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后全麻各期段维持所需麻醉深度的异氟醚MAC及对其用量的影响。方法 :6 0例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 ,随机分成两组 ,研究组 (Ⅰ )异氟醚吸入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组 ;对照组 (Ⅱ )单纯异氟醚吸入全麻组。连续监测麻醉各阶段的循环状态和MAC值 ,麻醉结束准确测量整个麻醉所用异氟醚量。结果 :两组术中镇痛良好 ,肌松满意 ,均无术中知晓。组 (Ⅰ )整个麻醉过程循环稳定 ,平均动脉压 (MAP)和心率(HR)与麻醉前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波动小。组 (Ⅱ )整个麻醉过程中循环波动较大 ,与麻醉前和组 (Ⅰ )相比 ,MAP和HR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组 (Ⅱ )术中各阶段持循环稳定和手术所需MAC均明显高于组 (Ⅰ ) (P <0 0 5 ) ,整个麻醉异氟醚用量较大 ,与组 (Ⅰ )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异氟醚麻醉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行胃癌根治术能有效抑制应激反应 ,保障血流动力学稳定 ,减少吸入全麻药用量 ,在较浅吸入全麻基础上顺利完成手术 ,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选择经腹子宫切除术行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肌肉松弛欠佳 ,手术操作无法进行、椎管内追加局麻药仍无明显改善的患者 2 0例。用薄枕垫其背 ,头稍后仰 ,保持呼吸道通畅。咪唑安定 0 .1mg/kg稀释至 5ml静推 ,2~ 3min后待患者入睡。头带固定面罩 ,用紧闭式麻醉机给予高流量的氧气 (5L/min)吸入 ,并开启异氟醚蒸发器 2 .5~ 3VOL %,5min后麻醉机行半紧闭式低流量氧气 (2L/min)吸入 ,异氟醚 1~ 1.5VOL %吸入维持完成手术 ,腹膜关闭后停止吸入 ,吸入高流量的氧气(5L/min) ,10min内患者清醒。2 结果吸…  相似文献   

3.
杨杰  黄忠义  袁管京 《河北医学》2011,(10):1321-1324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联合异氟醚吸入对胃癌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6例患者采取硬膜外阻滞联合异氟醚吸入为观察组,35例患者采取异氟醚吸入全麻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T0)、诱导后即刻(T1)、切皮时(T2)、切皮后100 min(T3)、关腹时(T4)、拔管后10min(T5)NIBP和HR。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均未出现低血压现象,且HR维持良好,对照组患者在切皮时(T2)、切皮后100 min(T3)、关腹时(T4),SBP、DBP均下降明显,但很快又回升,未造成严重后果,观察组患者相比对照组患者而言,三项指标均倾向于更稳定,仅在诱导后即刻SBP和DBP有所下降。结论:对胃癌手术患者采取硬膜外阻滞联合异氟醚吸入全麻,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无低血压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4.
手术应激反应是决定和影响术后病人转归的重要因素,减轻手术应激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高危病人的术后恢复。临床研究表明,硬膜外腔阻滞可完全抑制脐以下部位手术的应激反应,但对于上腹部及胸部手术却存在不同观点,本研究拟通过观察胸科手术围术期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醛固酮的变化,以评价硬膜外腔阻滞对胸部大手术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士通  庄心良 《上海医学》1998,21(12):694-696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与异氟醚吸入复合麻醉对体循环和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杂种犬10只胸段硬膜外阻滞后0.5和1.0肺泡最低有效浓度(MAC)异氟醚,监测体循环、肺循环、肝动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肝血流用电磁血流仪测定。结果:硬膜外阻滞后心率、血压、门静脉血流下降;加吸异氟醚后,随吸入浓度增加,心率、血压、心排血量、门静脉和肝动脉血流等逐步下降,1.0MAC时平均动脉压下降约41%,肝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比较异氟醚最低流量吸入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异氟醚吸入麻醉,为老年上腹部手术患提供一种合理的麻醉方法。方法:4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老年患,随机分成两组:I组20例仅吸入异氟醚:Ⅱ组20例吸入异氟醚并复合硬膜外阻滞。Ⅱ组患入室后先于T8-T10行硬膜外穿刺置管,用药为1%的利多卡因和0.15%的地卡因(加1:20万的肾上腺素),仅推试验量3-5ml,全麻诱导同I组。低流量麻醉实施前、两组患的异氟醚挥发罐浓度(Cv)均开至5%处,氧流量(FiO2)均设定为2L/min。在吸入5-8分钟后将两组Cv分别降至1.5%-2%和0.08%-1%。FiO2固定为0.5L/min。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在诱导插管期,麻醉手术全过程中,拔管期的MAP、HR、ECG和SPO2变化。结果:Ⅱ组患在插管时MAP、HR比I组患上升幅度小(P<0.05),两组患全部平稳完成手术,Ⅱ组比I组的清醒拔管时间显缩短(P<0.05),且拔管期心血管系统比Ⅰ组平稳(P<0.05)。结论:在吸入较低浓度,最低流量的异氟醚下复合硬膜外阻滞可以满足临床手术需要,用于老年患具有更多优点。  相似文献   

8.
