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D-二聚体、血栓调节蛋白(TM)变化与中医痰证、血瘀证变化的关系。方法观察1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入院第1天及第14天测定患者血浆PAI、D-二聚体、TM的含量,并记录中医痰证、血瘀证积分,对化验指标的前后差值及证候积分的前后差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PAI变化与痰证积分变化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11),D-二聚体变化与血瘀证积分变化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38),TM变化与血瘀证积分变化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34)。结论PAI、D-二聚体、TM与痰证、血瘀证有相关性,中医痰证、血瘀证的证候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凝血-纤溶失衡时凝血纤溶功能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汤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水平的影响,以及对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42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2例,采用中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口服中药汤剂化痰祛瘀汤。治疗前后行神经功能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定,并测定治疗前后血浆t-PA、PAI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75%,对照组为41%,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功能评分有明显改善,明显提高t-PA水平,降低PAI水平(P<0.05),对中医证候的改善具极显著意义。结论化痰祛瘀汤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作为脑梗死急性期联合用药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影响t-PA、PAI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塞中医证候与t-PA及PAI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中医证候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抑制物(PAI)的关系.方法.按病例纳入标准进行临床观察并填写临床观察表格,将表格内容与所观察到的中医证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气虚组t-PA水平与其余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与气虚血瘀组及气阴虚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气阴虚组PAI水平与其余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t-PA与PAI显著相关,r=0.827.结论.t-PA、PAI是内皮损伤的标志物之一,对血瘀证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冠心病中医证候与血液生化指标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探究血脂代谢、炎症因子、凝血-纤溶系统、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等指标与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候之间的关联性,拟为临床指导冠心病中医辨证与生化指标结合提供的参考依据,从而推动中医辨证的客观化。  相似文献   

5.
血瘀证量化诊断及病证结合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目的 探讨血瘀证量化诊断的方法和血瘀证证候实质。方法 对临床预试验血瘀证症状体征及客观指标进行t检验和回归分析。结果  ( 1) 182例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内皮素、一氧化氮、纤溶酶原激活物 t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 ( 2 ) 170例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内皮素、一氧化氮、纤溶酶原激活物 6因素的逐步回归显示其贡献度的顺序为内皮素 >血红蛋白 >纤溶酶原激活物 >一氧化氮 ,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未能入选。 ( 3)对 6 0 1例患者血瘀证症状体征 4 0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当F =6时选出的 18因素对血瘀证诊断贡献度最大 ,并得一回归方程。将数量化资料代入回归方程进行检验 ,总符合率为 94 .2 4 %。结论 通过多中心、前瞻性、大规模、随机对照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试验 ,可以得出病证结合规范且量化的由症状、体征和客观指标构成的标准化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6.
虎杖清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对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虎杖清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纤溶酶原激活系统等肝纤维化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经中医辨证为肝胆湿热兼血瘀证患者92例,治疗组55例予虎杖清肝汤治疗,对照组37例予乙肝清热解毒冲剂,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证候积分显著降低、肝功能改善,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下降,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抑制物(PAI-1)含量降低,tPA活性下降,PAI活性增强。结论:虎杖清肝汤对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纤溶活性改变与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对38例脑梗死患者及31例健康对照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进行检测,并观察梗死体积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脑梗死组急性期血浆PAI-1和PA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PA水平比对照组降低;梗死体积较大的患者PAP水平明显高于腔隙性梗死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t-PA、PAI-1的水平异常,既提示了脑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又可能是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血浆PAP的升高则反映了纤溶系统被激活的程度,其临床检测有助于及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溶栓和抗凝等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肾强督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血瘀证)的疗效。方法用补肾强督方治疗30例患者,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中医证候、体征、C反应蛋白(CRP)、ESR、纤溶6项、血小板等相关检查的变化。结果患者各项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较治疗前均有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纤溶6项中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Ⅲ(AT-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强督方可减轻关节疼痛、晨僵等症状,改善指地距、枕墙距、Schober征等体征,尤其在改善患者血瘀证候方面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朱春仙 《当代医学》2013,(34):96-97
