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CO2激光手术治疗尖锐湿疣术后抗复发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观察CO2激光手术治疗尖锐湿疣(CA)术后应用不同免疫调节剂抗复发治疗效果.方法 1050例CA患者常规CO2激光切割或气化病灶(功率密度637 W/cm2),术后根据应用不同的免疫调节剂随机分为α2b-干扰素(IFN-α2b)组300例、γ-干扰素(IFN-γ)组300例、卡介苗多糖核酸(BCG-PSN)组100例、甘露聚糖肽(MNT)组100例和对照组250例,术后即刻各试验组分别于创面基底部局部注射IFN-α2b 100万单位、IFN-γ 100万单位、BCG-PSN 0.5 mg或MNT 5 mg,病灶直径>4 cm或数目>30个剂量加倍,术后次日分别于股内侧皮下注射免疫调节剂(药物及剂量同局部注射),每日1次共5d.对照组CO2激光术后不用任何免疫调节剂.结果 各组患者均治愈,IFN-γ组、MNT组、BCG-PSN组、IFN-α2b组和对照组一次治愈率分别为76.7%、72.0%、66.0%、64.0%和51.6%,各试验组的一次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MNT组和IFN-γ组治愈平均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CO2激光手术治疗CA效果满意,术后局部和股内侧皮下注射IFN-γ或MNT可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其抗复发效果亦好于IFN-α2b和BCG-PSN.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出血热灭活疫苗免疫小鼠细胞免疫应答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阐明流行性出血热灭活疫苗的细胞免疫保护性机制,对地鼠肾细胞培养灭活疫苗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增殖,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疫苗免疫小鼠脾细胞对Con A及EHF毒抗原的刺激指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小鼠,两组小鼠脾细胞在ConA刺激下产生IL-2和IFNγ的水平无显著差异,但免疫小鼠受EHF病抗原刺激后产生的IL-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5只免疫小鼠  相似文献   

3.
青稞多糖对辐射损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稞多糖(GBB)对小鼠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包括对照组,模型组,GBB低、中、高剂量组(200、400、800mg·kg^-1)灌胃给药;模型组和对照组灌服相应量的生理氯化钠溶液。给药1次/d,持续10d后行γ射线照射1次,每只2Gy。20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周期率和CD4^+与CD8^+T细胞的比例。并检测脾细胞对刀豆蛋白A和脂多糖的增殖反应,用鸡红细胞致溶血素抗体生成的方法进行溶血素生成试验。结果照射组小鼠免疫指标明显低于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400、800mg·kg^-1GBB能够显著提高辐射损伤小鼠的免疫功能。结论GBB对辐射损伤小鼠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的特异免疫活性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由HBVM-Ab阳性胎盘提取的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PSTF)的特异免疫活性证明,经注射,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明显增多,胸腺重量和指数亦显著增加,酯酶染色证明75%属T-样淋巴细胞,25%属Thy-样淋巴细胞,人白细胞或小鼠白细胞体外转移PSTF特异免疫活性、或豚鼠和小鼠体内转移PSTF特异免疫活性,再取其白细胞作白细胞粘附抑制、白细胞移动抑制、特异淋巴细胞转化、小鼠足掌注射和诱生γ-干扰素试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几种佐剂对不同剂量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小鼠分别用脂质体溴化二甲基双+烷基铵/卵黄卵磷脂和氢氧化铝为佐剂的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疫苗免疫3次,用酶联免疫斑点测定方法观察脾淋巴细胞受丙型肝炎病毒蛋白抗原刺激后细胞因子的产生情况.结果溴化二甲基双+烷基铵/卵黄卵磷脂组产生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4较多,用核心、E2或E1/E2刺激,显著高于裸脱氧核糖核酸和氢氧化铝组(P〈0.05).