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微旨论》为北宋伤寒名家韩祗和所著,是第一本阐发仲景学术思想的专著,在继承仲景学说的同时,敢于创新,发仲景未尽之意。其学术创新思想可以归纳为:对伤寒的病因病机进行革新,提出伤寒郁阳为病的观点,创辛凉解表治法,发刘河间"伤寒六经皆热论"之先声;以经络阐释《伤寒论》六经,首次提出伤寒传足经不传手经的观点;辨汗、下、温三法别出新意,遣方用药灵活施变;论阴黄理法方药,补充《伤寒论》之未备。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审证求因"这一中医学临证方法在宋金元时期几部典型伤寒学著作如《伤寒总病论》、《南阳活人书》、《伤寒发微论》、《伤寒明理论》中的体现,以简单反映审证求因理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经后人整理、重新编次,而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其中《伤寒论》载方113首,药89味;《金匮要略》载方205首,药155味[1,2]。仲景所博采或创制的方剂,组方严谨,疗效卓著,故后人尊张仲景为“医圣,”称其书为“方书之祖”。现就仲景方剂药物用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仲景虽然没有专论脾胃,但其脾胃学说内容贯穿于六经辨证论治体系过程中,仲景以脾胃为本的学术思想将《内经》确立的脾胃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对中医脾胃学说形成和完善起到了承前启后作用,现就脾胃功能在六经传变的作用及意义进行初步的探索。1伤寒学六经及与六经相关术语的含义1.1六经的含义作为伤寒学的基本概念,六经并未见于《伤寒论》中,其被引用于伤寒学始于宋金时期。朱肱《南阳活人书》认为《伤寒论》之三阳三阴为人体经络,谓“治伤寒须先识经络,不识经络,触途冥行,不知邪气之所在”。以六经作为《伤寒论》三阳三阴之代称[1]1…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就是"论伤寒"。在仲景前后那个时代"论伤寒"的诸家中,张仲景是影响最大的一家,但不可能是唯一的一家。历史的偶然和必然,使今人只见到一部比较完整论述"伤寒"的《伤寒论》。医学从来没有间断过对"伤寒"的再认识和新探索,从而在中国医学史上,形成了内容庞大的"伤寒病学"或"伤寒学"。伤寒学的定义可以借鉴现今温病学定义的表述形式。《伤寒论》是庞大的"伤寒学"体系中一支根深叶茂的主干。《伤寒论》是"伤寒学"非常重要或最主要的内容,但不是"伤寒学"的全部,"伤寒学"绝不等同于《伤寒论》。以伤寒病为对象研究伤寒病和以《伤寒论》为对象研究《伤寒论》,是两个不能混为一谈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宋代名医许叔微,年轻时因父母双亡,再加屡试不举,遂弃儒习医。他是宋代研究《伤寒论》的大家之一,对辨证施治理论多有阐述和补充,尤其对《伤寒论》研究最为透彻,一生著述颇丰,辑有《本事方》《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翼伤寒论》等。他说:"伤寒治法,先要明表里虚实。能明此四字,则仲景三百九十七法,可坐而定也。"他总结《伤寒论》的辨证方法,编撰了《伤寒百证歌》,以歌诀体裁将仲景方论编成100证,以便后学习记,成为后世学习《伤寒  相似文献   

7.
一、伤寒部分 (一)说述柯韵伯对《伤寒论》六经涵义的见解,井加以评论。柯韵伯认为《伤寒论》六经的涵义有两个方面:一是仲景六经是经界之经,非经络之经;是将人体划分为六区地面。如《伤寒来苏集》中说:“叔和不知仲景之六经,是经界之经,而非经络之经,……”又曰“夫仲景之六经是分六区地面,所该者广,虽以脉为经络,而不专在经络上立说”。二是仲景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如《伤寒来苏集》中云:“夫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非专为伤寒一症立法”,“仲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审证求因"这一中医学临证方法在宋金元时期几部典型伤寒学著作如《伤寒总病论》、《南阳活人书》、《伤寒发微论》、《伤寒明理论》中的体现,以简单反映审证求因理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宋金元时期《伤寒论》方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金元时期是我国医学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产生了诸多医学流派,正如《四库全书提要》中所云:“医之门户分于金元”。《伤寒论》方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有二:一是这一时期的医家除按仲景条文、方法使用仲景方外,并对仲景方进行补充和化裁,进一步推...  相似文献   

10.
首先从《甲乙经》序、《汉书·艺文志》著录以及仲景自序、《古本康平伤寒论》等史料推求《伤寒论》渊源;其次旁引敦煌遗书《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文字与方药,证明其与仲景书有亲缘关系,皆源于古《伊尹汤液经》;又通过分析《伤寒》与《内经》的内容,结合伤寒原序,认为“仲景写成《伤寒论》不过数年之功”,没有“成熟的方书”作为参照是不可能的,说明《伤寒》的确源于《汤液经》等古经方,而并非依据《内经》理论自造。  相似文献   