周少朋  姜萍  杨禄坤 《广东医学》2003,24(7):729-730
目的 比较相同MAC浓度的地氟醚和异氟醚对脑电图的影响。方法  2 0例 2 0~ 5 0岁 ,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的患者 ,均不用术前药。麻醉诱导以静脉异丙酚 2mg/kg ,琥珀胆碱 2mg/kg快速气管插管 ,单纯吸入地氟醚或异氟醚维持麻醉。控制呼吸 ,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 )在 4 7~ 6 0kPa。以TOF监测肌松 ,维持T4/T1 <2 5 %。以双导联方式监测脑电变化 ,观察呼气末麻醉药浓度在 0 5 ,0 8,1 0 ,1 3 ,1 5MAC时的脑电边缘频率 (SEF)和双谱指数(BIS)的改变。结果 随MAC的增加SEF和BIS逐渐减小 ,呈负性线性相关关系 (r分别为 -0 95和 -0 99,P <0 0 1) ,两组间SEF和BIS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地氟醚对脑电图的影响与异氟醚相似 ;EEG对监测麻醉深度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惠民  何农 《北京医学》2000,22(5):308-308
麻醉期间影响吸入麻醉药肺泡浓度的因素很多.在低流量麻醉期间,有关年龄对异氟醚肺泡浓度影响的报道不多.我们观察了在新鲜氧流量为1L/min时,年龄对异氟醚肺泡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发现一种cfos基因参与重要脑功能活动的信号转导和调控过程,已作为一种功能形态学定位标记物,广泛用于神经科学中枢通路的研究[1]。作者利用FOS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膜片钳技术相结合,对安氟醚和异氟醚在间脑的作用部位进行了研究,以进一步探讨吸入麻醉...  相似文献   

11.
我们对50例子宫、卵巢手术病人,使用利多卡因做硬膜外麻醉,其中25例向硬膜外腔内注入异氟醚-氧化亚氮气体。2组对比发现,实验组麻醉平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同样手术时间内实验组所使用的利多卡因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表明异氟醚-氧化亚氮气体有增强利多卡因的硬膜外麻醉作用,同时未发现注入吸入麻醉药产生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静注异丙酚对异氟醚肺泡最低有效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评价静脉异丙酚对异氟醚肺泡最低有效浓度的影响。静脉内以10mg.kg~(-1).h~(-1)滴入异丙酚,在21例(男14,女7;年龄32~66岁)手术患者,测定其对异氟醚MAC的影响。异氟醚呼气末浓度监测时间均在静脉异丙酚滴入和异氟醚吸入25分钟后取值。当异氟醚浓度(呼气末)等于或小于0.86vol%时,42.9%病人切皮时“动”,而当异氟醚浓度等于或大于0.86vol1%时,有52.4%病人无“动”反应。此时计算得出异氟醚之MAC为0.76vol%。即静注异丙酚以10mg.kg~(-1).h~(-1)能减少异氟醚MAC 33.9%;约相当于0.34MAC。异丙酚MAC可能为29.5mg.kR~(-1).h~(-1)。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腹腔手术病人围术期红细胞应激性高血糖的变化及不同麻醉方法对其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腹腔手术病人,按麻醉方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Ⅰ组采用异氟烷吸入为主的全身麻醉;Ⅱ组采用异氟烷吸入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分别于麻醉前30min、手术90min、术后60min及术后第1、2天共5个时点测定血糖、红细胞醛糖还原酶(AR)活性及血浆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浓度。结果:与麻醉前值比较,两组病人血糖浓度自术中90min开始,至术后第1天升高显著(P<0.01),Ⅰ组病人术后第1天血糖浓度显著高于Ⅱ组(P<0.05);与麻醉前值比较,Ⅰ组术后第1天AR活性显著升高(P<0.01),而Ⅱ组各时点AR活性的变化趋势与I组相似,但与麻醉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术后第1天的变化幅度低于Ⅰ组(P<0.05)。Ⅰ组病人术后第1天GSH、MDA浓度与麻醉前值比较有差异(P<0.05);与麻醉前值比较,两组病人血浆NO浓度均有所降低;Ⅰ组病人血浆NO浓度术后第1天显著下降(P<0.01),其中Ⅰ组病人术后第2天仍显著低于麻醉前值,Ⅱ组病人各时点NO浓度与麻醉前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手术中、手术后存在明显的应激性高血糖反应;采用异氟烷复合硬膜外麻醉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手术创伤对红细胞应激性高血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组)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50例,E组选择L1,2和T11,12两点硬膜外穿刺,G组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所有病人麻醉后,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输出量(CO)、心率(HR)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两组患者CO2气腹前(T0),气腹后5(T1),10(T2),15(T3),30min(T4)及停气腹后5min(T5)的MAP,CVP,CO,HR,PETCO2。