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在临床骨质疏松患者阿仑膦酸钠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2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经知情同意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阿仑膦酸钠治疗+健康管理组(A组)和阿仑膦酸钠治疗组(B组),每组60例。为期1年的随机对照研究,A组干预内容包括阿仑膦酸钠70mg,每周1次,每季度进行1次的健康知识讲座、健康问题咨询和健康教育资料发放,内容主要为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信念持有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健康知信行)指导,以及骨质疏松治疗中的注意事项;生活方式调整包括平衡饮食,日晒(每天30min-2h,每周8h以上),有氧运动(每天30min~1h,每周3~5次),每天补充元素钙600mg和维生素D125IU。B组为单纯阿仑膦酸钠治疗,70mg,每周1次,每天补充元素钙600mg和维生素D125IU,饮食、运动及生活方式无特殊要求。监测分别于研究时和12个月时测量腰椎和髋部骨密度,以及患者依从性的随访情况比较。结果干预1年后A组5l例,B组38例得到随访,A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B组。骨量变化:两组患者腰椎和髋部骨量与研究干预前自身比较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但骨密度变化值比较中发现腰椎(0.042±0.067/0.026±0.070,P=0.029)和髋部Words区(0.029±0.129/0.023±0.143,P=0.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质疏松阿仑膦酸钠治疗,健康管理在保持临床治疗有效性的同时,明显提高骨质疏松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是临床骨质疏松长期治疗疗效得以保证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社区骨质疏松症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其用药依从性及骨密度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123名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A社区64名患者为对照组,B社区59名患者为干预组,分别给予不同的健康教育指导,2年后比较两组骨质疏松知识掌握情况、健康行为、用药依从性和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在干预前后对除“锻炼身体到什么程度比较好”以外的骨质疏松问题的正确率明显提高(P 0.05);干预组在干预前后的健康行为和用药依从性明显改善(P 0.05);干预组对骨质疏松知识的掌握情况、多数的健康行为、用药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 0.05);干预组和对照组骨密度T值在干预前后的差值分别为0.025±0.322和-0.139±0.3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开展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健康行为和治疗依从性,改善骨密度状况,控制骨质疏松症病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跌倒风险的干预效果。方法20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妇女,平衡测试提示跌倒中高风险,随机分成A、B两组进行跌倒风险干预。A组干预内容包括,骨化三醇0.25μg,1次/d;跌倒风险和骨质疏松教育;平衡训练;下肢肌力锻炼。B组,骨化三醇0.25μg/d。所有患者每天均补充元素钙600mg和维生素D125IU。评价指标包括跌倒指数、骨密度、血钙磷及不良反应观察。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跌倒指数较干预前自身比较均明显下降(A组t=2.16,P=0.03;B组t=2.08,P=0.04),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跌倒指数继续下降,A组患者跌倒指数下降明显,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P=0.04);干预1年后,A组跌倒指数较B组进一步降低(t=2.66,P=0.01)。结论活性维生素D干预3个月即可有效地降低绝经后骨质疏松及其高危人群的跌倒风险,干预12个月可同时提高腰椎骨密度;联合定期的患者教育、平衡训练和肌力锻炼等健康管理措施,跌倒风险干预的有效性和依从性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治疗方法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5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组、椎体成形术(PVP)组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组,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半年、1年、1年半用定量cT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L2-4 椎体),并进行比较。结果PVP组及PKP组治疗前后、随访期间骨密度改变不明显,治疗后3个月骨密度较治疗前稍下降,其中PVP组由(86.12±8.21)mg/cm3下降至(85.23±8.31)mg/cm3,PKP组由(86.32±8.38)mg/cm3下降至(84.98±8.26)mg/cm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骨密度恢复到受伤前水平。保守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及半年随访发现骨量丢失明显,骨密度下降显著[(74.42±8.36)、(76.10±8.31)mg/cm3比(86.87±8.27)mg/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骨密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和PKP组治疗后3个月和半年骨密度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85.23±8.31)、(84.98±8.26)mg/cm 比(74.42±8.36)mg/cm3和(86.23±8.05)、(86.41±8.17)mg/cm3比(76.10±8.31)mg/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及1年半,三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PK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积极方法,能够减少骨量丢失,早期行功能锻炼,防止脆性骨折和椎体压缩性骨折进一步加重,是一种较好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组合对明园地区少数民族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完全随机化对照研究,选择新疆油田公司明园职工医院2011-08/2012-07期间明园地区少数民族骨质疏松患者共200人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A组:钙尔奇D+骨化三醇,B组:钙尔奇D+骨化三醇+阿仑磷酸钠,两组均进行药物治疗观察1年,观察药物治疗期间的骨密度和疼痛变化,从药物疗效、依从性、骨折发生率等多方面进行研究。