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男性和女性的临床特点,以分析两性之间的差异.方法:在274例RA患者中,男性RA(MRA)70例,女性RA(FRA)204例,对比分析两性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功能分级及病情分期.结果:FRA发病年龄比MRA平均早7.52岁,女性的发病的高峰期在21~50岁,而男性则在40岁以后为高发期(P<0.01);MRA病程比FRA病程平均短1.24年;男女两性都以累及四肢关节多见,而累及脊柱及髋关节较少见,乏力症状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实验室指标中RF阳性者FRA多于MRA(P<0.05);双手X线Ⅱ级改变者男性多于女性(P<0.05),而Ⅲ级改变者女性多于男性(P<0.01).男性以Ⅰ、Ⅱ级改变为多(P<0.01),而女性以Ⅲ、Ⅳ级改变为多(P<0.01).结论:RA发病女性比男性早,病程长;RF阳性者女性比男性多见;X线表现女性较男性为重.提示RA疾病的严重性女性重于男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MSCTA分析无下肢静脉疾病症状人群左髂总静脉受压率。方法对202例无下肢静脉疾病者的盆腔增强扫描进行分析,在右髂总动脉跨越左髂总静脉水平,采用多平面重建等方法,显示、测量两侧髂总静脉正交断面上的短径及面积,并分别计算左髂总静脉短径受压率及面积受压率。用t检验分析短径受压率与面积受压率的差异以及性别差异,卡方检验或确切概率法分析受压率大于50%患者中不同性别发病率的差异。结果①在正交断面上,左髂总静脉短径受压率为27.06%±2.23%,面积受压率为9.59%±1.63%,短径受压率明显高于面积受压率(t=8.980,P=0.000);②对左髂总静脉面积受压率进行统计分析,平均受压程度为9.59%,受压率≥50%占3.96%(n=8);在受压率≥50%的8例受试者中,7例为女性,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P=0.03)。将202例研究对象分成小于40岁组(1)、40~60岁组(2)、大于60岁组(3)三个组别,分别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男女患者均无显著年龄差异(女性:p1~2=0.249,p1~3=0.669,p2~3=0.293;男性:p1~2=0.401,p1~3=0.459,p2~3=0.841)。在三个年龄组别内,分别统计分析性别差异,结果均无明显性别差异(小于40岁组:t=0.492,P=0.627;40~60岁组:t=0.238,P=0.813;大于60岁组:t=1.597,P=0.113);③对左髂总静脉短径受压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受压率≥50%占16.34%(n=33),在受压率≥50%的33例受试者中,22例为女性,女性的发生率高于男性(P=0.019)。男女患者均无显著年龄差异(女性:p1~2=0.262,p1~3=0.086,p2~3=0.870;男性:p1~2=0.307,p1~3=0.156,p2~3=0.875)。在三个年龄组别内,均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小于40岁组:t=0.941,P=0.356;40~60岁组:t=1.437,P=0.156;大于60岁组:t=1.883,P=0.062)。结论左髂总静脉受压率在正常人群中无明显年龄、性别差异,但在左髂总静脉受压大于50%的无症状者中,女性较男性多。  相似文献   

3.
病例材料胸部外伤患者在我们医院诊治的很多,据我们初步统计,近一年多来在我们医院诊治的胸部外伤患者达101例经临床及X线胸透或拍片检查。在101例胸部外伤患者中,有8例诊断为外伤性湿肺。约占胸部外伤人数的8%。其中,男性多于女性。男性为85例,其中20岁-31岁的30例,35岁-48岁的40例,50岁-55岁的15例。女性为16例。其中25岁-28岁的5例,30岁-45岁的11例。  相似文献   

