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抗加压素(VP)血清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了中国树下丘脑视上核(SON)和室旁核(PVN)内VP能种经元的形态和神经纤维的分布。VP能胞体的形态,在SON主部多呈梭形,少数呈多角形;在SON交叉后部,多是多角形,少数是梭形;在PVN,以多角形为主,少数为梭形.VP能纤维的分布:在PVN与SON生部之间,特别是与视交叉上区和现柬背内侧区之间,纤维细而直,多平行分布.在PVN后半外侧,可见部分纤维呈内侧-背外侧向分布;在SON交叉后部的背外侧,纤维是朝向正中隆起处汇集的趋势,其中部分纤维呈串珠状;在正中隆起内带,纤维呈西外侧-内侧向和吻-屠向密集分布,有少数大小不等的免疫反应阳性的聚集体;在正中隆起外带,特别在会体门脉毛细血管排周围,有致密的、成群分布的免疫反应阳性点状结构;在漏斗柄和垂体神经部,可见致密的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和Herring体,在神经部内的窦状毛细血管周围有致富的、大小不等的免疫反应阳性点状结构.  相似文献   

2.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到青年和老年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N)视上核(SON)部位加压素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VP神经元)较密集出现,并有粗细两类纤维。在PVN,有时可见一些VP神经元胞体或纤维接近或存在于室管膜层,甚至伸入第三脑室内。多数老年鼠PVN的VP神经元胞体染色浅,深染颗粒减少。发自PVN的粗细纤维都显著减少,染色也变浅。但VP细胞数量、形态、大小和青年鼠差不多。在老年鼠SON,VP神经元未见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3.
本工作应用多种方法对小鼠下丘脑室旁核(PVN)及其毗邻的第Ⅲ脑室壁进行观察,以了解PVN与脑室系统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在室壁内有室管膜内神经元分布。PVN内侧区有一些接触脑脊液(CSF)的中小神经元,其树突插入室壁。PVN外侧区亦有些大细胞神经元发出长树突与室管膜接触或插入其内。免疫组化结果证实室管膜内有少数的加压素(VP)和催产素(OT)神经元存在,还有大量VP或OT免疫反应阳性的粗纤维穿入。电镜观察显示紧贴室管膜细胞有许多树突终末的断面,其中有些含多量神经分泌颗粒。并见有特殊的树—树突触形成。结果表明PVN与第Ⅲ脑室壁之间存在着结构上的密切联系,PVN内VP、OT神经元有可能直接排放分泌物入CSF。PVN与第Ⅲ脑室之间可能还存着局部调节环路。  相似文献   

4.
几乎只有向脑室内注入秋水仙素之后,才能在其丘脑下部室旁核(PVN)显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免疫反应神经元。然而,我们切除肾上腺也能显示这类神经元,而且其细胞数目在术后3周时明显多于1周。切除肾上腺又用秋水仙素处理,细胞的数目及其免疫反应强度增加得更加显著。切除肾上腺1、3周后,PVN前份背内侧区出现一群淡染的VP样神经元。术后PVN内OT样神经元无明显变化。在正中隆起(ME)处:切除肾上腺1周时,外带CRF样纤维免疫反应强度较正常明显减弱,3周时又恢复到正常水平。1周时减弱的原因本文作了推测。外带VP样纤维的免疫反应在术后1周时不减弱,而是增加,3周时增加得更明显。OT样纤维束居于ME内带,术后1周时没有明显变化,3周时其免疫反应有所增强。切除肾上腺后即用地塞米松治疗,结果PVN及ME内CRF、VP免疫反应与未治疗者比较,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上述结果证明,肾上腺对CRF和VP均具有反馈抑制作用,并说明它们都参与了丘脑下部-腺垂体-肾上腺轴的调控。然而,对OT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以包埋前PAP免疫电镜技术对大鼠下丘脑生长抑素(SRIF)神经元胞体或纤维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下丘脑内SRIF神经元呈三种不同亚微结构特征。其中两种类似一般产生调节激素的小细胞神经元。而另一种细胞器发育类似于神经分泌大细胞。在室周核(Pv)和室旁核(PVN)内的SRIF神经元之间可见多种类型突触。下丘脑腹内侧核(VMN)、弓状核(ARN)、视交叉上核(SCN)内常见许多免疫反应阳性终末轴突与其它阴性树突形成突触联系,正中隆起(ME)处可见SRIF轴突与其它免疫反应阴性轴突形成轴—轴突触,上述结果表明:(1)下丘脑SRIF神经元有三种功能状态的神经元,(2)Pv,PVN内SRIF神经元具有同步活动,超短反馈的形态基础,(3)Fv似外的SRIF神经元参与对局部核团的功能调节。  相似文献   

