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时间分为超急性期组和急性期组,所有患者均进行CT、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DWI检查。对比不同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磁共振DWI高信号显示情况,比较两组磁共振DWI弥散系数结果。结果:磁共振DWI诊断准确率高于MRI和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超急性期组和急性期组患者磁共振DWI检查结果均为高信号表现,高信号显示率为100%。超急性期组相对弥散系数、健侧表观弥散系数、患侧表观弥散系数均高于急性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磁共振DWI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以明显高信号为表现,能及时、准确地发现病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在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52例拟诊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行常规磁共振T1WI、T2WI、水抑制序列(FLAIR)及DWI检查,并进行对照统计分析。结果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DWI可显示常规磁共振T1WI、T2WI等不能显示的病灶区域。DWI在发病4h内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病灶的检出率达100%,远高于常规磁共振的11.5%(P〈0.01)。结论DWI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病变较常规磁共振敏感,可早期做出诊断,为早期溶栓提供切实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弥散加权成像(DWI)不同b值下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变化趋势。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使用5个不同的弥散梯度,即b=200、400、600、800、1000s/mm2对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DWI扫描,测量不同b值下的ADC值。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两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5个不同b值下,病例组ADC值分别为0.64、0.59、0.55、0.47、0.41,对照组ADC值分别为1.04、0.99、0.92、0.85、0.7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b值升高,ADC值具有降低趋势(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ADC值明显降低;DWI不同b值下ADC值不同,二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2例脑梗死患者(超急性2例,急性期12例,亚急性期8例)经DWI成像、T1WI、T2WI及FLAIR检查,比较不同序列间病灶的信号强度表现及病灶数目。结果:单纯脑梗死DWI均表现为高信号,伴有出血时表现为混杂信号;而T2WI/FLAIR检查中2例超急性患者未显著责任病灶,急性期内仅2例表现为高信号,其余表现为略高信号或等信号。综合比较三种检查中病灶与对侧相应部位信号强度,DWI组与FLAIR组及T2WI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意义(方差分析PFLAR=0.001,PT2WI=0.038),DWI优于FLAIR及T2WI。本组共有9例于T2WI显示为多处病灶,而DWI均为单发病灶,且单发病灶部位与患者的症状及体征相符。结论:DWI对于急性脑梗死比T2WI及FLAIR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有助于多次梗死患者急性责任病灶的检出;有助于诊断出血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5.
MR弥散加权成像及ADC图在急性脑梗死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1例急性脑梗死患常规行MRI、DWI,分析其不同时间影像特点并计算ADC、相对ADC(relative ADC,rADC)和相对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 ratio,SIR)。结果:(1)发病7d内的平均SIR、DWI明显高于T2WI(P<0.001-0.005);(2)7d内梗死灶rADC值显低于正常(P<0.05-0.001);(3)DWI病灶全部为高信号,以病后13-24h最高。ADC图随病程增加信号逐渐增加,与DWI显示病灶信号相背离;(4)DWI结合ADC图对急性梗死灶或责任病灶总体检出率及对阵旧灶或白质高信号基础上发生新梗死病灶的检出明显优于T2WI,二有显差异(Χ^2=38.95,P<0.005)。结论:DWI结合ADC图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上优于T2WI。  相似文献   

6.
