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心理特点及进行一定的心理干预对其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的偏瘫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用我院神经内科常规的药物治疗并进行康复性训练,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治疗。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WHO生存质量表(WHOQOL-100)评价对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3个月后,治疗组SCL-90评分为(120.2±21.1),明显低于干预前(133.1±34.1)及治疗后对照组(132.4±33.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SCL-90与WHOQOL-100量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及时适当的心理干预可提高功能康复的效果,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StGeorge’S呼吸问卷(SGRQ)量表评分并进行科学评估。结果人组前两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8个因子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入组治疗后两组患者各因子分均有所下降,心理干预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8个因子分明显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前两组患者SGRQ中呼吸症状,疾病影响及SGRQ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治疗后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SGRQ中呼吸症状,疾病影响及SGRQ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SGRQ中呼吸症状,疾病影响及SGRQ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且能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及时心理干预对未成年人人流术后恢复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门诊行人工流产的未成年少女1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观察组62例及对照组6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及时心理干预,术后7d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采用SCL-90评分表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SCL-90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CL-90评分低于护理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未成年人流术后的患者行及时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状况,减少患者术后出血时间及出血量,有利于未成年少女身心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网络成瘾集体心理治疗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集体心理治疗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疗效,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防治的有效方法.方法将南昌市32位自愿接受治疗的网络成瘾大、中学生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6人;治疗组采用集体心理治疗进行为期1个月的干预,对照组采用非特异的支持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及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进行评估,结果共有28名学生完成集体心理干预,治疗组(79%)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1%,P〈0.05);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SCL-90,GSES,CI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SCL-90各因子、CI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GSE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值均〈0.05);治疗组SCL-90各因子、GSES及CIAS的改善情况均大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集体心理治疗对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张新昕  陈嫣  王笑娜 《中国校医》2014,(3):187+190-187,190
目的观察鸟鸡白凤丸治疗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一临床疗效。方法将72名女大学生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鸟鸡白风丸,对照组给予芬必得。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病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鸡白凤丸治疗原发性痛经远期疗效优于芬必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康复干预对噪声聋患者心理、睡眠质量等方面的影响。方法从淄博市职业病防治院已确诊噪声聋患者中选取92名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初步评定,包括纯音听阈测听、匹斯堡睡眠质量评定PSQI、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6例,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康复组每天进行耳区穴位按摩、音乐噪声掩蔽、放松训练、健康教育和转移注意力等康复治疗。结果治疗前2组纯音听阈测听、匹斯堡睡眠质量评定、SCL-9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康复治疗2个月后康复组心理((SCL-90))及睡眠质量评分均较康复前有明显提高(P〈0.01)。康复组与对照组SCL-90评分别为143.7±6.76和165.2±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0,P〈0.01);PSQI评分分别为6±2.56和9±3.49,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4.70,P〈0.01)。结论对噪声聋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心理感受,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干预组(n=30),对照组给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与对照组同样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为期8周的综合性心理干预。于入组时和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为测评工具,测评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测评干预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结果人组时两组的患者HAMA、HRSD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后干预组较对照组患者的HAMA、HRSD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HAMA:t=4.29,P〈0.05;HRSD:t=5.4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干预后生存质量总分、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等得分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能够改善狼疮性肾炎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蛋白饮食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正常饮食,治疗组给予低蛋白饮食,观察两组的血尿素氮、血肌酐、每月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减少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前血尿素氮(28.38±9.19)mmol/L,治疗后血尿素氮(21.85±7.05)mmol/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肌酐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尿素氮及血肌酐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O.05)。治疗组Ccr的减少率为(0.21±0.18)mL(min·月),对照组Ccr的减少率为(0.46=s0.38)mL(min·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蛋白饮食可延缓慢性肾衰竭的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心理特点及进行一定的心理干预对其功能康复的影响. [方法]将80例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的偏瘫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Barthel指数评价对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估. [结果]治疗组SCI-90)与Barthel指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SCL-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及时适当的心理干预可提高功能康复的效果,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5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康复组在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5d后进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MA评分和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MA评分和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严杰 《中国健康教育》2014,(11):998-1000
