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JulesGonin学会第20届会议和美国视网膜学会第29届年会于1996年9月1日至6日在瑞士伯尔尼联合召开。会议交流和讨论了14个专题,即:诊断方法、眼组织病理学;肿瘤;器械、替代物、激光、玻璃体手术技术;录像血管造影术,激光扫描检眼镜;老年性或其它黄斑病变;非糖尿病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裂孔及脱离手术;黄斑裂孔;遗传性疾病,非糖尿病性机网膜病变,脉络膜病变;血管和新生血管研究;视网膜色素上皮;糖尿病;炎症性眼病;以及外伤等,本文介绍其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在比利时布鲁日召开的Club Jules Gonin第16届会议上交流的主要内容,包括在黄斑裂孔、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眼内肿瘤、眼内炎、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性眼底病变、激光以及诊断技术等方面的一些进展和新观点。  相似文献   

3.
周忠友  魏文斌 《眼科》2002,11(2):113-117
药物性玻璃体后脱离是近年来许多学者关注的问题,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 virteous detachment,PVD)可以改善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裂孔等眼底疾病的预后,缩短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目前,药物性PVD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对药物性PVD的组织结构基础。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及实验研究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伴黄斑裂孔的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描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及其手术处理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和1例表现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足月儿。均出现伴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并且接受手术治疗。结果:4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平均孕周是26周。5例患儿发现黄斑裂孔前均有玻璃体手术史。4例再次手术治疗的患儿视网膜部分或完全复位。有走动的视力。结论:采用玻璃体手术合并气-液交换不能闭合婴儿中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引起视网膜脱离的黄斑裂孔。非热性黄斑部巩膜扣带术能封闭裂孔和复位视网膜。可能是值得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外伤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的原因。

方法:对2009-07/2013-06在我科住院的46例46眼玻璃体积血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病因分析。

结果:本组中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所致玻璃体积血最多,为16眼(34.8%),其次为视网膜裂孔及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RD)8眼(17.4%),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EAMD)8眼(17.4%),再次为玻璃体后脱离(PVD)4眼(8.7%),其它少见原因为视网膜大动脉瘤3眼(6.5%)、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及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各2眼(4.3%),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脉络膜上腔出血、葡萄膜炎各1眼(2.2%)。