姜黄维  钱琦金  平林敏 《浙江医学》2017,39(11):897-899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诊断价值。方法61例AS患者根据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分为活动组37例、稳定组24例,利用DWI测定骶髂关节、L5椎体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并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活动组ADC、rADC均低于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ADC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DWI测定的ADC值能定量评估AS的临床分期,并评价AS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已经问世近20年的时间,其成像技术日趋成熟,在临床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方面,已经显示出其他成像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作此综述,希望能对深化了解弥散加权成像的原理及其在脑梗死方面的诊断价值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张辰星  秦伟  王欣  郑莎 《重庆医学》2011,40(6):552-554
目的分析眼眶肿瘤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特点,及其在眼眶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3例眼眶肿瘤患者分别行磁共弥振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利用数据测量软件进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测量。23例患者中,22例有病理诊断资料,1例临床诊断为静脉瘤的患者未进行病理检查。结果眼眶肿瘤的DWI图像信噪比良好,能满足成像要求。良性肿瘤11例(病理诊断10例),ADC值为(1.81±0.45)×10-3mm2/s,病灶的b0至b1 000的信号逐渐降低;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12例,ADC值为(0.79±0.23)×10-3mm2/s,病灶的b0至b1 000的信号无明显降低。结论 DWI可以增加眼眶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信息,有助于鉴别诊断眼眶良、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9.
冯莉莉  麻增林  田晞  张骞  刘凯  孔晓华 《医学综述》2014,20(17):3209-3212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比较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与T2WI序列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CNKI与万方数据库19992013年发表的中文文献,按照诊断试验的纳入标准筛选关于MRI DWI和T2WI对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价值的诊断试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采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在诊断急性期脑梗死方面,MRI DWI与T2WI的灵敏度分别为0.94[95%CI 0.792013年发表的中文文献,按照诊断试验的纳入标准筛选关于MRI DWI和T2WI对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价值的诊断试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采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在诊断急性期脑梗死方面,MRI DWI与T2WI的灵敏度分别为0.94[95%CI 0.790.97]、0.33[95%CI 0.230.97]、0.33[95%CI 0.230.44];特异度分别为1.00[95%CI 0.940.44];特异度分别为1.00[95%CI 0.941.00]、0.73[95%CI 0.51.00]、0.73[95%CI 0.50.85];AUC分别为97.48%、74.88%。结论在诊断急性期脑梗死方面,MRI DWI序列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0.
弥散加权和弥散张量成像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脑梗死的弥散张量成像(DT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影像表现,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4例不同时期(超急性期6例,急性期30例,亚急性期26例,慢性期22例)脑梗死患者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DWI及DTI扫描,比较患侧和健侧弥散信号的改变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各项异性指数(FA)值的变化,分析不同时期脑梗死DWI信号改变、ADC值及FA值的关系。 结果: 超急性期、急性期和亚急性期病灶在DWI呈高信号,慢性期表现为低信号;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平均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值明显高于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脑梗死病灶的平均rADC值(P<0.05)。45例不同时期(超急性期4例,急性期16例,亚急性期14例,慢性期11例)患者脑梗死区平均FA值明显低于健侧对应区的平均FA值(P<0.05)。结论:DWI和DTI可以快速检出超急性和急性期脑梗死,DWI和MRI的联合应用可以对脑梗死进行分期。  相似文献   

