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近年来被广泛认识并接受的慢性肝脏疾病,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etS)的肝脏表现。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隐袭性、进展性、全身弥漫性、终身相伴的动脉病变,它可同时累及颈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等动脉系统,而颈动脉是其好发和早发部位。NAFLD可导致人体内的脂蛋白及炎症因子代谢等方面的异常。而这些可以促进及加速AS的进程。血脂康可降低血清中脂蛋白及炎症因子的水平,可用于治疗脂肪肝及防治动脉硬化。近年来人们对血脂康可用于治疗动脉硬化及脂肪肝有了初步的了解。本研究就这方面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刘锴  陈财忠  温喜喜  王剑  曾蒙苏 《放射学实践》2019,34(11):1182-1185
【摘要】目的:应用压缩感知联合并行成像(uCS)技术进行肝脏增强磁共振多动脉期成像,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本院临床诊断肝脏占位的病例80例,所选病例分为压缩感知联合并行成像(uCS)扫描组和常规并行成像(PI)扫描组,每组患者各40例进行磁共振肝脏增强扫描。对uCS组扫描所得多组动脉期图像成像效果和图像质量对比PI组做综合评价,根据连续多组动脉期图像绘制病灶及肝脏强化曲线。结果:uCS组显示连续8组动脉期图像,所示动脉晚期精确率优于PI组(100% vs 88%)。uCS组呼吸伪影评分显著高于PI组(3.50±0.51 vs 2.97±0.73,P<0.01)。uCS肝脏边缘清晰度优于PI组(3.25±0.63 vs 2.95±0.71,P<0.05)。uCS组病灶对比度低于PI组(2.65±0.53 vs 3.30±0.65,P<0.01)。uCS组图像质量总体评分与P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8±0.73 vs 3.10±0.74,P>0.05),uCS组多期图像可描述病灶动脉期连续强化过程。结论:uCS技术应用于肝脏增强磁共振成像可提高时间分辨力,减少动脉期伪影,获取更多病灶血供信息,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肝脏兼容性血管造影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MSCT肝癌CT检查患者45例,于动脉期22s、门静脉期55s行肝脏双期增强扫描,采用MPVR、MIP、VR、SSD重建技术行肝动脉、门静脉兼容性血管成像。其中22例作了肝动脉DSA造影及介入治疗。结果 动脉期肝动脉血管造影(SCTA)显示肿瘤血管31例,肿瘤染色17例,动-门脉分流(APS)9例。门脉期门静脉造影(SCTP)检出肿瘤对门静脉的侵犯25例,门静脉癌栓16例。MSCT显示的肿瘤血管、肿瘤染色、供血动脉的来源分布、APS及门静脉癌栓与DSA图像基本一致。MPVR、VR有利于检出肝癌供血动脉、肿瘤血管、肿瘤染色、APS及门静脉癌栓。结论 MSCT肝脏兼容性SCTA、SCTP血管造影,可为临床及肝癌介入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4.
CT灌注扫描在肝肿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 研究肝脏良恶性肿瘤多层螺旋CT各灌注参数的改变和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 100名受检者行肝血流的CT灌注扫描,其中良性肿瘤组15例,恶性肿瘤组81例,正常组4例。应用去卷积算法模式计箅相应病变区域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通透性(PS)、肝动脉指数(HPI)和肝动脉灌注量(HAP)。根据不同肿瘤的相关参数图来评价良恶性肿瘤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 81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HPI、BF及HAP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及正常组织,而MTT却明显降低;BV和PS值与良性肿瘤及正常组织无显著差异。结论 灌注参数HPI、BF、MTT和HAP可有效地评价肝脏肿瘤的血流状态,在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用双源CT双能量扫描,探讨正常肝脏、胰腺、脾脏的碘含量特征,建立正常肝脏、胰腺、脾脏的碘含量参考值。方法:对54例非器质性疾病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双期增强扫描。使用Siemens Dual Energy-Liver VNC 图像处理软件对动脉晚期、门静脉期0.7 mm图像进行分析处理。测量肝脏、胰腺(胰头、胰体、胰尾)、脾脏及腹主动脉(腹腔干开口的上一层面)的含碘值,并计算标化含碘值(nIC )。结果:正常肝脏在动脉晚期和门脉期的 nIC 值分别为0.10±0.09和0.40±0.09;正常胰腺各部位在动脉晚期的nIC 值分别为0.29±0.32(胰头)、0.29±0.31(胰体)和0.28±0.35(胰尾),在门脉期分别为0.49±0.21(胰头)、0.46±0.17(胰体)和0.46±0.16(胰尾);正常脾脏在门脉期的 nIC 值为0.02±0.05。