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G-CSF对化疗后外周血干细胞动员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单独化疗与化疗后加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对比,动态观察了G-CSF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的动员作用。发现化疗后加用G-CSF比单用化疗的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增加5.1倍,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增加4.5倍。G-CSF还可使CFU-GM>100/ml和BFU-E>200/ml的持续时间延长;化疗后CFU-GM的最高值提早出现,而不影响BFU-E/CFU-GM比值。结果表明,化疗后加用G-CSF可明显提高PBSC的收集效率,G-CSF是一种有效的PBSC动员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化疗加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4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常规联合化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白灵)1~2μg@kg-1@d-1,皮下注射或静滴,从上一化疗疗程结束用至下一疗程开始前停药.对照组28例单用联合化疗.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80.9%,对照组71.4%(P<0.05);治疗组缓解期4~52个月,中数缓解期20.5个月,生存期7~53个月,中数生存期24个月;对照组缓解期4~31个月,中数缓解期14个月,生存期5.5~35个月,中数生存期14.2个月.结论:应用联合化疗加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急性白血病比单用联合化疗临床效果更好,能更进一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化疗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的影响。方法收集36例使用rhG-CSF治疗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组,观测用药前后NAP活性的变化,另收集33例没有使用rhG-CSF治疗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使用rhG-CSF治疗后NAP的活性明显增高,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应用rhG-CSF治疗后可增强外周血中NAP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CSFR)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初诊或难治复发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20例,正常对照20例。化疗前留取骨髓5ml,用GCSFR、CD34单抗,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GCSFR、CD34在AL细胞的表达情况。同时制备骨髓单个核细胞(MNC)悬液,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GCSF(5、10、15、20和25ng/ml),培养24h后用FCM检测其DNA倍体的量。结果GCSFR、CD34的表达率:AML为(76.5±12.8)%和(45.15±4.22)%;ALL为(6.12±1.98)%和(46.75±3.15)%;对照组为(80.5±10.8)%和(3.15±0.22)%。骨髓MNC培养24h后DNA倍体量在AML随着GCSF浓度的增加有上升的趋势,在ALL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GCSFR主要表达于AML细胞,并促进其增殖;不表达于ALL细胞,不促进其增殖;也表达于成熟粒细胞,但不促进其增殖。 相似文献
6.
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G—CSF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了35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治疗前血清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其中25例作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后的动态观察。结果表明APL患治疗前血清G-CSF检出率为11.43%(4/35),18例正常人对照均未能检出G-CSF。25例APL患ATRA治疗后第6天血清G-CSF的检出率高达83.33%(15/18)。Spearman等级 相似文献
7.
粒细胞刺激因子和碘伏液防治白血病化疗后口腔炎89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和碘伏液对白血病化疔后口腔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89例化疗后口腔炎的患者行G-CSF和碘伏液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显效90%,进步8%,总有效率98%。结论 应用G-CSF和碘伏液对化疗后口腔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白血病大鼠化疗后血液中集落刺激因子、造血干细胞和残留白血病细胞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观察了白血病大鼠大剂量化疗后血液中血清集落刺激因子(CSF)、造血干细胞(HSC)和残留白血病细胞的变化。研究结果证明,白血病化疗后血清CSF最早出现,然后HSC增殖并向周围血液迁移,接着周围血细胞开始恢复,血液中白血病细胞出现最晚。随着血液中白血病细胞的增加,正常血细胞随之下降。揭示正常造血细胞与白血病细胞相互竞争而消长的规律,无疑有助于我们了解白血病复发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急性白血病病人化疗后应用rhG-CSF对中性粒细胞形态、功能及表型变化的影响,采用油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过氧化氢释放法、琼脂糖测定法、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趋化及氧化代谢功能;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分析检测中性粒细胞表型.结果表明:应用rhG-CSF后,中性粒细胞胞浆内"中毒"颗粒数、空泡数和Dohle小体数增加;化疗后病人中性粒细胞吞噬、趋化及氧化代谢功能明显低于正常组,用rhG-CSF后功能均增强,基本接近正常组甚至超出;用rhG-CSF前中性粒细胞CD64、CD62L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用G-CSF后CD64表达上调,CD62L表达显著下调;CD16、CD32、CD14和CD11b则无明显改变.结论:急性白血病病人化疗后应用rhG-CSF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形态、功能及表型出现变化,进一步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10.