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检测空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tHCY)及血清铁蛋白(sF)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95例T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组)83例,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组(B组)60例及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组(C组)52例,分别测定身高,体重,抽空腹血检查tHCY、SF、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及空腹胰岛素(FINS)等。计算体质指数(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B组BMI、TG、TC、LDL~C、ALT、AST、GGT、tHCY、SF、FINS、HOMA—IR均明显高于A组(P〈O.05),C组均明显高于B组(P〈0.05)。而B组HDL—C均明显低于A组(P〈0.05),C组均明显低于B组(P〈0.05)。3组间HbA-c、FBG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HCY与BMI、TG、TC、LDL—C、FINS、HOMA—IR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5);SF与BMI、TG、TC、LDL—C、FINS、HOMA—IR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tHCY及SF是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危险因素,并且与BMI、TG、TC、I.DL—C、FINS、HOMA—IR、HDL—C水平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血清尿酸(SUA)的关系。方法:将94例住院T2DM患者根据有无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分为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和无下肢血管病变组,记录患者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进行空腹血糖(FBG)、血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血清尿酸(SUA)、空腹胰岛素(FINS)测定,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BMI、WHR、FINS、HOMA—1R、LDL—C、TG、SUA较无下肢血管病变组升高(P〈0.05),而FBG、TC、HDL—C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年龄、性别、血脂调整后血尿酸水平高者发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提高(OR=1.113,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更明显,SUA的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收缩压(SBP)之间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医生及早防治。方法对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BP分别进行检测及计算,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糖尿病肾病组和非糖尿病肾病组,分别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组FBG、糖化血红蛋白、LDL—C、TG、SBP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P〈0.01)。结论早期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缩短病程,是防止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踝肱指数在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PAD)中的作用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踝肱比值(ABI)将7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ABI≤0.90)及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78例糖尿病患者中检出PAD患者共53例,检出率67.9%,与对照组相比较,PAD患者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FPG、2hPG、HbA1c、HDL—C、TG、TC、LDL—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ABI可作为PAD的无创早期诊断方法,其中年龄、病程、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2型糖尿病患者PA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蛋白比值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62例T2DM患者(T2DM组)及60例健康者(对照组),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计算TG/HDL-C、TC/HDL—C及LDL.C/HDL—C比值,采用稳态模型(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作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T2DM组的TG/HDL.C、TC/HDL—C及LDL.C/HDL—C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均与HOMA-IR呈正相关(P〈0.01)。ROC曲线分析表明TC/HDL.C用于诊断T2DM合并胰岛素抵抗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T2DM患者血清脂蛋白比值与胰岛素抵抗之间呈正相关,对T2DM合并胰岛素抵抗的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临沂市成年人代谢综合征(MS)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采取多级抽样法抽取30岁以上的I临沂城镇居民1883人,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清总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胆固醇亚组分(HDL2-C、HDL3-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结果BMI≥25kg/m^2组MS的发生率为20.9%;BMI(25kg/m^2组为5.