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分析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临床表现、临床转归,为临床合理与安全使用抗肿瘤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2~2015年上报的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应进一步加强ADR的监测,避免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同时药师要积极参与用药安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保障临床抗肿瘤药物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分析院内2022年1月—2023年6月期间上报的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对相关患者的一般资料、怀疑药品类型、联用药物、累及器官和系统及临床表现、报告类型及转归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在29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168例,女性124例,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64.38%;药品类型以细胞毒类(25.13%)为主,其次为抗代谢类(22.01%);引发药物不良反应例次排名前5的药物均为传统抗肿瘤药;药物不良反应类型以血液系统(40.91%)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20.33%);报告类型以已知严重(60.96%)为主。结论:传统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同时新型抗肿瘤药物发展迅速且应用广泛,二者均应加强临床应用监测,以促进抗肿瘤药物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李悦  张宝  杨红  陈婷婷  马晓 《中国药业》2022,(22):117-119
目的 为儿童临床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某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报至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的儿童使用抗肿瘤药物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145例,统计患儿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用药种类、给药途径、ADR发生时间、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ADR类别及转归情况并分析。结果 145例ADR报告中,男性患儿(62.07%)多于女性(37.93%);年龄以小于6岁最多(82例,56.55%);原患疾病以白血病最多(140例,96.55%),其中又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较多(126例,86.90%);ADR涉及最多的药物类别为抗代谢类(147例次,52.88%);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注射(180例,64.75%),尤以静脉滴注较常见(145例次,52.16%);ADR多发生于用药3 d内(59例,40.69%);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为血液系统(110例次,59.78%),主要临床表现为骨髓抑制(107例次,58.15%)。结论 临床应加强患儿抗肿瘤药物ADR的监测与上报,了解ADR的特点及规律,做好预防工作,为儿童临床安全、合理、个性化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韩一萱  张士勇 《安徽医药》2011,15(1):115-117
目的该院抗肿瘤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为深入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该院2007~2009年收集的250例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分析。结果在250例不良反应中,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为228例,占91.2%;生物碱类抗肿瘤药物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最多见,共62例,占24.8%;严重药品不良反应12例,占4.8%;消化系统损害最常见。结论临床应重视抗肿瘤药物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及时发现,诊治和预防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赣州市肿瘤医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方法对本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收集到的76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6例ADR中,涉及造血系统5例(占6.58%)、消化道反应17例(占22.37%)、变态反应21例(占27.63%)、神经系统反应9例(占11.84%)、心血管系统4例(占5.26%)、呼吸系统3例(占3.95%)、泌尿系统6例(占7.89%)、50岁以上43例(占56.58%)。结论应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物,对于突出的不良反应要有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7.
《抗感染药学》2017,(8):1529-1532
目的:分析医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6年上报的107例抗肿瘤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为样本,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及其疾病类型、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器官、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和关联性评价等资料。结果:107例抗肿瘤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报告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58.88%,男性占65.42%;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占46.73%;不良反应关联评价为"很可能"占73.83%;静脉给药途径占66.36%;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占40.19%;疾病分类中肺癌占57.01%。结论:抗肿瘤药物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和疾病类型、给药途径等紧密关联,且可累及多个组织、器官与系统,而血液系统最容易累及,临床使用时需根据具体用药情况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我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本院2009~2010年抗肿瘤药物(西药)的不良反应,促进合理、安全地使用抗肿瘤药物。方法收集本院2009~2010年抗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 178例ADR中,男性91例,女性87例,50岁以上127例(71.35%);涉及抗肿瘤药物6大类58种,引起ADR的药品种类中抗肿瘤植物药有64例排在第1位,占35.96%;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最为常见,占46.07%。结论临床应该充分重视的抗肿瘤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以提高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检测水平,及时发现、诊断和预防抗肿瘤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我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2020年我院上报的533例抗肿瘤药物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累及系统、临床表现及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533例抗肿瘤药物ADR中,男性256例,女性277例;发生ADR的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61~70岁(28.5%)和51~60岁(25.7%)。ADR涉及的抗肿瘤药物种类占比最高的依次为抗肿瘤植物药(23.3%)、新型抗肿瘤药物(23.3%)和抗代谢类药物(22.0%)。