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高压氧对急性CO中毒大鼠迟发型脑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性脑损伤的病理机制,及高压氧治疗对迟发性脑损伤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参照Ischiropoulos的方法制备急性CO中毒动物模型。采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大鼠染毒后1、3、5、7、14、21d等各时间点脑组织病理改变的特点并与高压氧治疗组比较,以此评价高压氧的治疗作用。通过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技术方法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观察急性CO中毒及高压氧治疗后神经元凋亡的发生情况。结果急性CO中毒大鼠脑内发生广泛的病理损伤,中毒组大鼠脑皮质、海马和纹状体等部位神经元出现变性坏死,其中大脑皮质、海马等部位损伤较重。TUNEL染色表明,CO中毒大鼠海马神经元发生凋亡,凋亡神经元从染毒后第3天开始显著增加,第7天达到高峰(P〈0.01),以后逐渐减少。CO中毒动物,高压氧治疗组与非治疗组比,脑内神经元变性坏死明显较轻,各时间点海马区损伤均较轻;凋亡神经元数目较少,尤以CO中毒后第5天和第7天明显(P〈0.01)。高压氧促进CO中毒大鼠海马区Bcl-2蛋白表达,尤以CO暴露后第3、5天明显(P〈0.01)。结论急性CO中毒大鼠出现广泛的迟发性神经元损伤,表现为迟发的神经元坏死和凋亡。高压氧治疗可以有效减少神经元变性坏死,促进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从而抑制神经元坏死和凋亡。  相似文献   

2.
王立军  周树夏 《武警医学》2001,12(8):457-461
目的 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对大鼠创伤性面瘫恢复的影响及面神经核内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变化。方法 通过大鼠面瘫前后 膜内小剂量给予氨基胍,在伤后各个时间点上观察面瘫的恢复,并采用兔抗大鼠NOS抗血清免疫组织化学ABC对面神经核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 氨基胍在创伤性面瘫恢复的早、中期有促进恢复的作用,其面神经核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免疫反应性明显受到抑制。结论 氨基胍慢性干预明显抑制面神经核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并促进创伤性面瘫的早、中期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下调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转染脂质体)、pshGFP组(转染pshGFP质粒)、pshRNApten治疗组(转染pshRNApten质粒),每组20只,各组分别于再灌注后3d(6只)、7d(7只)、14d(7只)三个时间点进行观察.正常对照组与pshGFP组分别注射脂质体与pshGFP质粒,pshRNApten治疗组于海马局部注射pshRNApten质粒.注射2d后,采用四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利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神经元PTEN基因的表达;采用HE和Nissl染色检测神经元损伤情况;采用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pshRNApten治疗组海马神经元PTEN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pshRNApten治疗组海马神经元损伤和变性程度均明显轻于pshGFP组大鼠,海马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也明显少于pshGFP组大鼠(P<0.05).结论 下调PTEN能有效缓解由缺血再灌注所致的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面神经撞击伤后面神经核内生长相关蛋白(GAP-43)的变化及丙酸睾丸酮(TP)治疗的影响.方法:利用BIM-Ⅱ型生物撞击机致家兔右侧面神经干损伤,SP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损伤后1、3、7、14和21天伤侧面神经核内GAP-43的改变,电镜观察面神经干超微结构变化,以及TP对这些改变的影响.结果:面神经损伤第1天,伤侧面神经核内GAP-43样免疫反应性神经元(GLIN)开始增多,第14天达到高峰,第21天逐渐下降.TP治疗组各时相点GLIN的增多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伤后第21天TP组面神经干电镜观察可见较多的新生髓鞘.结论:TP治疗能促进伤后面神经核内GLIN的合成,提示有助于面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与再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腺病毒向脊髓内转移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能否在脊髓水平修复神经根损伤。方法:在大鼠神经根切断吻合模型基础上,通过显微注射法在立体定位仪上将2μl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AxCA-BDNF)直接注入大鼠神经根损伤部相应的脊髓腹角。观察伤后脊髓尼氏染色神经元和轴突计量及形态学改变。结果:与单纯损伤组比较,注射AxCA-BDNF可明显增加神经根伤后尼氏染色阳性神经元的百分率、有髓神经纤维数目以及髓鞘厚度。结论:神经根重建结合BDNF基因治疗可明显减少神经根伤后尼氏染色神经元的死亡以及促进轴突再生,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神经根损伤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鼠脑创伤后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神经毒性作用机制及7-硝基吲唑(7-NI)和氨基胍(AG)的治疗作用.方法 雄性成年Wistar大鼠25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创伤组、AG治疗组、7-NI治疗组、AG+7-NI联合治疗组),每组又分为伤后1、3、6、12h及1、3、7、14d共8个时相点.