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摘要:目的分析评价海南省2010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免疫效果。方法综合分析麻疹强化免疫接种率、麻疹监测系统资料及AEFI监测系统资料。结果全省强化免疫共接种8月龄~6岁目标儿童772850人,报告接种率为96.93%,其中常住儿童报告接种率为97.05%,流动儿童报告接种率96.19%,两组人群强化免疫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3.557,P〈0.05),分年龄组报告接种率均〉95%,系统评估接种率为97.7%,调查两市县接种率无统计学意义(x2=0.812,P〉0.05),2010年、2011年、2012年全省麻疹发病率分别为0.5/100万,0.47/100万、0.33/100万。结论海南省2010年开展NV强化免疫进一步提高了8月龄~6岁儿童MV的接种率,确保了适龄儿童MV抗体水平,并形成人群有效的免疫屏障,从而巩固了我省提前消除麻疹的现有成绩,但是要确保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必须在确保常规免疫高接种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mv及时接种率,同时开展流动人口查漏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近年来郧县麻疹流行特征。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1年郧县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1郧县共报告麻疹病例16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55/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3—6月;乡镇发病数多于城区;年龄组发病从高到低依次为8月龄~4岁(占34.78)、5-岁(占30.43%)、〈8月龄(占18.63%)、15~岁(占16.15%);职业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散居儿童(占54.66%)、学生(占26.71%)、农民(占15.53%)、幼托儿童(占3.11%);流动人口占39.75%;无免疫史占44.72%。结论加强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和强化免疫,加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开展育龄妇女麻类疫苗接种是控制麻疹疫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04~2009年东莞市45例8个月以内住院的婴儿麻疹病例进行临床特征。方法分析45例8月龄以下婴儿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结果 45例病例均经麻疹IgM抗体检测阳性而确诊,患儿均是外来流动人口子女,以6~8月婴儿为主,占60%;1~6月发病者占77.8%;临床表现以中高热为主,占88.9%,发热后第2~3d出疹者,占73.3%,有合并肺炎者占33.7%,腹泻者占20%,绝大部分白细胞计数正常。结论随着儿童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工作的加强,麻疹发病有向8月龄以下婴儿发展趋势,在婴儿出现发热伴出疹就诊时应作麻疹IgM抗体检测,提高易感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率是降低婴儿麻疹发病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麻疹流行期间对189例小儿重症麻疹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0月-2008年5月乌鲁木齐市发生局部麻疹流行,我科共收治麻疹病人431例,其中成人191例,小儿240例,(新生儿2例,占0.83%、4月-2岁199例,占82.92%、2岁~8岁39例,占16.25%),其中麻疹合并一种并发症:合并支气管炎患儿38例,合并肺炎患儿151例,占78.75%(单纯合并一种病发症共176例,占93.12%)。麻疹合并两种并发症:肺炎加心肌炎患儿8例,占3.33%。麻疹合并三种并发症:肺炎加心肌炎加脑炎患儿5例,占2.08%。  相似文献   

5.
贾德勤  王星  刘建和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1):98-99,109
目的分析佛山市小儿麻疹的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防治对策。方法对2003年2月~2007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110例麻疹患儿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儿均是8岁以下儿童,未到初免年龄(8月龄)病例占23.6%;流动人口仍是发病的主要人群;男女比例为2.14:1,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预防接种史者占15.5%,无预防接种史者占50%,接种史不祥者占34.5%。发病季节以春夏季为主,发病高峰时间延长。结论控制小儿麻疹的防治对策包括:提高接种疫苗的成功率,将麻疹疫苗初种时间提前,加强流动人口儿童的计划免疫,在麻疹发病率明显上升时对8个月~14岁儿童进行疫苗复种,对育龄妇女在孕前进行麻疹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研究目前麻疹的流行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09年4月收治201例麻疹的住院资料。结果:发病8月内的139例(69.1%),流动人口138例(68.6%),有明显接触史82例(40%),出疹时间、出疹顺序、Koplik’s斑典型,心肌酶及肝功损害,并发支气管炎、肺炎常见。结论:近年来婴儿麻疹发病多见,与婴儿体内麻疹抗体水平下降有关,临床特征以病毒血症较重,易并发肺炎、喉炎等并发症,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莪术油与双黄连对小儿秋冬季腹泻的疗效。方法:选取秋冬季腹泻的病例148例,随机分成两组,莪术油组(观察组)75例,双黄连组(对照组)73例。莪术油及双黄连均按常规剂量予以治疗。结果:观察组显效率89%(67/75),总有效率95%(71/75);对照组显效率52%(40/73),总有效率60%(44/73)。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莪术油组疗效优于双黄连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流动儿童的免疫状况,进一步完善流动儿童的监测与管理办法。方法对适龄流动儿童进行挨门逐户调查。结果外来流动儿童中省外流人占13.79%;省内他市流动占29.89%;本市他县流人占56.32%。儿童随父母外出经商占59.77%;打工占24.13%;寄养占5.75%;其它原因占10.34%。流动儿童建簿、建证建簿、矬证牢98.85%;单苗接种率卡介苗94.23%,糖丸全程接种率90.40%,百白破88.83%,麻疹疫苗88.97%,乙肝疫苗85.79%,五苗全程覆盖率82.28%。结论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已成为制约计划免疫工作深入开展的关键,今后要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的计划免疫管理。  相似文献   

9.