6.
采用未处理与秋水仙素处理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扫描电镜对大鼠第3脑室壁后叶加压素神经元的分布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和研究。结果显示;秋水仙素处理后,后叶加压素免疫反应细胞明显增多,可分大中小三类。在脑室各个平面均可见后后叶加压互免疫反应细胞,其中以室旁核平面为主,首次发现在交叉后区和正中隆起平面亦有散在的后叶加压素免疫后应细胞。  相似文献   

7.
用HRP逆行追踪与免疫细胞化学结合的方法,对某些投射至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的神经元的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视上核内存在三种标记细胞:HRP单标细胞、后叶加压素免疫反应阳性单标细胞和HRP后叶加压素双标细胞.双标细胞为大、中型椭圆形或圆形细胞,约占HRP标记细胞总数的22%.在中缝背核投射至室旁核的神经元中,部分为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双标细胞为中小型梭形细胞,约占HRP标记细胞总数的20%.上述结果提示:视上核有后叶加压素能神经元、中缝背核有P物质能神经元投射到室旁核.  相似文献   

8.
赵琳  贾鲲鹏  金晓航  史娟 《解剖学报》2013,44(5):602-606
目的 探讨腹腔注射2-脱氧-D-葡萄糖(2-DG)能否激活大鼠下丘脑视上核(SON)和室旁核(PVN)神经元而表达Fos。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腹腔注射2-DG组(6只)、生理盐水对照组(3只)及正常对照组(3只)。各自处理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下丘脑SON和PVN内Fos表达及其与催产素(OT)和加压素(VP)的双标情况,同时采用ELISA方法对血清中OT和VP的含量进行检测。 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2-DG引发的特异性Fos免疫阳性产物主要集中分布于下丘脑外侧区和穹隆周区,在SON、PVN也有密集表达。SON和PVN内的Fos表达与该区的特异性神经活性物质OT和VP有共存。OT/Fos双标细胞率(双标细胞占OT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在SON和PVN分别为87.10%、90.57%,明显高于VP/Fos在这两个核团的双标率(双标细胞占VP阳性细胞的百分率,68.42%、76.9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2-DG组动物血清中OT和V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 结论 腹腔注射2-DG可激活大鼠下丘脑SON和PVN内OT和VP神经元表达Fos,SON和PVN可能参与2-DG诱导的急性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年和老龄大鼠外周和中枢内催产素和加压素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和一年半的老龄化雄性SD大鼠各4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下丘脑视上核(SON)及室旁核(PVN)中催产素(OXT)及加压素(VP)进行染色研究;同时应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动物血浆中的激素浓度水平。结果:与成年大鼠相比,老龄大鼠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中的OXT及VP神经元数量变化不明显,但其免疫反应染色强度显著降低,灰度分析显示单个神经元和整个核团的光密度值明显下降(P0.05);正中隆起处VP和OXT纤维终末及膨体的免疫反应性也明显减弱。与此相对,Elisa检测显示老龄鼠血浆中的VP和OXT水平高于正常大鼠,且以VP的升高更为明显。结论:老龄鼠外周血和中枢神经元中的OXT、VP含量水平呈相反变化趋势,这可能与老龄鼠中的激素释放增加、储存减少有关,而这一变化可能参与某些老年相关疾病如水盐代谢障碍、高血压、学习记忆障碍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大鼠(PIH)与正常妊娠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N)、视上核(SON)及孤束核(NTS)内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方法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PIH大鼠AT1分布的神经元进行了研究,并与正常大鼠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大鼠PVN、SON、NTS内AT1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与形态基本类似。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PIH组大鼠PVN和NTS内AT1阳性细胞数目较对照组多,而两组大鼠SON内AT1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实验结果提示AT1在下丘脑PVN和NTS内的血压神经内分泌调节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中枢AT1受体的异常增加可能与母体妊高征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1.
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元的神经支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HRP逆行追踪和免疫细胞化学与电镜结合法研究了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元的神经支配。结果表明,室旁核向弓状核投射的神经元中,有一部分为催产素免疫反应阳性,一部分为后叶加压素免疫反应阳性,视上核也有部分OT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发出纤维投射至弓状核。将零乱毒素B亚单位结合HRP注入第三脑室后,可见弓状核内有逆行标记细胞,电镜观察发现弓状核内的脑啡肽免疫反应阳性的树突接受HRP反应阳性的触液神经元的轴突形成突触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用特异性兔抗精氨酸加压素血清对正常和受到不同时间电击足底刺激的雄性大鼠下丘脑组织切片作了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了视上核和室旁核内加压素样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以显微分光光度计和显微图象分析仪列这些细胞内加压素样物质的相对含量和细胞截面积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以期对这种应激条件下下丘脑加压素释放与否问题有一较直观的了解。结果显示,电击组与对照组相比,视上核和室旁核细胞内加压素样物质减少,细胞胞体缩小。早期下丘脑垂体束细串珠样纤维增多,后期减少。正中隆起内带加压素样纤维染色略变淡,外带内细串珠状加压素样纤维增加。视上核和室旁核某些加压素样细胞的树状突起的变化较为特殊。一些向第三脑室侧壁和脑底面神经胶质板投射的树突在电击组染色依旧很深,并出现了许多大的串珠样结构,提示这些树突有向第三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分泌加压素样物质的可能。上述结果说明电击足底刺激视上核和室旁核细胞的神经分泌机能增强,可能通过下丘脑垂体束向垂体后叶,经正中隆起外带门脉血管向垂体前叶以及通过树突向脑脊液中释放加压素样物质增加。  相似文献   

