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床边快速CTnI、Myo和CK-MB三项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1月因急性胸痛住院病人50例,同时做床旁心肌坏死标记物检测和在检验科进行的心肌酶谱检测.对收住院的患者进行追踪动态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CTnI、Myo和CK-MB三项酶学变化、心电图改变、彩色超声检查做出明确诊断.比较床边快速三项酶学联合检测与同期结合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结果对心肌挫伤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三项联合检测比心肌酶谱联合心电图更加快捷、准确.结论 床旁快速联合测定CTnI、Myo和CK-MB能够准确迅速诊断出AMI,可以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率,为溶栓治疗以及冠脉介入治疗提供依据并赢得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和CK-MB/CK比值在诊断多发伤合并心肌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多发伤患者104例,分为合并心肌损伤组41例(A组),无合并心肌损伤组63例(B组),分别进行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并采集血样测定CK、CK-MB,计算CK-MB/CK比值,同时记录12导联心电图。结果ISS值与CK峰值呈正相关。A组CK-MB峰值及CK-MB/CK比值升高率明显高于B组(P<0.05)。CK-MB和CK-MB/CK比值在诊断心肌损伤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CK-MB92.12%、69.13%、80.44%、2.98、0.114;CK-MB/CK90.70%、87.23%、86.52%、7.10、0.106。结论 多发伤患者损伤赵严重血清CK峰值也越高;CK-MB和CK-MB/CK比值是诊断多发伤心肌损伤的较好指标,且CK-MB/CK比值诊断价值优于CK-MB。  相似文献   

3.
采用CK-MB、肌钙蛋白评价运动导致的心肌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在平时医务监督工作中CK较高的运动员进行AST、CK -MB、cTnT及心电图的检测 ,判断能否通过CK及CK -MB的检测评价运动员是否存在心肌损伤。结果显示 :运动训练中 ,不能仅通过CK -MB及其占总CK的百分比的结果简单判断是否存在心肌损伤 ,必须进一步结合cTnT等指标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测定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N-末端脑钠肽(NT-proBNP)、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早期诊断效率,对几种标志物在A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比较。方法测定84例AMI患者和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浆H-FABP、NT-proBNP、cTnT和CK-MB含量,各组之间进行比较,通过ROC曲线计算4种标志物在AMI早期诊断中的诊断效率、灵敏度、特异度和阴阳性预测值,比较几种标志物对AMI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AMI组的H-FABP、NT-proBNP、cTnT和CK-MB水平都明显高于U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MI诊断上,H-FABP是4种标志物中诊断效率、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最高的,cTnT是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最高的,所有标志物诊断效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AMI早期诊断上,4种标志物联合检测特别是H-FABP和cTnT联合检测能够明显提高AMI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灌注成像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磁共振灌注成像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对29例经临床诊断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灌注成像,其中17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全部病例通过AW4.0工作站处理,计算出首过时间及首过最大上升斜率,同时测定正常心肌与心室腔的首过时间及最大上升斜率。对比剂总量20ml,注射流率首过3ml/s,共9ml,以后以1ml/s注射。结果29例心肌梗死病例显示延迟病灶明显强化及首过最大上升斜率降低,28例首过时间延迟,1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14例发现冠状动脉狭窄,未发现冠状动脉狭窄的3例,均为心内膜下或心外膜下梗死。结论急性心肌梗死MR灌注成像具有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 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92例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患者,采用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患者发病0~3 h、3~6 h和6 h后血清的H-FABP,并与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3种心肌标志物在诊断不同发病时间段AM 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H-FABP检测诊断AM I的敏感性在0~3 h(6 6.7%)和3~6 h(8 5.7 1%)时间段显著高于cTn I(1 6.6 7%、6 1.9%)和CK-MB(8.3%、66.7%);在诊断特异性上,H-FABP高于CK-MB,比cTnI低。