细菌性肝脓肿1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于某三级医院住院的118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细菌性肝脓肿的病因:隐源性占45.8%(54/118),胆源性占40.7%(48/118),血源性为13.5%(16/118)。脓液培养阳性率为57.1%(36/63),肺炎克雷伯菌占72.2%(26/36);血培养阳性率为31.2%(20/64),95.0%(19/20)为肺炎克雷伯菌。本组患者彩色超声检查率为98.3%(116/118),诊断准确率为93.2%;CT检查率为71.2%(84/118),诊断准确率为95.3%;MRI检查率16.9%(20/118),诊断准确率为85.0%。经皮穿刺引流联合抗感染治疗75例(63.6%),单纯抗感染治疗40例(33.9%)。本组患者出院时27例(22.9%)达到临床治愈,87例(73.7%)好转,4例(3.4%)未愈(脓腔最大直径无变化或增大),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时间16d。提示肝脓肿的病因主要为隐源性,其次为胆源性,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详细的病史、体检、结合辅助检查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必要时需要肝穿刺活检。经皮穿刺引流结合抗感染治疗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中原区麻疹流行特点和麻疹监测系统运行状况,为进一步加速麻疹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区2000-2003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0-2003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279例,确诊病例101例。麻疹发病以散发和暴发并存,散发为主;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以3.6月份为发病高峰,占75.25%:0—6岁年龄组以及≥15岁年龄组为发病高峰,分别占55.00%和38.61%:流动人口发病占62.38%。结论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开展针对MV预防接种是控制麻疹的基础,加强麻疹监测,提高监测质量,是加速麻疹控制的关键,同时应加强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提高流动儿童麻疹接种率。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麻疹婴儿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儿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对2006-2007年收治的76例婴儿麻疹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例患儿(男性46例,女性30例)中年龄低于8月龄的婴儿有33例(43.4%),主要是散居儿童;54例(71.0%)患者接种史不清楚;发病以夏季为主,共57例(75.0%);患者临床症状以轻型为主,患者均出现发热和皮疹,71例(93.4%)患者出现Kopliks斑,并发症以肺炎、支气管肺炎为主,共35例(46.0%)。有68例患者检测了麻疹抗体,其中29例(42.6%)阳性。平均住院天数(中位数)5d,有29例(38.2%)从出疹到出院时间在5d之内。结论:必须加强全体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包括建立免疫档案、接种记录等,及时开展有效接种,提高接种率。同时开展外来工麻疹强化免疫,是控制婴儿麻疹发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3710例儿童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10例中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集中在小于3岁儿童(84.07%);发病季节集中在4-8月份(73.53%);农村及外来人员患病多于城市;未接种疫苗者多于接种疫苗者,其中未到初免年龄者占未接种人数53.36%。结论儿童麻疹患病可能与母体抗体水平低,麻疹疫苗接种覆盖率低,人口流动性大等因素有关。应加强对重点人群进行麻疹疫苗的接种。  相似文献   

13.
田澍  刘中凯 《吉林医学》2011,32(13):2536-2537
目的:采用不同滴度效价的冻干麻疹疫苗,对初次免疫儿童接种,为消除控制麻疹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未接种过麻疹疫苗,未患过麻疹的健康儿童进行麻疹疫苗接种,并对其接种后的一般临床反应进行详细观察,同时对免前、免后血清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接种麻疹疫苗的婴儿一般临床反应轻微,发热率为5.7%;皮疹发生率为4.3%;局部反应为2.8%。采用ELISA方法检测IgG血清抗体,A组的血清抗体阳转率为95.23%,免疫成功率为86%;GMT值为1 364.22。B组的血清抗体阳转率达到了97.11%,免疫成功率86.13%;GMT值为1275.74。两组婴儿接种后血清抗体阳转率、免疫成功率以及GMT值组间差异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婴儿接种麻疹疫苗后,只要达到药典规定的滴度要求,就能获得良好的免疫应答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文通过探讨麻疹合并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分析提示重症患儿的相关指标,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其诊断重症麻疹合并肺炎的价值,从而提高认识,指导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儿童医院呼吸一科住院治疗的62例麻疹合并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将患儿分为重症组(n=15)与对照组(n=47)。入院24 h内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仪器法检测外周血WBC、NE%、PLT,免疫比浊法检测CRP及IgM、IgA、IgG,酶法检测LDH,溴甲酚绿法检测白蛋白。运用单因素统计分析方法,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指标,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绘制ROC曲线。 结果 2组患儿麻疹疫苗接种史、WBC、NE%、PLT、IgM、IgA、IgG、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入院前病程[10.0(5.0,15.0)d]长于对照组[6.0(3.0,10.0)d],热程[11.0(8.0,16.0)d]长于对照组[7.0(3.0,9.0)d](P<0.05)。重症组CRP[17.0(4.0,50.0)mg/L]高于对照组[6.0(1.0,13.0)mg/L],其LDH[433.0(373.0,601.0)U/L]高于对照组[352.0(277.0,427.0)U/L](均P<0.05)。