采用Marmatou法制作大鼠重型弥漫性颅脑创伤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nNOS和iNOS表达情况,TUNEL法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双标染色观察细胞凋亡与nNOS、iNOS的关系.结果 创伤组海马CA1区nNOS表达在伤后6h达高峰,iNOS表达及细胞凋亡在伤后3d达高峰,各治疗组凋亡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伤后6h创伤组TUNEL与nNOS共阳性细胞较多,应用7-M后共阳性细胞明显减少.伤后3d创伤组TUNEL与iNOS共阳性细胞较多,应用AG后共阳性细胞明显减少.结论 大鼠脑创伤后nNOS和iNOS的过度表达对大脑神经组织具有毒性作用,是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原因之一.7-NI和AG可抑制nNOS和iNOS的活性,减少神经细胞凋亡,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促进血管性痴呆(VD)大鼠神经干细胞(NSC)增殖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60只,采用改良血管阻断加硝普钠降压法建立V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VD组和治疗组;治疗组腹腔注射EPO,分别于建模后7、14 d提取分离各组大鼠脑组织RNA,采用RT-PCR检测NSC增殖相关调控基因FGF2、EGF、TGFа表达。结果治疗组7 d、14 d时的FGF2、EGF表达均高于VD组(P〈0.05),TGFа表达两组无统计学差异;7 d时两组FGF2表达明显高于EGF(P〈0.05),14 d时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EPO通过上调胞外FGF2及EGF表达促进VD大鼠NSC增殖;在VD大鼠NSC增殖早期,FGF2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立军  顾晓明 《武警医学》2003,14(10):610-613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对大鼠创伤性面瘫恢复的影响及面神经核内IL-6表达的变化.方法通过大鼠面瘫前后腹膜内小剂量给予氨基胍,在伤后各个时间点上观察面瘫的恢复情况,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面神经核内IL-6阳性神经元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氨基胍在创伤性面瘫的轻、中度恢复上有促进作用,其面神经核内IL-6免疫反应性明显比对照组增强.结论氨基胍慢性干预明显促进面神经核内IL-6的表达,并促进创伤性面瘫的轻、中度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水肿细胞凋亡及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作大鼠单侧(左)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缺血再灌注组(24只)和EPO治疗组(24只),观察缺血后6、12、24、48小时脑组织含水量、SOD活性、MDA水平、细胞计数、TUNEL阳性细胞计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B法观察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和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 EPO组病理变化较缺血再灌注组轻,脑组织含水量显著减少,缺血后24小时及48小时,脑组织细胞数显著多于缺血再灌注组、TUNEL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少于缺血再灌注组.EPO组GSK3β和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数量明显下降,蛋白水平显著下降,脑组织SOD活性显著上升,MDA水平显著下降.结论 EPO能有效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水肿、细胞凋亡及脂质过氧化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兔面神经撞击伤后生长相关蛋白 (GAP - 4 3 )、神经丝蛋白 (NFP2 0 0 )的变化及丙酸睾丸酮 (TP)的促修复作用。方法 将 84只兔分为等渗盐水对照组和TP治疗组 ,用生物撞击机致面神经干中度损伤。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等方法观察GAP - 4 3、NFP2 0 0 的变化。结果 伤后两组面神经核内GAP - 4 3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和含量迅速增加 ,并于伤后 2周达高峰 ,TP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伤后 7天 ,NFP2 0 0 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和含量降至最低 ,对照组更为明显。伤后早期神经纤维变性、髓鞘崩解 ,伤后 2周治疗组可见少量新生神经纤维。结论 GAP- 4 3和NFP2 0 0 的表达与神经的再生修复过程密切相关 ,TP具有显著的促面神经损伤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orrow stromal cells,BMSCs)移植对脑挫伤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2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挫伤组(采用自由落体砸伤制备大鼠运动皮质区脑损伤模型)和BMSCs移植组(将培养纯化的BMSCs移植入损伤位点周围),每组8只大鼠。术后对动物进行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NSS);14 d后取脑组织观察移植细胞在体内存活、迁移情况;用RT - PCR技术检测宿主脑组织内凋亡基因Bax的表达变化。结果 脑挫伤组NSS为(12±3)分,较BMSCs移植组NSS(7±1)分明显升高(P<0.05)。