结论 H-FABP对于诊断早期AM 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良好的特异性,更适合于临床AM I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优秀游泳运动员耐乳酸强度训练周期中CK和T/C值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观察了优秀游泳运动员耐乳酸 (LA)强度训练周期中肌酸激酶 (CK)、血清睾酮 (T)和血清皮质醇(C)比值的变化。结果显示 ,男女游泳运动员在耐LA训练周期中CK和T/C值变化的时间和程度不同。通过对上述不同变化的分析研究 ,旨在为优秀游泳运动员安排耐LA强度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氧训练对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国家女子中长跑队运动员13人随机分为高住高练低训组(HiHiLo组,7人)和低住高练组(LoHi组,6人),两组在每天完成相同的日常平原训练计划的基础上,每周进行3次低氧训练,训练方式为蹬功率自行车,强度为个体80%VO2max,时间40分钟,氧浓度为14.7%左右(相当于海拔2800米高度)。此外,HiHiLo组晚上在低氧房居住10小时,房中空气氧含量为14.7%(相当于海拨2800米高度),LoHi组常氧居住,实验期4周。监测低氧训练前、低氧训练第1、2、3、4周的周一清晨心电图变化,读取心电图∑T/R值;同时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HiHiLo组在低氧训练过程中,CK-MB持续下降,低氧训练第1周、2周、3周、4周CK-MB均显著低于实验前(P<0.05),低氧训练第4周亦显著低于低氧训练第1周(P<0.05)。而LoHi组CK-MB则无显著变化。与低氧训练前相比,HiHiLo组和LoHi组心电图∑T/R的变化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低氧训练对心脏功能无不良影响,低氧居住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心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芳  陈劲松  江泽琴 《西南军医》2007,9(3):139-140
急性心肌梗死(AM I)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据流行病学调查,AM I发病人数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发病年龄也日趋年轻化。而随着诊疗技术和护理水平的提高,AM I急性期死亡率已大大下降,目前己低于10%,因  相似文献   

10.
目前,基层医院对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治疗仍以药物为主,维持静脉通路的通畅至关重要。从2004年1月至12月,我们心内科收治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98例,均使用封闭式套管针(下称套针)。既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费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胸痛发作后4~6h的27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25例健康者,28例非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红蛋白(Mb)进行测定。结果AMI组血清cTnI值明显高于健康组及其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MI组Mb值显著高于正常值,除骨骼肌损伤组Mb有明显开高外,其它对照组测定值均在正常范围以内,与AMI组有明显差异(P<001)。cTnI及Mb的灵敏性明显高于CK-MB。结论cTnI是诊断AMI较理想的指标,同时测Mb可对AMI的早期诊断提供一种较CK-MB更为经济、快速、可靠的生化指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PCI相关心肌梗死诊断标准[2012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及2013年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协会(SCAI)共识]的差别,并比较其可行性,选择更符合临床实际的PCI相关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4年11月解放军306医院心血管内科择期行PCI的住院患者5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2012年JACC及2013年SCAI共识的PCI相关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分组,观察并比较术后48 h内外周静脉血肌钙蛋白I(c Tn 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水平。结果根据JACC标准和SCAI标准,PCI相关心肌梗死的发生比例分别为7.1%(36/510)和3.3%(17/510)。SCAI标准诊断患者,除c Tn I外,CK、CK-MB也明显高于JACC标准诊断患者(P<0.05)。符合SCAI标准但不满足JACC标准的PCI相关心肌梗死者8例,其c Tn I、CK及CK-MB明显高于符合JACC标准但肌钙蛋白升高未达到SCAI标准的27例患者(P<0.05)。