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脑卒中住院患者康复效果及抑郁、焦虑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5例,干预组采取个性化健康教育,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在患者在入院时和3个月时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干预组MBI评分(33.59±5.82)、Fugl-Meyer评分(28.31±10.32)、ESS评分(46.21±12.18)和MMSE评分(15.17±7.4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MBI评分(66.26±7.57),Fugl-Meyer评分(52.89±9.75),ESS评分(62.27±11.36),MMSE评分(21.92±8.35)均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评分(P〈0.01);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无抑郁(35.56%)、轻度抑郁(46.67%)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无焦虑(42.22%)、轻度焦虑(42.2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一年以上的3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以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社区干预一年,于干预前后记录血压,并在给予统一指导语的前提下,进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干预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数值继续下降,血压控制率由干预前的40.1%上升到67.7%(X^2=57.59,P〈0.05)。躯体健康维度、心理健康维度、社会功能维度均好于干预前(P〈0.05)。而物质生活维度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3,P〉0.05)。以41分为SDS粗分分界线判断抑郁发生率,干预前22.7%,干预后12.5%,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65,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社区干预是控制血压,提高生活质量切实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癔症患者的精神症状与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35例癔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癔症健康知识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的精神症状与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心理护理后癔症患者对临床症状、疾病种类、病因、预后、人际沟通、寻求支持了解情况显著优于护理前(P<0.05),而对复发征兆、患者心理状态了解情况与护理前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患者SCL-90、SA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癔症患者的精神症状与心理状态,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通过Cameron教育模式提高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知识和技能,对其不良心理状况和患者康复效果的改善作用。方法干预组38例脑卒中住院患者,对家庭照顾者采用Cameron模式,分阶段进行针对性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对照组3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对家庭照顾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ESS、MMSE、Fugl-Meyer、MBI评定,对照顾者进行GHQ-12评定。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ESS、Fugl-Meyer、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照顾者GHQ-12及其部分项目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干预后,干预组照顾者的GHQ-12、注意力评分与患者的MBI呈负相关(P值分别<0.05、0.01),紧张感评分与患者的ESS呈负相关(P<0.05)。结论 Cameron教育模式能有效减轻家庭照顾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而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主动干预对提高心理不健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心理咨询公选课的学生进行SCL-90心理健康检测。将心理不健康(SCL-90各因子分〉2.5)的学生作为实验组,对其进行为期8周的主动心理干预;将心理健康的学生作为对照组,不对其进行任何心理干预。结果实验组在实验后心理不健康人数由原来的29人下降到实验后的4人(13.79%),有25人(86.21%)的SCL-90因子分〈2,心理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干预前实验组在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分上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实验组在躯体化、偏执、其他3个因子上得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实验组的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除敌对因子外均低于实验前的得分(P〈0.01)。结论主动干预为预防心理不健康大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左卡尼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负面心理和皮肤瘙痒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94例左卡尼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分为对照组(n=46)和干预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加以心理干预。运用心身症状自评量表(SCL-90)、Znug焦虑自评量表(SAS)、Znug焦虑自评量表(SDS)评价干预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瘙痒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干预组(69.56%VS93.75%,χ2=9.274,P=0.002);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CL-90各项心理因子,SAS、SDS标准分无组间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SCL-90各项心理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SAS、SDS标准分在干预2周以及4周后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左卡尼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的过程中,给予心理干预,能够明显减轻皮肤瘙痒症状、明显消除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内科住院患者心理评估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给予有针对的干预。方法采用中文健康问卷(CHQ-12)、社会支持量表、疾病的认知量表,对各科对新人院病人使用以上三个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对于CHQ-12超分者进一步行SCL-90问卷测试。比较不同性别患者心理状况差异,将其SCL-90各因子得分与其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疾病认知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r)。结果不同性别内科患者心理状况无显著差异(P〉0.05),其SCL-90各因子均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其中强迫症状、偏执、恐怖因子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呈显著负相关(P〈0.05);各因子还与疾病认知得分呈负相关,其中恐怖因子与疾病认知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干预后好转率为26.2%。结论患者在患病住院的应激情况下,易出现不良情绪。因此,需完善患者住院相应支持系统,并使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以减少对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促进躯体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症状自评量表(SCL-90)得分及中国卒中量表(CSS)得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SCL-90得分和CSS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27,t=5.238,t=2.98,t=3.55;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的效果,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康复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9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康复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及多种临床指标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以及SCL-90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25,t=6.139,t=3.83;P<0.05);心功能和心电图ST-T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2,x2=4.39;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康复干预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