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朱盛音 《中外医疗》2016,(35):134-136
目的:分析躯体化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药物治疗对躯体化障碍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中,方便选取52例躯体化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通过症状自评量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躯体形式障碍症状筛查量表来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其中52例患者中,有27例(51.9%)出现呼吸难,有31例(59.6%)出现头痛,有33例(63.5%)出现睡眠障碍,有16例(30.8%)出现关节疼痛,有38例(73.1%)表现出疲劳乏力。通过分析比较,观察组的精神评分、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躯体化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复杂多样,其中疼痛是最主要的临床特征,对其采用药物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吴媚  李梁  潘丽妹 《柳州医学》2008,21(2):70-72
目的 探讨儿童少年期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42例儿童少年期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和分类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与随机抽取同期就诊的40例成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对其发病诱因、临床症状及治疗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儿童少年期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发病大多有一定诱因,临床表现以胃肠症状、自主神经紊乱和疼痛障碍为主,与成人组相比较,抗焦虑和抗抑郁药使用频率低(P〈0.05)。结论 儿童少年期躯体形式障碍有一定特点,应重视早期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中医核心精神症状与中医核心躯体症状,并分析症状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500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采用网络分析方法对中医核心精神症状、中医核心躯体症状、中医核心精神症状与躯体症状关系、中医核心精神症状与中医核心躯体症状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中医核心精神症状是善恐易惊、善思、早醒和易激动;中医核心躯体症状是腰痛、胸闷、神疲乏力和口苦;中医核心精神症状与躯体症状研究提示善恐易惊与神疲乏力、善思与心悸、易激动与自汗、早醒与腰痛关联性较强。中医核心精神症状与中医核心躯体症状整合网络分析提示易激动和善思在整个网络中对其他症状影响较大,更多地参与症状间互动,且具有预测其他症状的作用。结论 广泛性焦虑障碍与肾、心、肝关系密切,临床治疗应以精神症状为主进行辩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综合医院心身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为抑郁障碍的识别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61例抑郁障碍患者进行了临床资料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结果 55.2%的抑郁障碍患者合并有躯体疾病,57.1%的患者以躯体症状为主诉,39.1%抑郁障碍患者主诉有睡眠障碍。患者HAMA均分18.38,SAS均分57.98。结论综合医院心身科抑郁障碍患者大部分以躯体症状为主诉,且合并有躯体疾病,伴有明显的焦虑症状及睡眠障碍。识别抑郁障碍需鉴别患者躯体疾病及躯体症状,并根据患者特点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文拉法辛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68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6例服用文拉法辛,对照组32例服用阿米替林,疗程均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周末采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SI)、症状自评量表(SCL-90)躯体化因子项目进行评定,并于治疗第1、2、6周末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的疗效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药物显效时间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L-90躯体化因子评分同期间比较除治疗的第1周末外,其余各期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文拉法辛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与阿米替林相近,但不良反应少,显效快。  相似文献   

6.
陈泳  胡萌 《宁夏医学杂志》2004,26(7):450-450
目的 研究综合性医院门诊抑郁障碍者的临床特征,为正确诊断和及时有效地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 150例抑郁障碍者治疗前后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临床分析,用氟西汀、黛力新、苯二氮草等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结合。结果 抑郁症患者最主要的症状为睡眠障碍,其次为疲乏、胃肠功能障碍、体重减轻、头痛、头晕、胸闷、心慌,经治疗后效果显著。结论 以躯体症状就诊是综合性医院抑郁症患者的特点,抑郁障碍与躯体疾病互相影响,早期诊断和治疗抑郁症,对患者的预后和转归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的解剖部位发生病变或生理功能紊乱,引起睡眠异常及睡眠过度等症状。睡眠障碍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长期反复睡眠障碍会影响老年人原发病的治疗和康复,加重或诱发某些躯体疾病,是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健康教育对老年人睡眠障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抑郁障碍(MDD)是一类极为复杂的精神疾病,疼痛等躯体不适主诉常见于MDD患者,可能导致误诊、漏诊及治疗延误。因此,深入了解伴疼痛性躯体症状MDD的特征及相关临床指标对更好地治疗MDD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该文对伴有疼痛性躯体症状MD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对躯体形式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58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帕罗西汀配合认知疗法,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疗程12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的4、8、12周末,SCL-90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在早期控制靶症状,改善不良情绪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帕罗西汀配合认知疗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是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了解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半定式检查法,对44例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研究组)和92例不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对照组)分别用HAMD、SDS、SCL-90进行评定,记录研究组病人的躯体症状,并对数据作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HAMD认识障碍因子分及SCL-90人际关系,巩怖及偏执因子分低于对照组,临床以躯体性焦虑、胃肠道及疑病等症状为主,自罪、自杀,工作和兴趣减退,激越等症状较轻。