13.
用ABC法研究大鼠脑中催产素(OT)和加压素(VP)免疫反应性物质的分布。阳性细胞主要局限于下丘脑,而阳性纤维则广泛分布于下丘脑和脑干等部位。OT和VP的分布情况有差别。在视上核和室旁核大细胞后部,VP阳性大细胞明显地比OT大细胞密集;同样,在向正中隆起方向行走的阳性纤维束中,VP纤维也占大多数。而在室旁核尾部的小细胞内侧部,中小型OT阳性细胞比VP细胞密集;并且,在脑干的孤束核、三叉神经脊束核、迷走神经背核、疑核、臂旁核和蓝斑核中,OT阳性纤维也占主要地位。实验结果提示,下丘脑的OT和VP能神经元除参与垂体后叶内分泌外,还可能直接支配一些脑干内脏核。推测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垂体后叶的VP分泌可能比OT分泌占有更重要的地位;而OT则可能在充当神经递质或调制物在参与下丘脑对脑干内脏核团的调节中有更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电破坏穹窿下器官,以霍乱毒素—辣根过氧化酶追综及[~(14)C]-脱氧葡萄糖放射自显影电子计算机图象程序处理等综合技术,观察Sprague~Dawley系大鼠在脑室及静脉内注入血管紧张素Ⅱ后,脑室周器官及丘脑下部的行为神经内分泌作用。结果表明:穹窿下器官、正中隆起、弓状核、视上核、室旁核及神经垂体的[~(14)C]-脱氧葡萄糖摄取相对视密度明显增高,提示这些结构在血管紧张素致渴饮水行为中,调节水盐平衡的神经内分泌作用。穹窿下器官是感受血管紧张素最敏感结构之一,它与丘脑下部的神经内分泌核群密切联系。电破坏穹窿下器官则大鼠失去在迷宫内快速奔跑饮水行为。  相似文献   

15.
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的神经支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HRP追踪、免疫细胞化学与电镜方法研究了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的神经支配。结果显示,中缝背核向室旁核投射的神经元中,部分为5-HT免疫反应阳性;被盖背外侧核的部分5-HT神经元也发出纤维投射至室旁核。将CB-HRP注入第三脑室后,电镜下发现室旁核内EVK免疫反应阳性树突接受HRP反应阳性轴突形成突触,HRP免疫反应阳性的树突与阴性轴突的传入形成突触,提示室旁核内ENK神经元受触液神经元的突触调控,同时触液神经元又受到其他神经元的突触调控。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ABC法对加压素样和宫缩素样神经元在新生儿下丘脑的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两者的神经元集中分布于视上核、室旁核及副大细胞分泌核。根据两者的分布特点,又将视上核、室旁核和副大细胞分泌核再分为若干分区,各分区均以加压素样神经元为主,约占总数的80~90%。本文结果提示加压素样和宫缩素样神经元在下丘脑的分布具有动物种属和年龄特征。  相似文献   

17.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双标记法,显示大鼠下丘脑各大细胞神经分泌核团中催产素样免疫反应(OT-li)、加压素样免疫反应(VP-li)神经元、亮-脑啡肽样免疫反应(L-ENK-li)和甲-脑啡肽样免疫反应(M-ENK-li)纤维末梢,并对不同神经分泌核团内脑啡肽样传入纤维末梢与OT-li及VP-li神经元的关系加以分析。结果发现,L-ENK-li及M-ENK-li纤维末梢在下丘脑各神经分泌核团中,与OT-li及VP-li神经元均有一定程度的接触关系。L-ENK-li与M-ENK-li纤维末梢在第三脑室周、前连合核、背内侧和背外侧副核、穹窿前和后核的OT-li及VP-li神经元周围最密集,在视上核、室旁核次之,在血管周细胞群内的OT-li及VP-li神经元周围密度较低。这些神经分泌性核团内L-ENK-li纤维末梢,均较M-ENK-li纤维末梢密集。表明脑啡肽能传入纤维末梢,与视上核、室旁核及各神经分泌副核(除血管周细胞群外)中的OT-li及VP-li神经元,均有不同程度的接触关系。因此,脑啡肽能传入纤维末梢可能在大细胞神经分泌系统OT-li及VP-li神经元分泌活动的调节中,起较广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