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大鼠弥漫性轴突损伤(DAI)早期脑内各部位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表达的变化。方法 应用瞬间旋转致伤装置使16只SD大鼠发生DAI,并于伤后3h、6h分批处死(每时间点8只),另取8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在24h后处死。取各组大鼠脑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检查损伤后早期不同时间皮质下白质、海马、胼胝体、脑干区域的病理学改变。各部位(胼胝体、海马、脑干)的切片在显微镜下(200倍)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损伤后3h,大脑皮质下白质、胼胝体和脑干β-APP呈弱阳性表达;损伤后6h,轴突局部免疫反应阳性较前明显增强,范围增大,半定量分析显示,胼胝体、海马、脑干的免疫反应均强于3h组。结论 β-APP在DAI早期(伤后3h)即有明确表达,并呈逐渐增强趋势,可作为DAI早期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β淀粉样前体蛋白与弥漫性轴索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后,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rnyloid precursor β-APP)在轴索内积聚,是轴索损伤的一个重要病理标志。许多研究通过β-APP的检测,对轴索损伤的程度进行评估。β-APP在病理状况下分解生成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betaprotein,Aβ),后者具有多方面的神经毒性作用。笔者现对β-APP的结构、功能、代谢和它在DAI后的表达、作用及其机制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3.
重型颅脑损伤的神经轴索形态改变与病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生机制,将大鼠制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模型和Mamarou自由落体致伤模型.对DAI鼠脑行小鼠抗神经纤维丝(NF)蛋白NF68亚单位和HSP70免疫组化检测,延髓部分行电镜观察;对落体致伤鼠脑左顶叶皮层行HE和HSP70检测.结果发现,DAI大鼠伤后30min延髓轴索纡曲肿胀,髓鞘轻度分离,轴浆NF结构紊乱;伤后2h~24h,轴索破坏渐重并形成轴缩球;髓鞘局部断裂,线粒体空泡变,部分胞浆溶解,NF68染色强度也渐增强.两组的HSP70的变化趋势一致,均在伤后3h开始表达,24h达高峰,72h下降.该结果说明DAI可引起NF结构破坏,缺血和缺氧等因素诱发了HSP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不同时间Fos蛋白在脑皮质、脑干的表达,进一步阐明脑损伤后弥漫轴索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45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5只)和损伤组(40只)。损伤组复制Marmarou DAI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伤后不同时间脑皮质、脑干神经元Fos蛋白表达。结果外伤后0.5 h Fos蛋白表达开始增加,1d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12 d后基本消失。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损伤组伤后0.5、1、4、12 h、1、4 d Fos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增多(P<0.01)。结论DAI的形成和发展与伤后的时间存在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颅脑损伤中一种常见的原发性损伤,以胼胝体、脑干等脑中线部位局灶性病变及脑白质广泛性轴索损伤为特征,患者常伤情重,治疗难,预后差[1].临床及生物力学研究表明,DAI的发生有其独特的致伤机制,即由外力使颅脑产生旋转和(或)直线加速度,脑组织内部发生剪应力作用导致神经轴索和小血管损伤,同时颅脑特殊结构对于应力分布和应变响应也起着重要作用,进而影响DAI病灶的形成和分布.  相似文献   

6.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颅脑损伤中一种常见的原发性损伤,以胼胝体、脑干等脑中线部位局灶性病变及脑白质广泛性轴索损伤为特征,患者常伤情重,治疗难,预后差[1].临床及生物力学研究表明,DAI的发生有其独特的致伤机制,即由外力使颅脑产生旋转和(或)直线加速度,脑组织内部发生剪应力作用导致神经轴索和小血管损伤,同时颅脑特殊结构对于应力分布和应变响应也起着重要作用,进而影响DAI病灶的形成和分布.  相似文献   

7.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颅脑损伤中一种常见的原发性损伤,以胼胝体、脑干等脑中线部位局灶性病变及脑白质广泛性轴索损伤为特征,患者常伤情重,治疗难,预后差[1].临床及生物力学研究表明,DAI的发生有其独特的致伤机制,即由外力使颅脑产生旋转和(或)直线加速度,脑组织内部发生剪应力作用导致神经轴索和小血管损伤,同时颅脑特殊结构对于应力分布和应变响应也起着重要作用,进而影响DAI病灶的形成和分布.  相似文献   

