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AMI)急诊介入治疗(PCI)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04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静脉注射负荷剂量(10 ug/kg)的替罗非班,再以维持剂量静脉泵入12~24 h,根据维持剂量不同分为小剂量组(0.075 ug/kg·min)和常规剂量组(0.15 ug/kg·min).比较两组患者急诊PCI后梗死相关动脉的TIMI血流分级、7 d和3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以及7d内出血事件的情况.结果 小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相比,急诊PCI后梗死相关动脉的TIMI血流分级(P=1.000)、7 d(P =0.618)和30 d(P =1.000)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无明显差异,小剂量组7 d内的大出血事件发生率较常规剂量组降低(P =0.027).结论 小剂量替罗非班用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效果与常规剂量相当,而出血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无痛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从而增强急诊内科对于无痛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辨别能力。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对2010年~2014年于我院急诊内科被诊断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有典型胸痛的心肌梗死患者与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史、中风史和高龄是无痛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分别是23.10、7.03、4.44。结论糖尿病史、中风史和高龄患者更易于发生无痛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急诊心电图ST段抬高病因,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和非心肌梗死鉴别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117名心电图ST段抬高的患者病因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总结动态复查心电图、CK—MB、胸痛胸闷症状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病例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诊117名患者心电图ST段抬高的病因其中:急性心肌梗死76例,占64.9%,早复极综合征9例,占7.7%,变异性心绞痛8例,占6.8%,病毒性心肌炎6例,占5.1%,肥厚性心肌病5例,占4.3%,急性胆囊炎、胆石症4例,占3.4%,急性心包炎3例,占2.6%,左心室肥厚2例,占1.7%室壁瘤2例,占1.7%,脑出血1例,占0.8%、急性胰腺炎1例,占0.8%。结论急诊心电图ST段抬高主要病因是急性心肌梗死,动态复查心电图、CK—MB、胸痛胸闷症状三者的联合诊断,是除冠状动脉造影以外诊断急诊心肌梗死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外使用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S)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STEMI患者,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患者院外使用EMS自救的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STEMI患者241例,男性176例(73.0%),年龄(61.26±13.24)岁;女性65例(27.0%),年龄(69.05±15.62)岁;采取院外自救125例(51.9%),年龄(62.47±14.46)岁;未采取院外自救116例(48.1%),年龄(64.31±14.15)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冠心病史和发病地点在家中是急性STEMI患者院外使用EMS的独立影响因素(D<0.05)。结论本研究急性STEMI患者中采取院外使用EMS的比例较低,意识薄弱,既往冠心病史和发病地点在家中是急性STEMI患者院外使用EMS的独立影响因素。应针对院外未使用EMS的STEMI患者以及公众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或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其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肌红蛋白(MyO)联合检测对高危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高危NSTEMI患者81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根据高危NSTEMI患者术后28 d内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MACE组(n=13)和非MACE组(n=68)。比较高危NSTEMI患者与健康体检者NT-proBNP、MyO水平,评估短期预后,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NT-proBNP、MyO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NT-proBNP、MyO水平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高危NSTEMI患者NT-proBNP、MyO水平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81例高危NSTEMI患者中经PCI术治疗后28 d内68例未发生MACE,13例发生MACE;MACE组高脂血症占比、病变多支占比、FMC-Ballon、支架长度、NT-proBNP、MyO均高于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急诊分层诊断的可行性,提高急诊医师对非sT抬高ACS的诊断水平。方法前瞻观察性研究,胸痛及胸痛等同症状急诊就诊的患者。急诊医师通过临床分层诊断将患者分为ACS组和非ACS组,随访确诊的结果或30d后的临床转归情况。所有数据经SPSSl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入选200例,有效188例,其中ACS组106例,确诊ACS94例,非ACS组82例,随访30天,确诊ACS2例,无死亡病例。急诊分层诊断流程及标准对非ST抬高ACS诊断的敏感性为97.9%,特异性为87.O%。结论急诊医生经过培训,通过对非sT抬高ACS患者的分层诊断,可初步实现非SF抬高ACS的早期诊断及规范化治疗,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漏诊率,避免过度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胸痛中心(CPC)模式下诊疗过程再优化对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诊治时间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胸痛中心就诊并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STEMI患者117例。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的54例作为对照组,2020年1月—2020年12月的63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各诊治时间点、临床疗效和其他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诊治时间点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6 min步行距离(6MWD)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Killip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总严重并发症、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严重心衰、心源性休克、重度房室阻滞以及住院期间死亡率比较,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TEMI心电图漏诊率(0)...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床边即时检测技术(POCT)检测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0年1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7例拟诊为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AMI组和非AMI组。使用POCT技术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的cTnI、CK-MB和Mb水平,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nI、CK-MB、Mb对AMI的早期诊断效能。结果 137例患者中有88例AMI患者;POCT测定的AMI组cTnI、CK-MB和Mb水平明显高于非AMI组(P<0.05);POCT测定cTnI、CK-MB、Mb诊断AMI的最佳截断点(cut-off)分别为0.14 ng/mL、3.70 ng/mL、58.02 ng/mL,且各指标联合诊断AMI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与各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单独评估(P<0.05)。结论 POCT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心肌标志物,cTnI、C... 相似文献
9.
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麻风诊断,预后及检测病情进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菌型麻风(MB)因可以查到大量的麻风杆菌(AFB),诊断并不困难.但对查菌阴性、组织病理表现为非特异性或结核样肉芽肿的患者,诊断困难.采用S-100蛋白染色,提高了对皮肤神经、包括结构被破坏的神经碎片的辨认,确认皮肤神经内外炎性浸润、残余神经片段及神经肉芽肿等的病理改变,即可提高对未定类及结核样型麻风早期诊断.本文应用这一技术与常规HE染色、抗酸染色结合,以探讨其在少菌型麻风(PB)组织学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单位:石丽君(姜堰皮肤病防治所,江苏姜堰,22550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