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牟英  罗彩东  刘云兵 《西南军医》2012,14(5):708-711
目的观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CI围手术期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将本院心内科2011年10月-2012年4月收治的ACS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强化治疗组65例于PCI术前2小时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口服,术后1个月内继续强化他汀治疗40mg/d,1个月后改为维持剂量20mg/d。标准治疗组65例PCI术前及术后均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晚饭后顿服。随访30天,所有患者于PCI术前、术后24小时测定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PCI术前及术后1、7、30天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谷丙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水平,PCI术前及术后7、30天测定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30天内心脏不良事件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PCI术后24小时两组患者cTnI、CK-MB水平均较术前有明显增高(P〈0.05),但强化治疗组CK-MB、cTnI水平低于标准治疗组(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血中CRP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强化治疗组血中CRP水平下降至术前水平(P〉0.05),标准治疗组中虽下降,但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天强化治疗组患者血中CRP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而标准治疗组CRP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血脂无明显差异,用药后血脂均有所下降,且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0天,两组患者均无1例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15%、4.6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减少ACS患者PCI围手术期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 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 PCI)前给予80 mg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及血清 sCD40L的影响。方法对拟行急诊PCI的STEMI(<12 h)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 A组术前阿托伐他汀80 mg,术后40 mg/晚,1个月后改为20 mg/晚;B组术前未给予阿托伐他汀,术后40 mg/晚,1个月后改为20 mg/晚;C组术前未给予阿托伐他汀,术后20 mg/晚。观察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血流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以及各组术前、术后24 h、术后7 d及术后30 d血清sCD40L的水平变化;同时记录用药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术后cTFC比较,A组(25.44±12.07)显著小于B组(30.98±12.09)、C组(33.49±1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间TIMI3级血流比例依次为91.7%(44/48)、88.4%(38/43)、86.7%(39/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诊PCI术后24 h及7 d,A组血清sCD40L水平[(16.18±4.52)ng/ml,(3.92±1.44)ng/ml]低于B组[(18.25±5.02)ng/ml,(4.63±1.68)ng/ml]及C组[(18.66±4.17)ng/ml,(4.68±1.5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 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组用药期间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STEMI患者急诊PCI术前给予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显著改善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及炎性反应程度,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接受急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9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8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组(n=40,对照组)和序贯治疗组(n=43),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 mg,/d,序贯治疗组术前80 mg/d,术后40 mg/d,3个月后20 mg/d.观察术前及术后2、4、6、8、10、12、14 h IMA,术中及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 序贯治疗组PCI术后血清IMA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治疗组术后6个月MACE发生率明显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可显著改善急症PCI患者心肌缺血,对心肌起主要保护作用,并降低术后MACE发生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80 mg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预实行PCI术的100例AMI患者为AMI组,根据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术后每天20 mg,n=34)、B组(术后每天40 mg,n=33)、C组(术前80 mg+术后每天40 mg,n=33),另入选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健康人40例为对照组;测定各组术前、术后1、3 d与对照组入院时血清PCT、hsCR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入院时PCT、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术后1、3 d C组患者PCT水平明显低于A、B组(P〈0.05);AMI各组患者术后1 d 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 C组hs-CRP水平明显低于A、B组(P〈0.05);AMI患者血清PCT峰值与hs-CRP峰值呈正相关(r=0.368,P=0.026)。结论术前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更有效降低AMI患者血清PCT和hs-C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8月~2012年9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瑞舒伐他汀治疗组(瑞舒伐他汀10mg/d,n=51)和对照组(n=49),分别于药物治疗前、药物治疗后1周及术后12h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结果 药物治疗后1周,瑞舒伐他汀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血清PAPP-A和hs-CRP浓度明显降低(P〈0.01); ACS患者行PCI术后血清PAPP-A和hs-CRP浓度较术前升高;瑞舒伐他汀治疗组PCI术后患者血清PAPP-A和hs-CRP浓度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PAPP-A和hs-CRP浓度;冠状动脉介入术增加血清PAPP-A和hs-CRP浓度;瑞舒伐他汀可降低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患者血清PAPP-A和hs-CRP浓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和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的影响。