8.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玉芸  李梅   《放射学实践》2009,24(8):913-915
急性颅脑损伤是常见的多发性疾病,也是病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中青中年人占多数。弥漫性轴索损伤是颅脑外伤的主要病理类型之一。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概述头颅遭受撞击后,发生突然的轴向运动,不同层次的脑组织的轴向运动加速度不同,各部位脑组织的密度不同,所以不同部位的脑组织所承受的剪切力不同,受到轴向牵拉神经轴索和血管扭曲而断裂分离,此即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injury,DAI)。这种损伤好发于不同密度的组织结构之间,如大脑灰质和白质结合处(胼胝体、基底节、内囊及脑干上端等)。  相似文献   

9.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头部加速运动引起的脑白质轴索广泛性损伤。我们报告18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提出DAI的CT诊断标准;大脑皮髓质交界处、基底地内囊区域、胼胝体、脑干或小脑一个或多个直径≤2cm的出血灶和/或脑室内出血,无明显颅内血肿和挫裂伤;或CT仅提示急性弥漫性脑肿胀,蛛网膜下腔出血,但伤后原发性持久昏迷,无脑缺氧情况。在384例急性脑外伤中,CT诊断DAI18例。对DAI的发病机理、CT表现的病理基础及诊断标准、CT表现与临床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使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研究大鼠创伤性轴索损伤(traumatic axonal injury,TAI)后组织代谢改变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方法 使大鼠头颅发生线加速和角加速运动制作TAI模型.于伤前和伤后24 h采用多体素MRS方法检测大鼠脑内多个部位的组织代谢状态,分析伤后N-乙酰门冬氨酸(NAA)/总肌酸(Cr)、NAA/胆碱类化合物(Cho)和Cho/Cr值变化及NAA/Cr值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免疫组化标记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β-APP)观察轴索损伤情况.结果 与伤前相比,伤后24 h时NAA/Cr、NAA/Cho值显著下降(P<0.05).Cho/Cr值轻度升高(P>0.05);NAA/Cr值出现较大降低幅度的部位依次为脑干、海马、内囊、胼胝体和丘脑.病理学检查示这些部位出现轴索损伤.结论 TAI后脑组织出现严重代谢紊乱,以脑干、海马等部位变化最为显著.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brain metabolic changes and evaluate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s after traumatic axonal injury (TAI)in rats by using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Methods The TAI model was made by subjecting the head of the rats to the linear and angular accelerations.The multi-voxel MRS was employed to detect the tissue metabolic state at the levels of hippocampus-caudate and pons prior to injury and at 24 hours after injury.The alterations of NAA/Cr,NAA/Cho and Cho/Cr values as well a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AA/Cr reduction were accesse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for β-APP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injured axons. Results A siguificantdecrease in NAA/Cr and NAA/Cho(P<0.05)and subtle increase in Cho/Cr(P>0.05)were observed in rats at 24 hours after TAI in comparison to the pre-injury levels.Notable decrease in NAA/Cr value was observed in the areas including the brain stem,hippocampus,internal capsule,corpus callosum and thalamus,where axonal injuries were confirmed by the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Conclusion Metabolic imbalances Occur in the brains of rats with TAI.with notable changes in the brain stem and the hippocampus.  相似文献   

