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X线表现,以加深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方法收集我院1998~2005年,经X线及临床证实明确诊断病例32例。均采用腹部仰卧前后位、立位摄片,必要时摄水平侧位片及腹透多体位方法诊断,对早期病变采用间隔12~24 h追踪观察,观察其病变发展过程,指导临床及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32例中,30例为早产儿,2例为未足周产儿。诊断早期表现仅5例,主要X线表现为不完全性小肠梗阻,肠间隙增宽、模糊,腹脂线不清,占16%。典型期表现21例,主要X线表现为胃/肠壁内局限性壁内积气,肠管积气扩张,排列紊乱,部分肠管固定,占66%。晚期表现6例,主要X线表现为胃肠壁内广泛散在积气及气腹影,占18%。32例病例中,男性婴儿22例,女性10例。年龄最大8 d,最小12h,平均4 d。32例病例中,伴胃肠穿孔4例,除2例死亡外,其余30例病愈后出院。结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表现不明显,容易误诊、漏诊,若临床怀疑有NEC表现,X线检查一定要全面细致,及早诊断胃肠穿孔,指导临床及早采取手术治疗措施,对挽救患儿生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腹部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8例NEC的腹部影像表现。其中,早产儿15例,足月产儿3例。结果:诊断为早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6例,主要影像表现为肠动力性梗阻,肠管充气不均匀,部分肠管扩张、僵硬,肠壁间距增宽、模糊,双侧腹脂线模糊;典型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0例,影像表现为肠壁积气征,肠管扩张僵硬呈腊肠样;晚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例,影像表现为肠壁积气广泛,门静脉积气,气腹等。其中放弃治疗2例,死亡1例,转院3例,治愈出院12例。结论:NEC早期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对临床治疗及提高患儿成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成超 《大家健康》2014,(9):169-170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X线临床诊断表现。方法:回顾我院近十年因患急性小肠结肠炎入院的58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及X线表现。结果:58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及肠炎X线表现动力性肠梗阻19例,肠壁积气10例,腹水2例,静脉积气5例,肠间隙增厚18例,肠管含气少及含气不均匀4例。结论:新生儿,尤其是早产的婴儿由于体重低,极容易出现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症状,所以必须要对新生儿进行腹部的X 线检查,做到及时发现并进行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4.
对18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和X线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了其在腹部平片中的几种X线征象。提出对临床疑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而线仅示肠胀气者应予足够重视,并作紧密的X线随访。本病主要表现为肠管充气扩张,肠腔气液面、肠间隙增宽、肠壁积气和门静脉积气。其中肠壁积气和门静脉积气是诊断的特异性征象,并对肠壁积气和粪气影的鉴别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X线表现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7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腹部X线影像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7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X线检查均以肠动力异常或动力性肠梗阻为主要表现,包括肠管排列紊乱且肠气分布不均患儿5例,肠管僵硬且局部呈现异常扩展患儿4例,肠管内多发小液平面患儿1例,肠壁积气患儿2例,肠管管壁或肠间隔增厚患儿4例,胃积气扩张患儿5例,结肠内少气或无气患儿3例。结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X线影像特征不明显,以肠动力异常或动力肠梗阻改变为主,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35例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NEC患儿3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检查,并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35例NEC患儿X线检查均表现出动力性肠梗阻,16例小肠扩张,11例胃泡积气,20例肠壁积气,6例门静脉积气,9例胃壁积气,13例气腹。结论小肠扩张、肝门静脉积气、肠壁静脉积气及气腹是NEC患者典型X线征象,可为临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客观资料,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加深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认识 ,提高对其早期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总结了五年来我院收治确诊有完整临床资料 NEC病例 2 4例就其临床资料和 X线表现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 :2 4例均出现肠道动力性改变 ;出现肠壁壁间积气 8例 ;腹腔渗液进行性增多 ,有小肠肠管局限性积气扩张固定、肠穿孔气腹 8例。结论 :NEC早期表现为肠道动力性改变 ;典型阶段肠壁壁间积气 ,为诊断本病特征性 X线表现 ;NEC进展恶化时 ,X线表现为腹腔渗液进行性增多 ,局限性肠襻扩张固定 ,患儿往往需要手术治疗 ,病死率高。