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及相关检查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和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临床,脑电地形图(BEAM)和脑诱发电位(ERP)的特点,为临床对常见的老年期痴呆的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对9例AD患者,14例VD患者的临床特点,脑电地形图特点及脑诱发电位特点进行分析对比。所有患者均为轻中度痴呆患者,结果:AD起病缓慢;VD多数发病较急,AD的的认知功能为全方面减退,VD以记忆力和计算力减退为主。AD的非认知功能亦较多受累而VD则受累较少,AD和VD患者BEAM变化前者为全头部、后者为病变部位θ频带功能增高,前者改变与痴呆严重程度一致,后者则不成比较,两组患者ERP改变相似,但前者多受影响而后者受累较少,结果:根据AD和VD不同的临床、脑电地形图特点有助于对这两种痴呆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脑诱发电位的特点对二者的诊断亦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老年痴呆患者和正常老年人脑电地形图(EEG)的对比研究,评估脑电地形图在老年痴呆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EEG对老年痴呆患者和正常老年人进行检查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30例AD患者EEG异常26例(86.66%),弥漫性异常23例。26例正常老年人的EEG异常4例(15.38%),弥漫性异常1例。发现AD患者EEG的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老年人(P<0.01),且痴呆越重脑电异常越明显(P<0.01).结论:EEG检查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可作为评价AD患者脑功能客观指标之一,能反映出老年痴呆患者脑功能损害程度,对临床诊断痴呆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陆伟  Kari  Mattila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2001,39(2):136-137,140
目的:利用等电聚焦双向电泳法(2-DE)研究Alzheimer‘s病(AD)患者脑皮质蛋白的生化改变,并探讨该方法的重复性和可靠性。方法:利用2-DE分析A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额、颞叶皮质蛋白;通过2-DE计算机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2-DE图谱可识别蛋白或多肽800余种,发现31个电泳点在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量性差异,有两种未鉴别蛋白在AD脑出现频率较高。结论:所采用的2-DE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和良好的分辨率。AD脑蛋白的改变以量变为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31例脑死亡患者的脑电图(EEG)变化,探讨其在脑死亡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便携式数字EEG仪对符合脑死亡临床标准的31例患者进行脑电检查。结果:31例患者中28例(90.32%)在临床标准判定脑死亡后作EEG描记均呈脑电静息,3例在第一次EEG描记时有脑电活动,但在12h后的描记呈脑电静息。结论:EEG作为脑死亡判定标准之一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而且在判定脑死亡过程中EEG应多次检查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5.
阿尔兹海默病(AD)是一种脑网络疾病,至今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对社会产生严重负担。脑深部电刺激(DBS)可调控靶点相关的脑网络,为AD的治疗带来希望。DBS在AD治疗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选择合适的手术病例、手术的最优靶点、电刺激参数以及DBS治疗AD的确切临床疗效等仍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拟对DBS治疗AD的适应证、手术靶点、刺激参数、作用机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60例脑血管病进行脑电地形图资料分析,了解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患者进行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描记分析比较,每位患者均做过CT检查。结果脑电地形图对脑血管病的诊断阳性率高于脑电图,对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阳性率高于CT,脑电地形图可动态观察,指标准确。结论脑电地形图作为无创性脑功能检查对于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尤其是动态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分析法比较髓海不足型与肝肾亏虚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的脑功能区活动存在的差异,以期为AD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和同病异治提供影像学证据。