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组间正常肝脏、胰腺和脾脏nIC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不同部位nI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扫描期相肝脏nI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 扫描可获得正常肝脏、胰腺、脾脏的碘含量,可为肝脏、胰腺及脾脏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光梭各向同性扫描在肝脏磁共振灌注加权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2月本院30例患者均实施肝脏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15例患者利用动脉期多时相扫描方法行灌注成像,为常规组;15例患者利用光梭各向同性扫描方法行灌注成像,为ISO组。评估肝脏边缘锐利度、血管清晰度、形变和伪影在内的主观图像质量指标,同时比较包含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在内的客观图像质量指标。结果:主观评分结果显示轴面图像上ISO组图像伪影明显<常规组(P<0.05),而在肝脏边缘的锐利度、血管清晰度、形变上,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建冠状面和矢状面上ISO组的主观评分质量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在肝脏边缘的锐利度、血管清晰度、伪影和形变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1)。客观评分结果显示在动脉期、门脉期两组图像SNR和CNR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光梭各向同性扫描应用于肝脏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中具有明显优势,实现了任一平面/斜面高分辨三维重建,在肝脏疾病诊断和肝脏外科手术实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韩瑞  黄璐  蒋鸿  宋少辉  尹龙  彭勇  张东友 《放射学实践》2021,36(10):1238-1242
【摘要】目的:探讨双低剂量4D-CT灌注替代常规肝脏四期CT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肝脏疾病患者行肝脏CT平扫、低辐射剂量及低对比剂浓度的4D-CT灌注成像及延时期成像,通过使用动态血管成像软件对多期灌注图像进行处理,得到融合后平扫期、融合后动脉期、融合后静脉期。对比双低剂量4D-CT灌注总辐射剂量与常规肝脏四期CT成像辐射剂量,融合后平扫图像与常规平扫图像在信噪比、对比噪声比上的差异,并采用主观评分的方法对融合后平扫、融合后动脉期、融合后静脉期图像进行评分。结果:双低剂量肝脏4D-CT灌注成像患者接受的碘剂浓度较低,总辐射剂量为1129.0(1087.0~1296.0)mGy·cm,常规肝脏四期CT成像辐射剂量为(1265.9±284.3)mGy·cm(P=0.13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融合后平扫信噪比5.9(4.8~7.1),常规平扫信噪比5.8±1.9(P=0.36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融合后平扫肝脏对比噪声比0.90±0.62,常规平扫肝脏对比噪声比1.06(0.61~1.40),P=0.15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D灌注融合后平扫、融合后动脉期、融合后静脉期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3分,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求。结论:双低剂量4D-CT灌注替代常规肝脏四期CT成像是可行的,不仅可以得到灌注信息,还能使用动态血管成像软件处理后所得到的融合后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图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求。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肝病的CT诊断水平 ,对其检查方法和技术的探讨已有不少文献报道。本文就使用电子束CT多层流动扫描模式对获得的肝脏时间 -密度曲线进行研究 ,探讨最佳造影剂注射剂量和注射速率 ,以掌握肝脏强化的规律 ,从而提高肝脏双相扫描图像的质量。选择24例对肝脏进行多层流动扫描(multislicescanmodeMSM)。按造影剂不同注射速率和不同剂量将病人分为A、B、C、D四组(表1)。四组病人均无明显循环功能障碍 ,无阻塞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巨大肝脏占位和腹部占位病变 ,无肝硬化和明显胸腹水。用高压注射器分别以不同…  相似文献   

9.
临床应用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肿瘤的检出很有价值。肝脏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中动脉期成像尤为重要,因为大多数病变于动脉期强化较有特点,特别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完美的动脉期成像,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帮助很大[1]。为了获得一个良好的肝动脉期  相似文献   

10.