方法:ACS患者148例,随机分为常规他汀组(阿托伐他汀20 mg/d)和强化他汀组(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1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MMP-8和TIMP-1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中MMP-8均下降,强化组下降明显(P〈0.05),而TIMP-1均有升高,强化组上升显著(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降低ACS患者血清MMP-8水平和升高TIMP-1水平,抑制炎性反应,促进斑块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阿托伐他汀对介入手术患者对比剂应用后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政  陈红丽  潘永东  高成  董国  杨树森 《武警医学》2009,20(10):919-922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介入手术患者对比剂应用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196例脑动脉弹簧圈介入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阿托伐他汀组98例,术前3 d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d;对照组98例,术前3 d给予安慰剂.观察血清肌酐(SCr)、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尿渗透浓度水平.结果 术后第2天阿托伐他汀组血清SCr显著低于对照组,尿NA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够预防脑动脉介入手术患者对比剂应用后肾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将ACS患者6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20 mg/d,连续用药14 d)和对照组(除未用阿托伐他汀外,余治疗同阿托伐他汀组)。药物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检测血清MMP-9、IL-18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MMP-9及IL-18[分别是(295±110) mg/L和(399±115) pg/ml]与治疗前[分别是(368±97) mg/L和(471±105) pg/ml]比较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MMP-9及IL-18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分别是(358±95) mg/L和(466±109)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ACS 患者血清MMP-9、IL-18水平,抑制斑块内炎性反应,促进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或普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15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入院后给予阿司匹林300mg/d,氯吡格雷负荷量300mg继以维持量75mg/d的抗血小板治疗,并随机分为A阿托伐他汀组(A120mg/dn=30,A240mg/dn=30,A380mg/dn=30)、B普伐他汀组(20mg/d,n=30)和C无他汀组(n=30)。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CD62P、CD63含量及比浊法检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结果:他汀治疗前后,A组、B组、C组上述指标的差值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A1组、A2组、A3组与C组相比,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值组间比较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不抑制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2009-05~2011-05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年龄45~80(60.7±7.5)岁,均于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术,未溶栓。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32),两组在介入术前常规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阿托伐他汀80 mg;PCI术中均给予肝素8 000~10 000 U。替罗非班组PCI术前第10~30分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商品名欣维宁,武汉远大制药厂,每瓶5 mg/100 mL)10μg/kg(3 min注完),然后以0.15μg/(kg.min)静滴维持36 h~72 h。观察两组PCI术后即刻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情况(TIMI分级),术后30 d内出血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TIMI 3级血流94.7%(36/38),对照组75%(24/32)(P〈0.05);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替罗非班组5.3%(2/38),对照组25%(8/32)(P〈0.0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减少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诊PCI术后患者N-proBNP水平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84例,按ACS治疗分为6组:PCI且UA组;非PCI且UA组;PCI且NSTEMI组;非PCI且STEMI组;PCI且STEMI组;非PCI且STEMI组.依次测量入院时、入院后24 h、7 d的N-proBNP水平.结果:STEMI组和NSTEMI组血浆N-proBNP水平高于UA组.无论是否行PCI术,患者入院后24 h的N-proBNP显著增高;7 d时N-proBNP水平较入院时明显下降.行PCI者入院后24 h和7 d的N-proBNP水平与同时期未行PCI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90 d内发生猝死、有症状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第7 d N-proBNP水平,与未发生心脏相应事件的患者的N-proBNP水平相比有明显的升高(P<0.05).结论:N-proBNP水平在ACS患者中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与ACS类型相关,PCI介入治疗可以使血浆中N-proBNP水平下降,N-proBNP可作为判断ACS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预处理对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1年12月择期进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rHuEPO预处理组(A组,n=20)和临床对照组(B组,n=20)。A组自术前1周开始,隔日皮下注射rHuEPO 75IU/kg,共3次。两组其他处理方式相同。