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临床应用的实际效果及推广应用的价值. 方法通过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在住院总时间、住院总费用、合并症发生的多少三方面的临床资料,得出可靠与可以推广的结论. 结果两组指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通过对珂立苏的临床应用研究表明,国产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应用疗效好,在治疗该病的同时,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减少了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体外循环影响内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影响内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机制。方法 采用Bartlett法、Mason法、Lowry法、抗原抗体斑点杂交法测定10头实验用小型猪体外循环前后气道吸出物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活性。同步分别用酶联免疫法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法测定肺静脉血肿瘤坏死因子和丙二醛的含量;测定肺组织含水量和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体外循环后内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活性明显降低(P〈0.01),且这种异常变化与肿瘤坏  相似文献   

3.
探讨体外循环影响内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机制。方法采用Bartlet法、Mason法、Lowry法、抗原抗体斑点杂交法测定10头实验用小型猪体外循环前后气道吸出物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活性。同步分别用酶联免疫法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法测定肺静脉血肿瘤坏死因子和丙二醛的含量;测定肺组织含水量和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体外循环后内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活性明显降低(P<0.01),且这种异常变化与肿瘤坏死因子、丙二醛的含量及肺含水量的明显增加均有显著相关关系(r=-0.91、-0.75、-0.92,P<0.01)。同时发现体外循环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受损,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高,肺泡腔内液体积聚,蛋白质渗入明显。结论体外循环时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内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不足;过度稀释,消耗增加;活性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4.
肺表面活性物质抑制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基平  张亚霏 《铁道医学》1991,19(2):121-12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段珂立苏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与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关系。方法将胎龄<37周并出现生后进行性呼吸困难且胸片提示HMD的100例早产儿,根据珂立苏使用时间分4组进行临床对照研究:<6 h组(A组,n=25),≥6 h且<12 h组(B组,n=25),≥12 h且<24 h组(C组,n=25),未用药组(D组,n=25),比较4组间总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再次插管机械通气率、住院时间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情况。结果 A组与D组的通气时间、总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的总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总氧疗时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A组与D组的再次插管机械通气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D组的再次插管机械通气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B组与D组的BPD发病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D组的BPD发病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珂立苏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能够有效的缩短通气时间、总氧疗时间、住院时间,降低再次插管机械通气率,且越早使用效果越明显,并能预防BPD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利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珂立苏治疗肺透明膜病(HMD)新生儿的护理体会。方法:给予新生患儿准确气管插管后,利用密闭式吸痰管的给药通路将PS分次均匀注入,每次注药的同时予复苏囊加压给氧,辅以快速、均匀叩击新生患儿胸部,促进药物弥散。注药后根据新生患儿病情选择合适的吸氧方法。结果:应用PS后新生患儿皮肤颜色转红,血气分析结果明显好转,氧饱和度上升至90%以上。结论:早期、正确的给药是保证新生患儿肺透明膜病治疗成功的关键。利用密闭式吸痰管给药通路注入药物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而给药后细致、正确的护理是肺透明膜病新生患儿治疗成功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联合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呼吸窘迫新生儿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实验组采用NCPAP呼吸机支持治疗,并注射肺表面活性物质;对照组只给予NCPAP呼吸机支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通气前、通气后4h与12h时动脉血气分析,以及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患儿在通气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改变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通气后4h、12h时的血气分析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变(P<0.05);实验组在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上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治疗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联合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内毒素致兔急性肺损伤时内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脓毒症引起急性肺损伤(ALI)时内泊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主要成分的变化。方法 制作兔脓毒性ALI模型,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磷脂、功能亚型聚集集体及活性的分析,Western dot blot法和Northernblot法测肺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SP-A)含量及mRNA含量的变化。结果 肺损伤后与正常组化,总磷脂(TPL)(7.8±1.1)vs(12.7±1.7)mg/k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urfactant protein-A,SP-A)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 monia,MPP)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1 —2015年12月3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肺炎患儿共51例:其中MPP患儿41例,分别为MPP组15例,MPP伴肺不张组26例,同时设立同期入院非支原体感染的普通肺炎 1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患儿血清和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SP-A含量,逆转录聚合酶 链反应方法(RT-PCR)检测血清SP-A mRNA相对表达情况。结果:①MPP组、MPP伴肺不张组血清*BALF中SP-A蛋白水平均低 于对照组, 学意义(1<0.05),但MPP组、MPP伴肺不张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5)。②MPP组及MPP伴肺不张组血清SP-A含量及mRNA水平与BALF中SP-A蛋白含量均呈正相关(2=0.42,1=0.01-2=0.41,1=0.04)。③MPP伴肺不张组血清、 BALF中SP-A含量及血清SP-A mRNA水平与肺复张时间无明显相关性(1值均>0.05)。结论:MPP患儿血清、BALF中SP-A蛋白 含量明显下降,MPP中可能存在肺泡n型细胞损伤,SP-A的替代治疗或促进SP-A生成的治疗对MPP的恢复将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珂立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洪宇 《中外医疗》2008,27(36):84-84
目的 评价珂立苏的临床效果.方法 珂立苏治疗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程结束后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珂立苏效果较好.结论 珂立苏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13.
