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评价孕期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提高围产保健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参加医院孕妇学校的200名初产妇作为实验组,进行系统化健康教育,选取只进行常规产前检查的200名初产妇作为对照组,对照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产科并发症、母乳喂养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孕妇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8.50,P〈0.01);实验组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和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X^2分别为5.16、4.17、5.44,均P〈0.05);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82.5,P〈0.01)。结论:对孕妇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能帮助其掌握孕期保健知识,降低剖宫产率,防止产科并发症,提高母乳喂养率,有利于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孕产期健康教育的对照研究,了解健康教育对母婴健康状况的影响,达到提高母婴健康的目的。方法 随机选取孕产妇293例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作为实验组,同期住院而未进行健康教育的127例孕产妇作对照组。就健康状况及妊娠结局等方面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实验组高危妊娠发病率为24.23%,低于对照组的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56,p〈0.05);实验组妊娠晚期贫血的发生率为24.9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8.03,p〈0.01);实验组顺产率为52.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71%,实验组剖宫产率为47.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9.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7.03,p〈0.01);实验组纯母乳喂养率为8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3.16,p〈0.01)。结论孕产期健康教育对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保障母婴健康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受者出院后自我管理行为与健康知识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行为、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中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自行设计的健康知识调查表分别调查203名出院后肾移植受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健康知识水平。结果肾移植受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中耐力锻炼得分较高(117.86±98.29min/周),体能锻炼(27.41±47.61min/周)、认知性症状管理实践(1.37±0.84)、与医生的交流(1.96±0.93)得分较低。健康知识掌握好的患者进行耐力锻炼的时间较长(Z=-4.011,P〈0.01),认知性症状管理实践的得分较高(t=-2.441,P〈0.05),而健康知识掌握一般的患者与医生交流的得分较高(t=-3.935,P〈0.01)。结论肾移植受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行为需要改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与自我管理水平有一定关系,可通过健康教育促进患者的健康知识的掌握,进而改善其自我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4.
李春霞 《现代保健》2011,(33):152-15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1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5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根据每1例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健康教育路径表,依照表格实施健康教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知晓率高(P〈0.05),患者满意率高(P〈0.05),平均住院日短(P〈0.01),住院费用低(P〈0.01)。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增强了糖尿病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识,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减少了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5.
王小宁 《现代保健》2011,(17):92-93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路径对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60例子宫切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对患者实施从人院到出院连续性的健康教育。在患者出院时调查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埘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对健康知识教育掌握程度及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路径健康教育可提高子宫切除术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和满意度,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EW START”健康理念(即营养、运动、水、阳光、节制、空气、休息、信心)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方法对社区空巢老人的效果。方法:将168例空巢老人随机分为实验组90例和对照组78例。实验组实施“NEW START”健康理念健康营活动24期(每月2期);对照组实施社区常规健康教育讲座。两组随访12个月,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价生活质量满意度,自制问卷调查表评定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和健康理念形成率情况。结果:实验组参与活动后12个月末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为(29.±1.36)分,对照组为(23.±1.47)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健康理念形成率为89.3%。对照组为63.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P〈0.002)。结论:在社区开展“NEW START”健康营活动,对帮助空巢老人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用临床路径护理声带息肉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00例声带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按临床路径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健康教育知识评分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路径为整体护理提供了更有效的指导,声带息肉手术推行临床路径,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从而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人文护理关怀对肾结石手术患者健康知识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在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于湖南省人民医院接受肾结石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抽选7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人文护理关怀,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术前焦虑情况低于对照组,遵医行为高于对照组,健康知识高于对照组,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同时,手术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各个方面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肾结石手术患者的护理中增加人文护理关怀能减轻患者的痛楚,增加治疗环境的舒适度,有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提高了患者对医院护理的满意度,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重症胸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4例重症胸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循证护理。结果实验组并发症率,死亡率和护理满意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χ2=5.647,P〈0.05;χ2=4.485,P〈0.05;χ2=4.060,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重症胸外伤患者,能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考虑。  相似文献   

10.
孙晓敏 《现代保健》2011,(4):111-112
目的探讨两种护理方法对乳腺癌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比较。方法将76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及对照组(36例),实验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教育方法,通过不同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掌握的健康知识程度和遵医行为,评估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掌握的相关知识和相关技能及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增进乳腺癌患者健康知识和遵医行为,达到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番禺区结核病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情况,为本区结核病健康教育及创建全国结核病防治示范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2013年1—8月在番禺区登记治疗的肺结核病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结核病防治信息问卷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结核病患者783人,收回有效问卷760份,密切接触者1972人,收回有效问卷1905份。调查对象中结核病患者对防治核心信息总体知晓率为66.3%,男性总知晓率为68.锄,高于女性的63.1%(X^2=11.531,P〈0.01)。密切接触者的总体知晓率为69.9%,男性总知晓率为72.7%,高于女性的68.2%(X^2=21.263,P〈O.01)。结核病患者和密切接触者中,61-88岁组的知晓率分别为55.6%和60.5%,低于其他年龄组(X^2=16.488、28.197,P均〈O.01);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知晓率分别为53.3%和60.3%,低于其他组(X^2=36.967、115.504,P均〈O.01);农民及无业者的知晓率分别为61.3%和60.1%,低于其他组(X^2=21.760、128.625,P均〈0.01)。结论结核病患者和密切接触者中,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者、60岁以上者、农民及无业者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最低,应成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0年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小学生、家庭主妇等目标人群进行地方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基线调查,然后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全兵团122个团场做基线调查小学生4206人和家庭主妇2490人;效果评价小学生4195人和家庭主妇2430人。目标人群在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小学生重点地方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从86.61%提高到9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5.87,P〈0.001);家庭主妇重点地方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从86.22%提高到9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7.60,P〈0.001)。结论健康教育对提高病区群众地方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效果明显,今后应继续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尤其要加强在学校开展地方病防治知识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吉林省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现况,为结核病健康促进工作效果评价提供基线资料。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系统抽样方法,对吉林省的常住人口(12-65岁)进行面对面询问式调查。结果 共调查居民7 193人。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56.96%,男女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P〉0.05),农村居民知晓率高于城市(χ^2=92.65,P〈0.05),不同户口类型居民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结论 吉林省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需加强结核病知识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4.
