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丁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3,(25):320-321
目的探讨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的因素及临床控制策略,以提高血液样本检验的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2年7月采集的340份血液样本,并分析血液样本检验的质量。结果340份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中,不合格的标本有40例,占总数的11.76%。结论通过进行分析造成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标本采集方法不当、抗凝剂和血量比例不合理等,所以规范采集方法,实施标准化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检验的质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集血液标本不当影响检验结果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学的进步,为了精确疾病的诊断,完善治疗方案,常常需医务人员采集血液标本作常规检查、生化检查、微生物的培养、交叉配血等。如果医护人员的不规范操作,标本采集的时机不当,标本送检不及时,甚至弄错标本导致了不规范标本,不仅影响了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干扰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甚至造成误诊、漏诊,给患者造成一定的伤害,现就不规范血液标本的采集导致检验结果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有效的预防。杜绝不规范标本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现在的医疗机构中,医务人员常常为了精确疾病的诊断,完善治疗方案,为患者采集血液标本做常规检查、生化检查、微生物的培养、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等。如果采集人员违反操作规程,标本采集的时机不当,标本送检不及时,甚至弄错标本,不仅影响了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干扰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甚至造成误诊、漏诊,给患者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现就不规范血液标本的采集导致不良后果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高质量的检验报告可以为临床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数字依据和参考,而不规范的采集、储存和运送标本是导致标本检验结果失真的最主要原因,严重干扰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甚至造成错诊和误诊,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又浪费了卫生资源。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确保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避免和减少不合格标本的数量。不合格标本是指没有按照各种临床标本采集方法及在储存和运送过程中的正确要求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5.
<正>准确的检验报告不仅仅取决于仪器和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标本的质量是影响检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份不合格的标本无法做出合格的检验报告,而其导致的异常结果会给临床诊断提供错误信息,甚至造成误诊误治的不良后果。所以正确的标本采集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的重要因素,血液标本又是临床检验中最多见的标本,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结合血液临床检验的实际经验,探讨分析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l2年6月在我院采集的460份血液作为研究对象,并对这些血液样品进行免疫、生化、血液细胞学检查。结果共收集460份血液标本,其中全血61份,血浆230份,血清169份。通过检验,查出有37份血液样本不合格,血液样品不合格率达到8.04%(37/460)。通过分析和总结不合格血液样品产生的不同原因,将其分为5类:溶血、抗凝剂使用不当、血液凝固、标本量不准及其他,这5类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9.73%、21.62%、10.81%、32.43%、8.11%。结论在采集临床血液检测标本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标本采集规范,保证血液样本的质量,确保能够得到准确的血液检测结果,提高临床的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以及临床检验工作中遇到的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根据临床经验寻找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减少分析前误差,提高标本质量以进一步提高检验水平。方法检验医学中心拒绝接收的不合格血液标本725份,仔细记录不合格标本的性状与情况,按不合格原因分类统计并分析。结果分析显示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标本凝血、溶血、血量少、错误使用抗凝管、送检超时等,其中尤以标本凝血和血量不足为主要原因。结论实验室必须加强其与临床和护理之间的沟通,及时反馈不合格血液标本信息,积极寻找并制定有效措施。采血人员也应当严格按照采集血液的规章制度进行血液采集,把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8.
周玉洁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492-493
目的分析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探讨正确采集检验标本的方法。方法对我院从2011年2月到2011年11月这段期间,各科室的住院患者进行采集血液做血液细胞学、免疫以及生化检查的1100份血液标本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进行严格的质量标准检查,以判定血液标本质量,对于不合格的血液标本要进行准确的记录,标明血液样本不合格的原因,以探讨正确采集检验标本的方法。结果共收集了1100份血液标本,其中血浆标本为290份(26.4%),血清标本640份(58.2%),全血标本170份(15.4%)。其中有120份的血液标本不合格,占总血液标本的10.9%。其中不合格的原因:采血量不正确29份,所占比例为26.4%;标本容器选择不正确13份,所占比例为11.8%;标本溶血45份,所占比例为40.9%;错用抗凝20份,所占比例为18.2%;凝固3份,所占比例为2.7%。结论正确采集血液标本是确保血液检验结果准确、真实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大标本质量的监管力度,严格规范采集检验标本的行为,保证检验标本流程的完整性与准确性,确保检验标本的可靠性,降低不合格检验标本的比例,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可靠的诊断依据,从而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生化血液标本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方法展开观察与分析,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进行生化检验的1500例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中130例检验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并分析生化血液标本质量受到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在130例生化检验不合格的标本中,溶血标本由44例,占33.8%;标本量较少的有23例,占17.7%;标本的放置时间过长的有20例,占15.4%;餐后抽血16例,占12.3%;将EDTA2K混进血清标本中有8例,占6.2%;在输液中同侧手臂采集的血液标本有4例,占3.1%;另有15例因其他因素导致检验不合格,占11.5%。结论生化检验人员应深入分析血液标本检验前受到的各种影响因素,将薄弱环节找出,并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充分促进生化血液标本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护理人员血液标本采集缺陷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丁文芝 《淮海医药》2004,22(4):312-313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人类对疾病的不断认识,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依赖实验室检查,多数诊疗的决定是根据实验室的结果做出的。因此,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在今日的医疗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为实验室提供高质量的检验标本,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临床工作中不难发现,病人大量的血液标本都是由护理人员直接抽取血样送检,如护士采集标本过程中因工作的疏忽大意,采集不规范等原因而造成标本采集不合格,不仅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还很可能延误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因此,查找护士在采血过程中出现采集缺陷的原…  相似文献   

11.