11.
镁离子对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镁离子(Mg^2 )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脑干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350~450g,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每组为12只。采用改良Marmarou模型制作DAI模型,伤后30min分别给予MgSO4 250μmol/kg、等渗盐水0.2ml,伤后24h处死。用透射电镜分别检测脑干超微结构,并行综合组织损伤评分。结果伤后24h,对照组髓鞘分离,线粒体嵴明显肿胀;实验组未见髓鞘分离,线粒体轻度肿胀。实验组脑干综合组织损伤程度评分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Mg^2 可在超微结构水平阻止DAI轴索的继发性损害,对DAI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磁共振波谱(MRS)技术对大鼠弥漫性轴突损伤(DAI)进行早期检测,观察DAI早期神经化学代谢的改变,探讨DAI早期MRS检测的最佳时间。方法应用瞬间旋转的致伤装置制作SD大鼠(n=16)DA]模型。在伤前和伤后2、3h进行MRS检测,并进行自身对照。结果胼胝体区域NAA/Cr、Cho/Cr伤后3h明显下降;脑干区域NAA/Cr伤后2h明显下降,Cho/Cr伤后3h明显下降。结论MRS技术对诊断弥漫性脑损伤后的显微病理改变具有高度的敏感性;NAA/Cr比值在受伤后2~3h的急性下降预示着神经轴突功能损伤;Cho水平的急性下降可能与膜的分解代谢有关,尤其在外伤初期3h;推测大鼠DAI早期MRS的最佳检测时间为2~3h。  相似文献   

13.
环孢素A对轴索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轴索及其相应的神经元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的表达规律,以及环孢素A(CsA)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CsA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9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8只(其中3只制作电镜标本)、DAI组(B组)41只、CsA处理组(C组)41只。对B、C两组大鼠右侧视神经施以牵拉,C组大鼠在牵拉伤后即刻按20mg/kg腹腔注射CsA。B、C组分别在伤后、CsA处理后1,3,6,12h、1,3,7d处死,其中3h、1d各为8只大鼠(3只制作电镜标本),其余时间点各5只大鼠。光镜和电镜观察神经轴索及其相应神经元胞体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和神经轴索中β—APP的表达。结果 (1)组织病理学观察:B组大鼠右侧视神经牵拉伤后神经轴索、RGCs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C组动物相应的病理变化明显减轻;(2)β—APP表达:①B组大鼠RGCs β—APP阳性表达呈双相变化,1,3h阳性表达强度明显低于A组,1,3,7d阳性表达强度明显高于A组;C组大鼠RGCs β—APP阳性表达规律与B组相似,但1,3,7d β—APP阳性表达明显低于B组。②B组轴索β—APP阳性表达在各个时相点明显增加,3h达到高峰;C组轴索β—APP阳性表达规律与B组相似,除1h外,其余时相点阳性表达明显低于B组,但表达强度仍明显高于A组。结论 β—APP长时间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DAI后的继发性病理变化;CsA对DAI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部分与β—APP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鼠头颅侧向旋转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大鼠12只,随机均分为损伤后30min、2h、24h及对照组,制作头颅侧向旋转脑DAI模型。脑矢状切片经用小鼠抗神经纤维丝(NF)蛋白NF68亚单位的血清、免疫组化ABC法与DAB+H2O2显色技术等处理。选延髓部分,薄片间包埋,光镜定位,阳性区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结果伤后30min光镜下延髓轴索迂曲肿胀;电镜下髓鞘轻度分离,轴浆NF结构紊乱。伤后2~24h,轴索破坏随时间渐重,光镜下轴索明显肿胀、断裂并形成轴缩球;电镜下髓鞘显著分离,局部断裂,线粒体空泡变并移向周边,部分胞浆溶解。和正常对照比,伤后轴索轴浆NF68染色也明显增强;伴随轴索结构的变化,NF68阳性轴索染色强度和数量逐步递增。结论大鼠头颅侧向旋转后脑神经轴索内NF蛋白的NF68亚单位免疫活性显著增强,引起NF结构紊乱,终致轴索肿胀、断裂并形成轴缩球。  相似文献   