以氢氧化铝为佐剂,用每种脱氧核糖核酸100 μg剂量免疫的小鼠,在受抗原刺激后,其脾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4的能力显著高于相应的裸脱氧核糖核酸组(P<0.05).在多数情况下,接受每种脱氧核糖核酸100 μg剂量的小鼠产生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4的能力显著高于接种每种50 μg者 (P〈0.05);与裸脱氧核糖核酸组及溴化二甲基双+烷基铵/卵黄卵磷脂组比较,氢氧化铝组小鼠淋巴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4多于γ-干扰素.结论溴化二甲基双+烷基铵/卵黄卵磷脂对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疫苗有很强的免疫佐剂效应,为Ⅰ型辅助性T细胞佐剂,氢氧化铝是Ⅱ型辅助性T细胞佐剂,可将脱氧核糖核酸疫苗Ⅰ型辅助性T细胞为主的免疫特性转换为以Ⅱ型辅助性T细胞为主,50 μg的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疫苗似乎不能诱导小鼠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IFN-γ是否能诱导健康人外周血和脐带血中B细胞分泌产生抗体,以及两者产生抗体的差异,初探IFN-γ是否通过影响CD5+BI细胞的功能而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为进-步阐明IFN-γ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机制、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无菌采集健康人外周血、脐带血,RosetteSeprTM法分离得到B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B细胞纯度,将分离得到的外周血B细胞和脐带血B细胞分别经IFN—γ刺激,于培养的第3、5、7dELISA法检测抗体的含量变化,对照组为未加任何刺激的外周血B细胞组和脐带血B细胞组。运用SAS统计软件将所得抗体的浓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流式细胞仪检测,B细胞纯度为81.4%,两种来源B细胞经IFN-γ刺激后,于第3d开始产生IgM。但是,在同-时间段,外周血与脐带血来源B细胞经培养后所产生IgM的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液来源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延长产生IgM的量逐步增加,三个时间段产生IgM的量进行两两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实验组均未检测到IgG,空白对照组未检测到IsM、IsG。结论IFN-γ可刺激B细胞分泌产生抗体,且对B细胞的种类没有选择性;只刺激产生IgM,而无IgG产生,但其产生的抗体IgM的性质有待于进-步确定,其可能通过Ⅲ型超敏反应机制诱导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结核杆菌Ag85A抗原DNA疫苗(pA)和泛素基因与Ag85A抗原基因融合的DNA疫苗(pUA),观察疫苗在小鼠中的免疫应答.方法 将构建的DNA疫苗pA和pUA分别肌肉注射免疫BALB/c雌性小鼠,检测小鼠的血清抗体(IgG、IgG1、IgG2a)、细胞因子(IFN-γ、IL-4)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比较融合基因DNA疫苗和单基因DNA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的强度.结果 pA组小鼠血清IgG水平高于pUA组(P<0.01),但IgG2a/IgG1比值(4.16±0.20)低于pUA组(7.88±0.30)(P<0.01).与pA组比较,pUA组小鼠IFN-γ分泌水平增高(P<0.01),IL-4分泌水平下降(P<0.01);pUA组的CTL活性高于pA组.结论 融合的DNA疫苗pUA诱生的抗原特异的体液免疫应答不及单基因DNA疫苗pA,但其能诱导更强的细胞免疫应答.提示泛素-Ag85A融合基因DNA疫苗对于防治结核病比单基因DNA疫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灵芝多糖胶囊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香菇多糖组[110mg/(kg.d)]及灵芝多糖低[20mg/(kg.d)]、中[60mg/(kg.d)]和高[180mg/(kg.d)]剂量组,每组10只.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15d,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在开始给药后第13天时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0mg/kg,连续注射3d,然后所有组均采用血细胞计数仪观察小鼠外周血细胞数量,称重法观察免疫器官重量指数,MTT法测定刀豆蛋白A(Con A)和脂多糖(LPS)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率,乳酸脱氢酶法检测NK细胞杀伤活性,碳廓清实验观察小鼠碳廓清能力,RT-PCR法检测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 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灵芝多糖胶囊可提高免疫抑制小鼠外周血WBC数量(P<0.05),中剂量灵芝多糖胶囊可提高免疫抑制小鼠外周血PLT数量(P<0.05).