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总结1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交感电风暴患者的护理,积极纠正电解质平衡,对症实施脑复苏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心理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交感风暴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艾司洛尔与胺碘酮治疗交感风暴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总结急救护理经验.方法 将2009年2月~2011年2月我科收治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交感风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艾司洛尔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5例,予静脉应用胺碘酮的基础上采用电复律治疗;实验组17例,此组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如无好转后静脉应用艾司洛尔.结果 实验组放电次数为(4.65±0.93)次,明显少于对照组(7.72±1.81)次,P<0.05;两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对继发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交感风暴患者,护士在电复律的同时应积极配合医生及时使用β受体阻滞剂,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做好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3.
4.
正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1])。交感电风暴,简称电风暴(Electrical Storm,ES),是指在24小时内发生大于等于3次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急性危重症候群。心室颤动为致死性心律失常,发病突然,可表现为意识丧失、抽搐等,如不及时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实施抢救配合护理路径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该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护理路径组和常规护理组,各104例。护理路径组采取抢救配合护理路径,常规护理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抢救效率、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路径组患者进入抢救室时间、静脉开放时间、实施介入术时间均短于常规护理组(均P<0.05);护理路径组血运重建成功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临床死亡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护理路径组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显著短(低)于常规护理组(均P<0.05),护理满意度、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均P<0.05)。结论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应用抢救配合护理路径可以显著提高急诊抢救效率,提升治疗及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郭林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11):56-57
目的:分析探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交感风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交感风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A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倍他乐克治疗,B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联合艾司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与低血压、心动过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死亡率为12.5%;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死亡率为17.5%:A组患者治疗效果与B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交感风暴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能够降低患者死亡率。与艾司洛尔相比,倍他乐克能够减少低血压、心动过缓等并发症,应用价值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8.
1病例报告
例1女性,84岁,因“劳力性胸闷、气促半年,加重伴不能平卧1天”入院。近1年来因类似症状2次住院.拟“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治疗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对高危交感风暴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 报告1例高危交感风暴,分析诊断与治疗体会.结果 患者因间断性心悸、劳累后气短入院,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示左冠脉前降支、右冠脉中段狭窄.入院第15天晨无明显诱因出现意识丧失、四肢抽搐等阿斯综合征表现,心电监护示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9 h内频繁发作15次,诊断为交感风暴,经心前区叩击、电复律、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静脉注射及口服美托洛尔等救治措施,病情缓解.病情稳定后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未再发作.结论 尽早诊断并实施有效电复律、恰当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及时置入临时起搏器等是交感风暴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11.
23例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跳骤停急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科2006年11月至2008年10月23例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经过,总结其成功的经验。结果18例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跳骤停患者经过及时、正确、持续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呼吸机辅助通气、药物复苏及电击除颤等抢救成功,5例患者因院外心跳骤停而贻误了最佳抢救时机致心跳禾恢复。结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跳骤停的急救,关键是及时心肺复苏和电击除颤。 相似文献
12.
