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卢庆弘 《临床医学》2012,(12):36-37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崇左市人民医院2007年4月至2011年12月采用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的33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Nakai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为90.91%,术后完全复位率为87.88%,椎间植骨融合率为93.94%,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及内固定松动、脱出或断裂现象。结论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可使腰椎滑脱获得有效、可靠的复位和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率高,疗效确切、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后路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椎弓根螺钉+后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32例,术后按Asher标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32例患者随访8~24个月,平均17个月.优23例,良7例,可2例.所有病例均获骨性融合.结论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后路植骨融合具有操作简单、复位满意、融合率高、能最大限度恢复脊柱的力学结构,恢复椎间高度及椎间孔容量,腰椎滑脱症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椎间植骨(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及横突间植骨治疗2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从滑脱复位结果,融合成功率,术前术后疼痛改善情况,腰部功能改善以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28例患者平均随访13个月,滑脱完全复位25例,占89.3%,不完全复位3例,占10.7%。全部患者都获得植骨融合,融合率100%。27例术后腰腿痛即消失。1例术后疼痛改善,1个月后疼痛消失。所有患者3个月后腰部活动良好。伸0°~20°,屈0°~40°,左侧弯0°~25°,右侧弯0°~25°。本组患者无钉棒松动或断裂,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具有复位良好,融合可靠,疗效确切的特点,且减少了腰椎术后并发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王明新 《山西临床医药》2009,(17):1773-1774
目的:通过对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病人的回顾性临床分析,探讨有关腰椎滑脱症的手术适应证、术式选择及治疗效果。方法:依据病人情况分别采取以下术式: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椎板间植骨融合术;减压、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横突间植骨融合术;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横突间植骨融合术。结果: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横突间植骨融合滑脱复位率90%。结论:不同的手术方式针对不同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的不同因病人的病情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性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8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滑脱患者,采用椎板开窗减压+椎间、椎旁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28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内固定位置均良好,临床疗效优15例,良7例,一般5例,差1例,有效率78.6%。术后滑脱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后路减压、椎间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28例腰椎滑脱患者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利用减压时切下的棘突、椎板骨碎块,通过后路进行椎体间植骨融合。结果:随访12个月~30个月,平均20个月,28例患者的腰腿痛等临床症状缓解,26例患者完全复位,2例部分复位,术后4个月~6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28例患者均获得椎体间骨性融合。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加横突间、小关节外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受压神经进行彻底减压,并用椎弓根据螺钉内固定系统对滑脱的腰椎进行复位,并取自身髂骨,部分加用同种异体骨进行横突间、小关节外植骨融合。结果术后随访3—10年,平均6.6年,所有病例术后3个月横突间均有连续骨痂生长,达骨性愈合。临床疗效优良率达83%,无固定螺钉松动、断裂及再滑脱现象。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加横突间、小关节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临床疗效满意,植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8.
陈龙德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7):1232-1233
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已越来越成熟,从单纯腰椎管减压原位后外侧植骨融合到现在的椎弓根系列器械复位内固定加椎间多种植骨方法融合术,但其植骨融合方法各有利弊。本院自2000年2月至2006年9月,采用后路手术减压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自体椎体间颗粒状植骨辅以后外侧植骨手术治疗腰椎滑脱2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植骨cage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2007-01-2011-03在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住院的58例椎滑脱患者,采用椎间植骨cage植入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随访10~36个月,平均24个月.结果 优41例,良13例,可4例,优良率93.1%.结论 充分减压后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和椎间植骨cage植入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复位效果好,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植骨方法加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加不同的植骨方法共治疗腰椎滑脱患者64例,按植骨方法不同,随机分为A(椎体间cage植骨组)、B(横突间植骨组)、C(关节突问植骨组)三组,比较术后疗效、植骨融合率及复位丢失率等。结果术后随访1~3年,结果鼎示A组22例融合良好,1例未融合,1例椎弓根螺钉断裂,复位丢失率7,8%,邹德威临床疗效评分优良率为91.3%。B组18融合良好,2例未融合,2例椎弓根螺钉断裂,复位丢失率11.2%,邹德威临床疗效评分优良率为80.0%。C组16例融合良好,5例未融合,4例椎弓根螺钉断裂,复位丢失率14.6%、邹德威临球疗效评分优良率为71.4%。结论对于不同类型的腰椎滑脱可采用经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加不同类型的植骨方法,其中以椎间植骨及椎间cage植骨融合率较高,复位无丢失,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腰椎滑脱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应用脊柱滑脱复位系统复位固定结合后路椎间植骨或横突间植骨治疗低度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对23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L4滑脱12例,L5滑脱11例,Ⅰ度滑脱9例,Ⅱ度滑脱14例。均伴有神经症状,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采用椎板切除、神经根管减压、脊柱滑脱复位系统固定、结合后路椎间植骨17例,横突间植骨5例。结果:16例滑脱得到完全复位,7例不完全复位。平均随访18.5个月,优20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5.7%。植骨全部融合,没有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情况。结论:采用充分减压、脊柱滑脱复位系统内固定,结合椎间或横突间植骨,治疗低度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操作简便、固定可靠、融合率高,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Ouroboros椎间融合系统在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到2009年7月我院应用Ouroboros椎间融合系统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17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男5例,女12例,对所有病例进行1~2年随访和影像学检查,对椎间隙高度、滑脱角、滑脱率、Oswestly功能障碍评分进行测量和评估,并观察术后椎间融合情况.结果17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全部达到复位或基本复位.随访患者腰椎正侧位X线片显示椎间高度、复位无明显丢失,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情况.腰椎CT显示椎间融合满意,末次随访融合率为100%.临床疗效:治愈13例、有效4例.结论采用充分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Ouroboros椎间融合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复位效果满意,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融合率高,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崔建胜 《临床医学》2011,31(4):80-81
