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椎弓根螺钉系统同时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同时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系统同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6年1月~2007年11月,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同时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6例.其中单椎体骨折20例,双椎体骨折3例(2例为跳跃性骨折,1例为邻近骨折).骨折脱位3例;按AO分型:A1.2型2例,A3.1型16例,A3.3型5例,B1.2型3例;载荷评分为4~7分,平均5.9分.脊髓神经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3例,C级4例,D级3例,E级14例.除1例跳跃性骨折的L1部位为4钉单节段固定外,其余伤椎部位均采用6钉三椎体固定,同时作单节段植骨融合.结果:伤椎置钉均顺利完成,螺钉位置及稳定性良好.无切口感染,未出现脊髓神经症状加重现象.随访12~27个月,平均15.5个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现象.末次随访时Cobb角(除外2例跳跃性骨折的L4部位)由术前的110°~47°(平均24.5°)矫正至-2°~19°(平均6.2°);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丢失10%~49%(平均37.7%)恢复至正常高度的85%~100%(平均92.7%);椎管占位(A3.1型16例及A3.3型5例)由术前的11%~62%(平均35.7%)恢复至0~13%(平均5.2%).脊髓神经功能除2例A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1~2级的恢复.结论:同时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在新鲜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应用自行设计的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 (anti- rotation reduction internal fixators,ARRIF)对 76例不同节段的胸腰段脊柱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观察复位固定效果及并发症等。 方法  1999年 8月~ 2 0 0 3年3月应用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共治疗胸腰椎骨折 76例 ,男 4 8例 ,女 2 8例。年龄 2 2~ 5 9岁 ,平均 34.1岁。按骨折部位分类 :T1 1 8例 ,T1 2 2 9例 ,L1 31例 ,L2 8例。按骨折类型分类 :屈曲压缩骨折 2 7例 ,爆裂型骨折 4 2例 ,屈曲牵张型损伤 3例 ,屈曲旋转型骨折脱位 2例 ,剪力型脱位 2例。按 Frankel神经功能分类 :A级 16例 ,B级 15例 ,C级 2 7例 ,D级 10例 ,E级 8例。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位结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对 ARRIF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 1.2 h,术中出血量 2 0 0 ml。术后 76例获 6~ 2 1个月随访 ,平均 15个月。术后神经功能按 Frankel分级 ,有 1级以上改善者如下 :A级 8例 (5 0 % ) ,B级 11例 (73.3% ) ,C级 2 0例 (74 .1% ) ,D级 3例 (30 % ) ;E级 2例神经功能无明显变化。全组术后均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 ,未出现断钉、断杆等并发症。Cobb角术后较术前平均矫正 2 2°,脱位的椎体在矢状面水平位移平均矫正 2 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相似文献   

3.
2011年2月~2012年2月,我科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16例胫腓骨远端骨折患儿,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本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5~14岁.左侧7例,右侧9例.均为闭合骨折.骨折按AO分类:A1型6例,A2型3例,A3型4例,B1型2例,C1型1例.无合并伤.  相似文献   

4.
新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年1月~2010年6月,我科采用新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结合骨科手术牵引床治疗2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20例,男5例,女15例.年龄56~90岁.骨折按AO分型:A1型10例,A2 型6例,A3型4例.其中合并其它损伤者3例.伤后至手术时间3 h~7 d.  相似文献   

5.
微创肱骨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2005年8月~2008年12月,我们采用微创顺行自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29例,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29例,男23例,女6例,年龄18~58岁.中上1/3骨折19例,中段骨折10例;按AO/ASIF分型:A2型14例,A3型6例,B1型4例,B2型2例,B3型2例,C1型1例.患者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无血管神经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9 h~5 d.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系统治疗严重腰椎骨折合并前方与侧方完全性脱位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05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12例严重腰椎骨折合并椎体前方及侧方完全性脱位患者,男11例,女1例;年龄18 ~52岁,平均31.3岁;主要损伤节段:L1 9例,L2 3例;骨折按AO分型均为C3型;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8例,B级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进行三维矫正与固定,并进行彻底的椎管前后减压、椎间及后路植骨融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7个月至5年3个月(平均2.6年)随访.手术时间为120~ 240 min,平均160 min;出血量为500 ~1200 mL,平均700 mL.椎体骨折及向前方及侧方完全性脱位的椎体均实现良好复位,8例Frankel A级术后1例恢复至C级,3例恢复至B级,4例无明显恢复,4例B级患者2例恢复至C级,2例恢复至D级.植骨面均获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严重的腰椎骨折合并椎体向前方与侧方完全脱位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系统可实现重度椎体骨折脱位的良好复位与固定,且同一入路可完成椎管前、后减压与植骨.  相似文献   