结论 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因抑郁症状常被躯体症状掩盖而更易被误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讨论躯体功能障碍癔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收治的25例躯体功能障碍癔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果.结果:不良的外界暗示或精神因素、自我暗示等都能够引起癔症的发病,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同时,配合药物治疗,即静脉注射10%的葡萄糖注射液20ml和10%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或肌肉注射10~20ml地西泮,同时加上针灸穴位治疗,有良好治愈效果.结论:癔症的临床表现各有不同,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患者的症状均有减轻甚至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特征进行观察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79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研究对象63例作为对照组,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在观察组中出现的频率最高的症状为认知功能。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具有较高的TAS-I、TAS-II、TAS-III及TAS总分、BDI总分(P<0.05),在CERQ-C适应性策略中具有较高的接受、重新关注计划因子得分及较低的积极重新关注、理性分析因子得分(P<0.05),较高的灾难化及不适应性策略总分得分(P<0.05)。躯体形式障碍的影响因素有TAS-II因子、非专科诊疗次数、治疗不良反应及不适应性策略。结论应该对躯体形式障碍的影响因素提高重视,使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治疗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物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躯体形式障碍患者11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SCL-90躯体化参数、焦虑以及抑郁评分改善情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治疗组患者的SF-36PCS与MCS评分改善情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结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采用抗抑郁药物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躯体症状,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罗慧芳 《右江医学》2011,39(4):441-442
目的探讨影响精神科门诊误诊躯体形式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调查91例经我院精神科门诊确诊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按首次诊断分误诊组与确诊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诊治医师年资情况,分析影响诊断的主要因素。结果 91例患者中首次误诊者49例,占53.8%;抑郁、焦虑、强迫等精神症状与诊治医师年资误诊有关,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结论精神症状与医师临床经验是影响精神科门诊确诊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躯体形式障碍与焦虑症患者临床特征及人格特征的异同.方法 采用90项症状清单和卡氏16种人格因素测验分别对46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和62例焦虑症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躯体形式障碍组与焦虑症组躯体化因子评分分别为(2.71±0.86)、(2.09±0.76)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躯体形式障碍组与焦虑症组人格Q2因素评分分别为(5.40±1.18)、(4.47±1.16)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和焦虑患者临床症状和性格相似,两种患者之间躯体化因子评分及独立性因素评分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1 背景 抑郁障碍在躯体疾病中常见。抑郁经常使临床治疗疗效欠佳,并可增加患者的合并症和死亡率。伴抑郁障碍的躯体疾病患者不但其检查和治疗费用比没有抑郁障碍的躯体疾病患者要多,而且躯体功能差,对治疗的依从性也差。由于对躯体疾病抑郁心境和相关症状以及这些患者是否是真正的抑郁另有争议,躯体疾病伴随的抑郁诊断也较复杂。因此,在临床医疗中,躯体疾病患者伴抑郁常没有被诊断和治疗。目前,临床医生所能够得到的治疗抑郁症  相似文献   

17.
抑郁性神经症是一种以情绪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神经症,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临床表现为抑郁症状和某些躯体性症状。有些患者主诉的躯体症状掩盖了抑郁症状,而被误诊为其他躯体疾病。现对本院2003年10月~2004年10月以躯体症状就诊而被误诊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森田疗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80例,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森田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对症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中精神病性和偏执症状改善,但不明显(P0.05),其余症状改善情况,观察组SCL-90均明显降低,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HAMD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采用森田疗法治疗,可有效转变患者症状,帮助患者从慢性功能障碍中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黛力新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躯体化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躯体化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用生物反馈联合黛力新治疗,对照组20例单用黛力新治疗,治疗前后评定躯体症状变化及进行焦虑、抑郁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焦虑量表、抑郁量表评分及躯体不适症状较治疗前均有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尤为明显(P<0.01)。结论:生物反馈联合黛力新治疗躯体化障碍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0.
躯体形式障碍是精神科常见的一种神经症,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很强的专科特点。绝大多数患者到综合医院就诊,但往往被误诊,临床识别率和有效治疗率很低,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本文对国内外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躯体形式障碍的流行现状、临床诊断、症状特征、发病机制、治疗等作一综述,以期提高社会和各科医生对该病的识别能力,减少医疗资源的过度消耗,使疾病得到早期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