血液检验是临床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辅助检查,检验结果对临床医生诊断、治疗疾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检验技师与临床护士正确的采集、送检血液标本已经成为检验结果准确与否的关键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因为工作繁忙或责任心强、技术不过关等各种原因,致使不合格的血液标本时有出现,给临床医生及病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痛苦。因此,提高采集血液标本的质量,十分重要。本人根据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对抽血时注意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以提高枪验结果的准确性。1.准备采血用品,一次性注射器、(包括5ml或10ml)试管、止血带、碘酒、75%酒精、一次性…  相似文献   

12.
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正常人的血液作为标本,采用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对标本溶血前后进行检测,观察溶血对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溶血对BUN、Cr、TG、HDL无影响,对ALT、CK-MB、ALB、CHO影响显著。结论溶血对部分生化指标影响显著,在采集血液过程中,要避免不规范的操作造成溶血,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合格的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产生的原因,研究探讨其解决对策。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本院检验科2012年9月~2013年6月期间采集的53例不合格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产生的原因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合格的53例血液标本中,标本延迟送检9例,占16.98%;溶血17例,占32.08%;标本出现凝块15例,占28.30%;标本量不足7例,占13.21%;其它5例,占9.4%。结论在采集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时,要严格操作流程、操作规范,从而确保检验结果的参考价值,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文波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35-236
目的分析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方法对我院检验科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化验的40份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回顾血液标本采集方法、保存及抗凝剂使用量等方面。结果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的来源、抗凝剂和血量的比例、标本采集后的送检时间和保存条件等都是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结论临床检验人员应该对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给予充分的重视,以将最为可靠准确的依据提供给临床医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关于临床血液检验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营养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来我院进行血液样本检验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标本调查,统计其中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发生率,并根据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标本当中存在33例标本被判定为检验不合格,不合格的发生率为27.50%;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导致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主要为标本采集不当15例,标本保存不当10例,抗凝剂和血量比例不大8例,分别占45.45%、30.30%、24.24%。结论临床对患者进行血液检验时导致血液检验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标本的采集方式、标本的保存方式和抗凝剂比例等,需要严格的把控各个环节的检验质控工作,才能够更好的提升血液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秦兵 《哈尔滨医药》2013,33(4):300-301
目的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以及对策.方法 选取2010年6至12月期间,本院各科住院患者采集血液作生化、免疫、血液细胞学检查的630份血液标本作为统计分析研究对象.所有检验标本均由护理人员采集、送检.采取严格监管措施,判断标本是否合格,对于不合格标本进行详细登记,注明不合格标本的原因,针对原因探讨解决方法.结果 共收集血液标本630份,其中血清430份,血浆149份,全血51份.其中不合格标本41份,占总标本的6.51% (41/630).依据不合格标本的不同原因分为5类:即溶血、凝固、错用抗凝、量不准及其他,各自的所占的比例为29.27%、14.63%、12.20%、31.71%以及12.20%.结论 医护人员必须在工作中严格执行标本采集规范,注意标本采集、送检、处理等事项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诊断依据,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7.
马永梅 《北方药学》2011,8(4):91-92
目的:研究临床上影响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原因。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0年12月我院门诊住院40例病人临床血液不合格检验标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份不合格病人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中,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有:采血量不准确;采血时机不恰当;抗凝的标本有凝块;体外溶血;把病人标本弄错或者是标本采集好后没有马上按时送检等。其中采集标本量不够占总数的30,采集标本的时间不恰当占15,标本有凝块占27.5,溶血占5,其他原因占22.5。结论:在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把握好其中的每一个环节,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解决对策。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的1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104例患者血液标本,随机将104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不同采集部位、送检时间及溶血状态等处理,对比检验结果。结果不同采集部位、送检时间及溶血状态均会影响检验结果。结论为提高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采集血液标本时为控制误差,减少不合格标本,实施有效的管理干预血液标本的采集,会明显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有效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探讨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强检验科分析前质量控制,提高检验质量和效率.方法 随机抽取ICU、妇科、儿科等9个临床科室990份血液标本,统计标本采集-接收时间间隔和对分析2011年1076份不合格标本退检原因.结果 9个临床科室的血液标本采集-接收平均间隔时间为4 ~ 38 min,2011年血液标本退检率为0.07%,退检原因约50种.结论 正确采集与及时送检血液标本,能减少不合格标本的产生,有效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临床生化标本采集与送检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提高生化检验的质量。方法 对1999年10月至2001年10月生化检验中常见的问题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不正确的标本采集与正确的标本采集的检验结果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造成检验结果不正确的原因很多,而不正确的标本采集和送检是其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要提高检验质量,必须临床护士和检验人员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