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胆道镜检查取石术治疗老年人胆总管结石(CBDS)合并胆囊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1-01-2014-04,53例CBDS及胆囊结石的老年患者实施LCBDE、LC及胆道镜检查取石术。梗阻性黄疸27例,急性胆管炎13例,急性胆囊炎32例,急性胰腺炎2例,肝脓肿1例。肝硬化3例,肝细胞癌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9例,高血压17例,糖尿病13例。术中放置T管及腹腔引流管,观察并分析术后临床病理数据。结果:51例老年患者成功实施腹腔镜及胆道镜联合手术,2例中转开腹。1例因原发性肝癌同时行腹腔镜肝切除术,另1例行十二指肠瘘修补术。平均手术时间(87.9±20.2)min。平均出血量(47.1±51.8)ml。继发性胆总管结石45例,原发性结石6例。发现意外胆囊癌2例。平均术后住院时间(6.6±2.3)d。术后胆漏2例,肺部感染3例,胆道感染2例。未发生胆总管残余结石。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治疗老年人CBDS及胆囊结石安全可行,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3.
2004年4月~12月我科对125例胆囊结石合并部分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手术后护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0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7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38例行EST+LC(微创组),32例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OCHTD)(开腹组),记录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手术疗效及住院时间。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通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开腹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手术成功,微创组术后未发现残余结石,开腹组残余结石率为21.9%,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 EST+LC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其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作为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采用腹腔镜与电子十二指肠镜、纤维胆道镜联合,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的治疗经验。方法:采用三镜联合的手术方式对9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进行微创治疗。结果:94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94例随访半年以上未见远期并发症。结论:电子十二指肠镜、纤维胆道镜及腹腔镜的联合应用优势明显,可基本取代开腹胆总管探查术。  相似文献   

6.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刮约肌切开(EST)技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LC)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从2001年至2008年采用十二指肠镜、经内镜鼻胆引流管(ENBD)术中胆道造影及LC联合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镜联合在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 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采取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正> 近3年我院共行213例胆囊结石手术,术中发现术前漏诊的胆总管结石7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7例,男4例,女3例。年龄31~68岁。术前通过病史、症状、体征和B超检查诊断为胆囊结石,其中合并急性胆囊炎2例,慢性胆囊炎5例,术前均未发现胆总管结石。术中发现胆总管直径0.5~1.2 cm,胆总管结石大小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镜胆管逆行造影/Oddis括约肌切开取石(ERCP/EST)+腹腔镜胆囊切除(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LCBDE)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RCP/EST+LC+LCBDE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30例,ERCP/EST术后0~5d行LC或LC+LCBDE。结果成功完成“三镜”联合治疗219例,成功率95.2%;LC中转开腹11例,EST取石失败6例,其中5例行LCBDE、1例LC中转开腹+胆道镜取治愈石,6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均行一期缝合。出现1例严重并发症,经处理后最终顺利出院。结论ERCP/EST+LC+LCBDE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效果,而且具有微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7个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序列在不同配合度情况下图像质量及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性能,优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前MRCP检查方案。资料与方法 125例行7个序列的MRCP检查,根据患者不同的屏气与呼吸触发配合度分成9组。两名放射科医师使用双盲法对二维图像质量进行评价,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同时计算7个序列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总的诊断正确率。结果9组7个MRCP序列二维图像质量评分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1R1组FIESTA 2D B、FIESTA 3DB、FRFSE 2D R、SSFSE 2D B Thk图像质量好;B1R2组与B1R3组FIESTA 2D B、FIESTA 3D B、SSFSE 2D B Thk图像质量好;B2R1组FRFSE 2D R、SSFSE 2D B Thk图像质量好;B2R2组与B2R3组SSFSE 2D B Thk、FIESTA 2D B、FI-ESTA 3D B、SSFSE 2D B Thn、FRFSE 3D B图像质量好;B3R1组FRFSE 2D R图像质量最好;B3R2组与B3R3组FI-ESTA 2D B、SSFSE 2D B Thk图像质量好。7个序列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总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FRFSE 3D R,72%、98%、2%、28%、89.5%;FRFSE 2D R,92.6%、100%、0%、7.4%、97.5%;FIES-TA 2D B,93.5%、97.1%、2.9%、6.5%、96%;SSFSE 2D B Thk,87.9%、81.8%、18.2%、12.1%、83.8%;FRFSE 3DB,89.7%、100%、0%、10.3%、96.8%;FIESTA 3D B,82.1%、100%、0%、17.9%、94.6%;SSFSE 2D B Thn,90.9%、97%、3%、9%、95%。结论 LC术前诊断胆总管结石的MRCP优化检查方案为:呼吸触发配合度达到一级优先使用FRFSE 2D R;呼吸触发配合度不能达到一级的建议使用FIESTA 2D B。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ERCP+LC)与LC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LC+LCBDE)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ERCP+LC或LC+LCBDE治疗11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的方法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ERCP+LC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4(范围:8~49)个月,中位无结石生存时间25个月,1、2、3年复发比例分别为13%、41%、47%。LC+LCBDE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3.5(4~52)个月,中位无结石生存时间为24(17~48)个月,1、2、3年复发率分别为3%、27%、32%。多因素分析发现,胆总管直径≥1.2cm(P=0.011)、初始治疗方案(ERCP+LC/LC+LCBDE,P=0.013)是结石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内窥镜取石过程中行胆管下段括约肌切开可能增加结石远期复发。在胆管扩张的情况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14.
