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硬膜下血肿并发脑梗死1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硬膜下血肿并发脑梗死16例单宝昌索班西袁志忠慢性硬膜下血肿与脑梗死临床上均较常见,且多见于老年患者,两者并存时给诊断和治疗增加了困难.笔者1985年1月~1996年3月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80例,其中16例并发脑梗死(占20%).现总结并分析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婴幼儿急性创伤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2-2008年期间收治的年龄<3岁的48例婴幼儿急性创伤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结果 婴儿31例,占65%;跌伤37例,占77%;12例(25%)有原发意识障碍,8例(17%)出现抽搐,8例(17%)合并颅骨骨折.18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13例入院立即手术),7例行钻孔外引流,23例行保守治疗.1例因脑疝死亡,2例伴肢体运动功能减退,45例治愈.结论 婴幼儿急性创伤性硬膜下血肿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婴儿,早期易被忽视,易转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或积液,早期诊断、积极外科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冲洗引流术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32例行钻孔冲洗引流术的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气5例,硬膜下积液3例,血肿复发1例。结论钻孔冲洗引流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快速自溶性急性硬膜下血肿是能在短时问快速自然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约占急性硬膜下血肿的3%。以往对此病缺乏足够的认识,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10年资料完整的快速自溶性急性硬膜下血肿32例,并对其发生机制、CT动态表现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5.
侯林生  张锋 《西南军医》2007,9(4):36-36
目的探讨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治疗的38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复查头颅CT并发硬膜下积气5例,硬膜下积液3例。1个月后再次复查头颅CT显示硬膜下积气、积液均吸收,全部病例临床治愈。结论钻孔冲洗引流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之一,手术简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创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在111例创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诊疗过程中,行CT/MRI动态检查,诊断明确后均采取手术治疗。结果创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成慢性硬膜下血肿多见于老年人,动态CT和/或MRI检查有助于发现TSE向CSDH的早期转变,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创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成慢性硬膜下血肿多见于老年患者,其动态转化的时间不确定,动态CT和/或MRI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手术治疗(包括钻孔引流和开颅血肿清除血肿外膜剥离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单孔钻颅引流术治疗86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其中83例治愈,治愈率96.9%.该方法简单、操作容易,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单孔钻颅引流术治疗96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其中93例治愈,治愈率96.9%.该方法简单、操作容易,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移行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伟 《创伤外科杂志》2001,3(4):309-309
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移行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机制。 认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与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应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47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术后11例并发症的形成原因,并总结其有效的防治措施。结果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为颅内积气7例,血肿复发1例,继发性颅内血肿2例,脑脊液漏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4%,经治疗全部治愈。结论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创伤小,治愈率高,但并发症并不少见,对并发症的防治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提出合理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资料、诊断、治疗方法及其效果。结果:38例均行钻孔引流,无死亡及重度残疾。术后复查头CT,血肿消失、症状消失者35例,治愈率为92.1%;血肿消失、遗有精神功能障碍者3例,好转率为7.89%。术后随访1-2年,1例复发,复发率2.6%,二次钻颅手术后痊愈。结论:颅骨钻孔引流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经典方法,效果满意。但是在术中需要注意预防脑组织损伤及气颅发生。  相似文献   

12.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老年人常见的颅内出血性疾病^[1]。导致术后血肿复发的原因尚未完全明确。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1月-2012年1月我院8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资料,研究术后脑中线移位与血肿复发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搜集资料完整的62例亚急性与慢性硬膜下血肿。通过查阅文献,对亚急性与慢性硬膜下血肿病理及CT表现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亚急性及慢性硬膜下血肿CT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间在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92例,观察组实施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术,对照组实施经皮锥颅引流术,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7.8%)明显高于对照组(8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3.3%)明显低于对照组(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疗效确切,复发率较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及手术要点,认为钻孔引流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6.
我科自2001年2月至2007年2月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68例,在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时以自制套管针放置引流管,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头部外伤后超过3周以上出现症状,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老年人。占颅内血肿的10%左右,且双侧血肿率高达14%[1]。该病头部外伤致伤原因较轻,起病隐匿,一旦慢性高颅压的症状出现,大都需要手术钻孔治疗。现将钻孔引流术后低颅压防治中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硬膜下血肿是发生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血肿,是颅脑外伤中常见的颅内血肿之一。根据血肿形成的时间和临床外伤后出现症状的早晚,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硬膜下血肿三型,常为外伤造成皮层动脉分枝或静脉的断裂,是严重的脑挫裂伤并发症,一般为新月形,但慢性硬膜下血肿及特殊部位硬膜下血肿形态则不同。本文收集了自2000年至2003年间的20例病例进行分析,有利于提高对此认识。  相似文献   

19.
孙翔宇 《西南军医》2008,10(2):36-37
目的总结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和预后情况。结果本组病例全部达到治愈标准。临床症状均在7天内消失,2周后CT复查血肿消失。结论单孔或双孔钻颅血肿引流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1966年Birkner 等对其慢性硬膜下血肿所作描述:“大脑由广泛的钙化壳所围绕类似于盔甲心而称为盔甲脑”。慢性硬膜下血肿钙化是不常见的,而且多见于儿童和年青成人。大系列钙化中,慢性硬膜下血肿的10%头颅平片见钙化。本文描述在病史和钙化范围不同的另5个病例其中包括2例“盔甲脑”的CT 变化。例1平片见颅内两侧钙化。CT见两侧脑外新月状低密度区与脑表面间有钙化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