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穴位刺血治疗肺气虚型鼻鼽9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穴位刺血不同配穴治疗肺气虚型鼻鼽的临床疗效 ,将 12 3例肺气虚型鼻鼽患者随机分为鼻通组穴组 (31例 )、下迎香组穴组 (32例 )、通天组穴组 (30例 ) ,并设立中药 (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 )治疗对照组 (30例 )。观察上述 4组不同配穴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的变化 ,评定各组的疗效。结果显示鼻通组穴组、下迎香组穴组、通天组穴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 83.87%、87.5 0 %、96 .6 7% ;远期疗效总有效率 (1年 )为 5 3.5 7%、5 9.2 6 %、6 7.86 %。中药治疗对照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 90 .0 0 % ,远期疗效总有效率为 6 0 .0 0 %。表明穴位刺血治疗肺气虚型鼻鼽尤以通天组穴组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穴位刺血不同配穴治疗肾阳虚型鼻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穴位刺血治疗组的肾阳虚型鼻鼽患者随机分为鼻通组穴组(31例)、下迎香组穴组(31例)、通天组穴组(30例),并设立内服中药右归丸为对照组(30例)。观察上述4组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的变化,并评定各组的疗效。结果:鼻通组穴组、下迎香组穴组、通天组穴组和对照组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55%、83.87%、83.33%、93.33%;1年后远期疗效总有效率为62.50%、52.38%、52.17%、61.90%。结论:穴位刺血治疗肾阳虚型鼻鼽以鼻通组穴组配伍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3.
穴位贴敷治疗鼻鼽的临床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章珍珍(100029)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院陈静波导师田从豁穴位贴敷疗法是将药物贴敷于体表腧穴上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中医外治法。本课题以具有鼻痒、鼻塞、流清涕、喷嚏频频等症侯,并属于过敏性鼻炎的患者为研究对...  相似文献   

4.
鼻鼽,又称为鼽、鼽水、鼽嚏,该病最早见于<礼记·月令>,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中也有记载,<内经>中也多次论及本病,本病是临床较为常见,多发的鼻病,其典型症状是呈突发性鼻塞、鼻痒,连续喷嚏,流涕清稀量多,或可伴有咽痒、眼痒、流泪,嗅觉减退等症,起病急,消失也快,常反复发作,病程一般较长,鼻内肌膜多呈淡白肿胀,且可并发哮喘、荨麻疹等.本病与西医学中的过敏性鼻炎相似,现代医学认为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吸人变态原而导致的以鼻粘膜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侵润,IgE介导的免疫细胞释放化学介质引起的Ⅰ型变态反应炎症性疾病,所以又称为变态反应性鼻炎.笔者在临床上运用穴位敷贴法配合穴位注射法治疗鼻鼽8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鼻鼽,又称为鼽、鼽水、鼽嚏,该病最早见于《礼记·月令》,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中也有记载,《内经》中也多次论及本病,本病是临床较为常见,多发的鼻病,其典型症状是呈突发性鼻塞、鼻痒,连续喷嚏,流涕清稀量多,或可伴有咽痒、眼痒、流泪,嗅觉减退等症,起病急,消失也快,常反复发作,病程一般较长,鼻内肌膜多呈淡白肿胀,且可并发哮喘、荨麻疹等。  相似文献   

6.
刘玉  史军 《国医论坛》2020,(6):14-15
鼻鼽病是由肺脾虚损,正气不足,腠理疏松,卫表不固,风寒乘虚侵入,或者先天禀赋特异、异气侵袭所致,以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鼻病,相当于西医的变应性鼻炎等。发作时以本虚标实为主,缓解期或间歇期以本虚为主,本虚主要是脾肺两虚。治疗上可以先治标后治本,或标本同治。依据母子相生理论,治本强调培土生金以肺脾同治。  相似文献   

7.
消渴病的病机特点主要为阴虚燥热,主要以养阴清热法治疗。但临床上也可见到一部分消渴的病机为脾肺气虚,古代医家对此早有论述,且主张以燥热之药治疗。此类消渴症虽属少见,但亦应引起临床重视,故予论述如下。《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  相似文献   

