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是否与肝脏炎症、纤维化程度相关及其在慢性乙型肝炎与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的差异.方法:慢性乙肝(慢性肝炎组)65例,乙肝肝硬化(肝硬化组)56例,体检健康、乙肝标志物阴性者(正常对照组)50例,均空腹采血,肝纤维化指标(HA、CⅣ、PCⅢ、LN)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TGFβ1检测采用ELISA.结果:慢性肝炎组血清TGFβ1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22±13μg/L vs 10±9μg/L,11±9μg/L,P<0.01),肝硬化组血清TGFβ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硬化组PCⅢ与血清TGFβ1水平相关(r=0.269,P=0.045),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组血清TGFβ1水平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TGFβ1水平可协助诊断肝脏炎症程度与纤维化程度,但不能作为他们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血清转化生长因子beta1(TGFbeta1)水平是否与肝脏炎症、纤维化程度相关及其在慢性乙型肝炎与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的差异. 方法: 慢性乙肝(慢性肝炎组)65例, 乙肝肝硬化(肝硬化组)56例, 体检健康、乙肝标志物阴性者(正常对照组)50例, 均空腹采血, 肝纤维化指标(HA、CⅣ、PCⅢ、LN)采用放免法测定, 血清TGFbeta1检测采用ELISA. 结果: 慢性肝炎组血清TGFbeta1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22±13 mug/L vs 10±9 mug/L, 11±9 mug/L, P<0.01), 肝硬化组血清TGFbeta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肝硬化组PCⅢ与血清TGFbeta1水平相关(r = 0.269, P = 0.045),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组血清TGFbeta1水平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血清TGFbeta1水平可协助诊断肝脏炎症程度与纤维化程度, 但不能作为他们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程度、肝纤维化程度及肝功能各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和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就诊的73例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肝活组织检查确定炎症活动程度及纤维化程度,检测肝功能相关指标及血清HMGB1,分析HMGB1水平与各指标的相关性。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HMGB1水平[(29.46±7.54)ng/ml]较健康对照组[(16.86±3.48)ng/ml]明显升高,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68,P0.01)。G3~G4组HMGB1水平显著高于G1~G2组(t=4.441,P0.01),但S1~S2组HMGB1水平与S3~S4组无明显差异(t=0.658,P0.05)。血清HMGB1水平与ALT(r=0.256 6,P=0.028 4)及AST(r=0.471 9,P0.000 1)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Alb、TBil无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血清HMGB1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box protein 1,HMGB1)在重型肝炎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乙型重型肝炎患者、22例慢乙肝初治患者、10例急性乙肝患者血清HMGB1水平进行检测分析,与16名健康人进行对照研究,分析其与患者肝功能生物化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MGB1水平高于健康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肝炎组与慢乙肝初治组、重型肝炎组与急性乙肝组、慢乙肝初治组与急性乙肝组、慢性乙肝组与正常人组、急性乙肝与正常人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MGB1水平与ALT水平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942,P0.05)。结论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MGB1水平较正常人高,可能成为评价重型肝炎的一个指标,这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IFN-γ与重型乙型肝炎(SHB)患者肝脏炎性反应程度及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集40例SHB患者入院时、单次血浆置换(PE)开始、PE结束及PE后5 d血清,根据SHB患者PE后5 d病情转归分为好转组及恶化组;采集2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P-10、IFN-γ、TNF-α水平.结果 入院时,SHB及CHB组患者血清IP-10水平分别为(683.6±174.6)、(216.1±102.9)n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07.6±55.8)ng/L(F=9.036,P<0.01),且sHB组高于cHB组(P<0.01);SHB及CHB组患者血清IFN-γ水平分别为(19.8±8.8)、(16.7±7.8)n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6±1.2)ng/L(F=9.288,P<0.01);SHB患者IP-10、IFN-γ与TNF-α均呈正相关(r=0.366,r=0.365;P<0.05),与凝血酶原活动度呈负相关(r=-0.401,r=-0.350;P<0.05),与血清TBil相关性不明显(r=0.223,r=0.219;P>0.05),IP-i0与IFN-γ呈正相关(r=0.602;P=0.000).PE后5 d,SHB两组患者血清IP-10均明显下降(t=8.947,P<0.01;t=4.121,P<0.05),恶化组高于好转组(t=7.862,P<0.01),IFN-γ下降均不明显(t=0.491,P>0.05).结论 IP-10、IFN-γ参与SHB的肝脏免疫损伤;血清IP-10水平与肝脏炎性损害程度有关;IP-10能反映SHB患者病情发展及转归.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血脂及载脂蛋白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TC、TG、apoA和apoB,同时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 TC、apoB在乙肝轻度组、中度组有所上升(P<0.05),但在重度组和乙肝肝硬化组则明显下降(P<0.01).TG在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有所上升(P<0.05),在乙肝肝硬化组却明显下降(P<0.01).慢性乙肝各组血清apoA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以乙肝肝硬化组下降最为明显(P<0.01).乙肝肝硬化组血清apoA与PT呈明显负相关(r=-0.99,P<0.01).结论 血清血脂及载脂蛋白的水平可反映肝细胞功能状态,可作为提示慢性乙肝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探讨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在乙型肝炎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血清IAP。