4.
<正> 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是一种少见的输尿管疾病。无特异性临床症状,以腰痛、血尿、尿路感染及继发结石为主要表现,多发于30~50岁,女性多于男性,单侧发病多于双侧,左侧多于右侧。我院于2000年1月—2002年11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为急诊诊断及治疗周期性麻痹积累临床资料。方法分析急诊28例周期性麻痹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结果。结果本病发病年龄20~40岁居多占60.7%,男性高于女性(6:1),有原发病(甲亢)者占46.4%,有明显发病诱因者占67.9;临床表现下肢瘫多见占85.7%,四肢瘫占28.6%,双侧对称者占89.3%;辅助检查低钾占78.6%、正常钾低镁14.3%、高钾低镁7.1%。ECG异常者占53.6%,其中典型低钾表现仅占39.3%;经积极多途径补钾和(或)镁,患者全部康复,无死亡或病情加重。结论周期性麻痹继发于甲亢的比例较高,预防此病应更多关注20~40岁男性患者。临床对称性瘫痪是其特征,且以下肢为主。诊断中低钾多见,但不可忽视低镁的存在, ECG诊断应充分考虑其较低的敏感性。治疗应以实验室检查为依据方可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周边人群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检查甲状腺功能的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素(FT_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进行检测,对954例检测异常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检测出的954例异常病例中,女性病例数显著多于男性,各异常类型的比例大小依次为甲亢>亚临床甲亢>亚临床甲减>甲减。原发性甲亢、甲减、继发性甲亢、甲减的例数分别为208、25、36、4,还有167例甲亢和56例甲减的类型无法做出判断。结论我院周边人群甲状腺功能异常类型以甲亢为主,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甲功三项检测有其局限性,临床医生应结合其他检查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分析我院近8年甲状腺疾病住院患者两性间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2011年住院甲状腺疾病患者的资料.结果 8年间第一诊断为甲状腺疾病的住院患者共1997例,其中女性1455例,占72.86%,男性542例,占27.14%,男女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次数、年龄、婚姻状况、疾病分布、治愈率、手术率均有明显性别间差异,男性发病年龄高峰在30岁之前,而女性发病高峰在31~50岁.结论 我院住院甲状腺疾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有明显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我院骨肿瘤的发病情况及构成比率。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11年10月经病理检查证实的646例骨肿瘤病例的住院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良性骨肿瘤607例,原发恶性骨肿瘤39例,良性骨肿瘤以骨软骨瘤、骨瘤最多见,原发恶性骨肿瘤以骨肉瘤与软骨肉瘤为主,肿瘤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好发年龄小于30岁。结论骨肿瘤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良性较为多见。良性骨肿瘤的发病率远高于恶性骨肿瘤。  相似文献   

9.
正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以20~40岁育龄女性最常见,这与女性甲状腺需要量比男性高有关。一般认为,妊娠对甲亢影响不大,有时妊娠会使甲亢病情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无并发症的轻度甲亢孕妇会顺利度过妊娠、分娩关。但有合并症,如甲亢性心脏病的孕妇易发生早产、流产、妊娠毒血症、死胎,使原来的心血管病加重,甚至发生心力衰竭和甲亢危象。甲亢病人婚后应到医院征求内分泌医生的意见,如果处在疾病活动期,  相似文献   

10.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50例。男性患者32例,女性绝经患者18例,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40岁,平均年龄55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支原体抗体阳性患者的HR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血清学证实的50例支原体抗体阳性且HRCT阳性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50例中,男17例(34%),女33例(66%);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2)病变分布于双侧肺多叶15例;单侧肺35例,其中右侧肺23例,左侧肺12例;发生于下叶30例;右侧发病率明显多于左侧,且下叶发病率高于其他叶段。(3)磨玻璃样密度灶40例,占80%;支气管壁增厚41例,占82%;树芽征12例,占24%;腺泡结节21例,占42%;实变31例,占62%;胸腔积液4例,占8%;淋巴结肿大1例,占2%。结论:成人支原体肺炎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肺发病多于左肺,且双肺下叶受累多见,其HRCT特征性表现可帮助临床医师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13例,女性1例。发作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双下肢或四肢软瘫,14例均伴有低血钾,同时FT3、FT4增高,FSH降低。结论:抗甲状腺治疗是控制甲亢周期性麻痹复发的关键,补钾可迅速改善症状,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骶髂关节生理性退变CT表现,以提高与病理改变间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对无明确腰骶部临床症状,且扫描范围包括骶髂关节的375例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x2检验统计分析各种退行性改变征象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间的发生几率.结果 关节间隙狭窄少见,发生几率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各年龄段男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骨赘均发生在30岁以上,随年龄的增长发生几率逐渐增加,各年龄段同龄的女性发生几率高于男性,30 ~ 39岁组、40~ 4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面硬化男性少见,60岁以上发生几率最高,仅为23%;女性关节面硬化发生率高,并呈现两个高峰年龄段,分别为20~29岁70%,60岁以上68%;各年龄段同龄的女性发生几率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关节面下小囊状改变,男性、女性高发年龄段均为60岁以上,各年龄段女性发生几率高于男性,10 ~ 1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年龄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关节面骨侵蚀均发生于60岁以上,女性发生几率(5/40,13%)高于男性(3/4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间隙狭窄不能单独作为退变征象.女性20~29岁关节面硬化出现高峰可能为妊娠所致.关节面下小囊状改变见于正常骶髂关节.年轻患者出现骨侵蚀应作为病理性改变.男性退变征象单一,以关节周围骨赘形成为主;同龄女性退变程度较男性重,骨赘、关节面硬化、关节面下小囊状改变多种退变征象可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自杀的原因和方式,制订防范措施,确保住院患者的安全.方法:对48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自杀行为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48例自杀行为患者中,有自杀行为患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而在自杀死亡者11例中,男性却明显多于女性;常见的自杀方式为自缢18例(37%);春季自杀24例(50%).结论: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及早进行危机干预,可减少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皮肤科收治的56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并分析其性别、职业、发病年龄、发病部位、临床及病理分型分布情况结果56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67:1),40岁及以上发病者(46例,82.14%)明显多于40岁以下发病者(10例,17.86%);其中,农民(39例,69.64%)及工人(12例,21.43%)等室外工作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室内工作者(5例,8.93%),且经常外露部位的发病率(30例,53.57%)明显高于非经常外露部位(26例,46.43%);临床分型以结节隆起型最为多见(36例,64.29%),溃疡型次之(17例,30.36%),深在浸润型较为少见(3例,5.36%);病理分型以普通型最为多见(38例,67.86%),特殊型较为少见(17例,30.36%)结论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与紫外线照射强度与照射时间密切相关,其患者中男性、农民、年龄≥40岁者占比较大,且以结节隆起型、普通型患者居多。  相似文献   