8.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种以不明原因引起极度疲劳,同时伴有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咽喉痛、颈部或腋窝部淋巴结触痛、头痛、肌肉关节痛、睡眠障碍和劳累后不适等多种体征和精神症状,并持续半年以上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以女性多见,好发于20~50岁年龄组。笔者近5年来以采用刺络拔罐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陈小宁教授治疗小儿肺脾气虚型鼻鼽的辨证施治及中药使用经验.方法:陈小宁教授从鼻鼽病因病机的认识,到临床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及现代药理研究等方面,对肺脾气虚型鼻鼽的中药应用进行归纳.结论:诸药合用,益气固表、止瘁通窍,也具有增强免疫力和抗过敏作用.其临床运用,相较于西医治疗方式,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鼻鼽即西医学之变态反应性鼻炎,中医认为:鼻为肺窍,各种鼻病均与肺有关。肺脾气虚,或肺肾两虚而导致人体腠理疏松,卫表不固,风寒之邪乘虚而入,犯及鼻窍而出现喷嚏、鼻塞、鼻痒、流涕等症状。尤其是长期反复难于治愈的变态反应性鼻炎的病变,往往多由于肺气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补肺黄芪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肺肾虚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13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西替利嗪片(每晚10 mg)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每侧鼻腔1揿,每日1次),观察组给予针刺(每日1次)联合补肺黄芪汤加减(每次1/2剂,每日2次),均连续治疗15 d。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鼻炎患者生命质量调查量表(RQLQ)、鼻炎患者主要症状量表(TNSS)、鼻呼道阻力指数(NAR)、中医辨证变应性鼻炎肺肾虚寒证(中医证状)评分。检测两组鼻腔分泌物中神经肽Y(NPY)、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血清免疫炎性指标[嗜酸性粒细胞(EOS)、嗜酸粒细胞趋化酞(EOT)、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33(IL-33)]的水平。观察研究期间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9%(63/65),高于对照组的81.5%(53/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43,P<0.05)。观察组治疗后RQLQ、TNSS、NAR、中医证状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鼻分泌液中NP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VIP、S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EOS、IgE、IL-3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EO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2例,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补肺黄芪汤加减联合针刺可明显缓解中重度变应性鼻炎肺肾虚寒证的临床症状,改善血清免疫炎性指标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穴位刺血不同处方用穴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3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鼻通组穴(32例)、下迎香组穴(31例)、通天组穴(30例)穴位刺血治疗组,并设立息斯敏治疗对照(30例).观察穴位刺血不同处方用穴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的变化,评定各组的疗效.结果鼻通组穴组、下迎香组穴组、通天组穴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83.87%,83.33%;远期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56.67%,51.72%,55.17%.息斯敏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刺血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立穴位埋线法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治疗地位。方法:对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病例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各30例),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睡眠率、中医症状疗效指数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均能有效降低评分(PSQI总分及各项目P0.01或P0.05);治疗后埋线组在改善患者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日间功能优于针刺组(P0.01),其余五项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但埋线组改善中医症状优于针刺组(P0.01);通过疗效指数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显效率则有明显差异(P0.01),说明埋线组更能取得明显疗效。结论:穴位埋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优于单纯针刺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立穴位埋线法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治疗地位。方法:对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病例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各30例),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睡眠率、中医症状疗效指数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均能有效降低评分(PSQI总分及各项目P〈0.01或P〈0.05);治疗后埋线组在改善患者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日间功能优于针刺组(P〈0.01),其余五项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但埋线组改善中医症状优于针刺组(P〈0.01);通过疗效指数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显效率则有明显差异(P〈0.01),说明埋线组更能取得明显疗效。结论:穴位埋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优于单纯针刺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督灸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以就诊的先后顺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内舒拿)喷鼻,及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口服,4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督灸治疗,每周1次,共4次,以4周为1个疗程。共观察1疗程。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视觉模拟量化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症状评分进行检查与记录,观察结束后对各临床观察指标进行数据处理并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有效率为77.78%。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涕)及全身症状(畏寒、便溏)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督灸能明显减轻AR的主要症状及体征,改善畏寒、便溏等伴随症状,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穴位刺血疗法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大鼠血清总IgE、IL -4的影响。方法 :采用卵清蛋白为致敏原对wistar大鼠进行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制模 ,96只模型动物随机分为穴位刺血治疗组(24只)、白芥子等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24只)、二丙酸氯地米松喷雾治疗对照组(24只)和模型对照组(24只) ,并设立空白对照组(24只)。治疗前后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IL-4含量和血清总lgE水平。结果 :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大鼠IL-4含量和血清总lgE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1)。穴位刺血治疗后外周血IL-4含量明显降低 ,血清总IgE水平下降 ,治疗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1) ,与阳性治疗对照组结果相似。结论 :穴位刺血治疗实验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机制之一可能与其对外周血IL -4含量和IgE水平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鼻敏散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鼻敏散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7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敏散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效果显著,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肺止流丹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枸地氯雷他定+糠酸莫米松,观察组给予温肺止流丹,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问卷评分(rhino 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鼻部症状总评分(total nasal symptom score,TNSS)和中医辨证肺气虚寒型评分(中医量表);分别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33 (interleukin-33,IL-33)],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 E),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嗜酸粒细胞趋化酞(eotaxin,EOT)]的含量;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期间脱落5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1. 5%(54/59),高于对照组的82. 5%(47/57)(P 0. 05);观察组患者RQLQ,TNSS和中医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 05);观察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TNF-α,IFN-γ,IL-33)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 05);观察组患者血清免疫指标(Ig E,EOS)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 05),EOT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观察组不良反应(头痛、口干、乏力、皮疹、心悸、消化不良和肝酶升高)发生率1. 7%(1/59),低于对照组的19. 3%(11/57)(P 0. 05)。结论:温肺止流丹可明显改善肺气寒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芪龙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机制.方法:将自由喂养1周大鼠,按雌雄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肺气虚型AR模型组,芪龙颗粒组,阳性药物辛芩颗粒组,每组15只.用刨花烟熏的基础上,以卵清蛋白致敏造成肺气虚型AR大鼠模型,予以芪龙颗粒(20 g·kg-1)、辛芩颗粒(20 g·kg-1)治疗2周,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血清IL-1,IL-4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L-1,IL-4[ (127.67 ±4.58),(106.87±2.04)ng·L-1]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芪龙组IL-1,IL-4[( 86.95±4.54),(74.35±2.63)ng·L-1],辛芩组[(104.61±3.85),(88.67±2.06)ng·L-1]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芪龙组水平明显低于辛芩组(P<0.01).结论:芪龙颗粒可降低肺气虚型AR大鼠血清IL-1,IL-4水平,可能是治疗肺气虚型AR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袁宇红 《河南中医》2016,(4):691-692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脾肾两虚型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肾两虚型剧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穴位贴敷贴敷神阙穴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维生素B6、复方氨基酸液等静脉补液以纠正酸碱平衡紊乱.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主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7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改善情况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治疗脾肾两虚型剧吐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