Fosphenytoin for control of electrical storm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Purkinje fiber‐mediated arrhythmias 下载免费PDF全文
Maneesh K. Rai MD DM Narasimha Pai MD DM FACC Kashyap Patel MD Mukund A. Prabhu MD DM Jayashanker Marla MS MCH Padmanabh Kamath MD DM Ramanath L. Kamath MD DM 《Pacing and 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 : PACE》2018,41(7):707-712
13.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AAD合并AM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以胸痛为首发症状,确诊AAD前均误诊为AMI;7例行超声心动图确诊,5例未见异常;心电图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7例,前壁心肌梗死2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例;确诊后行溶栓治疗3例,手术治疗9例,死亡3例;术后存活者随访期间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结论AAD合并AMI误诊率高,预后差;手术是治疗AAD合并AMI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脉介入手术术中并发电风暴的抢救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脉介入手术中发生电风暴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予急救等处理,并全面加强护理,观察抢救后预后。结果 9例患者发生电风暴时间平均为(23.1±1.8)h,其中2例在6 h内出现,3例在术后6~12 h出现,2例12~24 h出现,1例24~48 h出现,1例48 h以后出现。电风暴持续时间平均(104.2±81.4)min;电击次数平均(9.8±5.7)次。经过一系列抢救护理后,24 h成功率为77.78%,2周内存活率为55.56%,1年内存活率为44.44%,24 h内死亡因频繁室颤,2周内死亡因心力衰竭,1年内死亡因术后并发症如心脏骤停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手术术中并发电风暴经全面抢救和护理后,预后较满意。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特征与救治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AMI)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特征 ,总结救治经验。方法 10 8例 AMI患者 ,分为休克组 (11例 )与非休克组 (97例 )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处理与近期预后的异同。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及梗死部位无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与非休克组比较 ,休克组肌酸磷酸激酶和心肌肌钙蛋白 I升高〔(31979.7± 2 2 2 71.1) nm ol· s- 1· L- 1比 (17795 .2± 14 979.7) nmol· s- 1· L- 1和 (90 .7± 6 1.1) μg/ L 比 (39.9± 5 2 .1) μg/ L,P均 <0 .0 5〕,左室射血分数降低 (0 .4 6± 0 .12比 0 .5 5± 0 .12 ,P<0 .0 5 ) ,急性肺水肿、心律失常和肺炎合并症增多 (6 4 %比 14 % ,P<0 .0 0 1;5 5 %比 2 1% ,P<0 .0 5 ;4 6 %比 12 % ,P<0 .0 1) ,采用溶栓治疗、冠状动脉造影、主动脉内气囊反搏者多 (46 %比 18% ,73%比 2 6 %和 36 %比 4 % ,P均 <0 .0 5 )。两组住院期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 (0比 4 % ,P>0 .0 5 )。结论 AMI并休克者心肌梗死面积大 ,急性肺水肿、心律失常和肺炎合并症多 ,需主动脉内气囊反搏者多。正确判断、严密监测、及时有效处理 ,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早期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5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护理2周后,评估2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对比2组卧床时间及护理前后负性情绪的变化。结果 2组护理后舒适度各项评分均显著增加(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卧床时间(2.64±0.52)d,显著少于对照组(4.35±0.67)d(P0.01);2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0.01),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改善情绪状态,促进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分析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急性肺水肿(AP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AMI合并AP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对患者通气治疗前后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外周静脉血浆中的利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动脉血酸碱度(p H)、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及氧饱和度(Sa O2)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进行观察和比较;对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1.7%,经通气治疗后,患者的HR、R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p(O2)、p(CO2)、Sa O2等动脉血气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患者的血浆BNP水平、血浆hs-CR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无效患者治疗前的血浆BNP、hs-CRP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有效的患者(P0.05)。结论在AMI和APE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降低其心脏和呼吸肌负荷,缓解患者的心肌损害和系统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急诊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急诊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效果。方法:根据入院时间将92例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分为急诊组和院内组,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急诊组溶栓时间比院内组要早(84±14)分钟,其中在发病2小时以内接受溶栓者,急诊组约占26.5%,而院内组无一例;血管再通率2组分别为42.9%(21/49)和39.5%(17/43,P>0.05);2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42.9%(9/21)和29.4%(5/17),无一例死亡;急诊组梗塞后心绞痛的发生率较院内组明显减少(P<0.05);30天内病死率分别为10.4%和11.6%(P>0.05)。结论:急诊溶栓能较大限度地减少治疗耽搁时间,通过加强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处理,证明是安全可行的,且对预后有显著的益处。 相似文献
19.
20.
余露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7-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阿斯综合征急救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AMI合并阿斯综合征患者,采用四早原则进行抢救,即早心电监护、早识别、早行电除颤和胸外心脏按压,早建立静脉通道和抗心律失常以营养心肌药物,观察治疗后效果情况。结果治疗后存活11例,死亡3例,存活率78.57%,治疗12 h后在AST、CK、CKMB、α-HBDH上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而LDH则较治疗前显著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12 h后在HR、QTd上较治疗前显著下降,QTc较治疗前显著提高,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心功能分级Ⅰ、Ⅱ、Ⅲ、Ⅳ级比率分别为0、7.14%、21.43%、71.43%,治疗12 h后心功能分级Ⅰ、Ⅱ、Ⅲ、Ⅳ级比率分别为57.14%、21.43%、0、0,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 AMI合并阿斯综合征早期急救并加强护理是降低死亡率,提高存活率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