因此 ,NEC应尽可能早期诊断 ,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并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早期X线表现,为临床诊断并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筛选并回顾我院经临床或最后手术确诊的36例新生儿nec患儿的腹部X线平片、ct片及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新生儿nec早期X线均以肠动力异常或动力性肠梗阻表现为主,其中肠管排列紊乱、肠气分布不均32例,肠管僵硬、局部异常扩张呈管状24例,肠管管壁或肠间隔增厚26例,肠管内多发小液平面9例,肠壁积气6例,胃积气扩张31例,结肠内少气或无气7例。结论新生儿nec早期X线表现缺乏特征性,当新生儿,尤其早产儿、低体重儿临床出现腹胀、拒乳、呕吐、血便等nec症状,X线表现为肠动力异常或动力性肠梗阻改变,即可提示新生儿nec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38例新生儿重症坏死性小肠炎早期X线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新生儿重症胃肠道疾病,进展快,病死率较高。传统的X线摄片检查对本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收治的38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X线诊断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38例中,男26例,女12例。发病日龄<1(周)15例,1~  相似文献   

10.
对3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其主要病因为窒息、感染、早产。腹胀者X线腹部平片示肠管积气、扩张、排列紊乱、肠间隙增宽,粪潜血阳性为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并强调了禁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ultrasonography,US)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65例NEC患儿超声图像特征,并与X线平片检查结果相对比。结果 65例NEC患儿中80.0%(52/65)的患儿声像图表现为多发肠壁增厚,增厚部位以小肠为主,小肠壁厚度均﹥3 mm,并可伴腹腔积液征象;41例可见肠壁积气,其中49.2%(32/65)于肠壁黏膜下可见点状或颗粒状气体回声,13.8%(9/65)浆膜下可见线状或短条状样高回声;23.1%的患儿(15/65)可见门静脉积气,超声表现为门静脉主干或分支内呈现气泡样或串珠样高回声光点,和(或)肝实质内门静脉分支内高回声光斑或条片状高回声区。US对肠壁积气检出的阳性率高于X线平片(P<0.05)。结论 US在NEC早期诊断及随访监测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及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新生儿病区诊断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 的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及比较, 了解NEC的发生率、NEC分期与预后的关系, 并对前后3 a NEC的转归进行比较分析, 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诊治经验.方法 对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NEC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照改良Bell分级诊断标准进行病情分期, 用SPSS统计软件包, 并对前后3 a NEC患儿的早期诊断率、转归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 前3 a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共诊断了40例NEC患儿, 1发病率早产儿与足月儿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方法中32例内科保守治, Ⅰ期与Ⅱ期内科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10例手术治疗的患儿, 外科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Ⅱ期和Ⅲ期病人治疗的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后3 a该院共诊断为NEC患儿41例, 发病率早产儿与足月儿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5例经内科保守治疗, Ⅰ期与Ⅱ期内科治疗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4例手术治疗患儿, Ⅱ期与Ⅲ期手术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前后3 a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住前后3 a早期诊断率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早期诊断NEC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I-FABP) 是早期诊断NEC的血清学指标, 降低早产儿发生率是降低NEC发病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诊断要点。方法对16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骨梗死患者行X线、CT及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将骨梗死分为早期和中晚期,总结其影像学特征,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早期骨梗死,X线平片无明显异常,MRI表现为典型的地图样表现。中晚期骨梗死,X线平片可见不规则的斑片状骨密度增高影,CT示病变呈不规则多发类圆形高密度病灶。MR 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结论 MRI检查对早期骨梗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当怀疑骨梗死时,应常规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早期临床特点,提高NEC的早期预警、尽早干预,从而提高NEC的预后。  