灵芝多糖低剂量和中剂量组的脾脏指数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低剂量组的胸腺指数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低、中、高剂量组Con A和LPS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率、NK细胞杀伤活性及碳廓清指数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高剂量灵芝多糖胶囊能够上调脾淋巴细胞中IFN-γ基因的表达(p<0.01),但未观察到灵芝胶囊对脾淋巴细胞IL-2基因表达有上调作用.结论 灵芝多糖胶囊对免疫抑制小鼠外周血细胞及免疫功能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第4因子对辐射损伤小鼠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小板第4因子(plateletfactor4,PF4)对辐射损伤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第1组(单纯照射组)、第Ⅱ组(PF4保护组)、第Ⅲ组(正常对照组),第Ⅱ组在照射前26h及20h腹腔注射PF440μg/kg,全身一次性5Gy60Co—γ射线照射后瑞氏染色法计数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数。胸腺、脾脏制成细胞悬液计数后,MTT比色法测定胸腺及脾细胞增殖能力。结果:第Ⅱ组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数下降趋势较第1组明显减慢。胸腺、脾细胞计数,第Ⅱ组明显高于第1组。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第Ⅱ组与第1组相比,小鼠胸腺及脾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增强。结论:PF4对免疫系统有辐射保护作用,可明显增强辐射损伤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人参皂苷Rg1免疫佐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的免疫佐剂效应。方法:分别将人参皂苷Rg1以及氢氧化铝胶(Alum)作为佐剂和卵清白蛋白(OVA)抗原混合免疫BALB/c小鼠,二次免疫后2周采血和取脾脏,分离血清,观察免疫前后血清OVA诱导特异性抗体及亚类含量变化,以及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的体外细胞增殖反应。结果:Rg1和抗原混合物免疫小鼠后,未见任何不良反应;Rg1组小鼠血清抗体IgG,IgG1和IgG2a水平显著高于抗原对照组(P〈0.05);人参皂苷Rg1免疫小鼠受刀豆蛋白A(ConA)、脂多糖(LPS)和OVA刺激产生的淋巴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显著高于OVA组(P〈0.05),Rg1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受OVA刺激后培养上清检测细胞因子IL-5和IFN-γ浓度显著高于OVA组。结论:Rg1是一种能同时激活Th1和Th2型免疫反应的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大鼠肾移植受体源性CD4+CD25+Treg细胞体外分选、鉴定及供体抗原特异性诱导体系.方法 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受体脾细胞同供肾组织体外混合培养以诱导供体抗原特异性表型 分选受体CD4+CD25+T细胞,鉴定CD4+CD25+ Treg细胞纯度 等量诱导后的Treg细胞加入供、受体大鼠脾细胞混合体系(测定组1)和第三系大鼠同受体大鼠脾细胞混合体系(测定组2).以受体大鼠脾细胞悬液为阴性对照组,以供、受体大鼠脾细胞混合体系为阳性对照组,检测各组吸光度OD值,观察Treg细胞对两个测定组的抑制效率(IR).结果 CD4+CD25+细胞的得率为4.13%,分离纯度为73.34%,CD4+CD25+ Treg细胞纯度为91.37%.测定组1、2的IR分别为85.4%及21.9% ,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体外分选获得高纯度受体源性Treg细胞,并成功诱导获得供体抗原的特异性表型,可满足细胞功能学及在体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 EAE)小鼠的抑制作用。方法将6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EAE组、EAE+依达拉奉组,每组20只。