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超重与肥胖组的MS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超重与肥胖组血清FBG、Fins、TCH、TG、LDL-C、VLDL-C显著增高;BMI与TCH、TG、LDL-C、VLDL-C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18岁以下人群血脂水平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州市18岁以下人群血脂水平的现状,为以后该人群的血脂水平跟踪提供数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广州市1390例(男/女=701/689)18岁以下人群,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总胆固醇(TC)异常率为7.1%(98/1390),甘油三酯(TG)升高率为6.3%(88/139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率为8.8%(122/139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率为7.1%(99/1390);TC、HDL—C、LDL—C与年龄存在正相关,TG与年龄存在负相关;TC、HDL—C、LDL—C、TG、年龄这5项之间呈显著性相关,性别与这些指标则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本调查结果示广州市18岁以下人群中,绝大部分血脂水平处于正常状态,但也有一定比例的青少年存在血脂异常状况,该调查数据对日后的该人群血脂水平跟踪调查有很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泗泾地区人群血脂水平和血脂谱现状,探讨泗泾镇高脂血症发病情况及高脂血症与年龄、血致动脉硬化指数(AIP)水平关系,为血脂异常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4—12月在泗泾医院体检的8098例人员资料,并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出非高密度脂蚕白胆固醇(non—HDL—C)、AIP,并按不同年龄段进行分组,将各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TC水平最高男性为4.83mmol/L,女性为5.24mmol/L,高水平年龄在61—70岁;TG水平最高男性为2.02mmol/L,女性为1.67mmol/L,年龄在41-70岁:HDL-C最低水平为1.12mmol/L,各年龄段均在合适水平;LDL—C最高男性为2.36mmol/L,女性为2.47mmol/L,年龄在31~70岁.健康人异常脂蛋白血症发生率(按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血脂水平划分方案划1分为TC38.89%、TG32.21%、HDL—C24.92%和LDL—C5.09%。结论该地区健康人TC、TC、HDL—C和LDL—C整体水平明显高于2002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血脂在人群中的水平。血脂谱以异常高TC占首位,依次为TG、HDL—C和LDL—C.高TG血症发生率(32.21%)与高TC血症发生率(38.49%)相差不多,应重视高TG血症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延边农村地区汉族和朝鲜族人群血糖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对随机抽取的455名50-60岁农村社区内常驻居民,采用面对面询问法收集有关研究变量,观察不同民族体质指数(BMI)、腰围(WC)、德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血糖(FBG)等指标。结果:朝鲜族人群的高血糖、高血压、高TC、高TG及低HDL—C患病率均高于汉族。血糖与高TG、低HDL--C、中心型肥胖等关系密切。结论:对糖尿病应及早采取多因素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对非糖尿病代谢综合征(MS)患者动脉血管早期病变检测指标的影响。方法入选非糖尿病MS患者87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7例)和对照组(40例)。干预组实施健康管理,包括健康教育、合理膳食、规律运动、纠正不良习惯等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未行健康管理干预。随访9个月,所有患者随访前后均进行体重指数(BM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的测定。结果(1)干预组BMI、WC、SBP、TG、FIDL—C、FPG、HbAlc、FINS、HOMA—IR和hs—CRP在干预后6个月、9个月与干预前相比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HDL—C、FPG、HbAlc、FINS、HOMA-IR和hs—CRP在干预后9个月与干预后6个月相比又进一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9个月干预组BMI、WC、HDL—C、FPG、HbAlc、FINS、HOMA—IR和hs—CRP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组baPWV和ABI在干预后6个月、干预后9个月与干预前相比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2.98,45.81;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9个月干预组baPWV和ABI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62,5.99;P〈0.05)。(3)干预组baPWV在干预后9个月的异常率为44.68%,与干预前(68.09%)相比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5.23,P〈0.05)。(4)baPWV与hs—CRP、HOMA—IR相关(OR值分别为:0.436,0.565);ABI与hs—CRP、HOMA—IR相关(OR值分别为:0.543,0.502)。结论对MS患者实施健康管理,加强生活方式的调控,能明显改善非糖尿病MS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调节糖脂代谢,减轻炎症反应,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孟晓梅  陈述林 《中国医师杂志》2008,10(11):1447-1449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高尿酸血症的临床及生化特征,并探讨血尿酸(UA)与代谢综合征(MS)组分数目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将547例T2DM患者按UA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正常尿酸组;按具有代谢综合征组分的数目不同分为4组(MS1,MS2,MS3及MS4),分析临床资料。结果T2DM并高尿酸血症组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肌酐(C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P〈0.05,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正常尿酸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1—4组间UA、BMI、SBP、DBP、Cr、TG、TC、LDL—C、HDL-C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FPG差别无统计学意义;UA与性别、TG、HbAlc、HDL-C、Cr有线性回归关系(P〈0.05,P〈0.01),其中与HbAlc、HDL-C负相关,TG对UA影响最大。