结论: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裂孔及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非外伤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裂孔疗效。并分析有关因素。方法 12例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裂孔患者接受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硅油填充3眼,18?F8填充9眼,平均随访6个月(3-24个月)。结果 黄斑裂孔闭合率83%(10/12),视网膜复位率83%(10/12),术后视力提高10眼(83%,10/12),不变2眼(17%,2/12)。并发症主要包括术后短暂高眼压2眼,晶状体核硬化3眼。视网膜脱离复发2眼。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裂孔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高度近视(HM)是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 光相干断层扫描等检查显示了HM患眼的多种玻璃体视网膜界面异常(VRIA), 其中较为常见的表现类型主要是玻璃体后脱离和血管旁异常。在HM患眼中, 玻璃体后脱离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 且发生年龄相对更早。血管旁异常主要包括血管旁微皱褶、血管旁囊肿、血管旁板层裂孔和血管旁视网膜劈裂, 前两者为早期病变, 后两者为晚期病变。VRIA与HM眼底并发症密切相关, 如近视性黄斑视网膜劈裂、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等。VRIA可能发展为近视性黄斑视网膜劈裂, 进而形成全层黄斑裂孔, 甚至导致视网膜脱离。因此, HM患眼VRIA的检查和判断对于早期预防和治疗临床眼底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已有较多证据表明玻璃体后皮质对黄斑的牵拉与特发性黄斑裂孔和黄斑囊样水肿等的发病有关。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状态与视网膜增殖性病变也有一定的联系。对玻璃体后皮质和视网膜表面检查方法的改进和对黄斑裂孔患者早期病变的长期临床观察,使人们对玻璃体的改变及后脱离、以及黄斑裂孔的发展过程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实行玻璃体手术切除黄斑前的玻璃体后皮质,在一些经过选择的病例能够防止早期病变的进展和裂孔形成,或者改善囊样黄斑水肿。这一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而支持玻璃体黄斑牵拉的病因学理论。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裂孔是主要致盲性眼病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封闭裂孔是其治疗原则.尽管手术疗法已能使现今大多数视网膜脱离成功复位,但视网膜裂孔发生的原因、能否预防视网膜脱离的发生以及怎样才能获得视网膜复位后满意的视力恢复等基本问题,仍然困扰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防治.近年研究提示,视网膜裂孔的形成与玻璃体液化、后玻璃体脱离过程中异常的玻璃体视网膜附着牵拉有关.完全性后玻璃体脱离可在玻璃体基底部后缘形成裂孔,而部分性后玻璃体脱离则可引起后部裂孔,尤其是表现为视网膜外层缝隙样增厚(中心凹劈裂)和玻璃体黄斑牵拉等特征性的近视牵拉性黄斑病变.已知黄斑的微结构改变、视网膜萎缩、前膜形成等是视网膜复位后视力不良的原因.因此,应加深对玻璃体病变和牵拉机制的认识,探索其临床评估与防治途径,促进视网膜复位后的视力恢复,将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防治提高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黄斑病变是导致病理性近视眼患者不可逆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 其中牵拉性黄斑病变常需要玻璃体手术治疗。牵拉性黄斑病变包括黄斑前膜、黄斑劈裂、黄斑裂孔及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等。建议对Ⅱ型黄斑前膜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术, 对黄斑劈裂行保留黄斑中心凹的内界膜剥离术, 对黄斑裂孔行内界膜瓣填充术, 对难治性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兜带术治疗。病理性近视眼牵拉性黄斑病变是一种慢性发展性疾病, 术者要准确把握手术时机, 选择合适的术式使患者得到的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关于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全网膜光凝固术的治疗效果已被公认,但对于因该症而并发玻璃体出血,视网膜前出血或牵引性视网膜剥离的病例,单作光凝固治疗不能达到治疗目的,必须有赖于作玻璃体手术。历来对于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玻璃本手术的适应症是:①未能被吸收的玻璃体出血,②牵涉到黄斑部的牵引性视。③牵引性裂孔所致的视网膜剥离④黄斑前纤维性增殖并引起高度视力障碍者,等等。但是,按以上手术适应症来说,增殖性糖尿病  相似文献   

12.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和激光光凝治疗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手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的成功率及并发症。方法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35例38只眼,11例12只眼单行经睫状体平部的玻璃体手术及惰性气体眼内填充,未作激光光凝治疗;24例26只眼在玻璃体手术术中及术后作黄斑裂孔缘激光光凝。术后均作6个月以上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7个月)。结果非光凝组5只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复发,占41.7%,术后0.1以上视力6只眼,占50.0%;光凝组2只眼黄斑裂孔复发,占7.7%,1只眼因周边新裂孔形成而复发视网膜脱离,术后有13只眼视力在0.1以上,占50.0%。统计学检验两组黄斑裂孔复发率概率P=0.024,视网膜脱离复发率概率P=0.0487。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无显著差异。结论玻璃体手术联合黄斑区激光光凝治疗可提高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手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的成功率及并发症。 方法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35例38只眼,11例12只眼单行经睫状体平部的玻璃体手术及惰性气体眼内填充,未作激光光凝治疗;24例26只眼在玻璃体手术术中及术后作黄斑裂孔缘激光光凝。术后均作6个月以上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7个月)。 结果 非光凝组5只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复发,占41.7%,术后0.1以上视力6只眼,占50.0%;光凝组2只眼黄斑裂孔复发,占7.7%,1只眼因周边新裂孔形成而复发视网膜脱离,术后有13只眼视力在0.1以上,占50.0%。统计学检验两组黄斑裂孔复发率概率P=0.024,视网膜脱离复发率概率P=0.0487。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无显著差异。 结论 玻璃体手术联合黄斑区激光光凝治疗可提高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成功率。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8,14:199-201)  相似文献   