正常对照组用PBS作为对照。后两组应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完全福氏佐剂( CFA)、结核分枝杆菌,制成的抗原乳剂进行造模。免疫2 d后,EAE+依达拉奉组腹腔注射依达拉奉5 mg/( kg· d)。3组均监测20 d,每日称重,观察小鼠的摄食和发病情况,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20 d后取小鼠脊髓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EAE组小鼠的发病率(80%)高于EAE+依达拉奉组(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EAE+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评分各个时间点都低于EA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监测10 d后,EAE组神经功能评分(3.6±0.4)级;而EAE+依达拉奉组评分为(1.3±0.5)级。 HE染色后发现,EAE组小鼠的脊髓内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白质脱髓鞘改变明显。而EAE+依达拉奉组小鼠有较少的炎性细胞浸润,且没有白质脱髓鞘改变。结论依达拉奉对EAE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清除自由基、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慢性移植排斥反应诱导小鼠肾炎的发生机制,为下一步药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DBA/2→B6D2F1(DBA/2J×C57BL/6)移植小鼠模型,通过尿蛋白检测以及组织病理学分析确定小鼠肾炎的发生;利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以及实时定量PCR分析慢性移植排斥反应诱导小鼠肾炎发生过程中T、B淋巴细胞的活化情况,以及靶组织器官中各种因子或蛋白的变化。结果与同系基因型移植对照组(B6D2F1→B6D2F1)小鼠相比,异体移植实验组(DBA/2→B6D2F1)小鼠脾细胞中CD4+CD69+、CD8+CD69+双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明显增加,B220+I-Ab+双阳性细胞的I-Ab表达显著增强,提示T、B淋巴细胞的活化;另外,在实验组小鼠肾组织中,趋化因子如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B淋巴细胞趋化因子(BLC)以及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tn)表达上升;炎性细胞因子(如IL-6、IL-1β)表达显著增强;促纤维生长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以及纤维增生相关蛋白如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升,提示组织炎症以及纤维化的发生。结论慢性移植排斥反应诱导肾炎发生可能与激活淋巴细胞以及炎症因子、趋化因子和促纤维生长因子的分泌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发含天冬氨酸-谷氨酸-缬氨酸-天冬氨酸(DEVD)核心的正电子核素标记的caspase-3多肽活性显像剂,以在体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方法 用国产合成模块通过点击化学合成( 18S,21S,24S,27S,30S)-27-(2-羧乙基)-21-(羧甲基)-30-( (2S,3R,4R,5R,6S)-6-((2-(4-(3-[18F]氟戊基)-1H-1,2,3三唑-1-yl)乙酰氨基)甲基)-3,4,5-三羟基四氢-2H-吡喃-2-羧酰氨)-24-异丙基-18-甲基-17,20,23,26,29-五羰基-4,7,10,13-四氧-16,19,22,25,28-五氨杂三十烷-1,32-二酸(18 F-FP-peptide).在体外18F-FP-peptide与经卡铂化疗的A549肺癌细胞混合60 min后,检测细胞放射性摄取率,摄取率=(放射性活度平均值×10×100%)/(细胞计数×细胞体积×放射性对照值).将18F-FP-peptide注射到经卡铂化疗的荷A549肿瘤小鼠体内,60 min后测其生物学分布,并行micro PET/CT显像.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评价18 F-FP-peptide放射性摄取率与细胞凋亡率的相关性.数据处理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研究采用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 18 F-FP-peptide的合成效率为(21.0±4.5)%(n=6,不校正),放化纯为99%,比活度为870 GBq/μmol.