11.
对许叔微伤寒著作的版本流传、学术贡献进行了论述。认为:《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及《类证普济本事方》中的卷第八、卷第九为其现存的伤寒专著。其学术贡献主要表现在:倡导以表里虚实为纲结合寒热阴阳论治伤寒的辨证方法;开创以病案分析法研究《伤寒论》的新途径;以类证的方法,阐发《伤寒论》辨证论治思想;引经据典,补充《伤寒论》未备方论;临证善于化裁古方,创立新方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古代伤寒研究名著《伤寒明理论》一书的学术成就,从以下四个方面予以评介:倡用按症类证、横向归纳之法,开创《伤寒论》专题研究的新体例;辨别症状异同,剖析病机特点,为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之早期代表作;运用《内经》、本草理论,阐述仲景方制之法,开中医方剂解释之先河;融会后世学说,提出个人创见,丰富和发展了仲景学说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孙思邈本〈伤寒论〉》是有别于宋本《伤寒论》的重要伤寒论文本,学界亦称"唐本伤寒论"。通过阐述《孙思邈本〈伤寒论〉》出现的学术背景,考察其后世流传的主要文本和与之相关的伤寒学术流变,探讨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明晰了《孙思邈本〈伤寒论〉》单行本的出现和演变离不开明清时期伤寒学术研究中,尊经崇古与错简重订不同观点的学术对峙,由此也给后世学人留下了丰富的学术争鸣和文献遗产。  相似文献   

14.
在中医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伤寒学”和“《伤寒论》学”两个新的学术范畴。伤寒学是中医诊治急性外感热病的一门学科,它以阐发急性外感热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规律和方法为基本内容。《伤寒论》学则是历代研究《伤寒论》一书所形成的学科,它以研究仲景学术思想及考校订正版本文字为基本内容。二者研究对象有别,历史起点不同,构成理论体系的基础有异。从学术发展历史的角度上确立这两个范畴,有助于消除在一系列重大学术问题上的理论混乱和分歧。文中进一步概括性地阐述了伤寒学发展的三个基本特征和《伤寒论》学的两大学术特点,并尝试从学术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学术研究的整体环境中,对不同时期的学术成就、不同学术流派的学术特点和具体医家的学术贡献进行了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原名《伤寒杂病论》,是祖国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它的产生和发展,始终存在着学派的争鸣,特别是明代以降,伤寒学派的争鸣尤为突出。那么,这种学派争鸣,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本文认为,正是这种学派争鸣才完善了《伤寒论》的学术思想,才推动了仲景学术思想的发展。因此,不同学派的学术争鸣,是推动科学事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苓桂术甘汤方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为痰饮病所设的著名方剂,《金匾要略》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书中与之相关条文有三:《伤寒论》第67条云:"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相似文献   

17.
三、从八纲辨证看《伤寒论》的三阴三阳在仲景撰述的《伤寒杂病论》中,无论是伤寒部份(即《伤寒论》)的三阴三阳辨证,抑或是杂病部份(即《金匮要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源于《汤液经法》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开美《仲景全书》所收《伤寒论》对该书作者题曰“汉&#183;张仲景述”,此五字为北宋校正医书局孙奇林亿所题。“述”者,谓遵循旧说而不别立新义。张仲景为时之大医,必有治验与医案融于《伤寒杂病论》中,然著作主体仍为循先贤之旧轨、录大医之成方而为书。文章引经据典说明张仲景以《汤液经法》为依凭,撰写《伤寒论》一部。并对原载于《汤液经法》却在《伤寒论》中或有名无方,或名方皆亡的13首方剂逐一著录。  相似文献   

19.
麻黄汤和桂枝汤一属太阳伤寒表实证,一属太阳中风表虚证,二者到底区别如何?从八纲角度看究竟是一属实证,一属虚证,还是都属实证?仲景《伤寒论》太阳病篇列麻黄汤、桂枝汤、桂枝麻黄各半汤等,到底意欲何为?《伤寒杂病论》自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后,《金匮要略》成为杂病的典范,而杂病又成了内伤杂病的代名词,那《伤寒论》所论是否是杂病,外感的病证是否也是杂病,杂病的内涵到底是什么?仲景将其大作取名为《伤寒杂病论》是真如后世所言,前半部论外感为主,是为《伤寒论》,后整理出《金匮要略》,自然就是“杂病论”,还是另有乾坤?从麻黄汤、桂枝汤的病机本质入手,阐述仲景杂病内涵,以期能更好的理解医圣本义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20.
《内经》约成书于春秋,《难经》成书于战国,《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三者相差不远。仲景自序曰"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则《伤寒杂病论》必当与内、难理论一脉相承,关系紧密。《伤寒论》之六经本质自古以来就是困扰《伤寒论》学习者的最大障碍之一,因其莫可名状,难以理解,致使大多学者望而却步,变生遗憾。即便伤寒名家亦于此见解不一,多成各家之言。有关《伤寒论》六经本质与内、难之关联性亦屡遭质疑,甚至认为《伤寒论》所论六经与内、难毫无关联,乃仲景另出一独特辨证体系,岂不荒谬乎?此文旨在从《伤寒论》之精旨、原文与《内经》《难经》对照分析,明确《伤寒论》六经实乃源宗《内经》《难经》,以期为后学指引迷津,免生坎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