两组病人均在气腹前(T0),气腹后5min(T1),15min(T3),30min(T4)及停气腹后5min(L)经桡动脉抽血作血气分析和测血糖(GLU),并记录动脉血CO2分压(PaCO2)、酸碱值(pH)、碳酸氢根浓度(HCO3^-)、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血糖值(GLU)。结果E组气腹后5min,10min HR明显降低(P〈0.05),15min后恢复到气腹前水平,G组气腹后HR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气腹后G组MAP显著升高(P〈0.05),至停气腹后5min仍未恢复到气腹前水平,而E组整个气腹期间MAP无明显变化或略低(P〉0.05),与G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气腹后两组病人的CO均显著下降(P〈0.05),10min后开始回升,30min后恢复到气腹前水平(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应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并不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而硬膜外麻醉在降低气腹造成的循环高动力以及降低应激反应方面尚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丙泊酚预防硬膜外阻滞上腹部手术牵拉反应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异丙酚静脉输注预防硬膜外阻滞下行上腹部手术内脏牵拉反应效果。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下上腹部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A组(异丙酚组)和B组(芬氟组),每组35例。A组患者在切皮前静注异丙酚1.5 mg/kg,再以4 mg(kg.h)静脉维持;B组在切皮前静注芬太尼1μg/kg,氟哌啶0.05 mg/kg。记录患者术中HR、MAP、SpO2及牵拉反应情况。结果A组内脏牵拉反应及嗜睡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1)。两组患者用药前后HR和MAP无显著差异。B组SpO2在注药后5 min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异丙酚能明显预防上腹部手术中内脏牵拉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临床和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 ,评价硬膜外阻滞后患者达到意识丧失时所需异丙酚的剂量 ,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 30例ASAⅠ~Ⅱ级下肢、下腹部手术患者 (术前用药一致 )随机双盲法分为硬膜外阻滞组 (E组 ,n =15 )和对照组 (C组 ,n =15 )。E组在硬膜外腔注入 0 .75 %布比卡因 15ml;C组行硬膜外穿刺后 ,在硬膜外置管备用不注药。两组均在穿刺完毕后 2 0min开始连续静脉泵入异丙酚至意识丧失 ,并记录异丙酚用量。所有患者均监测脑电双频谱指数。结果 两组意识丧失时异丙酚用量E组明显少于C组 (P <0 .0 5 ) ,监测所得的基础BIS值、泵入异丙酚前BIS值、意识丧失时BIS值两组间无差异。在同一组中 ,基础BIS值和泵入异丙酚前BIS值无差异 ,而意识丧失时BIS值均低于基础BIS值和泵入异丙酚前BIS值。结论 硬膜外阻滞降低患者意识丧失时所需异丙酚的用量。其主要机制可能是硬膜外阻滞阻断了局部的传入信号 ,降低了对网状激活系统的刺激 ,产生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和丁卡因硬膜外联合全麻对异氟醚MAC的影响。方法78例胆囊切除病人随机双盲分为四组,Ⅰ、Ⅱ、Ⅲ组均用硬膜外联合全麻,分别用1%利多卡因、0.15%丁卡因和其混合液做硬膜外麻醉,并吸入异氟醚全麻,Ⅳ组单纯吸入异氟醚全麻做对照。用电刺激左肩C5水平上下浮动法测异氟醚的MAC值。结果3组硬膜外联合全麻组异氟醚的MAC分别是:0.67±0.097%、0.68±0.084%、0.61±0.103%,3组间无显著差异;而全麻对照组的MAC为1.15±0.088%,硬膜外联合全麻组与全麻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可以显著降低异氟醚的MAC。结论利多卡因和丁卡因硬膜外联合全麻可以降低异氟醚的MAC值,但利多卡因和丁卡因及其混合液组中无显著差别,且表现相加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一致。  相似文献   

18.
郭伟岩  韩红强  张翠丽  富路 《医学综述》2012,(18):3056-3059
现代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药物治疗和介入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预后,然而仍有很多患者在应用常规治疗后的症状不能明显缓解。高位胸段硬膜外交感神经阻滞通过抑制过度激活的心脏交感神经,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同时降低心率和心脏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意义。现就近年来关于高位胸段硬膜外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用于硬膜外阻滞麻醉时对心率变异性改变,从而判断植物神经功能状态与硬膜外阻滞麻醉的关系。方法应用傅立叶分析转换原理和功率谱分析技术对利多卡因硬膜外注药前后60min内心率功率谱进行分析,反映交感神经活性。结果硬膜外注入利多卡因3min后部分交感神经即受到抑制,硬膜外阻滞开始12min后交感神经阻滞平面基本固定。结论心率变异性能反映硬膜外阻滞效果,可作为判断硬膜外麻醉是否成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