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萧明第  袁忠祥  陆轩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0):1271-1272
近年来 ,冠状血管搭桥术在国内发展很快 ,目前全国每年已有近 40 0 0例 ,虽然术式仍以传统的体外循环下心脏停搏为主 ,但不停跳搭桥等微创术式的比例正不断提高 ,这反映了冠状血管搭桥术今后的趋势。在缝合技术上目前主要是吻合口连续缝合的方法 ,近期我们与美国专家合作在非体外循环下应用U形夹完成 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 ,这种方法是一种全新的吻合技术 ,该种技术在国内尚属首次应用 ,疗效安全可靠 ,并且有微创、手术迅速等优点 ,是一项非常值得推广的新技术。该技术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 ,显露吻合部位 ,与通常间断缝合方法相同 ,通过缝合针…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9例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手术,其中4例在心脏跳动中施行,5例在心脏停跳下施行。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或严重手术后并发症。结论:体外循环直视下手术是治疗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安全有效的方法,该法远期效果亦满意。瘘口进入右心系统者可以在心脏跳动中施术,瘘口进入左心系统者则需在心脏停跳下手术。  相似文献   

3.
4.
胡振雷  萧明第 《上海医学》2004,27(10):777-779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在体外循环下,外科医师应用连续或间断缝合技术进行血管吻合。近年来,冠心病患者呈高龄化趋势,合并症日趋增多,外科医师在进行手术时不仅要解决血管病变,还要尽可能减少创伤,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出现了旨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各种方法,如不停跳搭桥术(OPCAB)、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等。在狭小的空间或心脏跳动下吻合血管对外科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总结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2009年9月我科外科手术治疗的22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预后。结果患者成年前主要表现为心脏杂音,成年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胸痛或背痛。经超声、冠脉造影或CT冠状动脉造影可以做出诊断,冠状动脉瘘源自左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或双侧冠状动脉。开口于右心室、左心室、主肺动脉、右心房或左心房,开口数目为1处至多处,常合并其他心脏疾患。手术方式根据具体情况分别予矫治。同时对其它心脏病变进行相应处理。术后随访2个月~4a,效果良好。结论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经术前检查做出诊断后,需要手术治疗,手术中应根据不同病理改变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手术治疗安全、有效,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运用640层容积CT测量结果探讨左冠状动脉解剖结构与左前降支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的左冠状动脉多发斑块患者116例,测量左主干(LM)长度,左前降支与左回旋支(LAD-LCX)夹角,左主干与左前降支(LM-LAD)夹角。根据左前降支(LAD)是否显著狭窄分为LAD显著狭窄组(LAD狭窄≥ 50%)和LAD非显著狭窄组(LAD狭窄<50%)。并纳入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有吸烟史各临床指标,分析LM长度、各夹角及临床指标与LAD狭窄的关系。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独立预测LAD显著狭窄的左冠状动脉解剖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得独立预测LAD显著狭窄的左冠状动脉解剖因素的临界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LAD显著狭窄组的LM长度、LAD-LCX夹角、LM-LAD夹角大于LAD非显著狭窄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显著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为LM长度[OlR=1.167(95% CI:1.008,1.350)]、LAD-LCX夹角(OlR=1.066(95% CI:1.018,1.115)]。LM长度预测LAD显著狭窄的临界值为10.3?mm、敏感性为71.20%(95% CI:0.587,0.817)、特异性为66.00%(95% CI:0.512,0.788)、曲线下面积(AUC)为0.716(95% CI:0.620,0.810);LAD-LCX夹角预测LAD显著狭窄的临界值为80°、敏感性为66.10%(95% CI:0.433,0.683)、特异性为88.00%(95% CI: 0.757,0.955)、AUC为0.762(95% CI:0.680,0.850)。结论 较长的LM长度、较大的LAD-LCX夹角能用来鉴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因素和冠状动脉解剖因素.方法 入选2008年3月-2009年9月因怀疑冠心病于我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且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95例为慢血流组,同期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且血流正常的患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校正的TIMI血流计帧法(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检测,其中CTFC值>27诊断为冠状动脉慢血流.记录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平均血流帧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男性比例及BM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介素-6(IL-6)和B型钠尿肽(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冠状动脉扭曲系数和冠状动脉远端主要血管分支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男性、BMI、IL-6、冠状动脉扭曲系数和冠状动脉远端分支数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P<0.05).结论 炎性因子和冠状动脉解剖因素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其可能参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告16例冠心病患者经胸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方法:手术在全麻常温下进行,经胸部正中切口。平均每例搭桥2.3支。结果:全组,手术死亡1例,余术后15例心功改善,14例心绞痛消失,1例残留心绞痛。结论:如病例选择适当,经胸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可行,并可减轻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输血,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