16.
孟祥红  吴纯  杨彩娥  孙彬  佟爱华  董梅  何菊芳  雷红 《武警医学》2009,20(12):1105-1107
 目的 对发现的体检235例14种食物不耐受情况进行初步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酶联免疫方法检测235例体检者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抗体.结果 235例对于牛肉、鸡肉、牛奶3种食物不耐受存在性别差异(P<0.05),均为女性不耐受程度高于男性;以蘑菇和猪肉不耐受率最低(0%),以对虾和螃蟹不耐受率最高(47.23%).结论 对于某些食物,如牛肉、鸡肉、牛奶,不耐受情况存在性别差异,女性食物不耐受率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腮腺炎797例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流行性腮腺炎近二十年来临床流行病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动态分析近二十年来我院797例流行性腮腺炎住院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近几年来,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已不明显;流行强度明显下降,患病人数明显减少,但患病年龄明显上升,平均患病年龄已达19.0±13.40岁;成人相对明显增多,所占比例为63.04%;未成年患者男女性别比例差别不大,成年患者男性则明显多于女性;并发症发生率成人患者明显高于未成年患者,成年男性明显高于成年女性.结论近几年来,流行性腮腺炎的一些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1987年我们报导了女性痤疮患者血清睾酮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男性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同时观察到大部分女性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月经周期紊乱及轻度多毛现象;约三分之一的男性患者胡须生长较晚且稀。为深入评价这些临床异常表现,我们从1987年11月~1989年7月随机分析门诊300例女性患者的月经周期、乳房发育及体毛生长情况,100例男性患者的体毛生长情况,并与150例正常人对照,其结果报告如下。 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寻常型痤疮患者共400例,女性300例,年龄16~34岁,病程2个月~8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皮肤科收治的56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并分析其性别、职业、发病年龄、发病部位、临床及病理分型分布情况结果 56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67:1),40岁及以上发病者(46例,82.14%)明显多于40岁以下发病者(10例,17.86%);其中,农民(39例,69.64%)及工人(12例,21.43%)等室外工作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室内工作者(5例,8.93%),且经常外露部位的发病率(30例,53.57%)明显高于非经常外露部位(26例,46.43%);临床分型以结节隆起型最为多见(36例,64.29%),溃疡型次之(17例,30.36%),深在浸润型较为少见(3例,5.36%);病理分型以普通型最为多见(38例,67.86%),特殊型较为少见(17例,30.36%)结论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与紫外线照射强度与照射时间密切相关,其患者中男性、农民、年龄≥40岁者占比较大,且以结节隆起型、普通型患者居多。  相似文献   

20.
12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睡眠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初次发病年龄并探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对625例门诊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皮疹严重程度评估,分析其初次发病年龄的规律,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与病情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62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男性319例(51.04%),女性306例(48.96%).初次发病年龄高峰,男性为20~25岁,女性为10~15岁.初次发病年龄在5~10岁的女性患者人数明显多于男性(P<0.01),10~15岁的女性患者人数亦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其他年龄段的男性与女性患者人数无显著差异(P>0.05).25项调查项目中人选9项影响病情的相关因素,4项差异有显著性,按影响度高到低排序分别是性别、初发年龄、文化程度和年龄.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女性患者的发病年龄要早于男性,与病情相关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年龄、发病年龄.文化程度的影响表明社会心理因素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