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医学杂志》2022,(28):2161-2166
目的探讨及评价快速免疫学检测指标脱颗粒功能测定(CD107a)及穿孔素(Perforin)表达检测在判定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即原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pHLH)]诊断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0年6月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京都儿童医院以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三家医疗机构收治的295例行基因筛查的HLH确诊患者的病例资料, 对比快速免疫学功能指标CD107a和Perforin表达与基因筛查的契合度, 评价两项指标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 并建立免疫功能学指标对判定pHLH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选取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cut-off值。结果 295例HLH患者中, 男156例、女139例, 年龄2个月~70岁, 中位年龄18岁。CD107a检测在判定脱颗粒基因缺陷相关pHLH方面, 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0(P<0.001), 约登指数最大时对应的灵敏度为83.3%, 特异度为89.2%, PPV为33.3%, NPV为98.8%, cut-off值为7.15%。...  相似文献   

2.
12例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患儿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儿小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及凝血功能障碍,通过骨髓检查及淋巴结活检确诊。12例患儿经抗感染、激素及丙种球蛋白等治疗后,3例治愈,9例病情进行性恶化,5例死亡。结论骨髓检查及淋巴结活检对噬血细胞综合征是诊断关键。噬血细胞综合征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患儿进行UNC13D基因突变筛查,初步了解中国HLH患儿UNC13D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基因突变型与临床表现之间可能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直接测序方法,对34例HLH患儿UNC13D基因外显子编码区进行突变筛查.结果:在4例HLH患儿的UNC13D基因外显子编码区发现4个杂合型突变,其中3个错义突变,均导致氨基酸改变分别为(P374T,1410L,A397),另一个为无义突变,出现终止密码子.4例患儿均治愈出院,随访至今未再次发病.结论:目前发现中国HLH患儿中存在UNC13D基因突变,有2例杂合突变位点(P374T,A397),未见报道,目前这2例患儿病情稳定,未出现反复,待进一步随诊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STXBP1(syntaxin-binding protein 1)基因突变所致的早期癫痫性脑病(early infantile epileptic encephalopathy,EIEE)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特征及二代基因测序在病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儿科就诊且基因诊断为STXBP1基因突变的19例癫痫性脑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基因检测结果、治疗情况和疗效。结果 15例(78.9%)患儿在出生后1个月内起病;19例患儿的脑电图均有明显的改变,其中爆发抑制13例(68.4%),高度心律失常12例(63.2%)。19例患儿中共检测出18个致病性变异位点,均为新发变异,其中有7个位点目前尚未见报道。5例患儿诊断为大田原综合征,5例患儿诊断为婴儿痉挛症,9例患儿为不能分类的癫痫性综合征。随访6个月至4年5个月,1例停药,5例癫痫发作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7例无效。12例发作缓解或控制的患儿中有8例是通过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有效,6例痉挛发作的患儿加用氨己烯酸治疗后有4例有效,7例表现为药物难治性癫痫。19例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发育迟缓。结论 智力、运动发育迟缓和癫痫反复发作是STXBP1-脑病主要的、独立的表型特征,STXBP1基因变异以新发变异为主,二代基因测序诊断有助于STXBP1-脑病的早期诊断,左乙拉西坦和氨己烯酸可能对控制STXBP1-脑病的癫痫发作部分有效,生酮饮食为早发性癫痫性脑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袁梦  陈俊  张佳  杨作臻  甘靖 《重庆医学》2023,(4):502-507