7.
顾勇杰  胡勇  徐荣明  马维虎 《中国骨伤》2009,22(11):838-840
目的:探讨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和分型。方法: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共治疗24例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18~63岁,平均36岁。根据ASIA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2例,D级8例,E级11例。按改进的MNSF分类方法将骨折分为:A型15例,B型9例。骨折范围T6~L4,共累及48个椎体。按ASIA分级评分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无漏诊或延迟诊断。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8.3个月。骨折全部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无钉棒弯曲、松动或断裂。术前13例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术后除1例A级和1例B级无恢复外,其余11例均有1级以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共计A级1例,B级1例,C级1例,D级2例,E级19例。结论:对传统分类方法进行改进以便指导临床治疗,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方式应该根据神经损伤情况、骨折稳定性及骨折类型决定。  相似文献   

8.
2006年6月~2011年6月,笔者采用闭合复位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11例同侧股骨干合并转子间骨折患者,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本组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19~62岁.转子间骨折按Evans分型:ⅡA型9例,ⅡB型的2例;股骨干骨折按AO分型:A型5例,B型4例,C型2例.均为闭合骨折.伤后至手术时间2~18 d.  相似文献   

9.
胸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分析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探讨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和疗效. 方法对2004年4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的52例胸椎骨折脱位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2例患者骨折共累及70个节段,其中21例为多节段(两个节段以上)骨折.骨折AO分型:A1型15例,A2型3例,A3型5例;B1型2例,B2型3例;C1型3例,C2型19例,C3型2例.术前神经损伤ASIA分级:A级21例,B级4例,C级5例,D级8例,E级14例.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44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加内固定7例,前后联合入路1例.多节段固定21例,单节段固定31例. 结果 48例患者术后获12~56个月(平均32.4个月)随访,4例失访.术前椎体高度丢失平均43.6%,最终随访时为7.5%;术前Cobb角平均21.2°,最终随访时为6.2°.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5例,伤口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1例,硬膜外血肿1例.其中21例术前ASIA分级为A级者无改善;2例B级者改善至C级,2例失访;5例C级患者中,2例改善至D级,1例改善至E级,2例失访;8例D级患者均改善至E级;14例E级无变化. 结论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为损伤外力强大,损伤部位多在下胸段,中上胸椎骨折造成的脊柱脊髓损伤严重且多发伤合并率高.手术方式以后路椎弓根固定为主,中上胸椎骨折应采用长节段固定,下胸椎骨折可以采用短节段固定.对于不稳定性骨折,即使是合并完全性脊髓损伤,也应考虑早期手术减压并稳定脊柱,以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单椎体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且获得随访的31例胸腰椎单椎体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T11 2例,T12 9例,L1 11例,L2 6例,L3 3例;骨折按AO分型:A2型17例,A3型14例.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标准评定:A级3例,B级7例,C级12例,D级7例,E级2例.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2~41个月,平均17.5个月.术后1周及1年矢状面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椎骨横截面侵占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神经功能除A级3例无恢复外,其他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可以通过一个切口完成三柱重建,创伤较小、减压充分彻底、复位固定可靠、融合节段少,是治疗胸腰椎单椎体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1病例资料 患者,男,20岁,战士。高处坠落致腰部被杠杆顶压受伤,双下肢感觉障碍、不能活动4 h于2010年6月16日入院。查体:脊柱胸腰段皮下淤血、压痛,腹股沟以下双下肢及会阴部深浅感觉消失,下肢诸肌肌力0级,肛门括约肌反射、球海绵体肌反射、提睾反射消失,跖底反射消失,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阴性。  相似文献   

12.
2007年5月-2008年5月,我科采用经椎弓根植骨结合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26例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后路复位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严重骨折脱位型胸腰椎骨折因致伤暴力较大,脊髓和脊柱稳定性损伤多较严重。1998年4月-2009年12月,我科采用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32例严重骨折脱位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2005年6月~2009年12月,我院用空心钉结合锚钉治疗青少年Ⅱ、Ⅲ型胫骨结节撕脱骨折1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8例,均为男性,年龄13~18岁,身高170~178 cm,体重78~86 kg。损伤原因:跳跃致伤5例,踢球致伤3例,打篮球损伤10例。按Watson-Jones分型[1]:Ⅱ型15例,Ⅲ型3例。1.2治疗方法腰硬联合麻醉。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月-2010年8月,我院对髌骨粉碎性骨折以聚髌器结合克氏针手术治疗34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月~2010年1月,我院采用弹性髓内钉治疗21例儿童股骨干骨折患者,取得满意疗效.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5~12岁.左侧10例,右侧11例.斜形骨折5例,螺旋形骨折6例,横形骨折10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3 h~7d,受伤至手术时间1~12(7±3)d.  相似文献   

17.
小切口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10月-2010年5月,我科对2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小切口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月-2010年11月,我院用锁骨钢板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48例,疗效理想,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经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年3月~2009年12月,我们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12例,经随访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24~48岁。骨盆骨折7例,髋臼骨折5例。患者入院后均摄Judet骨盆三相X线片、骨盆CT扫描及三维重建。骨盆骨折按照Tile分型:B型4例,C型3例。  相似文献   

20.
胫骨平台同时合并胫骨干骨折以往多采用沿骨干放置的多块钢板固定,需要较长的切口、广泛的暴露及骨膜剥离,具有较高的皮肤感染坏死率和骨不愈合率.2006年6月~2009年12月,笔者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加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同侧胫骨平台合并胫骨干骨折11例,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