同时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 il)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慢性乙肝患者和慢性重型乙肝组IAP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38,P<0.01;t=6.55,P<0.01);慢性乙肝和慢性重型乙肝组两组之间IAP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t=3.99,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的PTA值、IAP明显降低,TB il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血清IAP水平与TB il呈显著负相关(r=-0.359,P<0.01),与PTA呈显著正相关(r=0.389,P<0.01)。IAP值可反映肝细胞受损的严重程度。血清IAP的检测对评估乙肝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IAP检测简单方便,临床上可将IAP列为常规生化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和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因子(TIMP-2)和肝纤维化指标(HA、LN、ⅣC)及其相关性。方法 检测36例慢性乙肝、36例乙肝后肝硬化和20例对照组的血清MMP-2及TIMP-2,同时检测上述肝病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分析MMP-2、TIMP-2和肝纤维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慢性乙肝重度、肝硬化A级、B级、C级患者血清MMP-2、TIMP-2分别较对照组、慢性乙肝轻度、中度明显升高(P〈0.001);而慢性乙肝轻度、中度患者MMP-2、TIMP-2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乙肝轻、中度之间MMP-2、TIMP-2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MMP-2、TIMP-2水平分别与HA、LN、ⅣC有良好相关性;MMP-2与后三者的r值分别为0.928、0.909和0.826;TIMP-2与后三者的r值分别为0.688、0.556和0.644,P值均〈0.001。结论 TIMP-2、MMP-2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并且分别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HA、LN、ⅣC)有良好的相关性。MMP-2和TIMP-2可作为评价纤维化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mRNA及血清可溶性TRAIL(sTRAIL)水平与HBV感染肝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RT-PCR(FQ- RT-PCR)检测58例慢性肝炎患者外周血PBMCs中TRAIL mRNA水平,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其血清sTRAIL水平,同时与血清HBV DNA滴度和肝功能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除轻度慢性乙肝外,其他各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TRAIL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2.91,P<0.05),各型慢性乙肝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与白蛋白(ALB)呈显著正相关(r =0.426,P<0.05),与TBIL、ALT及HBV DNA滴度无相关性.各型慢性乙肝患者PBMCs中TRAIL mRN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 28.31.P<0.001),与肝功能指标及血清HBV DNA滴度无相关性.结论:血清sTRAIL水平降低与肝损伤相关,提示单个核细胞膜结合型TRAIL增高与肝损害及乙肝病程迁延不愈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瘦素(Leptin)的含量并分析其与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和前胶原蛋白Ⅲ(PCⅢ)等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用放免法及酶联免疫法测定109例慢性乙肝及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Leptin和HA、LN、PCⅢ的浓度。结果慢性乙肝重度及肝炎肝硬化组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慢性乙肝轻、中度及正常对照组(P均<0.05);且与HA、LN、PCⅢ等指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而慢性乙肝轻、中度组血清TGFβ-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乙肝及肝炎肝硬化组患者血清Leptin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与TGFβ-1、HA、LN、PCⅢ等指标无相关关系。结论TGFβ-1参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进程,可作为诊断肝纤维化有用的血清学指标;慢性乙肝及肝炎肝硬化组患者血清leptin水平升高,但并未参与肝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IL-18、转化生长因子(TGF)-β1、HBVDNA与肝功能损伤及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6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实验组,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双抗体夹心ELISA法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IL-18、TGF-β1和HBV DNA.48例患者行肝穿刺组织学检查.统计学处理采用方差分析,对方差不齐者采用秩和检验;各指标相关性采用偏相关分析.结果 乙型肝炎轻、中、重度及肝炎肝硬化组血清TGF-β1、IL-18及ALT、Tbil水平均不同程度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IL-18、TGF-β1水平随CHB程度加重逐渐升高,TGF-β1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尤以肝硬化组升高显著.高病毒量组与低病毒量组ALT、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970,F=7.528;F=14.698,F=13.395;均P<0.05);TGF-β1水平随纤维化分期SO~4逐步升高,除S3与S4比较无差异外,其余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IL-18仅S1期与其他各期有差异,HBV DNA在各期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偏相关性分析显示IL-18与ALT、Tbil呈正相关(r=0.480 6,r=0.5047,P<0.01),HBV DNA与lL-18、TGF-β1、ALT、Tbil无相关性.