移植的BMSCs能在宿主脑内存活并迁移;RT - PCR显示BMSCs移植组凋亡基因Bax表达(0.9±0.1)较脑挫伤组(1.1±0.2)明显减少(P<0.05)。结论 BMSCs移植能有效促进脑挫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促凋亡基因Bax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腺病毒介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转移对脑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重组腺病毒载体4μl注入承受单侧大脑皮质重锤打击伤的海马区,对照组注射病毒缓冲液。伤后3h,1,3,7,14d利用免疫组化单标和(或)双档染色、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双标染色、DNA末端原位标记以及流式细胞仪等方法,检测伤侧大脑皮质、海马区BDNF及凋亡相关信号表达的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注射病毒载体组动物术后3,7d海马CA1、CA3区BDNF神经元显著增多,而凋亡细胞显著减少(P<0.01);表达BDNF的神经元较少并同时表达凋亡相关信号。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BDNF基因转移对海马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面神经撞击伤后面神经核内生长相关蛋白(GAP-43)的变化及高压氧(HBO)治疗的影响。方法:利用BIM-Ⅱ型生物撞击机致家兔右侧面神经干损伤,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损伤后1、3、7、14和21天(分别用HBO治疗及不用HBO为对照)面神经核内GAP-43的变化,并用电镜观察面神经干超微结构变化。结果:面神经损伤第1天,伤侧面神经核区GAP-43样免疫反应性神经元(GLIN)开始增多,第14天其增多达到高峰,第21天逐渐下降。HBO治疗组伤后不同时期GLIN的增多明显高于对照组。伤后第21天,与对照组相比HBO组面神经干电镜观察可见较多的新生髓鞘。结论:HBO治疗可使伤后面神经核内GLIN增多,因而有助于面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与再生。  相似文献   

14.
放线菌酮对大鼠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放线菌酮对脑创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液压颅脑损伤模型中,观察伤后神经功能、神经病理学改变、细胞凋亡的特征以及凋亡促进基因bax的表达;比较治疗组在液压致伤前5min皮下注射放线菌酮(2.5mg/kg)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治疗组伤后行走功能、平衡功能障碍程度明显低于未治疗组(P<0.01)。治疗组大鼠伤后神经病理学改变减轻,不同脑区各个时间点凋亡细胞数均显著减少,DNA电泳未见凋亡带谱。伤后不同脑区bax蛋白水平升高,放线菌酮可抑制bax蛋白表达。结论:放线菌酮有效地抑制创伤后bax蛋白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减轻神经病理损害,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移植神经干细胞对脊髓全横断性大鼠部分结构与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 在脊髓全横断处移植神经干细胞 6 0d后 ,在横断处下方 3mm注射荧光金逆行标记轴突再生的上运动神经元 ,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神经干细胞在宿主内的分化 ,同时用体视学方法观测脑干细核和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内锥体细胞层的神经元密度变化。用BBB评分法和爬网格法观测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等。结果 移植的神经干细胞能在宿主内存活并向前后方向迁移到脊髓内 ,部分神经干细胞分化为GFAP、NF - 2 0 0和GAP -43阳性细胞。移植神经干细胞后在红核和感觉运动区内锥体细胞层可见有被荧光金荧光金标记的神经元胞体 ,脊髓横断处附近脊髓组织的溃变程度减轻 ,红核及躯体感觉运动区内神经元密度高于未移植组 ,大鼠后肢的自主运动功能明显好于未移植组。结论 神经干细胞移植入损伤脊髓后能分化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 ,能减轻脊髓的继发性损伤 ,保护受损伤的神经元 ,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大鼠胃肠道胆碱能神经分布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肝硬化大鼠胃肠动力及胃窦和小肠肌间神经丛胆碱能神经的变化。方法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肝硬化模型组和对照组,采用葡聚糖蓝2000为胃肠内标记物观察大鼠胃肠动力变化,乙酰胆碱酯酶(AchE)组织化学染色及肌间神经丛全层铺片技术观察胃窦及小肠肌间神经丛胆碱能神经的变化,并对其分布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肝硬化组大鼠胃肠动力明显减弱(P<0.01),胃肠道肌间神经丛胆碱能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神经纤维变细,分布较稀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肝硬化大鼠胃肠运动功能减退与胃肠道肌间神经丛胆碱能神经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脑挫伤大鼠神经行为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挫伤组(采用50 9重锤自30 cm处自由落体撞击制备大鼠运动皮质区脑损伤模型)和脑挫伤并高压氧治疗组(高压氧治疗,每天1次,连续7 d),每组10只大鼠。术后7d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NSS),观察动物运动和平衡功能缺损和改进情况。细胞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中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大鼠脑挫伤后出现不同程度抽搐、瘫痪、平衡功能缺失。