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输注预防高危白血病复发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评估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输注 (GPBSCI)作为一种早期过继性免疫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2例高危白血病患者同胞配型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接受了G-CSF动员的预防性GPBSCI。allo-HSCT前患者的诊断包括2例Ph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首次完全缓解(ALL-CR1),1例ALL-CR2,1例ALL合并顽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复发,1例AML合并CNSL,1例 AML-CR3,4例进展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及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幼稚细胞增多型(MDS-RAEB)。结果 12例患者共接受了16次GPBSCI,其中移植后90天( 90天)前接受 GPBSCI 5次,输注的单个核细胞(MNC)及CD3 细胞中位数分别为1.00(0.95-1.24)×108/kg和 0.53(0.39-0.63)×108/kg。 90天后接受GPBSCI 11次,输注两类细胞中位数分别为2.27(1.00- 4.30)×108/kg和1.15(0.55-2.10)×108/kg。输注后4例患者发生了Ⅰ或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1例患者发生Ⅲ度急性GVHD。7例患者发生了慢性GVHD,其中4例为广泛型。2例患者未发生输注相关GVHD。未观察到GPBSCI相关的全血细胞减少。中位随访563(415-728)d,12 例高危白血病患者中有10例无病存活,2例死于白血病复发。结论预防性GPBSCI可以增强移植物抗白血病作用,相关不良反应小,可能成为改善高危白血病allo-HSCT预后的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12.
褥疮发生与否是衡量一个医院基础质量的重要指标。我院收治的截瘫病人较多 ,过去褥疮时有发生 ,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预防褥疮发生 ,护理部于 2 0 0 1年 8月在我院骨科成立了预防褥疮质量管理 (QC)小组 ,选择“褥疮预防”作为该小组的活动课题 ,遵循计划 (P) ,实施 (D) ,检 相似文献
13.
老年痴呆病人医院感染的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防医院感染是现代医院管理的主要内容 ,也是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老年痴呆病人由于各器官功能老化 ,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抵抗力下降 ,加之生活自理能力减退或丧失 ,住院时间较长 ,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为进一步做好预防工作 ,降低医院感染率 ,对 2 0 0 1年 4月— 2 0 0 3年 3月住院的老年痴呆病人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1 资料与方法 2 0 0 1年 4月— 2 0 0 3年 3月老年痴呆病房住院病人 2 85例。其中男 15 3例 ,女 13 2例。年龄 62岁~ 94岁。主要住院诊断是阿尔茨海默氏病、血管性痴呆。2 结果 2 0 0 1年 4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肝癌和肝硬化患者输血传染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套式PCR技术检测及血清稀释法检测血清TTV滴度。结果 肝癌中TTV阳性为山东临沂8例(8/25)、广州6例(6/16)、广西28例(28/65);肝硬化中TFV阳性为6例(6/16)。结论 本组肝癌和肝硬化患者中39.3%的TTV感染,TTV感染可能对肝癌、肝硬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Sano R Trindade VM Tessitore A d'Azzo A Vieira MB Giugliani R Coelho JC 《Clinica chimica act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chemistry》2005,354(1-2):131-139
BACKGROUND: Gangliosides are building blocks of cell membranes and their biosynthesis and degradation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in the past. Regulation of the metabolism of these glycolipids controls fundamental cell functions. G(M1)-gangliosidosis, a neurodegenerative glycosphingolipid storage disease, is caused by deficiency of lysosomal beta-galactosidase with consequent disruption of the normal degradative pathway of G(M1)-ganglioside. We studied the impact of G(M1)-ganglioside accumulation on its biosynthetic enzyme in cells and tissues from human patients and from the G(M1)-gangliosidosis mouse model. METHODS: We tested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pattern of gangliosides by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and N-acetylneuraminic acid dosage, respectively. Regulation of G(M1)-ganglioside biosynthesis was evaluated by G(M1) synthase assay in human and murine samples. RESULTS: G(M1)-ganglioside accumulation has an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human but not on the mouse G(M1) synthase. We present evidence that G(M1) synthase activity in human and murine cells are regulated by different mechanisms. CONCLUSIONS: Alternative pathways in the mouse may account for these results and possibly explain some of the phenotyp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human and mouse forms of this disorder. 相似文献
16.