目的 探讨MT-ATP6基因突变(m.9176T>C)相关晚发性Leigh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被误诊为重症肌无力的MT-ATP6基因突变(m.9176T>C)相关晚发性Leigh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例1,男,于13岁4个月起病;例2,女,于9岁11个月起病。2例患儿均以眼睑下垂为首发症状就诊,初步诊断为重症肌无力(眼肌型),但头颅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均提示基底节及脑干存在异常信号影,基因检测提示线粒体环基因MT-ATP6基因突变(m.9176T>C)。经“鸡尾酒疗法”治疗后2例患儿症状缓解并出院。结论 早诊断及治疗有助于改善MT-ATP6基因突变相关晚发性Leigh综合征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背景 发育迟缓(DD)/精神发育迟缓(MR)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异质性强,该类患儿的早期精准诊断十分困难,目前国内鲜有大样本分析该类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 目的 分析DD/MR患儿基因检测结果,为DD/MR患儿确定遗传学诊断、制订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21年9月于昆明市儿童医院康复科就诊的致病原因尚不明确的93例DD/MR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和拷贝数变异(CNV)检测,分析与患儿临床表现相关的致病性基因突变位点和CNV特点,分析基因突变检出情况。 结果 93例患儿临床表现包括运动发育落后、智力低下或全面性发育落后,发育水平落后于正常发育里程碑。共检出遗传变异74例,检出率为79.6%,其中40例(43.0%)为致病性基因突变,13例(14.0%)为基因CNV,21例(22.6%)为突变意义未明。基因检测结果共涉及50种基因,所致疾病中SMN1基因突变引起的脊髓性肌萎缩症所占比例最高(10.0%,4/40),其次为COL6A2基因突变引起的Bethlem综合征1型(7.5%,3/40)及CSPP1基因突变所致的Joubert综合征21型(5.0%,2/40)。 结论 致病基因突变和基因CNV可能是导致DD/MR的主要病因,SMN1、COL6A2、CSPP1为DD/MR患者常见突变基因,WES结合CNV检测对明确DD/MR的病因,特别是对诊断表型和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患儿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肝、脾、淋巴结大,肝功能损害,黄疸等;实验室检查全血细胞减少及凝血功能障碍,通过骨髓检查及淋巴结活检确诊。12例患儿经抗感染、激素及丙种球蛋白等治疗后,3例治愈,9例病情进行性恶化,其中7例死亡。结论骨髓检查及淋巴结活检对噬血细胞综合征是诊断关键,噬血细胞综合征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WT1基因突变在3例激素耐药肾病伴泌尿生殖器异常患儿的临床特点和致病作用.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2例患儿的肾组织行足细胞分子(nephrin,podocin,α-actinin4,WT1及CD2AP)表达;采用PCR及RT-PCR的方法检测WT1基因突变及 KTS/-KTS比例.结果:3例患儿发病年龄分别为6月、1岁及10岁,确诊年龄分别为7月、9岁及15岁.例1和例3为男性表型伴泌尿外生殖器异常,例2为女性表型;3例患儿染色体核型均为46,XY.临床均为激素耐药肾病,例1和例2肾脏病理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对2例肾活检患儿肾组织标本的分析显示足细胞分子表达均发生改变;例1 WT1无表达,例2 WT1在足细胞核内的分布与正常对照不同.WT1基因分析示,WT1基因序列中例1未发现突变,例2为IVS 9 5 G>A杂合突变,例3为WT1外显子91186 G>A的杂合突变.结论:对于早发激素耐药肾病且病理为FSGS的女性患者或伴有泌尿生殖器异常的男性患者应行染色体核型和WT1基因分析.WT1突变引起足细胞分子表达发生改变,提示这些足细胞分子参与了蛋白尿的形成或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媛  田云粉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5):1921-1927
背景 肝糖原累积病是一组罕见的累及肝脏的遗传性糖代谢障碍疾病,各型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基因检测已取代有创性肝穿刺酶活性检测的确诊方法,对肝糖原累积病的确诊、分型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目的 研究肝糖原累积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选择2015-2018年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确诊的6例肝糖原累积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6例患儿临床诊断为肝糖原累积病,采用二代测序法(NGS)对糖原累积病(GSD)相关基因外显子区直接测序与参考序列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可能存在的基因突变。对6例患儿的临床表现、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基因检测结果,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6例患儿均有肝脏肿大、低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三酰甘油升高、乳酸升高,尿酸升高4例,胆固醇升高2例。