结果两组治疗后骨密度均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B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钙剂和维生素D基础上联合抗骨吸收药物阿仑磷酸钠,1年后可明显提高骨密度,且降低新发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骨密度变化及其糖代谢相关生化指标分析。方法将8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骨密度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和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组,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病程等,并对以上指标与骨密度进行相关性分析。以9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健康体检者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低于2型糖尿病患者[28.0%(26/93)比59.3%(5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组(51例)HbA1c、FINS、骨密度、病程与单纯2型糖尿病组(35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57±2.59)%比(7.26±1.68)%、(13.21±4.73)μU/L比(17.54±5.91)μU/L、(0.764±0.130)g/cm2比(0.993±0.123)g/cm2、(11.4±6.4)年比(8.6±4.7)年,P〈0.05]。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与病程、HbA1c、FINS呈负相关(r=-0.306,-0.185,-0.269;P〈0.05或〈0.01),而与FBG无相关性(P〉0.05)。结论长期血糖控制不良、体内胰岛素水平低下、病程长是2型糖尿病患者易合并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南通市骨质疏松症患病情况,为骨质疏松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4174例健康体检者应用Metriscan TM测量非惯用手指指骨的骨密度(BMD)。结果骨密度(BMD)男性T值为(0.123±1.124),正常者为84.6%,骨质减少为12.8%,骨质疏松为2.6%;女性丁值为(-0.101±1.421),正常者为76.9%,骨质减少为12.9%,骨质疏松为10.2%;45岁以上各组,随年龄增加,骨密度T值呈逐渐下降,女性降低幅度高于男性(P〈0.05)。骨质疏松的检出率女性在50岁开始增高,男性≥70岁者明显增高,女性骨质疏松症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MD测量可及早检出骨质疏松,而指骨BMD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骨质疏松症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下对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方法在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35例股骨干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分组分析,A组患者19例,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B组16例采用切开式复位治疗。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2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对比。结果对于A组患者随访记录,在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比B组患者明显减少,统计结果为[(188±53)mlvs(440±69)ml和(4.6±2.3)个月vs(5.7±3.1)个月],P〈0.05)。内固定A组患者在股骨干功能恢复评定上,其优良率均高于传统复位B组,其疗效结果对比为(90%vs84.9%)(P〈0.05)。对各组患者实施手术时间及骨端旋转畸形发生率进行比较,其结果具有一致性(P〉0.05)。结论对于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闭合复位治疗股骨干骨折来说,其疗效要显著高于传统切开复位法,且手术时间要短,对患者造成的创伤相对较少,患者临床愈合率及满意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与髋关节置换治疗老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总结其适应症,为选择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采用PFNA内固定与髋关节置换的老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分为两组:A组(47例)采用PFNA内固定术;B组(33例)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结果 80例获随访10~38个月,平均26.5个月。A组手术时间(41±12)min,B组(65±23)min、术中显性出血量A组为(65±35)m L,B组(410±100)m L,A组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扶拐下地活动时间A组平均(16±2)d,B组平均(3.5±1.0)d,A组明显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A组(92.6±2.1)分;B组(93.3±2.7)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内固定失败病例5例,B组未有手术失败病例发生,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组内固定失败的发生,与骨折的类型与老年骨质疏松有明显的相关性。两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与内科合并症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对大多数老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而言,PFNA具有创伤小,效果良好的特点;而粗隆间骨折线波及股骨颈囊内,粗隆间骨折伴内科合并症,以及高龄重度骨质疏松不稳定粗隆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在治疗效果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脉冲电磁场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方面的疗效。方法将15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伴有腰背部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接受口服钙剂、阿法骨化醇和阿仑膦酸钠治疗,治疗组82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脉冲电磁场治疗,分别于治疗后60、180d观察患者腰背部疼痛改善情况.