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21年4月于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就诊的AD患者60例,其中髓海不足组29例,肝肾亏虚组31例,选取同期年龄相对应的健康老年人36例纳入对照组。对三组受试者分别行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应用ALFF分析法对比三组受试者脑区的ALFF值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髓海不足组患者的右小脑后部、左前扣带回、右前扣带回ALFF值升高(P<0.05),肝肾亏虚组患者的右侧岛叶、左侧岛叶ALFF值升高(P<0.05)。与髓海不足组比较,肝肾亏虚组患者的右小脑后部ALFF值降低(P<0.05)。结论 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ALFF分析法可为AD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和同病异治提供影像学证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探讨脑电地形图和双相情感障碍的关系.研究背景目前对双相情感障碍脑电地形图之研究甚少,尤其是在治疗前后脑电地形图变化方面至今尚无人报道.方法对51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治疗前后做脑电地形图检查,并和30名健康人比较.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脑电地形图异常率为52.94%.患者α波频率降低,θ波频率增高,多见于额、颞区,且两半球对称性较差。经治疗后θ波频率趋向正常.结论脑电地形图可作为一种新的研究双相情感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额叶静息脑电偏侧化来研究情绪调节的性别效应。方法应用40导放大器采集30名19~26岁正常人的静息脑电,通过scan4.3软件对脑电数据进行离线分析,最后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人脑左右半球间alpha波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偏侧化与性别交互效应组,极点与性别交互效应组,极点与偏侧化交互效应组,极点与偏侧化与性别交互效应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伊=0.668,1.418,1.164,P〉0.05)。男女偏侧化程度F4/F3组(t=0.456,P=0.646),FS/F7/组(t=0.809,P=0.425),FP2/FPl组(t=1.542,P=0.134),各极点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人大脑左右半球存在偏侧化,偏侧化不存在性别差异,额叶静息脑电alpha波功率偏侧化,在非任务状态下不能作为情绪调节能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吴甲武 《医学文选》2006,25(4):717-718
脑功能保健治疗仪是引进国外最新脑电生理研究成果,用电脑模拟人在不同生理活动下的脑电变化,配合柔和轻音乐的一种疗法。这种单纯的治疗虽让患者大脑得到放松,但未能更好地作用于足部,未能消除足底紧张,导致整个治疗效果欠佳,亦不能适应病人的病情需要。我院2004年6月至2005年8月使用改良脑功能保健治疗仪治疗焦虑症患者96例,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脑电双频指数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指数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36例。观察患者在不同丙泊酚靶控浓度时反应熵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情况及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血压变化情况。结果脑电双频指数与丙泊酚靶控浓度存在负相关且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在插管时、停药时、拔管时患者的血压变化分别为(23±6.4)mmHg、(25±6.9)mmHg、(15±7.2)mmHg,血压变化波动较小,患者的血压在麻醉中保持平稳。结论脑电双频指数麻醉监测方式与丙泊酚靶控浓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能较好地反映患者的麻醉深度,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电生理技术评价重症脑损害脑功能的价值。方法采用脑电图(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等神经电生理技术,对106例神经重症所致昏迷患者的脑功能进行监测。结果 EEG异常率达100%。主要异常有中高幅慢波型、发作波型、α昏迷型、β昏迷型、纺锤昏迷型、三相波型、平坦波型及爆发-抑制型等8种类型。BAEP检查32例,异常率46%(15/32)。随访表明脑电图异常类型与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联合应用神经电生理技术监测神经重症患者的脑功能变化,对重症脑损害的病因诊断、抢救治疗及预后评估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神经康复疗法对脑梗死患者治疗价值和意义。