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力光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8,25(1):80-81
外层性视网膜病变又称Coats病,1908年Coats第一次描述了视网膜血管改变与渗出,以眼底大量黄白色渗出、成簇的胆固醇结晶沉着和血管异常呈梭形、球形扩张或扭曲状为特征,是一种与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有关的眼底病变,本病在自然病程中预后极差,现将我院1997年6月~2006年6月激光治疗21例21眼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氩激光治疗Coats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氩激光治疗Coats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43眼)经眼科临床确诊的Coats病患者,采用氩激光光凝治疗,治疗后经3个月~7年8个月随访,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及视力情况。结果:激光治疗有效34例(35眼),有效率80.9%,无效8例,无效率19.1%;视力增进11例,占26.2%,视力无变化26例,占61.9%,视力下降5例,占11.9%。结论:氩激光治疗Coats病效果肯定,特别是早期病变光凝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的疗效。方法 对 4 6例 82眼DR患者 ,依病变程度分别行全视网膜光凝和次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术后随访 1年 ,观察患者的视力、眼底及荧光造影变化。结果 光凝治疗后 70眼有效 ,总有效率 85 4 % ,其中增殖前期DR 4 6眼 ,有效 4 3眼 ,有效率为 93 5 % ;增殖期DR 36眼 ,有效 2 9眼 ,有效率为 80 6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治疗后 1 9眼视力提高 (2 3 2 % ) ,5 3眼视力不变 (6 4 6 % ) ,1 0眼视力下降 (1 2 2 % )。治疗前 38眼有黄斑水肿 ,治疗后有 8眼黄斑水种完全吸收 (2 1 1 % ) ,2 5眼部分吸收 (6 5 8% ) ,5眼无变化 (1 3 2 % )。结论 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是治疗DR的有效手段。对其增殖前期应及早发现 ,及时进行光凝治疗 ,以控制病情发展 ,以保护患者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常见的后天致盲性眼病,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最重要的病变之一,是一种只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及时的治疗能控制病情,预防糖尿病性盲的产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往往在其治疗有效阶段缺少症状,因此,早期发现有极重要的意义。糖尿病造成机体损害的病理原因是高血糖使视网膜毛细血管受损,从而导致毛细血管失去正常的屏障功能,造成周围组织水肿、出血,继而视网膜缺血,血供与营养缺乏,导致组织坏死及新生血管形成,从而将引起视网膜大量出血与玻璃体的大量积血,产生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年龄愈大,病程愈长,眼底发病率愈高。年轻人较老年人患者危险性更大,预后常不良。若糖尿病能得到及时控制,不仅发生机会少,同时对视网膜损害也较轻,否则视网膜病变逐渐加重,发生反复出血,导致视网膜增殖性改变,甚至视网膜脱离,或并发白内障。 相似文献
5.
唐于荣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2,5(11):1087-1088
目的:评价早期氩绿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变化,方法:对32例(33眼)病程≤1个月且渗漏点位于乳斑束及黄斑无血管区以外的病灶进行氩绿激光直接光凝,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23眼(69.7%)视力上升,6周后33眼痊愈,其中31眼(93.9%)视力≥1.0,结论:早期氢绿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可以缩短病程,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的严重眼部并发症,可致盲.我院应用Nd:YAG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46例(54眼),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了观察氪黄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疗效 ,我院 1997年 12月— 2 0 0 1年 4月用氪黄光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进行光凝 70例 (12 8眼 ) ,取得良好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经内科、眼科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 70例 (12 8眼 ) ,男 4 0例 ,女 30例 ,年龄 2 1~6 5岁 ,平均 5 5岁 ,糖尿病病程 2~ 16年 ,经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术 (FFA)检查可见黄斑呈蜂窝状荧光积存晚期像。1.2 方法 使用美国Coherent公司的Omni多波长氪离子激光机 ,选用黄光 (波长 5 5 8nm)在黄斑区环形或“C…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氩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82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用氩激光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及黄斑格珊样光凝,其中非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53眼,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9眼,激光治疗黄斑区为氩绿光,周边则为蓝绿混合光。治疗后3个月作FFA检查,并查视力、眼底情况,随诊3个月至12个月。结果:治疗后视力提高30眼(36.58%),不变41眼(50.0%),下降11眼(13.41%),黄斑水肿消退40眼(76.90%),总有效率为86.58%。结论:氩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氩激光治疗早期Coats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例患者经眼科临床检查诊断为Coats病,采用氩激光治疗,用蓝绿混合光或纯绿光,功率120~300mw,直径100~500μm,时间0.1~0.3 s,每只眼光凝2~6次,随访3~15个月.结果6只眼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只眼视力维持原状,1只眼视力下降;6只眼黄白色渗出完全吸收,3只眼部分吸收;7只眼扩张的毛细血管和微动脉瘤完全消失,2只眼部分消失.结论氩激光治疗早期Coats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氩激光治疗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对确诊为非增殖期(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增殖前期(pre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PDR)及增殖期(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共165例(252眼)进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根据病情的不同分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对合并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者先行局灶性光凝或格栅样光凝,术后3—6月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检查,新生血管未消退者和无灌注区尚存者追加光凝,随访6-18个月。