尿蛋白阳性4例,尿酮体阳性4例,1例酮体可疑阳性。4例矮小。3例患儿存在G6PC突变,其中2例为c.648G>T纯合突变,1例为c.262delG/c.648G>T复合杂合突变,均可确诊为GSDⅠa型。1例患儿因已死亡不能行基因检测,其父母分别检出G6PC基因的一个杂合突变:c.49delCinsGGTA、c.262delG,推断患儿为GSDⅠa型。1例患儿检出SLC37A4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1109G>A/c.572C>T,确诊为GSDⅠb型。1例患儿检出AGL基因 c.579delC纯合突变,确诊为GSDⅢ型。结论 本组6例肝糖原累积病患儿均有肝肿大、低血糖、高脂血症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普遍伴有高乳酸、高尿酸、尿酮体阳性及身材矮小。GSDⅠa型最多见,共4例,G6PC突变类型为c.648G>T、c.262delG突变;GSDⅠb型1例,SLC37A4 c.572C>T突变是已知中国人常见突变,c.1109G>A为新发现突变;GSDⅢ型1例,AGL基因c.579delC突变为已知致病突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钴胺素(cbl)X型甲基丙二酸血症(MMA)患儿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特点。方法:收集2016至2020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和上海市儿童医院就诊的5例cblX型MMA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串联质谱法检测血酰基肉碱水平,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尿有机酸,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法检测致病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预测新突变对三维蛋白质结构的影响。结果:5例cblX型MMA确诊患儿,男性4例,女性1例,发病年龄为出生后0~6个月。4例男性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顽固性癫痫、智力运动发育落后,代谢异常均表现为轻度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其中伴尿甲基丙二酸轻度升高3例,伴血丙酰基肉碱(C3)、C3/乙酰基肉碱(C2)升高1例;基因检测发现2例携带宿主细胞因子C1(HCFC1)已知基因突变c.344C>T(p.A115V),另外2例携带新的致病基因突变,分别为c.92G>A(p.R31Q)和c.166G>C(p.V56L)。这三种基因突变均位于HCFC1蛋白的Kelch结构域中。1例女性患儿携带c.3731G>T(p.R1244L)突变,临床症状较轻,仅尿甲基丙二酸...  相似文献   

11.
赵金华  洪菲  陆生丽  朱美君  徐明 《浙江医学》2022,44(18):2000-2002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是先天性红细胞膜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红细胞球形化,红细胞在脾脏被破坏增加引起溶血性贫血,临床主要以贫血、黄疸、脾肿大为主要临床症状。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21年7月3日收治1例以反复皮肤黄染为主要表现的患儿,该患儿出生后不久有溶血、贫血、黄疸等表现,基因检测发现ANK1基因错义突变,结合患儿的临床及基因检查结果,确诊为HS。本例患儿致病原因可能是新发现的ANK1基因突变,该基因突变位点未被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收录,无相关文献报道。HS临床表型无特异性,基因检测可协助诊断。本文通过总结该患儿治疗中的经验、教训,以提高大家对HS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例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裂变缺陷致脑病1型(encephalopathy due to defective mitochondrial and peroxisomal fission-1, EMPF1))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其致病基因突变。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儿科收治的1例EMPF1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女性患儿,8岁,主要临床特征为发育倒退,小头畸形,肌张力低下,难治性癫痫,头颅MRI提示脑萎缩,右侧颞枕顶叶皮层信号异常,动态脑电图提示:右半球尖慢波放电。全外显子家系基因检测提示患儿DNM1L基因存在c.1040C>G位点的新发杂合错义变异,经一代测序验证结果显示,其父母该位点未发现变异,为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新发变异;经生物信息分析推测该变异为致病变异。门诊随访2年,经线粒体鸡尾酒疗法、抗癫痫药治疗后,患儿病情稳定,近1年来已无癫痫发作,精神状态、吞咽功能好转,可经口喂养,偶有恶心、呕吐。