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质(8P)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生理功能发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Sephadex LH-20柱层析分离纯化了牛肺PS,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SP分子量分别为30×10~3、10.37×10~3和5.08×10~3。并采用膜天平测定表面活性比较了含SP与不合SP的PS磷脂的生物活(忄牛),发现SP在PS吸附性、单分子膜形成性和稳定性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珂立苏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住我科新生儿室的36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中治愈33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2例.结论 珂立苏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B、C(SP -B、SP -C)对肺表面活性物质功能影响。方法 将不含有SP -A、SP -D的肺表面活性物质脂质部分和脂质部分加入SP -B和 (或 )SP -C配制成实验液体。用气泡型表面张力计测定最小表面张力 (γmin)。向未成熟胎兔气道内注入实验液体后进行人工通气 ,测定潮气量。结果 脂质部分加入SP -B和SP -C后γmin明显下降至 (2 .1± 0 .8)mN/m ,并明显增加动物的潮气量至2 5 .3ml/kg± 3.9ml/kg。结论 SP -B、SP -C协同可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哮喘对豚鼠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surfactant,PS)对于肺发挥正常呼吸功能有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已证实哮喘发作可能也与PS相对不足有关[1],为此,我们从动物支气管肺灌洗液(BAL)等方面论证了PS与哮喘的关系,以探讨PS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一、材料和方法1动物分组:雄性豚鼠60只(250~500g),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哮喘组,每组30只。每组再分肺病理形态观察组、BAL中磷脂和蛋白定量测定组、BAL表面活性测定组及支气管肺灌流组,每个亚组6只豚鼠。2模型建立:以…  相似文献   

17.
探索脓毒症引起的急性肺损伤(ALI)时内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主要成分的变化。方法制作兔脓毒性ALI模型,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磷脂、功能亚型聚集体及活性的分析,Westerndotblot法和Northernblot法测肺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SPA)含量及mRNA含量的变化。结果肺损伤后与正常组比,总磷脂(TPL)(7.8±1.1)vs(12.7±1.7)mg/kg,饱和磷脂占TPL百分比(DSPC/TPL)(26.6±5.6)%vs(35.7±4.8)%,SP-A蛋白(80.8±18.2)vs(173.7±15.5)μg/kg,SP-AmRNA50.3±8.9vs82.1±12.9,含量均显著减少。总蛋白(TP)(100.9±7.3)vs(49.3±2.7)mg/kg,小聚积体(SA)与大聚集体(LA)的比例(SA/LA)1.11±0.15vs0.54±0.1,最小表面张力(γmin)(20.2±0.8)vs(8.3±5.9)mN/m,均有显著的异常升高。结论脓毒性ALI时内源性PS系统主要成分发生了质量和功能的异常损害,可能是ALI时疾病过程难以控制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8.
19.
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D为亲水性蛋白,在维持肺泡腔内肺表面活性物质磷脂正常结构和功能,调节局部免疫和炎症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助于机体对病原体清除,其表达水平与某些肺部疾病直接或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影响肺表面活性物质(PS)疗效的因素.方法 分治愈组及死亡组总结分析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19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情况.结果 使用PS前两组PH、PCO2有显著性差异;孕周、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史、PS剂量有显著性差异.缓慢给药病例与快速给药病例肺出血、脑出血、动脉导管重新开放等并发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早期足量使用PS,使用前注意改善通气、纠正酸中毒,PS注入速度应缓慢,以不少于15分钟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