结论 血清IL-18、TGF-β1水平可作为判断肝脏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血清TGF-β1与肝炎肝硬化的程度密切相关.HBV DNA与肝脏损伤及纤维化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IL-17肝内表达与慢性HBV感染所致肝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30例慢性HBV携带者、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内不同炎症程度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中IL-17的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IL-17及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ⅣC的水平.组间差异性检验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结果 肝组织IL-17表达水平在肝硬化组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x2=25.3982,P=0.004),在慢性乙型肝炎组高于慢性HBV携带组(x2=11.5056,P=0.001);不同炎症程度及纤维化分级与IL-17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718、0.693,均P<0.01);肝组织IL-17主要集中于汇管区,其表达强度与血清HA、LN、PCⅢ、ⅣC呈正相关(r=0.793、0.834、0.722、0.883,均P<0.01).结论 IL-17的肝内表达与肝内炎症程度分级及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上调参与肝脏免疫病理一种新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及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58例慢性肝炎患者外周血CD4^ 、CD8^ T淋巴细胞膜TRAIL及血清可溶性TRAIL(sTRAIL)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血清γ干扰素(IFN-γ)水平变化并与肝功能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各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 、CD8^ T淋巴细胞膜TRAIL表达水平,随疾病加重而明显增高;各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TRAIL水平高于正常对照,随疾病加重而下降(F=3.776,P=0.009)。CD4^ T淋巴细胞TRAIL表达与总胆红素(TBII)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54,P=0.008),与白蛋白(Alh)呈显著负相关(r=-0.276,P=0.044);CD8^ T淋巴细胞TRAIL表达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r=0.393,P=0.003)、TBil(R=0.522、P=0.000)及凝血酶原时间(R=0.385,P=0.004)呈显著正相关。各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FN-γ水平与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r=0.302,P=0.011),CD8^ T(r=0.307,P=0.009)细胞膜TRAIL水平呈正相关;血清sTRAIL水平与乙型肝炎e抗原呈正相关(r=0.695,P=0.001)。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 、CD8^ T淋巴细胞TRAIL表达上调,与TBil、ALT、凝血酶原时间呈正相关,提示TRAIL表达增高与肝损害相关;TRAIL表达可能受病毒抗原及细胞因子IFN-γ诱导。  相似文献   

14.
Pei YZ  Han T  Ma XY  Li Y  Xing J  Song ZL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10):743-746
目的 了解HBsAg定量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HBsAg阳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变化及其在3组患者中与HBV DNA的相关性. 方法 采集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组),7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54例肝癌患者(肝癌组)的血清标本,用雅培化学发光法进行HBsAg定量测定,荧光PCR定量法检测HBV DNA量水平.多组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结果 HBsAg定量值在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组患者中的中位数分别为2361.10、1001.64、594.35IU/ml,3组间呈逐渐下降趋势,x2= 24.39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型肝炎组与肝硬化组比较,Z= -3.75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型肝炎组与肝癌组比较,Z=-4.63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肝硬化组与肝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阳性患者,HBsAg定量值在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患者的中位数分别为3259.83、1077.30、789.72 IU/ml,3组间呈下降趋势,x2= 15.64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HBeAg阴性患者,HBsAg定量值在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患者的中位数分别为1669.00、1001.64、582.05 IU/ml,3组间呈下降趋势,x2 =6.42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V DNA定量值在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患者的中位数分别为5.3579、 4.2207、1.0000 log10拷贝/ml,4分位数间距分别为(4.3579 ~6.8745)、(0.0000 ~ 5.7393)、(0.0000 ~ 4.6651)log10拷贝/ml,3组HBV DNA定量值比较,x2=31.41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BsAg与HBV DNA在乙型肝炎组(r= 0.297,P<0.05)、肝硬化组(r= 0.346,P<0.05)、肝癌组(r=0.452,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 HBsAg定量值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中逐渐降低,且与HBV DNA水平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HBV DNA水平自发性下降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的发生率、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研究315例CHB或肝硬化(LC)患者HBVDNA自发性下降的发生率、人口学特点及诊断分布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BV DNA自发性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12周内发生HBV DNA自发性下降的患者为171例,占54.3%,其中,HBV DNA降至3 lg拷贝/mL以下的患者为61例.占19.4%.分层研究显示青年组与少年组患者HBV DNA自发性下降率分别为58.6%(116/198例)和25.0%(2/8例),前者高于后者(X2=2.956,P=0.048);病情重的比病情轻的患者更易发生HBV DNA自发性下降,两两比较,有差异组的均X2>3.84,P<0.05,其中慢性重型肝炎的下降率最高,达78.7%(48/61例).