结论 EMPF1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或倒退、肌张力障碍、肢体瘫痪、癫痫等,综合临床表型及基因检测结果可实现对该病的早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目的对4个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分析。方法: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检测了4个ALD家系的A/3091基因,并通过核苷酸序列分析确证突变位点。结果:所有患儿的母亲,患儿2、患儿3、患儿4弟弟及其表弟与正常对照的PCR产物混合物。均出现DHPLC洗脱双峰。而正常对照均为单峰,提示相应基因片段存在突变位点。上述出现异源双峰的PCR产物经直接测序.证实了相关突变的存在:患儿1母亲为fs Glu 471突变携带者;患儿2存在S108X突变;患儿3存在R617C突变;患儿4弟弟和表弟均存在A141T突变。结论:DHPLC能有效地检测ABCD1基因突变。并为进—步地基因突变筛查与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淑雯 《广东医学》2005,26(7):900-900
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是小儿罕见血液病。临床表现为难于控制的高热、进行性全血细胞减少,DIC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可危及生命,病死率较高,而且目前无统一的治疗方案。我科在2001~2003年中,收治了3例患儿。均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例均为男性,1~10岁,均发热,腹痛伴黑便1例,皮疹1例,伴有胃窦多发性溃疡并出血1例。3例均有肝功能受损,全血细胞减少,血脂偏高,肝脾肿大。均行骨髓检查确诊为噬血细胞综合征。经抗感染,甲基强的松龙冲击,VP16,长春新碱等治疗后,3例患儿均治愈出院。2护理及体会2.1高热的护理高热不退,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总结我院2012-2013年确诊的6例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诊断指标结果,并对相关数椐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儿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烧、肝脾淋巴结肿大,继而出现黄疸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血细胞进行性减少,乳酸脱氢酶(LDH)等酶类升高,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异常,EB病毒DNA拷贝数均增高。骨髓细胞学检查均见吞噬血细胞现象。结论反复发烧、肝脾淋巴结肿大、呼吸道感染等临床特征结合相应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助于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从而进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浙江省新生儿多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MADD)的发病率、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采用串联质谱法对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浙江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3?896?789名新生儿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结合尿有机酸分析及电子转移黄素蛋白(ETF)或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ETFDH)基因检测确诊。确诊患儿进行饮食和生活管理,补充左卡尼汀、核黄素、辅酶Q10治疗,长期随访并评估患儿的生长和智力发育情况。结果:确诊MADD患儿13例,除1例为Ⅱ型,其余均为Ⅲ型(迟发型),发病率为1/299?753。13例患儿中,1例死亡,4例因感染诱发以低血糖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代谢失调,1例出现肌张力降低,其余患儿随访发育良好(随访时间3~45个月)。患儿初筛血C4~C18:1不同程度升高。13例患儿进行基因检测,其中ETFA基因复合杂合突变1例,ETFA基因纯合突变1例,ETFB基因复合杂合突变1例,ETFDH基因复合杂合突变8例,ETFDH基因纯合突变1例,仅检测出一个ETFDH基因突变位点1例。c.250G>A为热点突变。结论:MADD临床表现高度异质,新生儿期发病较为严重,迟发型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初筛血C4~C18:1不同程度升高,最常见基因突变为c.250G>A。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线粒体脑肌病(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ME)家系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海南省3家三甲医院儿科的11个ME家系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11个ME家系中共确诊13例患儿,其中男性患儿6例(46.15%),女性患儿7例(53.85%)。