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监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压变化规律,探讨其与急性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脑卒中急性期病人79例,分为两组,其中脑梗死组42例,脑出血组37例。观察急性期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并评估第30天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增高者占87.3%,以后在无特殊降压措施条件下,血压随时间逐渐下降;第7天与第1天比较,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有明显下降[SBP(147.6±17.2)vs(155.9±21.7)mmHg(P<0.01);DBP(85.6±13.6)vs(96.6±20.8)mmHg(P<0.01)];脑出血组动态血压均高于脑梗死组。[SBP(160.3±21.2)vs(152.3±21.3)mmHg;DBP(95.5±12.7)vs(87.8±16.2)mm-Hg,(P<0.01)];85%的脑卒中患者血压的昼夜节律消失;首测180mmHg≤SBP<220mmHg与SBP<180mmHg组,第30天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压增高,但增高的血压有自发下降的趋势;脑出血患者血压水平比脑梗死者高;脑卒中患者血压的昼夜节律消失者占大多数;脑卒中急性期血压高低对近期日常生活能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氧化氮(NO)是一种活跃的血管扩张因子及神经介质,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病理过程。作者检测了脑梗死19例急性期脑脊液(CSF)中NO含量,探讨T NO含量变化与脑梗死的关系。1对象和方法1.1对象病例组19例,男15例,女4例;年龄48~69岁,平均56.3岁。均经头颅CT扫描确诊。均无昏迷和呕吐,发病后 1~3 d入院。其中 16例有一侧肢体偏瘫和中枢性面、舌瘫,肌力0~III级,6例不完全性运动性失语,偏侧感觉障碍,病理征阳性。3例仅一侧肢体力弱,发麻,可自己行走,力弱侧痛觉减退。CT诊断为基…  相似文献   

3.
脑出血114例血压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玉宝  王国芳 《人民军医》1999,42(12):715-716
高血压病是脑出血的主要原因及独立的危险因素,但人们对脑出血后高血压的意义和处理意见尚不一致。为此,我们分析了1991年以来收治的脑出血114例入院时血压水平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男72例,女42例;年龄38~78岁,平均58.6±12.6岁。有明确高血压病史82例,占71.9%。全部病人均经CT检查确诊,其中基底节区出血64例,脑叶出血18例,丘脑出血23例,小脑出血9例。均无影响血压的严重并发症,如心衰、上消化道大出血、重症感染等;并未给予特殊治疗,如降压、脱水等。1.2 方法 全部病人均在入院治疗前测肱动脉血压,测血压距…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梗死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是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已成为共识.但对餐后高血糖(postprandial hyperglycemia)脑梗死的关系认识还不够充分。本研究主要探讨餐后高血糖与急性脑梗死的预后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在急性期脑梗死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1例基底节或放射冠区急性期脑梗死病例行常规 MRI 和 DTI 检查,测量病灶区 ADC 值、FA 值和对侧镜像区 ADC值、FA 值,计算相对 ADC 值(rADC)和相对 FA 值(rFA)。首次检查后第3周行 DTI 复查并重复测量、计算上述参数。所有病例分别于入院时和发病后1年进行肌力测试。根据患侧肌力恢复情况分为3组:A 组,完全恢复(肌力恢复到5级);B 组,部分恢复(肌力有恢复但<5级);C 组,无恢复(肌力无变化或降低)。结果(1)所有病例病灶区 ADC 值、FA 值均较对侧正常脑组织 ADC 值、FA 值降低。第3周复查,所有病例 ADC 值均升高;38例 FA 值降低,3例 FA 值轻微升高。(2)rFA 值变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两比较,A 组和 C 组,B 组和 C 组间 rFA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和 B 组间 rFA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DC 值、FA 值和 rADC 变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发生于基底节区或放射冠区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中,第3周 rFA 值变化幅度越小,患者肌力恢复水平越好。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的超声表现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它与脑梗死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本文旨在利用彩超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形态特征,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的有无,血管狭窄程度的超声表现,以期达到早期预报和识别缺血性脑卒中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CT表现特点。方法分析我院2007年~2013年56例经临床确诊大面积脑梗死病例,首次发病均在6h以内患者临床资料和CT平扫表现。结果 56例患者中,CT表现阳性者38例,阳性率67.8%,其中局限性脑沟变窄或消失23例;双侧脑池不对称16例;脑实质密度轻微减低11例;基底节结构模糊8例;"致密动脉征"7例,其中28例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表现;18例CT表现阴性。结论 CT表现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FLAIR序列大脑中动脉高信号征(HSMCA)诊断急性期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对55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MRI检查及DWI、MRA检查,并将FLAIR序列大脑中动脉高信号征与TOF-MRA、DWI序列高信号病灶及随访检查进行对比.结果:FLAIR序列17例(30.9%)患者发现大脑中动脉M1段高信号征,其中左侧大脑中动脉11例,右侧大脑中动脉6例;合并M2、M3、M4和M5段高信号7例.患者自出现严重自觉症状到进行MRI检查,间隔时间1h到15h不等,平均3.6h.17例HSMCA患者中,8例相应节段大脑中动脉均有严重狭窄或闭塞;38例无HSMCA患者中,12例双侧大脑中动脉有节段性狭窄,严重狭窄或闭塞7例, HSMCA患者较无HSMCA患者病变侧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的数量明显增多,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3).结论:FLAIR序列上大脑中动脉高信号征可作为诊断急性期脑梗死的早期参考征象.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大面积与非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2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大面积脑梗死组与非大面积组(对照组)患者在危险因素、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hh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死亡例数等的差异。结果280例脑梗死患者中大面积脑梗死42例(15%);大面积梗死组女性比例、房颤(fibrillation atrial,AF)比例、出院NIHSS评分及病死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大面积脑梗死病死率高、预后差,应及早诊治,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压变异性(BPV)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ACI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检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BPV指标水平,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分析ACI患者BPV与MMSE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78例ACI患...  相似文献   

12.