蔡平娟  毋玉玲 《中原医刊》2005,32(7):F004-F004
冠状动脉造影是指向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插入一种特别。的冠状动脉导管,注人造影剂而显示冠状动脉走行和病变,是目前能在活体显示其解剖结构的惟一方法。成功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除决定术中各个步骤、环节外,还与术后处理密切相关,因许多并发症可在术后发生。现将我院心内科2004年159例冠状动脉造影术所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瘘合并扩张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提出对这种复杂畸形的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2016年10月,共11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合并冠状动脉扩张的患者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冠脉解剖特点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总结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特征性指标,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例患者术后心梗严重低心排死亡.体外循环时间(104.8±44.9) min,阻断时间(71.9 ±34.1) min,呼吸机辅助呼吸(26.0_±20.5)h,术后出院时间(12.5±7.7)d.术后2例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心包填塞1例;心肌梗死2例.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发生.9例患者经电话或再次住院随访,1例患者失访.随访患者均无症状存活.平均随访58.2(10 ~ 105)个月.无因心脏事件再次手术患者.结论 对冠状动脉瘘合并扩张这种少见畸形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多源螺旋CT三维重建是诊断的重要方法,一经确诊应手术治疗,术式应选择个体化方案,手术近远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对60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均采用OCTOPUSⅡ型负压心脏稳定器辅助控制局部心肌运动,阻断冠状动脉下进行血管吻合。结果:共行移植物与冠状动脉吻合192支(3.2支/例)。手术后死于呼吸功能衰竭1例,出现围术期心肌梗死1例。25例患者未输入库血。结论:OPCAB有明显的优越性,若无同期矫治心内病理改变,大多数病人可应用OPCAB。术中应维持稳定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冠状动脉吻合程序应先行前降支系统,狭窄最严重的血管宜先吻合。体外循环应提前准备。  相似文献   

13.
微创冠脉搭桥手术临床应用和效果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不停跳微创冠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应用心脏表面固定器、心包深部牵引线、冠脉内分流器及吹雾器行不停跳搭桥术。结果:30例全部使用左侧乳内动脉,搭桥1-4根;平均手术时间161min;术中平均失血320ml。1例在术中改为常规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术后24h平均引流量380ml,平均输血或血制品320ml;4例术后在手术室内拔管,ICU机械辅助通气平均时间为4.2h;ICU监护时间平均12.6h(8-20h);术后平均住院12.5d(8-19d)。1例术后2周死于严重的肺部感染,住院死亡率3.3%。术后随访1-7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心绞痛均消失。结论:不停跳心脏微创搭桥术创伤小、安全、经济、临床效果好,适用于单支、多支冠脉病变和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早期效果和经验. 方法 18例冠心病患者中16例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17例心绞痛(CCS)Ⅲ~Ⅳ级.15例为常规体外循环下CABG ,1例为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CABG,2例为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15例采用左乳内动脉(LIMA)与左前降支(LAD)搭桥,余均为大隐静脉桥.同期行二尖瓣置换(MVR)2例,主动脉瓣置换(AVR)1例.人均搭桥3.45支. 结果 18例CABG 临床效果满意,无手术死亡.1例术后出血,低血压时间较长,出现脑功能不全.1例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经气管造口、机械通气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 结论 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OPCAB 创伤轻、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侧乳内动脉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双侧乳内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37例,29例为3支病变,8例为左主干病变,13例术前有心梗,2例合并室壁瘤。36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1例由OPCAB转为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左侧乳内动脉(LIMA)到前降支及对角支,右侧乳内动脉(RIMA)到中间支、钝缘支及后降支。2例同时行室壁瘤切除,人均搭桥3.2支。结果:术后心梗导致低心排死亡1例。主动脉球囊反搏支持10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1例,再次清创处理。随访12~39月(平均24.5个月),患者均无心绞痛再次发作。冠脉CTA检查显示双侧乳内动脉均通畅。结论:双侧乳内动脉在冠脉搭桥中,近期效果比较满意,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在心脏外科手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 年1 月-2016 年2 月于该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60 例患者,共有122 例≥ 65 岁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入选,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后常规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呋辛预防性治疗,对照组单用头孢呋辛预防性治疗。