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肿瘤患者PICC置管常见问题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IIy InsertedcentraI catheter,PICC)由于使用安全方便,并发症相对其他置管发生率低而被患者接受。肿瘤患者化疗周期长、副作用大,由于化疗过程中各种并发症的相继出现,常常给静脉输液带来很大困难。PICC置管完全解决了这一护理难题。现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股静脉穿刺套取中央静脉导管(PICC)体内断管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5例PICC体内断管患者于断管后1~10 d经股静脉穿刺,在透视下用鹅颈套圈或网篮导管套取PICC断管。结果 5例患者均成功套取出全部PICC体内断管,技术成功率100%,术中患者未诉不适,术后未见并发症。结论经股静脉穿刺入路,利用鹅颈套圈或网篮导管有可能取出PICC体内断管,手术安全、便捷、创伤小,可做为PICC体内断管取出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琰 《武警医学》2012,23(12):1048-1049,1052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患者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导管感染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为PICC导管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42例消化内科行PICC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性别、年龄、原发疾病、PICC穿刺方法、穿刺部位、导管护理频率、穿刺血管、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PICC导管感染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ICC导管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导管相关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8.3%,其中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穿刺部位、穿刺方法及护理频率是PICC导管相关感染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合并心血管疾病、低护理频率是PICC导管相关感染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肘上部位穿刺是保护性因素。结论 PICC导管感染并发症多与穿刺部位、护理频率及内科合并症有关,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降低PICC导管相关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与普通静脉穿刺相比,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能更好地保护浅表静脉,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与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等穿刺相比,PICC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1]。但其所致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静脉炎是PICC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笔者采用紫外线照射治疗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使用PICC管的患者大多为深静脉营养支持、化疗、危重症等需要进行特殊药物治疗的患者。由于其病理生理特点,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为有效降低患者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维持有效的中心静脉通路,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0月使用PICC管的患者进行了随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造影在经腋静脉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植入术中导引和术后并发症诊断、预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就诊并经腋静脉近侧段植入TIVAP的342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静脉造影导引穿刺成功率、置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静脉造影在并发症诊断和预测中的作用。 结果 静脉造影导引下腋静脉穿刺成功率97.4%(76/78),所有患者TIVAP植入均获成功。误穿动脉3例,气胸1例。术前应用静脉造影预测夹闭综合征2例。术后应用静脉造影诊断导管阻塞3例,纤维蛋白鞘2例。随访确诊5例症状性静脉血栓,36例无症状性静脉血栓,发生率12%(41/34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栓弹力图(TEG)、腋静脉显影延迟、同侧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植入史与静脉血栓发生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LVEF、腋静脉显影延迟、同侧PICC植入史是静脉血栓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静脉造影导引下经腋静脉近侧段植入TIVAP安全可行,静脉造影在并发症诊断和预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外周静脉留置针与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肿瘤化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6年1月—2007年4月60例首次化疗的肿瘤患者分为两组,40例外周静脉留置针为A组,20例PICC置管为B组,两组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治疗中观察记录留管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A组留置针保留时间为1~5 d,中位时间3.7 d,B组PICC置管保留时间为15~280 d,中位时间157.5 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主要并发症有局部渗出、静脉炎及管腔堵塞。A组发生局部渗血18例、静脉炎29例及管腔堵塞10例,B组发生局部渗血4例、静脉炎1例及管腔堵塞0例。A组日常生活需人照顾,B组日常生活无需人照顾。结论PICC置管安全、保留时间长,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在肿瘤病人的化疗中的临床价值显著高于外周静脉留置针。  相似文献   

8.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u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能够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因具有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及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但在使用中仍存在问题,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2至2013-05行PICC发生并发症的26例患者资料,分析并发症原因,探讨相应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深静脉置管方式在乳腺癌术后化疗中的临床使用效果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分别采用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为患者留置深静脉导管于上腔静脉进行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结果分别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外周静脉置管患者为6、9、26例,所有患者均成功置管,三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分别为(24.00±2.95)d、(27.17±5.42)d、(145.45±14.45)d,颈内静脉组发生1例置管感染,无一例发生药物渗漏性血管损伤、皮肤损伤及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均顺利完成化疗。结论经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留置时间短,平均费用低,长期使用需定期换管,适用于外周静脉插管困难患者,PICC置管保留时间长,通常一次置管可完成乳腺癌术后6次辅助化疗,定期导管护理可减少导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骆春林 《西南军医》2015,(3):335-337