<正>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以及药物的发展,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在胰腺炎控制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成为趋势,但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仍有争议。现回顾分析1998年10月—2009年4月我院行LC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源性胰腺炎52例的临床资料,就手术时机选择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胆管结石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临床广泛开展腹腔镜手术,术前需对胆总管内有无结石做出判断,从而实行不同的治疗方案.超声诊断因其独特的影像学特点,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06~2010-02,我院因胆总管结石住院患者184例,男54例,女130例,平均年龄(59.28±17.70)岁.患者出现上腹痛147例,黄疸78例,胆囊切除手术者56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对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下端狭窄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89例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发现的38例(43%)胆总管下端狭窄患者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等内镜治疗。结果:上腹痛缓解率在单纯胆总管下端狭窄者、合并急性胰腺炎者、合并结石者分别为94.74%、78.83%、88.75%,胆总管内径恢复率在单纯胆总管下端狭窄者、合并急性胰腺炎者、合并结石者分别为100%、92.69%、100%,术后所有患者血ALT,AST,ALP及GGT恢复正常。结论:EST是治疗胆总管下端狭窄有效和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共92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联合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无论是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胆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时,采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术中出血量少,且手术时间短,对患者创伤也相对较小,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顺序治疗即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 )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与腹腔镜联合术中EST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成功率、住院时间、临床效果及费用,来评价两者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2012年7月的125例胆囊-胆总管结石病人,行顺序治疗即EST后行LC患者为95例,而行腹腔镜联合术中EST治疗的为30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顺序组和联合组,观察两组病例的手术成功率、术后住院日、手术并发症及住院费用情况。结果胆总管结石清除率,联合组为93.3%,顺序组为90%( P<0.05)。住院时间,联合组比顺序组短,为4.2天:6.0天( P<0.01)。并发症情况,联合组1例出现迟发性的十二指肠穿孔,经保守治疗后治愈,顺序组1例EST术后出现轻型胰腺炎,2例出现胆总管残余结石而再次行EST术。平均住院费用,联合组比顺序组明显减少,12300RMB:16500RMB(P<0.05)。结论与LC术前行EST相比,腹腔镜联合术中EST的手术成功率更高,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及费用也更少,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螺旋(1扫描对胆总管结石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我院1998年7月-2004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总管结石60例,包括高密度结石50例,软组织密度结石8例,低密度结石2例。将CT表现与手术、病理和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统计学处理。结果:胆总管结石以女性较多见,病程较长?52例显示“新月征”或“靶征”,分别有30例和28例伴有胆囊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肝内胆管和胆总管轻,中度扩张分别为40例和53例,40例肝内胆管呈竹节状扩张,42例肝内、外胆管扩张不成比例。结论螺旋CT,扫描判断胆总管结石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王磊 《西南军医》2017,(5):421-424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对胆总管结石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由本院放射科两名副主任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阅片,回顾性分析我院53例经手术或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证实胆总管结石的CT影像资料.结果 经过手术后病理确诊37例,ERCP确诊10例,正确率达88.67%(47/53);CT平扫横截面和增强后横截面的敏感性为81.3%和88.9%;CT平扫横截面和增强之后横截面特异性为78.1%和89.4%;4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中高密度结石23例、点片状高密度阴影泥沙样结石14例、软组织样密度结石3例、低密度结石5例、混合密度结石2例;胆总管直径分布范围依次为6~11 mm 15例 、>11 mm 29例、>20 mm 3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能够较精准的呈现胆总管结石的密度、形状、位置,对结石密度进行较精准的分型,可为临床诊断治疗胆总管结石提供依据,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