并在治疗后180d测量患者骨密度。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60d较治疗前疼痛明显缓解(P〈0.01),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在治疗后180d均较治疗前明显缓解(P〈0.01)。对照组治疗后180d L1-L4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0.773±0.129)、(0.842±0.179)、(0.873±0.139)、(0.908±0.183)g/cm^2比(0.751±0.135)、(0.819±0.183)、(0.848±0.146)、(0.883±0.174)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180d L1-L4骨密度较治疗前也明显升高[(0.791±0.131)、(0.853±0.181)、(0.884±0.137)、(0.918±0.180)g/cm^2比(0.750±0.123)、(0.820±0.176)、(0.850±0.140)、(0.882±0.179)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L1~L4骨密度治疗后180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股骨颈区骨密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冲电磁场在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方面作用比较明显,俩且也能够提高患者腰椎骨密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106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糖尿病病程与其骨密度(BMD)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中,80岁组的腰椎[(0.756±0.099)g/cm^2]、股骨颈[(0.658±0.111)g/cm^2]及Wards三角[(0.525±0.064)g/cm^2]BMD值较60岁组[(0.883±0.112)g/cm^2、(0.781±0.130)g/cm^2、(0.6274±0.118)g/cm^2]明显下降(P〈0.05)。低体重组(BMI≤20kg/m^2)的腰椎[(0.738±O.114)g/cm^2)]、股骨颈[(0.664±O.112)g/cm^2)]BMD值较正常体重组[(0.816±0.138)g/cm^2、(0.727±0.134)g/cm^2]明显下降(P〈0.05)。糖尿病病程〉10年组的腰椎[(0.743±O.122)g/cm^2]、股骨颈[(0.719±0.147)g/cm^2]BMD值较病程〈5年组[(0.886±0.132)g/cm^2、(0.792±0.122)g/cm^2]明显下降(P〈0.05)。骨密度与年龄、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P〈0.05),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病与高龄、低体重指数、糖尿病病程长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男性吸烟与骨密度及骨生化指标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男性吸烟与骨密度及骨生化指标关系。方法用DXA仪测定腰椎及髋部骨密(BMD),用ELISA测定389例20~80岁健康男性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sBAP)和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sNTX)。结果(1)各部位BMD均在20岁~年龄组最高,30岁之后随年龄增加而缓慢下降;40—60岁各年龄组之间的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除腰椎侧位BMD外,吸烟组其它各部位BMD显著低于非吸烟组;吸烟组的BAP显著高于非吸烟组,2组之间的sNT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校正年龄与BMI后,烟龄与腰椎正位,髋部总体,股骨颈及ward's区BMD均呈负相关(P〈0.05)。每日吸烟量与腰椎正位及Ward's区BMD呈负相关(P〈0.05)。结论男性随年龄增长骨量丢失。男性吸烟者骨生化指标与骨转换水平增高,骨量丢失加速。吸烟等生活方式增高骨转换水平,影响骨转换的增龄性变化并加速骨量的丢失。吸烟是骨质疏松的一个危险因素。预防骨质疏松症(OP)应提倡戒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3种方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2年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09年6月经骨质疏松筛查T值<-2的12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3个治疗组。中成药组(A组):补骨脂颗粒(20g/次,2次/日,口服)单药连续使用3个月后,改用仙灵骨葆(3粒/次,2次/日,口服)单药连续使用21个月。西药组(B组):依降钙素(10U/次,2次/周,肌注)单药连续使用3个月后,福善美(70mg/次,1次/周,口服)+阿法迪三(0.5μg/次,1次/日,口服)联用连续使用21个月。中西药联合组:A组+B组方案联合治疗。测定治疗始、治疗后12个月、24个月的腰椎、左髋部的骨密度值(Bone mineraldensity,BMD)。结果西药组和中西药组BMD均呈上升趋势,中药组总体以下降趋势为主,治疗12个月后改变下降趋势,呈上升趋势。3个组BMD的变化值比较,在L1、L2-4和髋全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中药组与西药组、中药组与中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与中西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种方案治疗骨质疏松症均有疗效,中药作用缓慢,西药作用较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β-连环蛋白和DKK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关节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108例RA患者(观察组)和1 1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股骨(股骨颈、Ward区、大转子、总股骨区)和腰椎(L2.3.4)的骨密度,所有RA患者摄双手X线并进行Sharp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两组外周血β-连环蛋白和DKK1水平.多元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观察组外周血DKK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8.2±5.0)mg/L比(6.1±4.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2,P=0.025),β-连环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947,P=0.142).RA患者各测定部位的骨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骨质疏松发生率为31.5%(34/1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5% (17/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89,P=0.005).