重叠HEV感染与单纯HBV感染患者HBV DNA自发性下降率分别为75.0%(21/28例)和51.8%(146/282例),前者高于后者(X2=5.530,P=0.019).ALT>400 U/L与ALT≤400 U/L的患者HBV DNA自发性下降率分别为61.8%(102/165例)和46.0%(69/150例),前者高于后者(X2=7.922,P=0.005);TBil>200 μmol/L与TBil≤200 μmol/L的患者HBV DNA自发性下降率分别为68.7%(79/115例)和46.0%(92/200例),前者高于后者(X2=15.155,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慢性重型肝炎、ALT>400 U/L、TBil>200 μmol/L 是CHB或LC患者发牛HBV DNA自发性下降的影响因素(均OR>1,P<0.05).结论 HBV DNA水平自发性下降足CHB或LC患者自然病程进展(免疫清除期)中的常见现象.患者病情严重、ALT高、TBil高,则易发生HBV DNA自发性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临床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膜γ干扰素受体1(IFN-γR1)反应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及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细胞膜IFN-γR1表达及血清IFN-γ水平变化,并与血生物化学指标、肝组织病理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重型肝炎淋巴细胞膜IFN-γR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28.89%±11.77%)与(9.23%±1.3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Z=3.988,P<0.05)。各组间单核细胞膜IFN-γR1表达水平变化差异无显著性。肝硬化、重型肝炎两者血清IFN-γ水平较正常对照,差异有显著性升高,肝硬化、重型肝炎IFN-γ水平组内差异较大,组间无差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淋巴细胞膜IFN-γR1与总胆红素显著相关(r=0.575,P<0.01),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显著相关(r=0.621,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淋巴细胞通过上调膜IFN-γR1参与免疫病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组织学纤维化程度与临床血清肝纤维化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89例人院诊断为CHB的患者行肝穿刺.同时检测血清HA、LN、PCⅢ、ⅣC、肝功能和血常规,并按组织学的不同纤维化分期(S)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回归分析.结果 从肝纤维化So至S4期,PC Ⅲ、γ-GT、TBil、γ-球蛋白和PT渐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325、6.218、2.958、10.160和7.028,P<0.05);胆碱酯酶(CHE)、总蛋白(TP)、Alb、PLT值渐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5.984、3.786、14.919和4.737,P<0.01);LN、ⅣC、ALT和AST值在S各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618、2.795、2.649和3.199,P<0.05).S分期与LN、PCⅢ、ALT、AST、TBil、γ-GT、γ-球蛋白、PT呈正相关(rs值为0.200、0.306、0.1 72、0.273、0.153、0.402、0.415、0.269),与CHE、TP、Alb、PLT呈负相关(rs值为-0.502、-0.208、-0.413、-0.390);LN、ALT、CHE、PLT、γ-球蛋白为肝纤维化分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肝组织学纤维化分期与血清肝纤维化、肝功能、血常规指标有不同程度相关.综合多项临床资料可早期无创性诊断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inhibitory factor,MIF)在正常肝和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肝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探讨MIF的表达与CHB炎症活动及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取CHB40例为实验组(HBeAg阳性CHB28例,HBeAg阴性CHB12例),正常肝组织20例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两组中MIF和MIFmRNA的表达,并测定患者ALT和AST的水平及HBV DNA载量。结果:MIF和MIF mRNA在实验组中的阳性表达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肝组织中MIF和MIF mRNA表达程度与ALT和AST呈正相关,1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微小RNA(miRNA)和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与炎性反应的相互关系.方法 收集健康对照者17例,急性乙型肝炎发作期、病毒清除期和恢复期患者各20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各20例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20例.分离PBMC,采用反转录-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iRNA146、miRNA155、miRNA181、IFN-α、IFN-β、IFN诱导基因54(ISG54)、IFN调节因子5(IRF5)的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中miRNA155的表达水平在急性发作期(2.386±1.835)较高,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498±1.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7,P=0.045),随疾病进入发作期、病毒清除期(1.633±2.291)、恢复期(0.642±0.836),其表达逐渐降低(F=2.122,P=0.022).同时IFN-α、IFN-β随急性发作期(7.059±9.594、4.767±6.725)、病毒清除期(2.216±2.148、1.750±1.403)和恢复期(0.642±0.836、1.201±0.779)其表达也逐渐降低(F=1.880,P=0.038;F=1.835,P=0.048).相关性分析发现,miRNA155与IFN-α、IFN-β均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r=0.483,P=0.004;r=0.660,P=0.0002).在急性HBV感染患者中,miRNA155的表达与ALT、Tbil均呈正相关(r=0.342,P=0.006;r=0.322,P=0.011),但与血清HBV DNA载量无相关性.miRNA181在HBV感染者PBMC中的表达,除急性乙型肝炎恢复期(1.873±0.998)外,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307±0.935)(F=2.072,P=0.045),但HBV感染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RNA146的表达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 在HBV感染过程中,miRNAs参与了宿主的抗HBV免疫反应,并与细胞因子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