目的:对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分为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同时对其实施相应治疗措施,并进行观察与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方面无差异(P>0.05)。结论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不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同时还能减低致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牙周健康者、慢性龈炎及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剂的活性 ,为牙周病分型及活动期诊断提供客观指标。 方法 选择牙周健康、慢性龈炎及慢性牙周炎患牙 3组 ,治疗前收集龈沟液并记录临床指标 ,用发色底物法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剂的活性。 结果  3组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互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活性则慢性龈炎组、慢性牙周炎组与牙周健康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 ,而慢性龈炎组与慢性牙周炎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活性与临床指标 BI(P<0 .0 1 ,r=0 .77) ,PI(P<0 .0 1 ,r=0 .6 7)有较好的相关性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则仅与 BI有相关性 (P<0 .0 5 ,r=0 .1 9)。 结论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活性可能抑制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活性 ,提示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活性可做为判断牙龈炎症程度较为客观的指标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在判断牙周炎活动期的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微观辨证"的产生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观辨证"概念的提出是中医临床诊治、循证医学发展和中医证候学发展的需要."微观辨证"产生的可能性是由于中西医结合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微观辨证"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微观辨证"的发展尚存在一些问题,诸如:中医证候尚未规范化、微观指标单一性与整体性的矛盾、微观指标与证候对应的非特异性、疾病对"微观辨证"产生的影响、"证"本质研究与临床治疗脱节等.并提出"证"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过程,由若干相关的主、客观指标组成,这些客观指标应包括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颈性眩晕的发病过程往往伴随“微观血瘀”状态,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为微观血瘀的病理基础。分别从微观血瘀与颈性眩晕相关性、血管内皮功能在颈性眩晕发病中的作用,中医药调控血管内皮功能治疗颈性眩晕的分子机制等方面进行梳理,并指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方向,从而提高中医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明确佛山地区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患者中医体质和证型的分布,并研究中医体质和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RSA患者310例,应用中医体质四诊仪采集舌、面照片和脉诊资料,收集RSA患者的中医体质数据,运用统计学研究分析佛山地区RSA患者体质及证型分布及其相关性。结果 佛山地区RSA患者体质占比排前4的分别为气郁体质、痰湿体质、阴虚体质及气虚体质,中医证型中肾虚型最多。气虚及阳虚体质的人群容易出现气血虚弱的证型;阴虚体质的人群容易出现血热证型;痰湿及湿热体质的人群容易出现脾肾两虚的证型;血瘀体质的人群容易出现血瘀证型。结论 佛山地区 RSA 患者的体质和证型分布特点明显。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不同体质可能影响 RSA 患者的发病及其发病后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对90例出血性中风病人的脑CT,中医辨证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中脏腑多为内、外侧混合型脑出血,出血破入脑室及出血量>30ml者;中经络多为内、外侧型脑出血及出血量<30ml者。两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有显著意义。提示脑CT表现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作为脑出血中医辨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肝与病性病位证素及肝功能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中医辨证的客观化和标准化提供依据和借鉴,观察272例健康体检者的症状和体征,采用证素辨证方法,分析各个证素积分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西医肝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发现肝与血虚、阴虚、气虚、阳虚、气滞、血瘀、湿、热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肝与肾、目呈正相关,P<0.001,与脾呈正相关,P<0.01,与胃、心呈正相关,P<0.05;中医的肝与西医肝功能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说明中医学所指的肝更注重功能,与机体的气、血、阴、阳以及脏腑官窍等联系较为密切,体现整体性和联系性,而与西医肝功能的各项指标关系则不甚明显,其中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张洪亮 《循证医学》2002,2(3):175-176
现代医学的循证方法强调共性而不排斥个性,中医学的辨证方法突出个性,在共性方面应向循证医学借鉴:如在证型、治则、专方、对症、联合治疗以及微观辨证等方面作出综合评价,以促进中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证候要素组合与心功能及血脂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病证候要素及组合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与心功能及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30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的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并检测其血脂水平,分析冠心病证候要素组合与心功能及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证候要素主要组合有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痰瘀互阻和阳虚血瘀。阳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射血分数显著降低,气阴两虚和痰瘀互阻型冠心病患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痰瘀互阻型冠心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结论:冠心病的治疗应标本兼顾,以益气活血、养阴化痰、通阳宣痹的方药为主。心功能差的冠心病患者在治疗上应侧重运用通阳活血的方药,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在治疗上应侧重运用活血化痰或益气养阴的方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莆田平民医院与莆田市第一医院就诊98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9例患者;对照组口服胞磷胆碱胶囊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中医症候积分、MMSE、ADL得分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对照组与实验组中医症候积分分别为(43.58±2.63)分和(33.23±2.65)分。在治疗前MMSE评分和ADL评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MMSE评分为(25.78±2.9)分,ADL评分为(85.74±7.04)分;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评分(P<0.05)。对照组中,有12例无效,有37例有效和显效,有效率为75.51%;实验组中,有7例无效,有42例有效和显效,有效率为85.71%;实验组有效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可以显著的提高患者的精神状况和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基于Shannon熵法的慢性心衰证候要素诊治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慢性心衰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文献进行分析,并结合数据挖掘方法,探讨该病证候要素的诊治规律。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ternet,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CBM)为数据源,以"慢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衰"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功能不全","中医"或"证候"或"证"或"中西医"为检索词,分别进行一次和二次检索,对文献进行筛选。数据预处理后,采用Shannon熵非线性复杂系统划分法对中医四诊和常用中药数据进行特征提取。结果:阳虚、气虚、血瘀、水停、阴虚、痰浊为慢性心衰的常见证候要素,补气药、活血药、利水药、化痰药、解表药、温里药为临床主要用药。我们提取出了与证候要素密切相关的症状和中药,通过关联系数值对各症的诊断贡献度进行了量化,各要素下分值较高的症状基本为该证的共性症状,分值较低的症状多为某一类患者或疾病本身的特异表现;同时筛选出各证候要素对应的常用中药,间接反映了该药的临床对证使用情况。结论:本研究采用Shannon熵法探索中医四诊-证候要素-方药诊治规律,为该病证候要素属性的判别和临床辨证候要素的用药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