11.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呈卒中样发病的患者66例。行头颅CT检查排除脑出血后,经临床和MRI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56例,根据行MR检查距发病时间长短将患者分成6 h内,6~24 h,24~48 h,48~72 h 4个组。选取病灶中心和健侧相应部位5×5像素大小区域为各自的感兴趣区,测定各自的ADC值,并计算rADC值。【结果】56例患者均在DWI上显示与临床症状、体征相符的病灶。病灶在DWI上具有较高的信号强度和清晰度。36例患者经DWI证实在T2WI上显示的部分高信号病灶为陈旧性。10例呈卒中样发病的非急性脑梗死患者DWI上均未显示典型高信号影。56例患者病灶中心的ADC值均低于健侧相应部位(配对t检验,P<0.01);不同时间段的rADC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方差分析,F=2.055,P=0.118)。【结论】DWI在脑梗死超急性期和急性期均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在对呈卒中样发病的患者鉴别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早期缺血性脑梗死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 (DWI)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实验组 32只经眶入路电凝法所制作的兔大脑中脉梗死模型行不同时间点 (0 .5h、1h、2h、4h、6h、8h、12h和 2 4h)DWI扫描 ,并测定表观扩散系数 (apparentdif fusioncoefficient,ADC)值。结果 :DWI上的异常高信号位于基底节、海马和顶叶皮层 ,脑梗死后 0 .5h ,ADC值开始下降 ,至 8h ,ADC值降至最低。DWI上的异常高信号区随时间推移 ,逐渐增大。结论 :DWI是诊断早期脑梗死的优选MRI序列。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扩散和灌注加权成像对兔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在早期恼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32只和对照组8只。实验组经眶内入路电凝右侧大脑中动脉,对照组仅暴露同侧大脑111动脉,不予电凝。2组动物分圳在术后0.5h、1h、2h、4h、6h、8h、12h和24h进行MRI检查,扫描广子列依次为SE序列T1WI、T2,WI、FLAIR序列、DWI和PWI,比较其检出时间、DWI和PWI异常信号体积变化:取各组不同时点与DWI检查对应的兔脑组织行电镜检查。结果:实验组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后0.5hDWI上显永异常高信号,PWI上显示相对高信号,其范围明显大于DWI异常高信号区,2者不相旺配区为缺血半暗带(IP)。DWI上的异常高信号区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至24h与PWI上的相对高信号范围吻合。MCA0后4hT,WI和FLAIR序列上开始显示高信号,但在FLAIR序列上病灶显示更清晰,6h后基底节和顶叶皮层在T1WI上出现低信号,与病理学结果相符合。对照组MRI检杏及电镜检查均未见异常。结论:DWI、PWI可在超急性期显示脑梗死的部位和范围,其诊断价值优于SE序列T1WI、T2,WI和FIAIR序列。DWI与PWI相结合能判断IP的存在与否及其范围。  相似文献   

14.
急性期脑梗塞DWI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 探讨DWI在急性期脑梗塞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65例临床拟诊为急性期脑梗塞的DWI影像学检查结果,并与出院诊断进行对照性研究。结果 在脑梗塞急性期发病6小时内,DWI,CT,常规MRI发现病灶的敏感度分别为98%、33%.57%;DWI诊断有明显的优势。结论 在急性期脑梗塞影像诊断中,DWI可作为除外新发脑梗塞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MR弥散成像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在诊断超急性、急性脑梗死、脑干梗死及皮层下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DWI和常规MRI对10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其中超急性期10例,急性期18例,亚急性期50例,稳定期12例,慢性期10例.19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了常规CT检查.观察各期脑梗死、多发脑梗死、脑干梗死及皮层下脑梗死在CT、常规MRI及弥散图像上的表现,测定梗死灶ADC值,同时测定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ADC值.结果:超急性、急性期脑梗死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在T2WI上为等信号或表现为部分稍高信号,在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病灶ADC值较对侧相应区域明显下降,梗死灶ADC值与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ADC值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灶在DWI及ADC图上具有特征性演变规律,结合T2WI可以对脑梗死进行分期诊断.DWI有助于超早期脑梗死的诊断、多发脑梗死中新旧病灶的区分、脑干梗死及皮层下脑梗死的检出,对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有极大帮助.DWI较CT敏感,亦较常规MRI敏感,对疑有急性期尤其是超急性期脑梗死者,应加作DWI检查.  相似文献   

16.