张紫燕  高志玲 《职业与健康》2014,(17):2477-248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疗效的作用。方法82例社区新发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宣教加降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对高血压认知、依从行为、生活质量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行为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社区开展高血压疾病的健康教育可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提高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肾移植受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2年6月门诊就诊的97例肾移植受者,按照手术时间分为3组,分别是。肾移植术后≤6个月、6~12个月及≥12个月,采用肾移植受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调查其自我管理行为,通过方差分析比较3组受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结果97例肾移植受者中,术后≤6个月组32例,术后6~12个月组31例,术后≥12个月组34例;3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分别为(100.1±7.0)分、(99.0±7.3)分、(91.3±5.8)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3,P=0.03)。饮食方面,术后6~12个月组得分最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41,P=0.00);躯体活动方面,术后≤6个月组得分最高,3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50,P=0.00)。肾移植术后≤6个月、6~12个月及≥12个月3组受者在掌握常用药物作用与副作用得分分别为(2.00±0.00)分、(2.03±0.18)分、(2.41±0.50)分,掌握常规化验值得分分别为(2.00±0.00)分、(2.05±0.16)分、(2.82±0.39)分,保护皮肤防晒方面得分分别为(3.09±0.30)分、(3.03±0.91)分、(2.85±0.36)分。结论肾移植术后≥12个月受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较差,需要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对肾移植术后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204例肾移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埘照组(10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随机式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系统化健康教育;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饮食、运动、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患者满意度,分析患者宅腹及餐后2h血糖控制水平。结果观察组饮食、运动、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患者满意度及血糖控制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预防和延缓PTDM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赵启晖 《现代保健》2008,(35):21-22
目的 探讨用社区卫生服务的方法防控婴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效果。方法 把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前后的293例婴儿及其母亲分为观察组178例和对照组115例,统计并对比两组婴儿佝偻病发病率和两组母亲对佝偻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用X^2检验统计组问差异。结果 X^2值分别为13.45、28.31,P均〈0.01,两组在发病率和相关知识知晓率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佝偻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扎实持续的社区卫生服务可以在较短的时问内降低社区婴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率,显示出明显的防控效果,较传统医学模式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对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运用自我管理模式。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相关健康行为的形成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Ic)水平有所降低(t分别为-5.03、-5.15、-8.48,均P〈0.05);遵医行为等相关行为形成率有所提高(X^2=3.92~19.78,均P〈0.05);不良事倬发生率有所降低(,分别为19.21、22.22,均P〈0.01);生活质量显著改善(X^2=1.62~43.74,均P〈0.05)。结论自我管理可显著改善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提高相关健康行为的形成率, 减少低血糖、酮症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艾滋病流行区村干部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探索适合农村艾滋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安徽省艾滋病流行区郎溪县和濉溪县各2个乡镇村干部147人,进行艾滋病健康干预,并比较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差异。结果:村干部的艾滋病知识的最主要来源为广播电视,其次为报刊杂志和宣传画。干预前后村干部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3.5%和89.1%(X^2=67.22,P〈0.001)。干预后村干部对AIDS/HIV抱有同情心的比例高达89.8%;觉得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很可怕的比例从48.3%下降到33.3%(X^2=7.2,P〈0.001);感觉处于感染“艾滋病”危险之中的比例从89.8%下降到22.4%(X^2=143.17,P〈0.001);同意公布AIDS/HIV名单让人们躲避的比例从23.1%下降到17.0%(X^2=111.84,P〈0.001);愿意到AIDs/HIV处买菜或购物的比例从30.6%上升到57.8%(X^2=23.33,P〈0.001)。结论:在农村艾滋病流行区应充分发挥村干部在当地开展艾滋病预防和控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社区高血压患者随访效果的相关因素,为以后高血压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从2012年9月-2013年3月,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中关于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对本社区70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随访。随访效果将从心理调整、服药依从性、遵医行为、随访分类控制是否满意4个方面进行说明。采用Х^2检验、Logistie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影响随访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的结果显示,心理调整与职业(Х^2=19.48,P=0.003),兄弟姐妹高血压(家族史)(Х^2=8.56,P:0.014),锻炼频率(Х^2=11.29,P=0.023),健康评价(Х^2=14.59,P=0.001)有关;遵医行为与职业(Х^2=19.84,P=0.003),兄弟姐妹高血压(家族史)(Х^2=8.15,P=0.017),健康评价(Х^2=9.64,P=0.008)有关;服药依从性与婚姻状况(Х^2=6.87,P=0.009)。健康评价(Х^2=24.09,P〈0.001)有关;随访分类控制是否满意与职业(Х^2=11.44,P=0.010),每次锻炼时间(Х^2=13.83,P=0.001),饮酒频率(Х^2=5.11,P=0.078),随访间隔时间天数(Х^2=12.48,P=0.002),健康评价(Х^2=54.91,P〈0.001)有关。把单因素有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职业、家族史、锻炼频率、健康评价均能影响随访的效果。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的随访效果与职业、家族史、锻炼频率、健康评价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