15.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表现(附6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CT征象,为DAI的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临床确诊的DAI的早期CT表现。其中,男52例,女16例,年龄6-72岁,平均32.3岁,51例采用保守治疗,17例行开颅减压术,死亡37例(54.4%),重残21例(30.9%),CT扫描在伤后30分钟至24小时进行,使用岛津SCT-4500TE型全身CT机行非增强扫描。结果:脑白质内单发或多发小出血灶49例(大脑半球37例,基底节区4例,胼胝体6例,脑干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脑室出血5例,弥漫性脑肿胀58例。结论:CT是早期诊断DAI的有效方法。并可提示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表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加深对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CT表现的认识 ,以助于临床早期正确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 56例DAI的临床及CT资料 ,其中男 44例 ,女 1 2例 ,车祸伤 43例 ,高处坠落伤 1 3例 ,全部病例均具有伤后立即原发性昏迷。结果 ①脑实质出血灶 44例 ,呈斑点状 ,直径多小于 2cm ,主要位于胼胝体、脑干、基底节 -内囊区及皮髓质交界部。②蛛网膜下腔或 /和脑室出血 41例。③弥漫性水肿 9例。④合并硬膜外血肿 5例 ,硬膜下血肿 1 6例。结论 DAI的CT征象有其特点 ,对于临床早期正确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鼠头颅侧向旋转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形态学改变。方法 大鼠12只,随机均分为损伤后30min、2h、24h及对照组,制作头颅侧向旋转脑DAI模型。脑矢状切片经用小鼠抗神经纤维丝(NF)蛋白NF68亚单位的血清、免疫组经ABC法与DAB+H2O2显色技术等处理。选延髓部分,薄片间包埋,光镜定位,阳性区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结果 伤后30技术等处理。选延髓部分,薄片间包埋,光镜定位,阳性区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结果 伤后30min光镜下延髓轴索迂曲肿胀;电镜下髓鞘轻度分离,轴浆NF结构紊乱。伤后2-24h ,轴索破坏随时间渐重,光镜下轴索明显肿胀、断裂并形成轴缩球;电镜下髓鞘显著分离,局部断裂,线粒体空泡变并移向周边,部分胞浆溶解。和正常对照比,伤后轴浆NF68染色也明显增强;伴随轴索结构的变化,NF68阳性轴索染色强度和数量逐步递增。结论 大鼠头颅侧向旋转后脑神经轴索内NF蛋白的NF68亚单位免疫活性显著增强,引起NF结构紊乱,终致轴索肿胀、断裂并形成轴缩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观察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液压颅脑损伤模型制备32只DAI的SD大鼠模型,并于模型制作前、DAI后6h和24h分别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和SWI成像(GE 3.0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比较各序列图像上DAI病灶检出数,在各时间点SWI图像上测量双侧皮髓质交界处感兴趣区(ROI)的相位弧度值,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SWI对DAI病灶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的MRI序列(P<0.05)。伤后6h,骨窗侧出血灶相位弧度值较致伤前变为负值;对侧相位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4h,DAI鼠出血灶部位的相位弧度值较伤后6h相位弧度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出弥漫性轴索损伤病灶的敏感性高于常规MRI序列,相位弧度值的变化反映了DAI的宏观变化过程,其变化规律与顺磁性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Calpain抑制剂Ⅰ对非断离性轴索损伤 (NDAI)继发断离的影响 ,探讨NDAI的治疗途径。 方法 将 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Calpain抑制剂Ⅰ组和对照组各 8只 ,液压冲击致大鼠脑弥漫性损伤 ,比较两组伤后 2 4 ,72h胼胝体区、间脑中脑区、桥脑延脑区和小脑区肿胀轴索及轴索球最大密度变化。 结果 大鼠致伤后 ,NF6 8免疫组化显示肿胀的轴索及轴索球。伤后 2 4h ,Calpain抑制剂Ⅰ组桥脑延脑区、小脑区肿胀轴索及轴索球最大密度明显减少 (P <0 .0 1) ;伤后 72h ,Calpain抑制剂Ⅰ组小脑肿胀轴索及轴索球减少 (P <0 .0 5 ) ,而胼胝体区、间脑中脑区、桥脑延脑区变化不明显 (P >0 .0 5 )。 结论 Calpain抑制剂Ⅰ可减轻NDAI的继发断离 ,主要是减少损伤较轻的NDAI的继发断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CT表现并和临床症状相结合,评价CT在DA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确诊的56例DAI病例的CT资料,并与临床症状相对照。结果:51例脑质中见到一个或数个点状出血灶,其中大脑半球35例,胼胝体8例,脑干5例,小脑2例,脑室1例,52例出现弥漫性脑肿胀。结论:脑CT扫描是临床诊断DAI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