庾建英  刘继新  朱沂  蒋杰 《西部医学》2011,23(4):635-637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之表观扩散系数(ADC)对急性后循环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4例发病一周以内行临床及磁共振DWI检查确诊为急性后循环梗死的患者,于二周后复查磁共振DWI检查。结果发病一周内,一侧枕叶和一侧小脑梗死的核心、梗死的边缘和其对侧镜像区ADC值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干梗死的核心ADC值和其梗死边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周后复查DWI检查,梗死的核心ADC值和其边缘及镜像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梗死的边缘和镜像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一侧枕叶梗死者有8例DWI高信号范围较前缩小,小脑梗死者有6例DWI高信号范围较前缩小,脑干梗死者有13例DWI高信号范围较前缩小。结论 ADC值是一种客观的评价脑缺血的方法,其定量分析有助于判断缺血的程度及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缺血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灌注加权成像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在急性脑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例(23例急性脑梗死,4例TIA)发病24h以内急性脑缺血患者行MR扫描并采用平面回波技术作DWI及PWI检查,得到ADC图、CBV图及MTT图,分别测量缺血脑组织区与对侧正常脑组织区ADC值、rCBV值及MTT值,分别计算相对表观扩散系数比值(ADCR)、相对脑血流容量(r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结果22例急性脑梗死DWI上均表现高信号,1例稍高信号,4例TIADWI阴性。ADC值患侧(4.07±0.98)×10-4mm2/s,健侧(9.16±2.14)×10-4mm2/s,患侧低于健侧(t=2.16,P<0.05),ADC(-52.8±16.9)%。27例急性脑缺血rCBV患侧101.8±23.7,健侧204.±42.0,缺血区血流灌注少于健侧(t=2.13,P<0.05),rrCBV(-46.5±33.6)%;MTT患侧(2377.9±1814)s,健侧(1886.6±127.1)s,缺血区血流灌注时间长于健侧(t=2.22P<0.05),rMTT(24.2±23.3)%结论DWI和PWI联合运用,对急性脑缺血的早期诊断、血流灌注评价更全面、更正确,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具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鼻咽良恶性病变及鼻咽癌T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鼻咽部病变患者采用DWI进行检查,鉴别病变性质并与20例正常对照进行对比,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并分析诊断鼻咽癌(NPC)T分期效能及表观扩散系数(ADC)与T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NPC、NPH和正常对照鼻咽壁、斜坡、椎前肌的ADC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NPC、NPH与正常对照鼻咽壁ADC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NPC与NPH鼻咽壁ADC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NPC与NPH及正常对照斜坡、椎前肌的ADC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DWI诊断病变良恶性Kappa值为0.84,灵敏度为97.30%、特异度为94.74%、阳性似然比为18.50、阴性似然比为0.05,与病理结果一致性好。ADC诊断阈值为0.943×10-3mm^2/s,ROC曲线下面积为0.873。DWI鼻咽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较高。ADC值与T分期呈正相关性(r=0.436,P〈0.05)。结论 DWI的ADC值对鼻咽部病变良恶性有鉴别价值,ADC值与T分期相关,DWI对NPC的T分期评估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脑梗死患者的DWI图像及SE T1WI、FSE T2WI、FLAIR图像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结果:DWI对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高度敏感,达100%,对急性出血性脑梗死亦很敏感;对亚急性期脑梗死敏感性性(33%)低于SET1WI、FSE T2WI、FLAIR(100%);FSE T2WI、FLAIR对慢性期脑梗死和脱髓鞘病变敏感性高(100%),DWI对此不敏感。结论:DWI是诊断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最敏感的检查方法之一。结合SE T1WI、FSE F2WI、FLAIR能区分急性期和慢性期脑梗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价肝细胞癌(HCC)组织学分级的价值。方法 经手术切除且病理证实HCC患者27例,术前均行上腹部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DWI检查,分析病灶的DWI信号强度、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HCC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 本组27例27个HCC病灶中,组织病理学诊断高分化HCC病灶6个、中分化HCC病灶10个、低分化HCC病灶11个。在DWI中,1例(3.7%)为等信号,9例(33.3%)为略高信号,17例(63%)为高信号。不同分化HCC信号强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8)。低分化HCC的ADC值[(1.16±0.16)×10-3mm2/s]明显小于高分化[(1.43±0.09)×10-3mm2/s](P=0.004)和中分化 [(1.34±0.19)×10-3mm2/s](P=0.023)。HCC的ADC值与组织学分级呈中等负相关(r=-0.566,P=0.002)。结论 应用ADC值能区分低、中、高分化HCC,因而ADC值有助于术前预测HCC的组织学分级。另外,DWI信号强度对HCC的组织学分级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