发病年龄为6个月~12岁,从发病至确诊病程间隔9个月~8年,Morava评分为6~11分。临床症状主要有运动异常、发育落后或倒退、癫痫发作、卒中样发作;13例患儿中血乳酸升高11例(84.62%),血肌酸激酶升高4例(30.77%);头颅MRI主要累及颞顶枕叶、小脑、脑干及基底节区,部分伴有脑萎缩;基因检测出8个家系为mtDNA突变致病(72.72%),其中5个家系、6例患儿为MT-TL1基因m.3243 A>G,且有4个家系(80.00%)检测出该位点的无症状突变携带者5例;2个家系、3例患儿为MT-ND5基因m.13513 G>A,且有1个家系(50.00%)检测出该位点的无症状突变携带者1例;1个家系、1例患儿为MTND3基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云南地区永久性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H)患儿的基因突变及其临床表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经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40例CH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随访至3岁,分别在患儿1、2和3岁时行格塞尔发育量表评分,评估患儿发育状况和预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检测27个已知的CH相关基因,分析基因型和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结果:40例患儿中23例检出相关基因突变,突变检出率为57.5%;共检出8个基因的32种突变类型,前三位突变基因为DUOX2、TPO和TSHR,突变频率分别为65.9%(29/44)、11.4%(5/44)和9.1%(4/44);17例检出DUOX2基因突变患儿存在17种突变类型,其中p.K530*突变频次最高,占比20.7%(6/29);DUOX2杂合突变与复合杂合突变患儿的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随访至3岁均不能停药,表现为永久性CH。携带其他基因突变患儿的体格和智力发育评估也在正常范围。结论:云南地区永久性CH患儿DUOX2、TPO和TSHR基因突变检出率较高,基因突变类型与CH患儿预后无明显相...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儿童感染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治及预后.方法 对1例多病原感染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例患儿以肺炎住院,反复高热、存在粒细胞缺乏及贫血,骨髓中发现噬血细胞、NK细胞活性降低、可溶性IL-2R (CD25)≥2 400 U/ml,噬血细胞综合征相关基因突变分析报告未提示有病理意义的突变,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断成立.予丙种球蛋白及地塞米松治疗.后因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显著升高,监测胸部影像学检查逐渐出现真菌性肺炎表现,加用抗真菌治疗,病情渐趋好转.入院后多次呼吸道分泌物直接免疫荧光法7项病毒抗原检测均无阳性发现,血清学检查结果也不支持EB病毒、柯萨奇病毒、埃柯病毒、HIV、巨细胞病毒(CMV)、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I、弓形体及肺炎支原体感染,后经PCR、实时PCR及Luminex技术平台检测证实存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B亚型合并感染.结论 对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除对症、支持治疗外,按HLH-2004方案,同时兼顾并发症的治疗.预后可能取决于有无基础疾病、诊断的早晚及是否出现严重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反复发热伴MEFV基因突变患儿基因型与临床表型关系以及MEFV基因突变在反复发热患儿诊治中的价值。方法:报道3例反复发热患儿经全外基因检测发现伴MEFV基因突变,并对3例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相关检查及MEFV基因突变位点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儿均反复发热。病例1,发热间歇期不固定(1~6 d)、发热时伴腹痛、头晕等非特异性症状,多次实验室检查不支持感染性、风湿免疫性及肿瘤相关性疾病,抗感染、非甾体类抗炎药及激素治疗无效。病例2,发热间歇期4周,发热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升高,C反应蛋白(CRP)升高,热退后上述指标恢复正常,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多次诊断“化脓性扁桃体炎”。病例3,间歇期为2~8周,实验室检查同病例2,多次诊断“化脓性扁桃体炎”及“扁桃体炎”。3例患儿行全外显子组基因检测,结果均检测出伴MEFV基因突变。病例1患者分别杂合携带c. 1105(exon3)C>T(p. P369S)和c. 1223(exon3)G>A(p. R408Q)突变位点,两个突变均来自母亲,不符合“家族性地中海热(FMF)”遗传学诊断标准,诊断为“发热待查”。病例2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