【结果】252眼视网膜光凝治疗后,NPDR期视力提高或不变者占95.2% ;PPDR期视力提高或不变者占90.3%;PDR期视力提高或不变者占72.3%。3—6月后复查FFA结果显示NPDR期有效率占90.4%,PPDR期有效率占77.9%,PDR期有效率占60.0%。【结论】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的手段。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应早发现,并根据不同病变分期选择合理的激光参数及不同的光凝方案进行视网膜光凝治疗,以阻止病变发展,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氩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效果。方法选择经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确诊为重度非增生性DR患者36例(68眼),然后根据FFA结果行标准的全视网膜光凝(PRP),其中合并有临床意义黄斑水肿的56眼同时进行局部格栅样光凝治疗。治疗后2—24个月分别行FFA检查,对需要者进一步补充光凝。随诊观察至光凝治疗后2年,对光凝治疗前后的视力、视网膜病变进展程度(通过FFA和眼底照相)进行评价。结果本组病例在接受光凝治疗后2年内,视力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以光凝后2年的视力变化最为显著。但视力〉0.3者的比例变化不大,在光凝前为41.3%,光凝后1年、2年分别为42.1%,39.8%。黄斑水肿通过局部光凝治疗2年内视力稳定或改善的患者达到72.1%。光凝术后1年、2年视网膜病变稳定。结论对重度非增生性DR患者进行氩激光治疗,对合并黄斑水肿的患者同时进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可使多数患者DR病情稳定,延缓进展。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也是我国重要的致盲眼病之一.DR在不同发展阶段其视功能损害和眼底改变不尽相同,选择合适的时机行激光干预是减少DR视功能损害的关键.近年来,我科对不同阶段DR患者选择不同方法进行氪激光治疗,观察其疗效,以探讨视网膜光凝对不同时期DR患者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氩离子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对89例(93只眼)的中浆病人行氩激光治疗,根据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喷出型者36只眼,圆点扩大型者57只眼。结果:93只眼均达到临床治愈,其中激光一次治愈91只眼,二次治愈2只眼,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氩激光是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氩激光视网膜光凝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pathy,DR)的确切疗效.方法用氩离子激光对136例DR患者241只眼进行视网膜光凝,随访1~3年.结果光凝后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消失,未发现新的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有效194只眼,三期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视力提高75只眼(占31.1%),视力无变化115只眼(占47.7%),视力下降51只眼(占21.2%).结论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DR疗效确切,不失为挽救和防止视力严重损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重要的致盲眼病之一.激光治疗DR是目前惟一有效的方法.我院2000~2003年随机治疗的688例1284只眼DR患者,现将治疗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付开岩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24(3):323-324
本文对我院在1997—2006年间收治的38例(38只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者采用氩离子治疗,效果较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7—2006年,10年间,我们共收治38例患者,38只眼,其中男性28例,女性10例,年龄41~70岁,平均62岁,发病时间1个月以上。根据发病至接受激光治疗的时间不同、分为三组:A组: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后4~12周,41~50岁8只眼,51~60岁12只眼,61~70岁3只眼,激光治疗共23只眼。B组: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后12~20周,41~50岁2只眼,51~60岁5只眼,61~70岁2只眼,激光治疗共9只眼。C组: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后20周以后,4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氩激光治疗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使用氩激光对49例65眼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超全视网膜光凝。激光治疗后3、6、12个月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新生血管未消退者追加光凝。随访3~24个月(平均10.6个月)。结果超全视网膜光凝术后视力提高12眼(18.4%),视力不变36眼(55.4%),视力下降17眼(26.2%)。49眼(75.4%)新生血管消退或部分消退,16眼(24.6%)新生血管无变化或加重。47眼(72.3%)需要补充光凝。平均激光治疗量(2406±704)点。结论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较常规治疗需要更大的激光量,光凝术后应定期随访观察,必要时补充光凝。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不同分期者接受氩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科以人2000型氩激光组合激光机对170例263只患眼分别做如下处理:(1)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30眼行局部氩激光凝固术(光凝);(2)对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DR)156眼行次全视网膜光凝;(3)对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77眼行全视网膜光凝,对合并黄斑局限或弥漫性水肿者给予局灶性光凝或格栅样光凝。于光凝后3个月检查。进行视力、眼底、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并与治疗前各项结果对比。结果 视力提高92眼(35%)、无变化144眼(55%)、下降27眼(10%)。眼底检查、荧光血管造影复查示:NPDR、PPDR眼视网膜微血管瘤、水肿、渗出消退,荧光渗漏消退占89%。其余11%需补充光凝。PDR眼视网膜、视盘新生血管消退占67%,33%为部分消退需补充光凝。黄斑水肿完全或部分消退占91%,光凝后出现视网膜前灶性出血占8%,玻璃体积血为1%。结论 氩激光对不同分期DR均有效。NPDR、PPDR效果好于PDR眼,后者光凝后荧光血管造影复查以及补充光凝对提高疗效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疗效,探讨影响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DR患者350例(624眼)均实施激光光凝治疗,根据糖尿病类型、视网膜病变分期及血糖水平进行分组,分析其与视力和眼底恢复情况的关系。结果DR非增殖期视力、眼底改善优于增值前期、增值期2型,1型糖尿病好于2型,空腹血糖水平〈6.1mol/L者优于6.1—11.1mol/L、〉11.1mol/L者;视力恢复与DR分期、血糖水平呈负相关。结论激光治疗DR可提高患者视力,改善眼底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眼底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眼底激光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