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补中益气汤为"甘温除大热"之代表方剂."甘温除大热"是用甘温之剂治疗发热的一种方法.甘温之剂治疗发热主要指"气虚发热"和或"阳虚发热",其代表方为补中益气汤. 李东垣在<内经>"劳者温之"和<金匮要略>小建中汤治疗虚劳阳虚发热的启示下,首创补中益气汤治疗内伤发热.补中益气汤由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组成,方中用药以甘温之品为主,具有甘温益气退热之效,故谓本方为"甘温除大热"的代表方剂.临床所见此类发热较多为低热,有时可见高热,病机历代各家见解不一,概括为:1)脾阳虚弱,气血虚损而发热.<脾胃论>曰:"饮食不节则胃病,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总结多例感染后发热病例中医治疗经验,在中医四大经典中寻找理论依据,探讨感染后发热中医证型及规范化治疗方案。方法对多例感染后发热病例进行中医治疗,发现疗效满意。通过分析其治疗方案的共同点,结合复习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详细分析该类疾病的临床特点,总结出其中医病因、病机及具体治疗方案,给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结果感染性发热属功能性低热,临床治疗手段少、疗效欠佳,中药治疗效果确切并有规律可循。复习经典理论,总结出其病机有外邪入侵的过程,但在本疾病阶段特点为外邪已除。而机体由于外邪引动,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转失衡而出现发热症状。其病证不能简单归结为内伤发热或外感发热范畴,而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发热,其病因为外邪已去,营卫失和。由此而知,其治法不在于"去邪"而是在于"调和营卫"。结论营卫不和是感染后发热的主要病机,以"桂枝汤"为代表的调和营卫治疗方法是临床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癌性发热是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现代医学目前还不能完全有效治疗癌性发热,临床以对症治疗为主。祖国医学认为癌性发热属"内伤发热"范畴,其病程缠绵难愈。中医药治疗癌性发热则有其一定的优势,治疗应以调理阴阳,补虚泻实为总则,针对瘀毒、湿热、阴虚、阳虚、血虚、气滞、血瘀、虚实夹杂等不同证候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4.
感染性发热是由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疟原虫等侵入机体所引起的感染,均可出现发热。中医多属于"外感热病"范畴,在临床实践中,笔者观察到热毒是感染性发热的重要病机之一,热毒更是感染性发热的始动因素,清热解毒法可应用于感染性发热治疗的全过程,应将其作为治疗感染性发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名中医夏中和治疗肺癌"邪伏阴分"的阴虚发热、"元气损伤"的气虚发热、"阴盛格阳"的阳虚发热病案三例,均疗效显著。通过对此三案例辨证经过,组方用药的整理、分析,阐明了阴虚发热中邪伏阴分之"邪气"的区分、气虚发热中"脾气"与"肾气"的轻重、阳虚发热中阳虚与阴盛的轻重及阴阳俱虚的"相对性",不仅展示了细腻的辨证技巧,而且对晚期肺癌发热的辨证施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从阳气概念、阳气起源、阳气的运行及其生理功能、发热的产生及其治疗、发热的治疗大法等对发热机理与证治作了研究。指出:阳气起源于心,通过五脏六腑的相互配合及推动作用而运行全身,维持各脏腑组织正常的生理功能。认为针对"阳郁发热"的病机,治宜"调畅阳气"大法,宜采取或解表、或攻下、或进补、或祛除病理产物等措施,以截断发热的起始环节,强调有许多病理现象尚不能很好的解释,必须与时俱进,传统医学才有活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病例阐述了"清透法"在儿科发热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一步说明"清透法"是治疗小儿外感热病的常用方法,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急性热病,如发热、肺炎、麻疹,痄腮等,疗效较佳;中医药具有辨证论治的个体化特点,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疗热病方面优势。  相似文献   

8.
从"中焦不化,上焦不行,下焦不通,郁而发热"的病机入手,探讨三焦与君相之火的关系以及从生理、病理、临床治疗方面看三焦在"气虚发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某,男,16岁,因"发热6天,腹痛、黄疸3天"于2006年12月22日在本院初诊.患者起病急骤,初起表现为发热,咽痛,在急诊以"感冒"治疗后未见好转,发热未退,进而出现上腹痛,身目黄染.  相似文献   

10.
刘贵生 《光明中医》2009,24(9):1780-1780
产褥期以发热为主证,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产后发热",是妇产科的常见病.笔者对经西药抗感染、支持等治疗仍发热不退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举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辛凉宣泄、疏风解表汤"治疗外感发热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外感发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口服自拟"辛凉宣泄、疏风解表汤",对照组服用银黄颗粒,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第三天,发热、恶寒、鼻塞、咽痛、流涕和头痛等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凉宣泄、疏风解表汤"对外感发热有较好疗效,与古今医案外感热病的高频用药一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产后发热为产科临床常见病症,笔者根据诸多医家文献及临证经验,从"两虚两实"着眼,论述产后发热的病因病机以及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的相关经验,以期为产后发热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李东垣首次提出"气虚发热"这一概念,并以补中益气汤为代表方的甘温除热法治疗"气虚发热",自此以后,后世对其病机的理解说法不一.对其进行深入讨论和研究,不仅对提高中医学的理论有积极意义,更对临床发热病证的治疗有更确切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或透析后会出现发热的症状,而反复发热较为少见,本例患者确诊为导管相关感染后抗生素应用无效,给予更换导管后仍然有发热症状,难以找到确切原因。本文通过整理卢跃卿教授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反复发热案例1则,分析卢师运用"清热除湿,养阴活瘀"法治疗发热的辨证思维,阐述湿热发热的机理及治疗原则,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优势,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术后发热是外科常见的临床症状,西医认为其是由于术口感染、短期吸收热及肺部炎症感染等原因所致。中医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特征,将术后发热归属于"伤后发热""内伤发热"范畴。现代医学将术后发热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本文旨探讨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中医证型及治疗。  相似文献   

16.
通过跟随皮老学习,发现皮老运用"甘温除热法"治疗阳虚发热有独特见解,现将老师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阳虚发热的典型病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记述了"气虚发热"的定义,结合古代文献阐述了张炳厚老师对"气虚发热"病因病机的认识和选方用药的经验,确立了<脾胃论>"清暑益气汤"为治疗"气虚发热"的恰切良方.该方补中益气,升提下陷之清阳,疏解上升之阴火,与东垣所谓"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的"气虚发热"的病因病机,颇相吻合,较之建中汤、黄芪建中汤以及补中益气汤等传统用方,尤恰病情.  相似文献   

18.
沈睿 《光明中医》2021,36(2):314-316,F0003
小儿因自身"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特点易出现发热症状,中医学将发热大致分为外感发热及内伤发热两类。在治疗上,有药物及物理退热等方法。而小儿推拿是来自于中医学的一种绿色疗法,自明代以来就有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发热的记载,其疗效确切,手法安全,故而备受青睐,传承至今。目前,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发热具有良好的疗效,但仍缺乏较科学严谨的临床试验研究及规范化的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癌性发热是影响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西医对癌性发热通常采用解热镇痛药或者激素治疗,效果不佳。中医认为癌性发热属于"内伤发热"的范畴,根据发热原因不同,具体辨证施治,往往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20.
产后发热为产科临床常见病症,笔者根据诸多医家文献及临证经验,从"两虚两实"着眼,论述产后发热的病因病机以及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的相关经验,以期为产后发热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