14.
由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和中国医师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全国眼底病诊断和治疗新进展高级学习班”定于2009-10-23/28在北京召开。会后颁发国家级I类学分10分,【项目编号:2009-07-02-110(国)】。讲座内容:(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及激光治疗;(2)糖尿病黄斑病变的药物及激光治疗;(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4)AMD的药物治疗及激光治疗;(5)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读片要点和注意事项;(6)视网膜脱离的临床分类及手术治疗;(7)感染性眼内炎的药物及手术治疗;(8)眼外伤的手术治疗;(9)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的玻璃体切除手术;(10)黄斑前膜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11)脉络  相似文献   

15.
尽管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能显著增进视力,并能使可引起玻璃体出血的新生血管消退,但也可引起一些并发症,如预料中的视野减小、色觉异常、暗适应改变和无法预测的并发症如黄斑中心凹灼伤、黄斑水肿及视网膜脱离。这种视网膜脱离包括短暂的、有时合并脉络膜渗出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和由于玻璃体视网膜牵引所致的黄斑部视网膜脱离,并在许多病例中具有视网膜裂孔。关于光凝与牵拉性或发生裂孔的黄斑脱离之间关系,以前未有研究报告。为此,作者就他们的经验及资料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由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和中国医师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全国眼底病诊断和治疗新进展高级学习班”定于2009-10-23/28在北京召开。会后颁发国家级I类学分10分,【项目编号:2009-07-02-110(国)】。讲座内容:(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及激光治疗;(2)糖尿病黄斑病变的药物及激光治疗;(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4)AMD的药物治疗及激光治疗;(5)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读片要点和注意事项;(6)视网膜脱离的临床分类及手术治疗;(7)感染性眼内炎的药物及手术治疗;(8)眼外伤的手术治疗;(9)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的玻璃体切除手术;(10)黄斑前膜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11)脉络  相似文献   

17.
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TA)在眼底病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明扬  王光璐  周健 《眼科》2002,11(2):98-102
目的:用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etinal thickness analyzer,RTA)定量化检查视网膜厚度,了解常见眼底病视网膜厚度的定量变化。方法:采用扫描式RTA观察正常眼及26例(46只眼)各种眼底病变者,产生视网膜的系列光学切面像。得到视网膜地形图和厚度值。结果:各种眼底病变在RTA上的形态改变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眼:视网膜厚度图显示有视网膜厚度增加和中心凹凹陷消失,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玻璃体视网膜界面抬高,浆液性浅脱离;黄斑裂孔;视网膜内界面的中断,可见孔周的视网膜下液和局部脱离,近视眼;视网膜的萎缩性改变;黄斑前膜;视网膜神经上皮前的膜状物伸进玻璃体内,上述图形都伴有量化数据分析。结论:RTA显示的视网膜地形图和厚度图可提高对眼底疾病特别是黄斑疾病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以近视眼中心凹劈裂、黄斑裂孔及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为代表的高度近视黄斑病变是影响高度近视患者视功能的主要原因之一.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有助于提升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解除玻璃体后皮质和内界膜对视网膜的牵拉,有利于恢复视网膜的弹性,使近视眼中心凹劈裂消失.促进黄斑裂孔的闭合和视网膜复位;而抗新生血管药物与光动力疗法和(或)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则是治疗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发展方向.正确认识和掌握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诊疗方法 和时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使其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是进一步减少高度近视患者视功能损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失败的机制,以期为提高手术成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70例视网膜脱离再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查找手术失败原因,分别再给以巩膜扣带术或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探讨其各自的机制。结果手术失败原因有: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46眼,原裂孔未闭34眼,出现新裂孔16眼,脉络膜脱离2眼,黄斑前膜2眼,玻璃体出血2眼。结论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失败的机制主要是:裂孔未能确切地封闭,PVR未能妥善地处理;为了减少手术失败应当尽可能封闭裂孔,而PVR严重者一定要行玻璃体切割术。  相似文献   

20.
在衰老过程中,玻璃体液化和玻璃体视网膜界面改变可诱发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不完全PVD及异常PVD通过玻璃体视网膜牵拉作用以及容量和化学转移可引起视网膜裂孔、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前膜、黄斑水肿、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黄斑裂孔、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等一系列并发症.为防止这些并发症进一步加重,减轻疾病恶化的风险,可以提前诱导完全性PVD或者采用玻璃体切除手术.目前药物性玻璃体融解术已进入临床前期研究,非酶试剂等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也在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