体外细胞实验研究表明,各组细胞凋亡率随卡铂化疗时间延长逐渐升高,经卡铂处理后0、1、2和24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2±0.31)%、(4.85±1.26)%、(6.37±2.21)%和(10.23±2.43)%,对应的细胞摄取率分别为(0.06±0.01)%、(0.31±0.04)%、(0.44±0.02)%和(0.86±0.04)%,各组细胞凋亡率与放射性摄取率之间呈明显正相关(y=1.1244+11.0949x,r=0.9850,P<0.01);荷A549肿瘤卡铂化疗后24h,肿瘤组织放射性摄取率为(0.33±0.02) %ID/g,明显高于未化疗肿瘤组织的(0.08±0.01) %ID/g(F=31.25,P<0.01);而两者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5.50±1.47)%和(1.92±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54,P<0.01);荷A549肿瘤化疗后细胞凋亡率和肿瘤对18 F-FP-peptide的放射性摄取率呈明显正相关(y=-1.9055+54.4341x,r=0.9907,P<0.01);Micro PET显像示,未经化疗的肿瘤基本无放射性摄取,SUVmax与对侧比值为1.32±0.01,而经卡铂化疗的肿瘤明显摄取显像剂,SUVmax与对侧比值为3.46±0.0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05,P<0.01).结论 18F-FP-peptide是有临床潜在价值的caspase-3 活性显像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G-CSF联合p38抑制剂SB203580 (SB)对免疫细胞辐射损伤的作用.方法 C57BL/6雄性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照射组和给药组.照射组和给药组给予4 Gy全身照射.给药组小鼠给予腹腔注射G-CSF和SB,G-CSF于4Gy照射后2h和6h给药(1μg/只),每天2次,连续给药5d,SB于照射后24h给药(15 mg/kg),隔日给药,共给药5次.照射后10d测外周血计数,进行白细胞CD4、CD8、B220检测、胸腺细胞CD4、CD8检测和骨髓细胞活性氧检测.结果 照射组外周血计数和CD8、B220比例下降,而胸腺细胞中CD4+CD8+细胞比例及骨髓细胞活性氧水平显著增加.与照射组相比,联合给药组外周血红细胞数、血小板、CD4、CD8细胞比例升高,胸腺细胞中CD4+CD8+细胞比例下降.结论 G-CSF联合SB对4 Gy照射引起的免疫细胞损伤存在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光照剂量的光动力疗法(PDT)对小鼠Heps肝癌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及局部免疫效应。方法 69只ICR小鼠皮下接种Heps肝癌细胞建立荷瘤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光照低剂量PDT组(能量密度135 J/cm2)和光照高剂量PDT组(能量密度215~225 J/cm2)。治疗后定期测量各组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观察HE染色的瘤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的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8+CTLs)。结果 (1)光照低剂量PDT组和光照高剂量PDT组抑瘤率分别为73.9%、96.3%;光照高剂量PDT组的抑瘤效果显著高于光照低剂量PDT组(P〈0.01)。(2)PDT后2、24和72 h肿瘤组织先后出现肿瘤细胞空泡样变性、广泛核固缩及凝固性坏死;肿瘤中微血管淤血扩张、出血和管壁破坏,上述病理改变光照高剂量PDT组更为显著。(3)治疗后72 h光照低剂量PDT组和光照高剂量PDT组肿瘤中CD8+CTLs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而光照低剂量PDT组肿瘤中CD8+CTLs数量又显著高于光照高剂量PDT组(P〈0.05)。结论光照高剂量PDT组的抑瘤效果显著高于光照低能剂量PDT组;PDT可引起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在肿瘤局部浸润增加,光照低剂量PDT组对肿瘤局部CD8+CTLs的免疫增强效应优于光照高剂量PDT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地塞米松对大鼠烧伤合并海水浸泡后内皮祖细胞数目的影响。方法将52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单纯烧伤组,烧伤合并海水浸泡组,单纯注射地塞米松组,烧伤+地塞米松组和烧伤合并海水浸泡+地塞米松组。在模型制备后的30分钟、2小时、6小时和24小时,使用双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组别大鼠的血中的内皮祖细胞(EPC)数目。结果烧伤和海水浸泡均可显著降低血中EPC的数目。地塞米松可以部分逆转烧伤和海水浸泡对EPC数目减少的作用。结论在烧伤和海水浸泡情况下,地塞米松的使用有助于增加血EPC数目,并可能增强创面的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1(IL-21)基因联合放射对肺癌A549细胞生长的协同抑制作用。