方法  收集2017年11月22日—2020年11月22日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NICU确诊为NEC的患儿95例,按照1∶1配对比例,选取同期95例非NEC患儿作为对照组,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单因素变量采用χ2 检验,筛选可能对NEC发生有影响的因素,再对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等级资料运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等统计学方法,α= 0.05。  结果  提示早产、低出生体重、感染、机械通气是NEC的独立高危因素,早期以腹胀、胃潴留为主要临床表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与NEC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淋巴细胞及血小板与病情严重程度成负相关(P < 0.05),腹部立位X片对NEC早期诊断无明显特异性。  结论  当患儿存在早产、低出生体重、感染、机械通气危险因素时,且出现腹胀、吃奶欠佳表现,同时伴有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升高,需警惕NEC的发生,并动态行腹部立位X片,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卢燕  潘珊珊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8):1357-1359
目的 分析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1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符合Bell诊断标准的59例NEC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9例NEC患儿中Ⅰ期22例(37.3%),Ⅱ期或Ⅲ期37例(62.7%)。NEC患儿发病日龄为生后14.0(13.0,18.0) d,胎龄为(30.7±2.7)周,出生体重为(1 493.9±460.3)g。男36例(61.0%),女23例(39.0%)。NEC患儿发病后临床表现为血便(79.7%,47/59)、胃内潴留(78.0%、46/59)、肠鸣音减弱(57.6%,34/59)、腹胀(52.5%,31/59)。Ⅱ期及以上NEC患儿腹胀、反应差、肠鸣音减弱、心动过速,CRP≥50 mg/L,白细胞<4×109/L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便培养阳性率为65.5%(36/55),主要包括肺炎克雷伯菌(29.1%,16/55)、屎肠球菌(20.0%,11/55)、大肠埃希菌(12.7%,7/55)。血培养阳性率为15.1%(8/5...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闭孔疝合并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闭孔疝合并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前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MSCT检查提示小肠梗阻,表现为小肠扩张积气,直径3cm以上;梗阻区域表现出典型鸟嘴征,闭膜管区疝囊颈小结节状,疝囊于闭孔外肌与耻骨肌间嵌顿;小肠缺血坏死8例,CT上表现出小肠肠壁增厚且水肿,肠系膜脂肪间隙模糊,伴少量腹水,穿孔4例,表现为腹腔内少量游离气体可见。结论闭孔疝合并肠梗阻MSCT影像特征典型,其鸟嘴状等直接征象能明显提高疾病术前诊断准确率,为手术提供重要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瑛  王雪峰  李艳 《黑龙江医学》2008,32(6):441-44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8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早期康复组40例和晚期康复组40例。早期康复组在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后48 h-7 d开始康复训练;晚期康复组在发病后3-4周开始康复训练。两组均采用以Bobath为主的运动疗法进行康复训练。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ADL;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评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的FMA、MBI和ND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治疗1个月后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早期康复组的改善程度更大。结论早期和晚期康复均能明显改善脑出血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但早期康复干预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8.
X线与CT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X线与CT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Toshiba 850 X线机和GE Prospeed CT扫描机,CT扫描层厚和间距为5.0 mm。将41例已确诊为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X线和CT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X线检查早期改变16髋,其中6髋股骨头中心部位表现局限性密度增高,发生于持重部位;中期改变:共24髋,其中18髋股骨头囊性改变,呈囊性密度减低影。晚期改变:共12髋,其中8髋囊变区涉及股骨头的1/2以上,骨小梁密度增高且不规则。CT表现:早期共15髋,其中9髋股骨头内斑点、条形或斑片状密度增高影;中期22髋,其中19髋股骨头骨皮质中断,其内出现裂隙及散在囊状低密度影;晚期共15髋,其中10例表现为股骨头碎裂、塌陷、变形。结论X线和CT对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很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