#177;1.28),(1.62&;#177;0.79)mmol/L;胰岛素抵抗指数分别为4.60&;#177;0.98,3.28&;#177;0.67,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0.82&;#177;0.23),(1.01&;#177;0.19)mmol/L,P〈0.05]。②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携带GA+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0.316和0.093;A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是0.175和0.046。③2型糖尿病组携带GA+AA基因型胰岛素抵抗指数、肿瘤坏死因子α、三酰甘油水平高于携带GG基因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分别为5.24&;#177;1.25,4.07&;#177;0.89;肿瘤坏死因子α分别为(1.56&;#177;0.24),(1.39&;#177;0.37)μg/L;三酰甘油分别为(3.07&;#177;0.88),(2.18&;#177;1.08)mmol/L,P〈0.051,而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第308G/A基因突变与中国北方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及血脂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1-02/2003—04山东省立医院保健神经科和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科患者62例,根据有无高血压分为正常对照组30例和高血压组32例,其中高血压Ⅰ期组9例,Ⅱ期组8例,Ⅲ期组15例。两组患者均抽血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浓度,口服葡萄糖1,2h后,分别再次抽血检测以上指标,将正常对照组和高血压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将高血压组各期之间进行相关指标的比较。结果62例患者全部纳入结果分析。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高血压组的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血清总胆固醇浓度[(5.84&;#177;0.82)mmol/L,(18.94&;#177;4.24)mIU/L,(5.78&;#177;9.47)mmol/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02&;#177;0.51)mmol/L,(7.63&;#177;5.22)mIU/L,(5.02&;#177;0.64)mmol/L](P〈0.05),血清三酰甘油浓度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饮糖水后1,2h高血压Ⅰ,Ⅱ,Ⅲ期组血糖均增高,Ⅱ期组饮糖水后1h血糖[(9.87&;#177;2.84)mmol/L]高于Ⅰ期组[(6.88&;#177;1.75)mmol/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期组饮糖水后1,2h胰岛素显著增高[(74.67&;#177;13.44,35.72&;#177;9.45)mIU/L,(P〈0.05)],Ⅱ,Ⅲ期组空腹和饮糖水后1,2h胰岛素也显著增高(P〈0.05),Ⅲ期组饮糖水后1,2h胰岛素[(98.66&;#177;14.84),(88.67&;#177;24.65)mIU/L]高于Ⅱ期组[(85.41&;#177;16.02),(68.30&;#177;36.63)mIU/L,(P〈0.05)];Ⅰ,Ⅱ,Ⅲ期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肽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之一。治疗高血压要考虑纠正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
食物的血糖指数与糖尿病饮食治疗效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等热量而血糖指数不问的食物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和胰岛素的影响。方法:①选择2003—06/2004—06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73例,男40例,女33例。患者均知情同意。②在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饮食治疗,试验期8周,经过2个饮食阶段。第1阶段:低血糖指数饮食阶段:食用血糖指数〈55%的食物4周,经过15d清洗期后,进入第2阶段:血糖指数饮食阶段:食用血糖指数〉75%的食物4周。所需食物的总热量按标准体质量计算。③分别于两个饮食阶段结束时测定患者血生化学指标:血脂检测采用比色法,果糖胺检测采用酮胺法,血糖用血糖仪检测,胰岛素用放射免疫学法检测,胰岛素曲线下面积[025&;#215;空腹胰岛素&;#177;0.75&;#215;(餐后60min胰岛素)&;#177;0L5&;#215;(餐后60min胰岛素]。④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糖尿病患者73例均进入结果分析。8项指标:低血糖指数饮食阶段明显低于高血糖指数饮食阶段[(6.8&;#177;1.2),(12.73&;#177;2.71),(10.26&;#177;1.92),(2.19&;#177;0.58),(1.9&;#177;0.2),(4.6&;#177;1.2)mmol/L.(75&;#177;25)mIU/(L&;#183;min),(68&;#177;22)mIU/L;(8.9&;#177;2.7).(14.81&;#177;2.77),(13.82&;#177;3.24),(4.10&;#177;0.67),(2.5&;#177;0.5),(7.0&;#177;0.3)mmol/L,(118&;#177;40)mIU/(L&;#183;min),(93&;#177;14)mIU/L,t=4.58~18.41,P〈0.011;空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餐后2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血糖指数饮食阶段明显高于高血糖指数饮食阶段[(1.4&;#177;0.4),(14&;#177;05)mmol/L;(1.2&;#177;0.4),(1.2&;#177;0.2mmol/L,t=3.023.17,P〈0.01]。结论:低血糖指数饮食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抵抗状态,糖尿病患者应以低血糖指数饮食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