方法:抽取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治疗前后 BI 指数评分,Brunnstrom 评定量表,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分析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 BI 指数评分和 Brunnstrom 评定量表及脑血流动力学检测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神经康复治疗,不仅有利于增加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缩短了治疗过程,改善了生存质量,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数字化脑电监测定位对癫痫患者致痫定位,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1年6月~2002年11月收治10例癫痫患者实施术中脑电图皮层电极/深部电极精确定位,手术切除“致痫灶”治疗癫痫。结果:随访3~17月,疗效满意7例,显著改善2例,疗效差1例.未发现并发症及功能损害。结论:术中脑电监测准确指导手术,可明显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 62例脑血管病脑电地形图资料 ,观察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患者进行同期的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描记分析比较 ,每位患者均做CT检查。结果 :脑电地形图对三种脑血管病例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脑电图 ,对TIA的诊断阳性率高于CT ,脑电地形图作为动态观察 ,指标准确。结论 :脑电地形图作为无创脑功能检查对于临床诊断 ,特别是动态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15例精神发育迟缓患者及40例正常人自发脑电地形图各脑区的频段功率谱值作比较。自发脑电地形图显示:精神发育迟缓者脑电功率谱在额,中央,颞,枕等脑区,均有Φ频段功率增加,α和β频段功率减少。9例患者过度换气前和试验中比较,4个频段均有一定差异,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脑电地形图是一种致力于重新构造成由大脑内电位所产生的脑电活动分布,因此也称为恼电活动地图显示(Brain ElectricalActivity Mapping 简称 BEAM)。利用地形图来研究脑电的表现为近年来发展方向之一,但以脑部占位性病变,脑血管病变等方面的资料较多。癫痫方面的资料较少。本文对123例癫痫患者 BEAM 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常规 EEG 及 CT 比较,其结果如下。资料与方法123例患者中,男70例,女53例。年龄4~58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视频脑电监测与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使用价值。方法 采用国内SW系统智能化脑电图仪,对375例临床确诊为癫痫(293例)和可颖癫痫(82例)患者进行了尖脑电监测,并同时进行常规脑电图检测。结果 视频脑电监测异常者307例(81.9%),其中有痫样放电者227例(73.9%),于清醒时出现者42例(18.5%),于睡眠期出现者115例(50.6%),主要出现在NREMⅠ-Ⅱ期,另有70例于清醒及睡眠期均出现痫样放电。监测期间出现临床发作120例(32%)。375例同时行常规脑电图检查,异常者157例(41.8%),其中有痫样放电者73例(46.4%),出现临床发作8例(2.1%0。异常率和痫样放电检出率视频脑电监测均明显高于常规脑电图检查(P<0.005)。结论 视频脑电监测对癫痫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提高了临床诊断、分型以及鉴别诊断价值,而且对癫痫术前评价提供了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犬颈总动脉和股静脉持续输注异丙酚至脑电静息时循环、呼吸变化及异丙酚的用量。方法杂种犬8条,通过颈总动脉或股静脉持续输注异丙酚直至麻醉深度指数(CSI)等于零,并维持CSI在0-5之间波动持续60min停药。记录意识消失、恢复时间及异丙酚用量,观察犬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的变化。结果达脑电静息所用时间和停药后苏醒时间,颈总动脉给药明显快于静脉给药(P<0.05)。颈总动脉和股静脉给药在意识消失时、CSI=0-5持续10s、30min和60min时异丙酚的用量分别为(76.1±24.3)mg和(146.9±48.3)mg(P=0.000)、(221.3±47.4)mg和(353.3±89.2)mg(P=0.000)、(474.9±122.5)mg和(845.8±206.8)mg(P=0.000)以及(721.3±204.0)mg和(1401.4±410.4)mg(P=0.000)。在脑电静息各时点,颈总动脉给药对平均动脉压和呼吸的影响与静脉给药比较统计学差异非常显著,动脉给药血流动力学和呼吸指标变化更平稳。结论异丙酚颈动脉麻醉至脑电静息比静脉麻醉用药量少,对循环、呼吸影响小。  相似文献   

20.
宗艳红 《当代医学》2014,(36):112-113
目的对癫痫患者行脑电监测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为后期的诊疗工作提供指导。方法抽取收治的癫痫或疑似有癫痫发作病史的患者125例,分别为确诊患者95例,未确诊30例,对全部患者均进行视频脑电监测和常规脑电监测,通过两种监测结果,分析两种方法下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护理,确诊95例患者中采用视频脑电监测癫样放电正常的为88例,占92.6%,常规脑电监测癫样放电正常的为49例,占51.6%;疑似30例患者中采用视频脑电监测癫样放电正常的为29例,占92.7%,常规脑电监测癫样放电正常的为24例,占80.0%;视频脑电监测明显优于常规脑电监测(P〈0.05)。结论对视频脑电监测的患者进行有效护理,能够提高癫样放电诊断正常率,为诊疗及护理工作的进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