方法将肺癌A549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Ad-IL-21组(用Ad-IL-21腺病毒转染细胞)、照射组(行6 Gy 137Csγ射线照射)以及Ad-IL-21联合照射组(用Ad-IL-21腺病毒转染细胞后再行6 Gy 137Csγ射线照射),观察IL-21基因对A549细胞生长的抑制效应。结果 Ad-IL-21联合照射组的A549细胞的抑制效应最强(抑制率约为40%),显著高于Ad-IL-21组(约22%)和照射组(约17%)(F=45.6、57.5,P<0.05)。Ad-IL-21联合照射组A549细胞发生明显的G2期阻滞(35.4%),与Ad-IL-21组(25.2%)和照射组(1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6、32.8, P<0.05)。Ad-IL-21联合照射组凋亡细胞所占比例最高,凋亡率达到33.1%,与Ad-IL-21组(27.8%)和照射组(14.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9、41.7,P<0.05)。结论 IL-21基因联合放射对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效应具有协同作用,可显著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足合并感染的菌谱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抗感染对策。方法将糖尿病足合并感染分为浅溃疡组、深溃疡组及坏疽组3组,取它们的分泌物或坏死组织进行需氧、厌氧以及真菌培养。结果108例符合条件的患者统计出138个病灶(包括同一患者多个不同类型病灶),共培养菌株232株。浅溃疡组细菌培养率为95%,其中G+(76.00%)〉G-(20.00%)〉真菌(4.00%)〉厌氧菌(0);深溃疡组细菌培养率为100%,其中p(65.82%)〉厌氧菌(22.78%)〉G+(8.86%)〉真菌(2.53%);坏疽组细菌培养率达100%,其中G+(49.05%)〉G-(27.18%)〉厌氧菌(16.50%)〉真菌(5.83%)。浅溃疡组以单一G+菌感染为主,对大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在50%以下;深溃疡组以p菌的混合感染为主,混合感染率达81.08%,且混合感染中60.00%合并厌氧菌感染,大部分菌株的耐药率在50%以上;坏疽组以c+菌的混合感染为主,混合感染率达82.35%,有40.48%的混合感染合并厌氧菌感染,且较深溃疡组更易耐药。常见抗真菌药及抗厌氧菌药对所培养出的真菌及厌氧菌均较敏感。结论糖尿病足合并感染的菌谱有其规律性,对临床早期抗感染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免疫电穿孔的方法,构建稳定的BALB/c小鼠(简称小鼠)格雷夫斯病(GD)模型.方法 制备重组质粒pcDNA3.1/TSHR268.将5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0只)、对照组(10只)和空白组(10只).分别于实验第1、4、7、10周在实验组小鼠双后肢腓肠肌注射重组质粒,在对照组及空白组小鼠相同位置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实验组及对照组小鼠每次注射后在注射区域行电穿孔加强免疫.以放射免疫法检测小鼠血清T4,ELISA法检测小鼠TRAb氨基端(TRAb N)抗体和TRAb羧基端(TRAb C)抗体.对模型小鼠进行甲状腺^99Tc^mO4^-显像及甲状腺形态学、病理学分析.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最小显著差异t检验.结果 实验组建模成功率为80%(24/30).24只成功建模的BALB/c小鼠血清T4由第0周的(16.06±5.16) nmol/L升高至第12周的(95.04±68.92) nmol/L(F=18.906,t=-5.598,P<0.05),TRAb N抗体由第0周的(0.006±0.002) U/L升高至第12周的(0.251±0.110) U/L(F=47.491,t =-10.869,P<0.05),TRAbC抗体由第0周的(11.176±2.635) ×10^3任意单位(AU)/L升高至第12周的(46.395±22.001)×10^3 AU/L(F=14.642,t=-7.787,P<0.05).停止免疫后的第18周,小鼠血清T4为(36.64±23.68) nmoL/L、TRAb N抗体为(0.094±0.053) U/L、TRAb C抗体为(24.456±6.725)×10^3 AU/L,均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免疫前水平(t=-4.161、-8.085和-9.008,均P<0.05).对照组与空白组小鼠T4、TRAb N抗体及TRAb C抗体在免疫前后均未见明显变化.经过4次免疫,实验组小鼠甲状腺对^99Tc^mO4^-的摄取能力较对照组及空白组明显增强.GD模型小鼠甲状腺较正常BALB/c小鼠体积增大,病理学检查可见甲状腺组织淋巴细胞浸润.结论 重组质粒pcDNA3.1/TSHR268+免疫电穿孔方法可成功构建BALB/c小鼠GD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