于术前及术后第3天检测两组患者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压积(Hct)及血小板计数(Pit),分别于术前及主动脉阻断开放后第1、3、6、12、24h这6个时间点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高敏感度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两组术前及术后3天RBC、Hb、Hct及Pit变化不明显(P〉0.05)。A组在主动脉开放后各时间点CK、CK—MB、cTnI、hs—CRP、Hey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O.05)。结论rHuEPO预处理能减轻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的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所诱导的短暂心肌缺血中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血浆心肌肌钙蛋白T及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23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冠心病患者,分别测定术前、术后3h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血浆心肌肌钙蛋白T及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的水平,并与100例行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未行PCI患者以及93例行冠脉造影但证实冠脉正常患者术前、术后3h的上述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23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的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术后3h较术前升高(P〈0.05),而193例冠脉造影组的缺血修饰白蛋白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3组血浆心肌肌钙蛋白T及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术前术后3h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缺血修饰白蛋白在可使心肌发生缺血缺氧损伤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迅速升高,并早于心肌肌钙蛋白T。缺血修饰白蛋白是一个早期诊断心肌缺血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欣维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入选248例申请一次性PCI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248例患者最终完成PCI治疗者131例,未接受PCI治疗117例。研究采用随即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欣维宁组(135例)和普通治疗组(113例)。欣慰宁组于术中开始静脉注射欣维宁,观察患者术后情况和2个月内的临床终点事件。结果131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欣慰宁组与普通治疗组心电图在治疗后有明显差异。普通治疗组53例患者中有1例在术后发生亚急性支架血栓,欣维宁治疗后血栓阴影消失,血流恢复正常。结论对于进行PCI的冠心病患者,术中及术后静脉给予欣维宁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出现无复流或慢复流时应用血栓抽吸导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行PCI时发生无复流或慢复流患者56例,随机分为抽吸组26例和对照组30例,抽吸组除常规处理外立即使用血栓抽吸导管,分析比较两组术后TIMI分级、TIMI心肌灌注(TMP)分级、心肌酶谱、ST-T改变、LVEF及随访30 d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in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发生率.结果 抽吸组TIMI及TMP分级,心肌酶谱及LVEF均优于对照组,出现缺血性ST段抬高的患者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ACE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CI时出现无复流或慢复流时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有助于改善罪犯血管远端的心肌灌注及术后心功能,减轻慢复流或无复流对心肌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心肌损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154的表达水平,并与C反应蛋白(CRP)、心肌损伤指标之间进行相关分析,探讨CD154与患者炎症状态、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①32例2010年4—10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SLE患者,男2例,女30例。②给予心脏彩超测定左房前后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前后径(LVDd)、左心室重量指数(LY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电图检查,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CK—MB、肌钙蛋白(cTnI),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CD154的表达水平。③根据心脏彩超、心电图检查、CK—MBII、肌钙蛋白结果,将有心肌损伤指标阳性的患者分为A组(20例),心肌损伤指标阴性的患者分为B组(12例);2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④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Spearman相关法,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1个因变量和多个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A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154的表达水平为(29.1±10.8)%、CRP为(68.4±12.2)mg/L均明显高于B组(11.9±8.2)%、(36.9±11.5)meCL,P〈0.01;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154的表达(5.9±2.2)%显著低于A、B组,P〈0.01。②A组CK-MBⅡ为(9.7±3.6n)ng/ml、cTnI为(0.43±0.21)n加nl、IVST为(11.8±3.2)mm、LVMI为(110.51±18.64)g/m^2显著高于B组CK—MBⅡ为(2.3±0.8)ng/ml、cTnI为(0.22±0.09)ng/ml、IVST(9.6±1.1)mm、LVMI(90.78±9.53)g/m2(P〈0.01);A组LVDd(50.3±6.6)mm、LAD(32.4±5.4)mm、亦高于B组LVDd(46.4±3.1)mm、LAD(28.2±4.6)mm(P〈0.05);A组LVEF(56.2±14.8)%显著低于B组LVEF(64.7±10.3)%(P〈0.01)。③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154的表达水平与CRP、CK—MBII、cTnI、LVDd、LVIMI、IVST、LAD呈正相关[γ=0.343,γ=0.315,γ=0.437,γ=0.364,γ=0.448(均P〈0.01);γ=0.266,γ=0.216(均P〈0.05)];与LVEF呈负相关(γ=-0.346,P〈0.01)。结论SLE合并心肌损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154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心肌损伤患者,并与炎症、心肌损伤明显相关,提示CD154在SLE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可能会成为SLE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重要预测指标,进一步研究可能会为SLE心肌损伤带来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