经ROC曲线评价,入院前病程、热程、CRP、LDH的ROC曲线下面积(the areas under the ROC curve,AUC)分别为0.689、0.784、0.723、0.731,临界值分别为9 d、7.5 d、25.5 mg/L、366.0 U/L,其诊断重症麻疹合并肺炎患儿的敏感度分别为60.0%、93.3%、73.3%、86.7%,特异度分别为74.5%、57.4%、68.1%、59.6%,95%CI分别为0.547~0.830、0.657~0.911、0.566~0.881、0.587~0.876。 结论 入院前病程、热程、CRP、LDH是重症麻疹合并肺炎的相关指标。入院前病程、热程长及CRP、LDH高的患儿易表现为重症麻疹合并肺炎。入院前病程对重症麻疹合并肺炎具有较低诊断价值,而热程、CRP、LDH具有中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2010-2012年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佑安医院2010-2012年收治的344例麻疹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3岁以下婴幼儿及青壮年麻疹患者的构成比较高,分别为71.0%和14.2%;麻疹发病高峰集中于3~5月份;患者均有皮疹,中高度发热者占92.7%,最常见并发症为肝损伤(87.0%),其次为肺炎(82.6%),整体预后较好。结论加强麻疹疫苗的接种管理、注意特殊人群的免疫保护是消除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0~8月龄婴儿麻疹胎传抗体的消减状况,评价8月龄婴儿的抗体水平对麻疹疫苗接种效果的影响,为制定麻疹的免疫策略和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7年4月至6月在亳州人民医院就诊的2周岁以内婴幼儿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婴幼儿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检测麻疹病毒抗体IgG。 结果 共调查2周岁以内婴幼儿288名,其中159名婴儿未接种过麻疹疫苗,79名婴幼儿接种过一剂次麻疹疫苗,50名婴幼儿接种过两剂次麻疹疫苗。对于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婴儿,0月龄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为100.00%,8月龄抗体阳性率为9.52%,随着月龄的增长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出生年份早于1991年和出生年份在1991年及以后的母亲所生婴儿的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2.64%和4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接种过一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MCV1)的婴幼儿,≥9月龄和8月龄接种MCV1的婴幼儿的麻疹IgG 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1 558.22 IU/L和1 133.05 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年份早于1991年和出生年份在1991年及以后的母亲所生婴幼儿接种MCV1后的麻疹抗体GMC分别为 1 410.06 IU/L和999.29 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对于接种过两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MCV2)的婴幼儿,婴幼儿接种MCV2后的麻疹抗体GMC与性别、地区、首剂接种时间及母亲出生年份等因素均没有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9.52%的8月龄婴儿的麻疹抗体仍为阳性,婴儿体内胎传抗体的存在会影响麻疹疫苗的初次接种的效果,但这种影响会在第二剂次麻疹疫苗接种后被消除。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增城市2004年麻疹疫苗应急接种效果评价和麻疹发病特征分析,为进一步制订我市有效的麻疹防制措施,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方法:周边地区麻疹疫情紧张和我市麻疹病例上升,对8月龄至11岁儿童开展麻疹疫苗应急接种。结果:2004年4-5月份开展全市8月龄至11岁儿童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后,5月份发病48例,为发病高峰,6月份发病高峰逐步下降,至10月份发病为0例,年发病率控制在12.59/10万。结论:疫点开展麻疹疫苗应急接种,消除人群免疫空白,提高人群整体免疫水平,可在短期内迅速有效控制麻疹疫情。  相似文献   

18.
Seroconversion rate following measles vaccination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解玉溪市1~7岁年龄段儿童麻疹疫苗免后抗体产生和维持水平。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被调查的670名不同年龄段儿童进行麻疹IgG抗体水平调查。结果:麻疹抗体阳性(≥1:200)率96.72%,几何平均滴度(GMT)1:1004.29,不同年龄段及区县间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T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玉溪市自开展计划免疫工作以来,儿童免疫接种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1~7岁儿童的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T均较高,接种率和接种质量可靠,能有效地控制麻疹的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年来儿童麻疹的流行、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的特点,以期更好的预防和治疗麻疹。方法:对汕头潮南民生医院自2006年2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252例麻疹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2例住院儿童麻疹中,男162例,女90例,男孩显著多于女孩,年龄3月-14岁,以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发病率较高,1岁以内主要集中在5-9月龄;以农村人口及流动人口为主,占79.37%;有免疫接种史者仅34例,占15.08%,无免疫接种史者206例,占81.75%;有明确麻疹接触史者212例,占84.13%,反复到医院就诊而先后被确诊为麻疹者76例,占30.16%;临床以典型麻疹为主,并发症以麻疹肺炎最常见。结论:切实搞好计划免疫,消除免疫空白,保证免疫接种有效率,及时进行复种,在流行前期强化应急接种,加强隔离管理,是控制麻疹暴发流行、消除麻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