结论 2013年SCAI专家共识PCI相关心肌梗死定义临床可操作性强,更符合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溶栓后早期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提供了积极的有效的又安全的恢复心肌灌注的手段 ,优于常规溶栓治疗 ,但直接PTCA仍有时间延误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AMI患者在等待PTCA时间延误期内 ,使用常规治疗剂量短效溶栓剂 (rt PA)治疗 ,促使梗死相关动脉(IRA)早期开通的有效性 ,及溶栓后立即进行加速PTCA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75例AMI患者用阿司匹林和肝素后接受rt PA 2 0mg 1次团注 ,随后 80mg半小时内快速滴入 ,尽快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 ,对IRA行PTCA或支架植入术 ,如果血管开通 ,仍有残余狭窄 ,亦行PTCA及支架术 ,和同期进行 88例AMI直接PTCA进行对比分析。本试验终点包括 ,到达导管室血管开通率 ,PTCA的结果 ,治疗后导管室血管开通率 ,PTCA的结果 ,治疗后 2周内左室功能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到达导管室时 ,联合治疗 (溶栓加PTCA)血管开通率 88% (2 6 %TIMIⅡ级 ,6 2 %TIMIⅢ级血流 ) ,直接PTCA组为 36 % (2 0 %为TIMIⅡ级血流 ,16 %TIMIⅢ级血流 ) (P <0 .0 0 1)两组PTCA血流再通率相似 ,分别为 96 %、94 %。对IRA恢复TIMIⅢ级血流效果相同 ,分别为 84 % ,82 %。 2周内左室功能 (超声法EF)联合治疗组优于PTCA组(6 5 .4 % ,5 4 .6 % ,P <0 .0 5 )两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四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组),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B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C组)在首诊(胸痛发作4 h之内)时进行cTnI、Mb、CK-MB和hs-CRP检测,比较它们各自及联合检测时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性。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中cTnI、Myo、CK-MB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中cTn I、Myo、CK-MB和hs-CRP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5)。cTnI、Myo、CK-MB、hs-CRP及四项指标联合测定急性心肌梗死的阳性率分别为75%、82.5%、65%、87.5%和97.5%。结论 cTnI、Myo、CK-MB和hs-CRP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灵敏度,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测定31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浆甘丙素(GAL)的放免活性,结果提示AMI患者急性期各次血浆GA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伴高血压、糖尿病和心功能不全者升高更显著.GAL和内皮素(ET)、血糖水平均呈正相关.实验性心肌梗塞大鼠血浆GAL、血清肌酸激酶(CK).CK同功酶(CK-MB)、丙二醛(MDA)含量亦明显高于对照大鼠.用GAL抗血清治疗心梗大鼠,减少坏死面积45.4%和缩小了梗塞范围47.1%,血浆GAL水平明显降低,血清CK、CK-MB、MDA活性有所抑制,提示早期阻断GAL的生物学效应,对防治AMI有重要意义.实验还发现牛磺酸对GAL亦有拮抗效用,显示牛磺酸有心肌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静脉溶栓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STEMI)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837例STEMI患者 ,早期静脉溶栓组 (n =5 0 2 )和对照组 (n =335 ,无溶栓指征或不愿溶栓者 ) ,观察早期静脉溶栓后梗死相关动脉 (IRA)的再通情况 ,同时分析两组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早期静脉溶栓组梗死相关动脉 (IRA)的再通率为 6 0 .9% (rt PA组74 .2 % ,尿激酶组 5 7.6 % ) ,两组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在不稳定性心绞痛、非致命性再次心肌梗死、中风、非致命性心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但溶栓组住院病死率较传统方法下降 17% ,且住院日显著缩短。结论 早期静脉溶栓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再灌注治疗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应用24h磁带记录器。进行24hHolter心电图记录,对记录磁带采用电子计算机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变范围和程度及预后进行估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科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患者116例进行急诊PCI,其中急性前壁、前间壁心梗68例,急性下壁心梗46例,急性前壁并下壁心梗2例;合并严重低血压或心源性休克12例,依Grenuzig’s法行PCI,必要时置入冠脉内支架。结果:本组急诊冠脉造影显示多支病变者66例,单支病变50例。73支前降支、44支右冠及8支回旋支靶血管行PCI;38例二处以上同时行PCI。成功109例,失败7例;94例患者同时植入支架117枚。1例未能通过病变。术后院内死亡4人,其中3例死于心衰、休克,1例死于室颤。随访2-93月大多数临床症状改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是一项恢复冠脉血流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对高危的心梗患者尤应加强围手术期的观察、处理,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