外伤性脑梗死的CT表现分型与临床预后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CT表现及分型,评价CT分型对判断临床预后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外伤性脑梗死的CT表现,结合临床进行CT分型,并与临床预后作对比分析。结果将外伤性脑梗死分为5型:Ⅰ型,腔隙性梗死型(n=44);Ⅱ型,单脑叶型(n=20);Ⅲ型,多脑叶型(n=15);Ⅳ型,挫伤出血型(n=15);Ⅴ型,小脑与脑干型(n=8)。其中Ⅰ~Ⅱ型疗效较好,Ⅲ-Ⅴ型病情严重,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结论外伤性脑梗死CT分型有助于判断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脑部病变,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脑血管病同时伴心脏损害较常见,最早1937年Dozzy报道脑血管病可伴发心脏功能障碍,后来许多学者证实了脑血管病可引起心肌损害、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可伴有心肌酶升高[1].近年来,随肌钙蛋白检测的普及,在临床中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常伴有心脏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水平升高[2,3].为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cTnT水平升高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我们对首都医科大学丰台教学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TnT水平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梗死的病因及病理机制非常复杂,有关免疫、炎症因子在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及预后中的作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有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时,C3水平明显升高,但也有研究结果与此相反,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清c,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以了解血清C,水平升高在脑梗死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肾损伤情况及其原因,分析肾损伤与COVID-19分型及预后的相关性,为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案,收集2020年1月1日-3月14日在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武汉)住院的319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OVID-19患者肾功能变化与疾病分型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年龄(55.2±17.0)岁,非危重症(轻型+普通型)患者、危重症(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比例分别为62.1%(198/319)、37.9%(121/319)。本研究队列患者的病死率为5.6%(18/319)。入院时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均较正常参考值升高的患者占3.8%(12/319);入院时仅有BUN升高的患者占5.6%(18/31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入院时SCr、BUN,入院后1周SCr、BUN,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脏病是COVID-19危重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入院时及入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广东省中医院脑血管病中心2005-08-01至2008-07-31连续3年共1337例出院的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www.clinicaltrias.gov注册ID号:NCT00966316),收集可能与患者病情相关的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初步筛选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并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影响急性脑梗死1个月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337例患者中,好转1023人,未好转314人,共收集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指标34个(涉及人口学特征、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既往病史和并发症),经单因素分析初步提取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共7个,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最终筛选出2个独立危险因素,分别是进展性卒中(OR=0.20,95%CI 0.12~0.33)和泌尿系感染(OR=0.38,95%CI 0.22~0.66)。结论积极防治进展性卒中和泌尿系统感染可能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44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脑梗死将患者分为糖尿病脑梗死组和糖尿病非脑梗死组,比较可能诱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81例患者合并脑梗死占总数的18.1%。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比较,年龄[(70.53±7.79)岁与(60.72±13.03)岁]、糖尿病病程[(130.25±85.77)月与(94.54±92.41)月]、踝肱指数[(0.90±0.23)与(0.98±0.19)]、尿素氮[(6.84±2.49)mmol/L与(6.17±2.21)mmol/L]、糖化血红蛋白[(9.09%±2.41)%与(8.24±1.77)%]及高血压(84.0%与59.1%)、冠心病(63.0%与43.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5.8%与22.6%)、糖尿病肾病(50.6%与31.9%)、下肢动脉斑块(87.7%与70.3%)的合并率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P=0.000)、糖化血红蛋白(P=0.027)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年龄、糖化血红蛋白升高为影响2型糖尿病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控制血糖可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李琼 《临床军医杂志》2012,40(5):1099-1102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和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水平在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24例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和sdLDL-C水平,同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水平。根据头颅CT和磁共振检查证实后将患者分为多发性脑梗死组与单发性脑梗死组,观察其与Hcy及sdLDL-C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cy及血脂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P<0.05,Hcy与sdLDL-C水平随脑梗死病变程度增加而升高(P<0.05)。Hcy和sdLDL-C与脑梗死病变程度密切相关(r=0.259和r=0.452,P<0.001)。结论 Hcy和sdLDL-C均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
重度骨盆骨折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骨盆骨折往往由严重的外伤造成。因交通业的迅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 ,骨盆骨折的发生率随之增加 ,致伤能量也随之加大 ,伤情往往重笃。骨盆骨折常是多发伤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休克的发生率高达 3 0 %以上 ;而一旦伤后发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就可明显增加患者的死亡率 ,如Starr等[1]报告呈休克状态患者的死亡率可高达 57%。根据骨盆骨折的类型 ,单纯骨盆骨折的死亡率可达 8%~ 50 % ,尤其入院第一个 2 4h主要的死因为创伤性大出血[2 ]。Raafat等[3 ]报告至少 5%的钝性伤致骨盆骨折 ,且骨盆严重挤压伤患者的死亡率几乎达 55%。多发伤进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