脑挫伤组NSS评分为(5.6±1.1)分,较假手术组的(0.3±0.1)分明显升高(P<0.05);高压氧治疗组NSS功能评分为(3.7±0.7)分,较脑挫伤组明显减少(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脑挫伤组VEGF阳性神经元数为(15±3)个,较假手术组(27±2)个明显减少(P<0.05);高压氧治疗组VEGF阳性神经元数为(2l±2)个,较脑挫伤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能有效促进脑挫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VEGF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骶髓后联合核(SDCN)内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形态学反应的影响,初步探讨SDCN内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参与针刺调控UC的中枢神经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溃疡性结肠炎组(UC组)、UC+电针足三里穴组(足三里穴组)和UC+电针非经穴组(非经穴组),足三里穴组根据针刺的时间又分为1、3、5d 3个亚组,每组8只大鼠。采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液灌肠法诱导建立UC大鼠模型。实验结束后处死各组动物,取骶髓切片,采用抗Fos/抗GFAP双标记(分别标记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和抗OX42(标记小胶质细胞)的ABC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除对照组外,Fos阳性神经元、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和OX42阳性小胶质细胞的表达均集中对称分布于SDCN内。以UC组和非经穴组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阳性免疫反应表达最高,而足三里穴组各时间点的阳性表达均较前两组明显减少(P〈0.01)。电针足三里穴组各时间点比较,5d组较1d组阳性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骶髓后联合核内免疫阳性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参与了电针足三里穴对UC大鼠的抗炎作用过程;电针调节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功能活动与针刺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羧基末端PDZ结合配体(carboxy-terminal PDZ ligand of nNOS,CAPON)mRNA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脊髓横断模型,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PCR)及原位杂交与免疫荧光技术结合的方法检测正常成年大鼠脊髓内以及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损伤段脊髓组织中CAPONmRNA的表达,采用cresylviolet染色计数脊髓组织内存活神经元。结果 CAPON mRNA在对照组大鼠脊髓内呈低水平表达于前角神经元,脊髓损伤后表达于灰质各部分神经元及白质。在损伤早期2h表达开始升高,于8h达到高峰,随后1d有下降趋势,3d时稍有上升,损伤后14d恢复至正常水平。而nNOSmRNA在损伤后2h迅速上调,于8h达高峰,随即下降至正常水平。在此过程中,有神经元凋亡现象的发生。损伤后2h存活神经元的数量即减少,随后稍有增多,但仍少于对照组,3d后存活神经元再度减少,持续至14d。结论 大鼠脊髓损伤后CAPONmRNA表达发生变化,提示CAPON可能通过调节nNOS的活性及亚细胞定位而影响神经元的凋亡,在脊髓损伤病理过程中发挥积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动态观察汉防己甲索( tetrandrine,Tet)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jury,ASCI)后神经细胞凋亡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该病治疗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将95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急性脊髓损伤组(ASCI组)、汉防己甲素(Tet)组和甲基强的松龙组(Mp)组.空白对照组5只大鼠,其他每组30只大鼠.除空白对照组外,所有动物均用改良Allen重物打击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于术后8h、1,3,7,14和21 d每组处死5只大鼠,观察损伤段脊髓的形态结构、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cl -xl和Bcl -xs)的表达,运用流式细胞仪对标本进行凋亡细胞半定量分析. 结果 (1)组织学改变:除空白组无明显改变外,ASCI组组织水肿,神经元变性,部分坏死,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Tet组损伤程度减轻;Mp组更轻,无明显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2)凋亡基因表达检测:除空白组外,余各组在相同时相点,Bcl -xs表达量ASCI组较多,Tet组明显减少,Mp组更少;而Bcl -xl表达量则反之,且各组在伤后7d达高峰.(3)凋亡细胞半定量分析: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凋亡细胞数均在伤后7d达峰值,之后逐渐减少;同一时相点各组间凋亡细胞比较,Tet组明显少于ASCI组,而多于Mp组. 结论 ASCI后Tet对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有明显的积极干预作用,可显著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应用Tet治疗ASCI应越早越好,7d内有效;与甲基强的松龙相比,Tet对ASCI的疗效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