目的比较不同椎间隔合治疗严重腰椎滑脱的早期疗效差异。方法对68例严重腰椎滑脱患者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根据椎间融合方法不同分为Cage融合组34例和椎间植骨组34例。比较术后两组的植骨融合率、Taillard滑脱率、腰椎前凸角和滑脱椎椎间高度指数等,比较两组疗效的差异。结果经随防,患者均复位良好。Cage融合组的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部评估系统评分优良率、椎间融合率优于椎间植骨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illard滑脱率、腰椎前凸角和滑脱椎椎间高度指数等指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Cage植骨融合治疗严重腰椎滑脱的早期临床疗效优于椎间植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Cage和植骨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治疗腰椎滑脱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 94例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7)与对照组(n=47),观察组给予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Cage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2组患者远期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2组JOA评分治疗后均显著增高(P<0.01),且术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复位率、椎间隙高度、术后1年椎间隙高度丢失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植骨融合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滑脱椎体恢复率高,椎间融合率高,且并发症较少,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临床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方法主要有单纯减压、前路椎体间融合、后路椎体间融合、前后路联合360.融合等,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缺点.目的:评价GSSII系统固定联合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的效果.方法:选择脊柱滑脱患者38例,采用标准置钉技术先在滑椎两侧的椎弓根置入2枚椎弓根螺钉,滑椎下位椎体置入2枚椎弓根螺钉,C臂机透视确认螺钉位置正确,然后咬除滑脱椎体的棘突、椎板,切除椎间盘,准备植骨床,安装连接棒,行滑椎复位.将椎板切除后的碎骨及所取髂骨植入椎间隙.调整GSS系统,扭紧连接螺钉,放置引流,关闭切口.术后8周及随访时观察手术前后脊柱放射线影像的改变,材料置入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术后骨融合情况.结果与结论:X射线观察38例患者中36例腰椎滑脱较术前改善,其中28例完全复位,10例术后仍存在1度滑脱:术后8周X射线观察可见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器械固定可靠,未见钉、棒松脱现象,无脊柱再滑脱,脊柱稳定性良好.随访36例患者中,未出现钉、棒松脱,植骨融合好,术前的症状均得到改善,疗效评价优33例、良3例.结果证明,GSS系统钛棒可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操作简单、提拉复位力及螺钉抗拔出力强,是较好的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16.
腰椎滑脱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早期的疗效。方法:对4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行椎板切除神经根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和360度植骨融合手术,对照手术前后的X线平片和JOA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随访6—33个月,平均16、2个月,经X线检查,42个椎间隙的融合率为97.6%,JOA评分计算术后综合改善率为93.3%,平均椎间高度由术前4.5mm恢复至11.7mm。结论:采用椎板切除神经根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和360度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半椎板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植骨融合的疗效。方法:对31例腰椎滑脱患者应用G SS-Ⅲ型内固定系统半椎板减压后内固定,30例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1例置入椎间融合器,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完全复位24例,不完全复位7例,术后达骨性愈合时间6-12个月,12个月后X线提示均融合满意,术后腰腿痛症状均明显改善。观察2a疗效均稳定。结论:半椎板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多节段腰椎峡部裂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椎板切除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成人多节段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9例。【结果】9例均获得一定程度的复位。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随访30个月,术后1年X线复查显示融合率100%,根据JOA评分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价手术疗效,所有患者均对术后疗效满意。【结论】腰椎峡部崩裂所引起的多节段腰椎滑脱常需手术治疗,手术主要目的是有效融合及坚强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神经减压、适当复位,手术治疗疗效显著、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椎间植骨与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脊柱滑脱症,观察其融合率及临床症状的缓解状况,并与应用椎间融合器融合的病例进行比较。结果:椎间植骨融合率及临床症状缓解率均高于应用椎间融合器融合的病例。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脊柱滑脱症,符合生物力学固定融合,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并且椎间植骨融合可能是进一步减少远期并发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万向椎弓根螺钉提拉复位联合撑开复位及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5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均经腰椎后路行椎间隙撑开复位+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滑移程度改变情况以及滑脱复位率,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手术过程均顺利,手术时间(110±35)min,术中出血量(350±55)mL;术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2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JOA评分(25.2±3.8)较术前(11.8±2.4)明显提高,椎体滑移程度[(6.4±3.8)%]较术前[(35.0±18.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滑脱复位率为(79.8±6.3)%,治疗优良率为96%;2例术后出现健侧下肢疼痛、麻木,于术后3~6个月恢复正常。结论万向椎弓根螺钉提拉复位联合椎间撑开复位及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