改良VD(M)CLP方案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改良VD(M)CLP和标准VDCLP方案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的疗效并进行疗效及毒副作用对比。方法2003年11月至2006年12月本所收治初治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一组予改良VD(M)CLP:(柔红霉素(DNR)45mg/m2/d,d1~3;环磷酰胺(CTX)600mg/m2/d,d1;长春新碱(VCR)2mg,d1、8;强的松(Pred)60mg/m2/d,d1~14,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6000u/m2/d,d3~12。第15天复查骨穿,评价疗效。如增生减低WBC<1.0×109/L,加用G-CSF150μg/d,待血象恢复后再次评价。如仍增生活跃或幼稚细胞比例大于5%,可将DNR换用骨髓抑制作用较强的米托蒽醌(MTZ)6mg/m2/d,d1~3。并再次予以VCP,其剂量及用药时间酌情增减,仍未缓解者改用它方案;一组予标准VDCLP:柔红霉素(DNR)45mg/m2/d,d1~3,d15~17;环磷酰胺(CTX)600mg/m2/d,d1、15;长春新碱(VCR)2mg,d1、8,15,22;强的松(Pred)60mg/m2/d,d1~14,d15开始减量;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6000u/m2/d,d19~28。疗程结束两周或血象恢复查骨穿,评价疗效。结果改良VD(M)CLP方案组完全缓解23例(92%);VDCLP方案组完全缓解(CR)17例(68%),差异有显著性(P<0.05)。毒副作用比较:VDCLP方案组感染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VD(M)CLP方案作为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治疗方案,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较少,初步结果提示其可作为首选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地震后伤员的特点和易发生的肺部感染并发症等描述,分析呼吸训练对震后伤员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探讨呼吸训练的作用和常用训练方法及其对震后伤员施行呼吸训练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艾滋病患者院内真菌感染的现状,制定防治对策,预防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08年1 463例艾滋病院内真菌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相关因素.结果:1 463例占同期出院艾滋病患者的86.98%(1 463/1 682),占同期医院内感染的96.76%(1 463/1 512).真菌感染以口咽部为主,占82.09%(1 201/1 463).真菌种类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属位居首位(71.09%),其次是新型隐球酵母菌(19.07%).住院时间、高效抗反转录病毒(HAART)治疗、滥用广谱抗生素、侵袭性操作、不规范抗真菌治疗是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控制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侵入性操作,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是预防艾滋病患者院内真菌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为预防和控制该耐药菌在医疗机构内传播,2021年英国医疗感染协会与感染预防协会联合制定了医疗机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预防与控制指南。该文从指南编写的背景、编写过程、主要防控措施、下一步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介绍,并与我国当前预防与控制措施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为国内感染防控工作者编写指南提供方法借鉴,为临床一线防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提供参考证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inv(16)(p13q22),在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采用MYH11探针,包括双重标记序列,对6例形态学诊断为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骨髓细胞中期染色体进行CBFβ-MYH11融合基因的检测,并与经典细胞遗传学比较。结果表明:G显带核型分析发现4例inv(16)(2例M4Eo和2例M4),其中1例M4同时伴有22三体( 22),1例为M4CR8个月后复发同时伴亚2倍体核型。FISH检测6例均显示inv(16)异常荧光信号,其中例2除inv(16)外还同时发现16p13缺失的红色荧光信号。结论:FISH检测inv(16)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是细胞遗传学检查的重要补充,对M4的临床诊断,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