相关性分析显示:RA患者外周血DKK1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ESR)、28个关节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碱性磷酸酶(AKP)和双手X线关节间隙狭窄评分呈正相关(P< 0.01或<0.05);外周血β-连环蛋白水平与ESR和AKP呈正相关(P< 0.01或<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健康状况问卷(HAQ)、DKK1影响双手X线关节间隙狭窄评分;而年龄、病程、HAQ影响双手X线骨侵蚀评分.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双手X线Sharp评分为RA患者股骨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而年龄为RA患者腰椎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论 RA患者外周血DKK1水平明显升高,β-连环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外周血DKK1水平与RA患者疾病活动性和关节间隙狭窄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运动对去卵巢大鼠骨矿含量(bone mineral contant,简称BMC)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简称BMD)的影响。方法雌性(sprague daivley,简称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HAM)、去卵巢手术对照组(OVX)、雌激素治疗组(OVX+ES)、运动组(OVX+ET)。SHAM组行假手术,其余各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75天开始为期3个月的治疗。OVX+ES组用尼尔雌醇治疗,OVX+ET组按要求进行运动。治疗结束后检测股骨和胫骨的BMC和BMD。结果股骨BMD比较,SHAM组(0.206±0.009)高于OVX组(0.196±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骨BMC比较,OVX+ET组(0.298士0.033)高于OVX组(0.260±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骨BMD比较,0VX组比其它3组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运动明显提高去卵巢大鼠胫骨的BMC和BMD,运动在提高胫骨BMD方面的功效优干激素疗法.结诊运动对绝经后骨盾疏凇症的形成有一定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强力康颗粒对AID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影响。方法将AIDS患者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14例(按国家免费治疗艾滋病方案西药治疗+强力康颗粒)和对照组(B组)14例(西药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前和用药6、12、18、24个月时患者外周血自细胞总数的变化。结果A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6、12、18、24个月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分别是:(3.58±0.38)×109/L、(4.28±0.34)×109/L、(4.68±0.41)×109/L、(4.75±0.45)×109/L、(4.73±0.43)×109/L,B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6、12、18、24个月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分别是:(3.60±0.32)×109/L、(3.88±0.31)×109/L、(4.26±0.36)×109/L、(4.69±0.39)×109/L、(4.71±0.38)×109/L。治疗6个月时A组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B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2个月时加服强力康治疗至18个月时与12个月时及6个月时比较均(P〈0.05);A、B两组在治疗6、12个月时组间比较(P〈0.05)。结论中药强力康能延缓和防止AID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快速下降,是治疗AIDS患者白细胞减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影响骨密度的相关因素,降低人群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方法60岁以下健康体检成人46219例,进行人体学测量及血脂、血糖、电解质离子,尿酸、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的检测,并应用Mestriscan^TM骨密度仪检测手部指骨的平均骨密度(BMD),描述性的分析了不同性别随龄性的BMD变化情况及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并应用简单相关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了影响BMD的相关因素。结果男性与女性相比,除年龄外,其他所有研究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女性的平均BMD低于男性(0.50±0.15vs0.54±0.15,t=22.38,P〈0.05),女性的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男性(29.51%vs26.48%,X^2=47.90,P〈0.05);40岁前男性与女性的BMD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之后,随着年龄增大,男性与女性的BMD均呈下降趋势,且女性的BMD在50岁后有明显的下降。结论在本研究中男性骨密度高于女性,吸烟、腰臀比、收缩压、血钙、总胆固醇、碱性磷酸酶是男性与女性骨密度的共同负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化疗(药物治疗)对乳腺癌患者骨密度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68例乳腺癌患者(绝经前28例,绝经后40例)和50例正常对照。乳腺癌患者术后均常规化疗。其中绝经前患者化疗结束后按月经状况分为:A组16例,化疗结束后继续行经;B组12例,化疗结束后停经。所有研究对象均测量基线骨密度(BMD);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DEXA)测量腰椎和左髋部位的BMD,分别比较肿瘤组化疗前、后,A组与B组化疗结束后BMD的变化。结果肿瘤组化疗后腰椎和左髋部位的BMD比化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B组化疗结束后较A组化疗结束后腰椎和左髋部位的BMD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化疗导致乳腺癌患者骨量早期丢失。对于绝经前的患者,卵巢功能衰竭是引妒骨量丢失最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