比较痰热清注射液的疗效,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呼吸机使用时间、重症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患者体温变化及化验血常规等临床指标。结果 治疗组痰热清联合头孢呋辛的总有效率为95.08%(58/61),对照组单用头孢呋辛的总有效率为78.69%(48/61),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痰热清联合头孢呋辛的有效率高于单用头孢呋辛。治疗组术后体温下降到正常时间、白细胞数下降到正常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 65 岁高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效果明显,痰热清注射液可减轻术后患者的炎症反应,为高龄患者术后平稳过度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一站式杂交技术在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多支病变中的手术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行一站式冠状动脉杂交手术患者23 例和胸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23 例,其中杂交组在经胸骨下段小切口以左乳内动脉至左前降支搭桥,术毕行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手术,治疗“罪犯”血管,另外23 例患者行常规胸骨正中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围手术期均无患者死亡。杂交组手术时间较常规组短(P <0.05)。杂交组输注红细胞和血浆量较常规组少(P <0.05);杂交组术中出血量、24 h 引流量及血肌钙蛋白量较常规组少(P <0.05);杂交组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引流管保留时间较常规组短(P <0.05)。结论 一站式杂交技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较常规冠状动脉搭桥术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对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心脏瓣膜病患者72例,依据入院时间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非同期手术治疗;研究组进行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心肌损伤指标水平、术后相关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状况及术后心功能指标水平。结果?两组T0、T1、T2时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MB(CK-MB)及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在不同时间、不同组间及变化趋势上有差异(P?<0.05)。两组体外循环前cTnI、CK-MB、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运重建后cTnI、CK-MB水平均持续升高,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同时两组T0、T1时的NT-proBNP水平无变化,研究组T2时的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呼吸机应用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少。两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低。两组术前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前后径及心胸比等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受损程度低于对照组。结论?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是心脏瓣膜病患者治疗的有效方式。2种术式同期进行,有利于降低对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术前积极改善患者心肺功能能够加强心肌保护,缩短心肌缺血时间,避免术后感染,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提升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对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瘤样扩张与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比较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状动脉瘤样扩张(A组),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合并冠状动脉狭窄(B组)及冠状动脉狭窄(C组)3组间冠心病常见危险因素、病变血管分布、心肌缺血改变的差异。结果3组间冠心病常见危险因素差异无显著性;病变血管分布A组多累及右冠脉,B组、C组多累及左前降支,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心绞痛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心肌梗死与心电图ST-T异常发生率,A组低于B组、C组(P<0.05,P<0.01);LVED值A组小于B组、C组,EF值A组高于B组、C组(P<0.01)。结论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对心肌缺血的影响较冠状动脉狭窄低,但并非无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提高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认识,完善冠心病防治规则.方法 选择经临床和影像检查确诊的36例老年(65~74岁)冠心病患者与31例中青年(35~50岁)冠心病患者的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影像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年龄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36例中19例(52.8%)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对照组31例中3例(9.7%)肠系膜上动脉病变(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者24例(66.7%),对照组多支血管病变者7例(22.6%)(P<0.05).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者31例(46.2%),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19例(19/22,86.3%);单支血管病变36例(53.7%),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3例(3/22,13.6%)(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年龄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之间有紧密相关性,年龄越大,冠状动脉损害越严重,肠系膜上动脉损害多在冠状动脉损害较严重时发生,应重视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