ADR临床表现例次排名前3位的抗肿瘤药物分别为紫杉醇、多西他赛和奥沙利铂;排名前3位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分别为利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和西妥昔单抗。ADR主要累及血液系统损害(30.6%)、胃肠系统损害(19.4%)、全身性损害(15.5%)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4.4%)。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81.2%);给药后1 d内更易发生ADR,15 d内发生的ADR约占86.8%。严重的ADR有102例,主要涉及多西他赛、表柔比星和紫杉醇;新型抗肿瘤药物引起的严重ADR共13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某市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某市2017年1月1日~2019年8月31日400例抗肿瘤药物致ADR报告按照患者年龄、性别、原患疾病、给药途径、严重级别、用药情况、ADR所累及系统-器官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400例ADR报告中,男159例(39.75%),女241例(60.25%),其中61~70岁患者构成比最高(30.25%);原患疾病主要为乳腺癌151例(37.75%);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的构成比最高84.00%;新的、严重的ADR 28例(7.00%),严重的ADR 88例(22.00%);涉及药品构成比最多的为顺铂123例(23.16%);ADR累及系统-器官以消化系统为主,共313例(43.78%);痊愈及好转的ADR共377例(94.25%)。结论 临床使用抗肿瘤药物要做好ADR监测工作,应从关注特殊人群、重点药物、典型症状入手,并及时正确预防和处理ADR,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周丹  黄娟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7):977-979
目的:分析我院2009年51例药物不良反应(ADR)的表现与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对2009年51例上报的资料进行整理、统计.结果:引起2009年我院ADR最多的是抗精神障碍药物,与长期用药,年龄较大有关.结论:加强ADR上报工作,从而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抗肿瘤药紫杉醇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建议.方法 100例使用抗肿瘤药紫杉醇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紫杉醇持续治疗3个月,统计分析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抗肿瘤药紫杉醇的不良反应占比较高的4种类型分别为骨髓抑制(94.00%)、脱发(91.00%)、手足麻木(89.00%)、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某三级乙等医院2012年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利用Excel软件对该院2012年使用的抗肿瘤药物的种类、销售金额等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金额排序、用药频度(DDDs)分析法比较各种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统计显示2012年该院使用的抗肿瘤药物共7大类,60个品种,其中紫杉醇注射液、奥沙利铂注射液、多西他赛注射液为销售金额排序居前三位的药物,紫杉醇注射液、表柔比星注射液、格拉司琼葡萄糖注射液为DDDs排序居前三位的抗肿瘤药物。结论抗肿瘤植物药及其衍生物、抗肿瘤辅助药、抗代谢药为该院使用的主要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信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5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7例报告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50岁以上患者的ADR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菌药物最多见;不良反应类型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将抗菌药物作为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以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集的236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23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共75种。其中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所占比例最高(22种,43.22%),其次是中药制剂(19种,25.85%);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202例,85.59%);主要的ADR类型是皮肤和附件损害(120例,50.85%)。结论需进一步加强本院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398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为临床安全、有效用药,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集的39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发生不良反应较多,药物中以抗感染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较多,其次为中药制剂;严重不良反应多在静脉给药后发生。结论:应重视儿科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金星  吴文清  伍延婷 《安徽医药》2017,21(5):957-959
目的 探讨铂类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 对该院2010-2015年填报的127例铂类药物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7例ADR报告中顺铂72例(56.69%)和奥沙利铂31例(24.41%)最多见,>44~≤60岁的中年病人所占比例最高71例(55.91%),联合用药73例(57.48%);临床表现以胃肠系统损害和血液系统损害最常见,其中胃肠系统损害绝大多数出现于用药后当日,而血液系统损害主要发生在用药后1~10 d.结论 临床应加强铂类药物ADR监测工作,保障肿瘤病人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叶思勇  魏霞  冯杨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5):147-148,151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Excel电子表格和手工筛选,对本院2008~2010年收集到的214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14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多,占38.78%,静脉滴注引发的ADR最多,占64.61%;ADR的主要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占38.32%,抗感染药物引发ADR数量最多,共38.79%。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ADR的监测与报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蒋坤 《中国医药》2011,6(9):1124-1125
目的 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药品、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对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集的36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6例ADR报告中男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偏高[69.4%(25/36)],且主要分布于41~60岁人群[58.3%(21/36)];静脉给药途径引起ADR的比例较高[61.1%(22/36)];ADR涉及的器官及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38.9%(14/36)]和全身性反应[38.9%(21/36)].结论 医院应加强ADR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以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