王学廷  王涛  潘为领  冯丽 《人民军医》2013,(12):1429-143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b幅C醋)在评价颈动脉分叉平面及颈外动脉主要分支解剖关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头颈部联合CT血管造影(CTA)检查无头颈部占位性病变200例,采用MSCTA检查,并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测量颈动脉分叉平面的位置、颈外动脉主要分支起始部至颈动脉分叉的距离、颈外动脉各分支起始部间的距离,以及颈外动脉主要分支间的起源关系。结果:本组200例共观察颈动脉分叉400侧,其中,颈动脉分又平面的位置以平甲状软骨上缘较多见,为204侧;甲状腺上动脉至颈动脉分叉距离(2.10±0.51)mm,舌动脉为(12.90土7.13)mm,面动脉为(18.90土8.60)mm;面动脉至舌动脉距离(5.10±6.11)mm,面动脉至甲状腺上动脉距离(13.01±7.28)mm,舌动脉至甲状腺上动脉距离(6.36士4.74)mm。甲舌共干6侧,占1.5%;舌面共干76侧,占19.O%;甲舌面共干4侧,占1.0%。结论:MSCTA能清楚、直观、立体地显示颈动脉分叉平面及颈外动脉主要分支生理状态下的解剖关系。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能谱CT单能量成像对优化肝脏血管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部能谱CT检查的35例腹部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应用能谱分析软件,分别采用140kVp混合能量模式(QC)、70keV单能量、最佳单能量模式进行肝总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重建,比较QC、70keV和最佳单能量3组图像肝总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的CT值、图像平均噪声值(IN)、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佳单能量组、70keV组、QC组肝总动脉的CNR分别为(24.55±10.86)、(18.12±8.32)和(11.64±4.64),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74±0.16)、(4.04±0.30)和(3.62±0.35)分;门静脉CNR分别为(6.94±2.73)、(4.26±1.90)和(2.97±2.11),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45±0.30)、(3.87±0.37)和(3.30±0.34)分 ;肝静脉CNR分别为(5.74±2.28)、(4.24±1.92)和(2.72±1.44),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31±0.33)、(3.75±0.41)和(3.24±0.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最佳单能量组肝脏血管的CNR、SNR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优于70keV单能量组和QC组。结论:能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能够提高肝脏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的CNR和SNR,从而优化肝脏血管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各种影像学检查中,CT动脉性门脉造影(CTAP)双期扫描是目前公认的最佳检查方法。应用CTAP检查,对直径大于或等于1-0cm病变的敏感性约为60%~80%,而病变直径小于1-0cm时其敏感性则明显减低。由此可见,应用CTAP对肝脏占位性病变检查,至少有两点不足:(1)难于发现肝内直径小于1.0cm的占位性病变。(2)由于受团注对比剂(contrastmedia,CM)量及患者具体血液循环时间的影响,难于准确把握CTAP的具体扫描时间,给诊断带来许多困难。应用肝脏特异性对比剂(…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肝脏肿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MSCT)肝脏三期扫描,研究肝脏血管成像在肝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75例怀疑或者已知肝脏肿瘤的患者行MSCT肝脏三期扫描,男性46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56岁,年龄范围24~77岁。其中肝细胞癌45例,血管瘤15例,腺瘤3例,肝转移癌12例,病理确诊51例(68%),其余24例(32%)经临床随访与治疗和实验室检查确诊。通过病人肘静脉以3ml/s速度注射90~120ml含碘对比剂,在注射对比剂后25s、50s、90s开始扫描,获得相应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图像。所有数据采用1mm薄层重组,0.5mm薄层间距,然后传输到工作站进行VR、MIP图像重组。结果:通过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血管成像和图像后处理,MSCT图像可清晰显示肿块和部分肿块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在肝动脉期,42例肝细胞癌病例清楚显示肿瘤血管及其供血动脉,其中20例DSA对照检查,MSCT图像分析结果与DSA相一致;9例动静脉瘘形成;门静脉期,16例显示门静脉癌栓,门静脉闭塞5例。在肝动脉期,14例肝血管瘤清楚显示肝动脉及其分支供血,与DSA所见一致,门静脉期均见其引流静脉及其小分支。3例腺瘤在肝动脉期明显强化,均见其供血动脉。10例肝脏转移癌在肝动脉期见肿块边缘有细小供血动脉。结论:MSCT血管成像作为一种无创、简便的检查方法,利用VR和MIP相结合的成像方法可提供更详细的肝脏肿瘤的血管信息,尤其在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引流静脉、肿瘤侵犯血管方面,为肝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低剂量碘对比剂、低管电压和正弦波迭代重组(SAFIRE)技术用于肝脏增强CT扫描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6年6月1日-7月31日行双源CT肝脏增强扫描(包括动脉期和静脉期)的病人200例,男118例,女82例,年龄21~82岁,平均(57.1±12.2)岁。