结论随着代谢综合征组分数目的增加,T2DM患者UA增加,异常TG对UA影响最大,因此UA水平升高是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一般特征和临床指标,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根据B超检查诊断,体检患者分为正常对照组(4 086例)和NAFLD病例组(1 699例),比较两组人群的一般特征和各临床指标。结果各年龄段NAFLD的患病率有明显的性别差异。NAFLD病例组身体质量指数(BMI)、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尿酸(UA)、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显著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OR为4.30)、TG(OR为1.94)、FBG(OR为1.86)、舒张压(OR为1.02)、HDL-C(OR为0.61)、LDL-C(OR为1.27)、ALT(OR为1.02)、AST/ALT(OR为0.40)进入方程,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NAFLD关系较为密切的指标是BMI、TG、FBG和LDL-C,可较好地预测NAFLD。结论 NAFLD患者具有肥胖、糖脂代谢紊乱(高FBG、高TG、高LDL-C、低HDL-C)、高血压、高尿酸的特征,且肝酶升高。BMI、FBG、TG、HDL-C、LDL-C、DBP、ALT是发生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外,女性雌激素水平的降低可能是NAFLD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的检出率、伴有代谢异常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将12789例体检者(排除乙肝病毒感染、过量饮酒者)进行体格检查、血压、血糖、血脂、肝功、血红蛋白、尿酸、血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及肝脏超声检查,根据ALT升高与否(〉40 U/L)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各代谢组分的差异.结果 ALT升高的检出率为8.69%.ALT升高组的腰围、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空腹血糖、血红蛋白、总胆红素、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水平均高于ALT正常组,而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ALT正常组(P〈0.05).ALT升高组超重、肥胖、各型高脂血症、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舒张压高、高尿酸血症、脂肪肝检出率高于ALT正常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脂肪肝、舒张压、体质指数、总胆固醇、血红蛋白是ALT升高的危险因素,年龄、HDL-C是保护因素.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脂代谢紊乱、肥胖是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杭州市某社区人群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各组分肥胖、血压、血糖和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3年杭州市四季青社区参加体检的18岁以上居民2 288人进行调查,分别按该人群中男性和女性血尿酸水平的四分位数法将男女性各分为4组,测定体重指数(BM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尿酸(UA)等指标.结果 在男性人群中,SBP、DBP、WC、TC和TG均随着血UA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而HDL-C则显著降低(P<0.05);在女性人群中,年龄、SBP、DBP、WC、FPG、TC、TG和LDL-C均随着血UA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而HDL-C则显著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男性人群中,BMI、SBP和TG与血UA水平升高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女性人群中,BMI、TG和FPG与血UA水平升高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中心性肥胖、血压高、血糖高及血脂异常等MS组分之间有密切关系,血UA水平与女性的相关性更强.因此,有效地控制血UA水平是预防和治疗MS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成年男性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对2010月10日~2011年1月在某院进行体检资料完整者1 234例成年男性进行调查,测量身高、体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并检测血尿酸(UA)、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按UA分为高尿酸组(HUA,268例)和正常尿酸组(对照组,n=966例),分析临床资料及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相关性。结果 (1)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21.72%。(2)高尿酸组TG、TC、LDL-C、体重指数(BMI)、SBP、DBP指标高于对照组,而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UA与TG、TC、LDL-C、BMI、SBP、DBP呈正相关,而与HDL-C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有TG、BMI、DBP。(4)高尿酸组发生肥胖或超重、高血压、血脂紊乱检出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应及早防治高尿酸血症及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区维吾尔族(维)、哈萨克族(哈)、蒙古族(蒙)和汉族人群的颈围(NC)水平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及民族间差异。方法选自2004年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维、哈、蒙、汉族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4299名,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四民族NC和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的相关性,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价NC变化与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的关系,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NC增加对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高FBG、血脂紊乱)患病风险的影响。