病人随机分为2组:A组(100例)采用管电压100kV和SAFIRE重组,对比剂剂量400mg/kg;B组(100例)采用管电压120kV和滤过反投影法重组,对比剂剂量500mg/kg。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影像质量评分、噪声、对比噪声比(CNR)、对比剂剂量和辐射剂量。结果A、B组肝脏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影像质量评分,影像噪声,腹主动脉、门静脉和肝实质的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B组动脉期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3.21±0.63)?mSv和(4.08±1.16)?mSv(P<0.05),A组较B组低21.3%;静脉期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3.12±0.36)mSv和(3.88±1.11)?mSv(P<0.05),A组较B组低19.6%。结论与常规120kV肝脏增强CT扫描相比,低剂量碘对比剂、100kV低管电压和SAFIRE重组技术可以在保持肝脏影像质量不降低的基础上,降低有效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肝脏增强三维磁共振血管成像双期扫描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与常规血管造影对照,评价肝脏增强三维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ntrast-enhancedMRA,3DCEMRA)双期扫描显示肝动脉和门脉系统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共有22例患者做了肝脏3DCE MRA双期扫描,分别获得肝动脉和门脉MRA图像,分析3DCEMRA上肝动脉的解剖和变异、肝动脉有无肿瘤经及、门脉主干和肝内门脉左右分支的开放性以及侧支循环发生的部位和严重程度。3D CE MRA的显示结果与常规血管造影术(包括腹腔动脉造影和直接或间接门脉造影术)相对照。评价两者的符合情况以获得3D CE MRA的诊断准确性。结果:3DCEMRA与腹腔动脉造影两种方法对肝动脉系统,包括腹腔干、肝总、肝固有、肝右和肝左动脉显示符合率为97%,3DCE MRA准确示22例中4例肝动脉解剖变异并可检出肝动脉受肿瘤经及。22例患者66支门脉主干和左右分支中,有65支两种检查方法显示门脉的开放性的结果相同,符合率为98%。22例中有15例存在侧支循环,3DCEMRA准确显示其中的14例,与门脉造影符合率为93%。结论:肝脏3D CE MRA双期扫描能较准确地显示肝动脉和门脉系统的主干和二级分支,对肝脏血供提供了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6.
【摘要】肝脏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LI-RADS)是由美国放射学院(ACR)发布,旨在规范肝脏影像术语、图像采集、征象解释、报告及数据收集的综合系统。ACR在2018年发布了新版2018版CT/MRI LI-RADS(LI-RADS v2018)。本文将对LI-RADS v2018的更新内容进行介绍和解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合并结节硬化的影像诊断、鉴别诊断和介入治疗。方法:分析2例HAML合并结节硬化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介入治疗方法。结果:HAML合并结节硬化具有以下表现;(1)女性2例,无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病史,肝功能及甲胎蛋白正常;(2)超声为多发的边界清楚的强回声肿块,CT为有明确脂肪密度的肿块,DSA为血供丰富,早期肝静脉引流,肿瘤染色明显。(3)10例介入治疗,术后随访42个月病灶有所缩小,另1例肝脏病灶未处理,随访10个月,肝脏病灶无变化。结论:HAML合并结节硬化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超选择动脉栓塞是治疗HAML合并结节硬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无水乙醇-碘化油乳剂栓塞治疗肝脏血管瘤(附八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无水乙醇碘化油乳剂经导管血管内栓塞(TAE) 治疗肝脏血管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 例肝脏血管瘤病例,以1∶1 无水乙醇与碘化油乳剂5 ~20 ml 行肝动脉栓塞。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其中,5 例行肝右动脉分支栓塞,1 例行肝左动脉栓塞,2 例行肝固有动脉栓塞。栓塞后临床症状减轻、肿瘤血供中断、瘤体缩小及肿瘤内碘化油均匀聚集。结论无水乙醇碘化油乳剂治疗肝脏血管瘤可导致肿瘤完全坏死,疗效肯定,可达到外科手术切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的CT表现特征。方法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AML在CT平扫及增强的表现。结果 9例肝脏AML均为单发,边界清晰,肿块内密度不均,6例呈低密度或略低密度为主,5例由低密度的脂肪成分及略低密度的实性成分组成。增强扫描动脉期所有病例实性成分均明显强化,门静脉期病灶密度仍高于肝实质,平衡期3例仍显示高密度。其中脂肪成分均出现一定强化。7例病灶动脉期出现了"中心血管影",6例出现引流静脉引流至肝静脉。结论肝脏AML的CT表现呈多样性且具有特征性,了解肝脏AML的CT表现,有利于提高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经肱动脉放置颈动脉支架主要见于个案报道,本篇文章的目的是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我们医院经肱动脉放置颈动脉支架的情况及其并发症、结果。方法:从2003年~2008年,我们放置的299例颈动脉支架中有12例(占4%,男11例,女1例)是经肱动脉放置的,其患者的平均年龄是(67.4±9.75)岁。用多普勒和DSA评估颈动脉平均狭窄程度,其中多普勒显示狭窄程度为81.5%±10.66,DSA为75.9%±9.75(NASCET标准)。其中9例(占75%)因为症状性狭窄而治疗。结果:12例经肱动脉放置支架的患者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