结果维、哈、蒙、汉四民族的平均NC分别为(36.2±3.8)、(36.3±4.1)、(35.9±3.6)、(35.7±4.0)cm。NC与BMI(分别维、哈、蒙、汉r=0.552、0.499、0.709、0.459,均P〈0.05)、we(分别维、哈、蒙、汉r=0.525、0.479、0.695、0.376,均P〈0.05)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校正BMI、WC及其他因素后,维吾尔族的FBG水平(t=3.746,P〈0.05)及蒙古族的LogTG水平(t=2.876,P〈0.05)随NC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且Logistic回归分析NC增加是维吾尔族高FBG(OR=1.139,95%CI:1.027-1.264)以及蒙古族血脂紊乱(OR=1.156,95%CI:1.009-1.325)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区维、哈、蒙、汉四民族中NC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并可能存在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天津市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自然新发情况及与基线代谢综合征各组分指标间的关系。方法 采取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1年(基线)和2013年均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健康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3 842人的体检结果,包括体格检查、生化指标测定结果、饮酒史、用药史及B超诊断结果等。分析基线(2011年)无脂肪肝人群到2013年NAFLD自然新发情况,并采用主成分改进的Logistic回归分析基线代谢综合征各组分指标与新发NAFLD间的关联性。结果 基线无NAFLD的1 226人中2年内有224人新发生NAFLD,累积发病率为18.30%,根据全国2010年人口普查人口结构进行标化,年均标化发病率为8.17%,其中男性为10.91%,女性为5.36%;单因素分析显示:新发NAFLD组基线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丙氨酸转氨酶(ALT)与尿酸(U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主成分改进的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BMI(OR = 1.211)、TG(OR = 1.446)、LDL-C(OR = 1.216)、UA(OR = 1.001)是NAFL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OR = 0.394)是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在天津市体检人群中,基线MS各组分指标与NAFLD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且基线BMI、TG、LDL-C、UA是NAFL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是独立保护因素,可以认为NAFLD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国体检人群心血管及代谢指标异常检出率情况。方法收集的全国部分体检机构2009年的体检数据,分析我国体检人群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五个指标的异常检出率情况。结果体检人群收缩压高于正常、舒张压高于正常、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正常、总胆固醇高于正常检出率分别为16.7%、14.1%、4.6%、5.9%、6.7%。随着年龄的增加,男性、女性收缩期血压高于正常的比例逐渐升高;舒张期血压高于正常的比例先升高后降低,男性、女性分别在50岁组、60岁组达到最大值;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的比例均先增加后降低,男性、女性均在70岁组达到最大值;男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至正常高值和高于正常的比例均先升高后降低,均在50岁组达到最大值;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从20岁组到60岁组至正常高值和高于正常的比例逐渐升高,但60岁组以后两者比例均变化不大。20~59岁组男性人群的血压、血糖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女性相应年龄组;20~49岁组男性人群的血脂异常检出率高于女性相应年龄组。结论体检人群的心血管及代谢指标异常检出率具有性别和年龄别差异;20~59岁组的男性体检人群尤其应加强血压、血糖、血脂异常监测与健康管理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人空腹血糖(FPG)与血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CL-C)及尿酸(UA)的关系。方法用酶法检测5381名健康体检者FPG、TG、TC、HDL-C、LDL-C及UA的浓度,根据FPG水平分为正常组、空腹血糖受损(IFG)组、糖尿病(DM)组,对各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随血糖浓度的增高,TG、TC、LDL-C浓度及异常率呈升高趋势,TG在各组间,TC、LDL-C在正常组与其他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L-C浓度呈降低趋势,但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IFG组的UA浓度及异常率明显增高(P〈0.01)。UA浓度在糖尿病组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FG可出现代谢紊乱;血脂、UA增高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儿童青少年肥胖与代谢综合征(MS)相关性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南宁市396所中小学抽取14所学校6~18岁中小学生7893人,进行体格检查及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空腹胰岛素(FINS)的血液生化检测,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1)MS患病率为正常组0.57%、超重组4.53%、肥胖组26.80%.(2)除HDL-C均值随肥胖增加而降低外,其余各指标均值、异常率比较均为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MS有影响的指标为腰围(OR=1.087,95%CI:1.033~1.143)、SBP(OR=1.073,95%CI:1.032 ~ 1.1 16)、FBG(OR=1.394,95%CI:1.568 ~3.423)、TG(OR=3.213,95%CI:1.410 ~ 7.319)、HDL-C(OR=0.001,95% CI:0.000~0.012).结论 儿童青少年MS与肥胖密切相关,其患病率和危险因素随着肥胖程度的加重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