目的比较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AP)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287例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意愿分为两组,PICC组(n=140例)经PICC化疗治疗,VAP组(n=147例)经VAP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导管留置率、意外拔管率、留置时间、生活质量及导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VAP组患者置管后第6、12个月导管置管率及留置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PICC组(P<0.05),而意外拔管率明显低于PICC组(P<0.05);VAP组患者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PICC组(P<0.05)。结论 VAP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留置时间长、对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小等优点,可作为化疗理想的深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比较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IVAP)与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PICC)后血栓发生率,选择更加合适的化疗静脉输液通路。方法将收治的16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实施分组治疗,研究组80例均实施IVAP置管,对照组80例均实施PICC置管。将两组患者置管后的血栓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完成置管后,研究组患者均为发生血栓并发症,比例为0.00%,而对照组血栓发生率为7.50%,研究组明显性偏低(P<0.05)。结论和PICC置管相比,IVAP的置管后血栓发生率更低,有助于促进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吉铁凤 《武警医学》2013,24(8):720-722
自1975年Hoshal等[1]首次采用硅胶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以来,PICC技术突飞猛进,因其简便、安全、保留长久,已成为临床各科室常规采用的中心静脉输液技术之一。但是,随着临床应用的推广和病例数增多,临床医务人员也发现了诸多需要人们重视的临床问题,如果处理不当,轻则影响治疗效果,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为此,笔者就PICC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置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杨建芳  江珉  董娟  伍世珍 《西南国防医药》2010,20(10):1081-1083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穿刺方法,探讨减少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将46例不同病种行PICC置管患者分为常规组(23例)和观察组(23例),常规组按常规方法由静脉上方穿刺直入血管行PICC,观察组则在血管下方或侧方2~3cm左右进针,不直接刺入血管,先皮下潜行2~3cm后刺入血管,再将导管插入行PICC。两组穿刺成功后,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固定24h。结果观察组渗血、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改进PICC穿刺方法后,可减少渗血、导管相关性感染等PICC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胸部CT检查预测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长度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肺癌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PICC置管长度采用体表测量公式计算,观察组PICC置管长度采用胸部CT上腔静脉定位得出。比较2组PICC置管长度调整率,PICC置管精确率,患者满意度及置管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PICC置管长度调整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ICC置管精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部CT上腔静脉在肿瘤患者PICC置入长度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PICC置管精确率,降低置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PICC?PICC的名称为经外周静脉穿刺进入中央静脉置管术。PICC是一根长长的、细细的、柔软、可以弯曲的导管。它是一种由特殊材料制作的进行静脉穿刺的设备。通常由上臂大静脉放入,小婴儿可以由头皮静脉穿刺进入。PICC的尖端通过外周静脉直达到心脏附近的大静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凝状态肿瘤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前后,采取中西医结合抗凝治疗防治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及导管维护的血液高凝状态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在PICC置管及维护期间行同步中西医结合抗凝治疗,对照组按常规方法防治静脉血栓。结果:观察组置管后1个月,其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发生静脉血栓1例(3.33%),为穿刺的上肢浅静脉栓塞;对照组发生静脉血栓8例(26.7%),其中上肢浅静脉3例,锁骨下静脉4例,颈静脉1例。结论:对高凝状态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前后采取中西医同步抗凝治疗可有效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维持导管通畅,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分析介入法在难置型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1月经PICC专科护士会诊或操作后在床边直视下直接穿刺置入PICC管困难或失败的52例患者,在DSA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三向瓣膜PICC管。对静脉显影不佳者采用顺行浅静脉造影穿刺靶静脉,对静脉迂曲或变异者采用微导丝导引法置管。结果 52例患者中50例成功置入PICC管,置管成功率96.1%。其中46例一次成功置管,4例第一次置入失败,第二次置入成功;全部病例均采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21例采用顺行浅静脉造影穿刺法,4例因头静脉注入深静脉角度过锐或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段狭窄,走行迂曲而使用微导丝导引克服血管迂曲后置管成功,2例因双侧肘正中静脉缺如,头静脉及贵要静脉狭窄、闭塞置管失败。50例置管患者中,平均留管时间73天,2例(4.0%)发生深静脉血栓,其中1例(2.0%)发生致命性肺栓塞;1例(2.0%)发生无菌性静脉炎。结论 DSA导引下运用介入方法提高了PICC的置管成功率,减少了床边置管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置管患者出院或治疗间歇期的维护问题,许多医院已经开设了PICC维护门诊。如何保证维护质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成为门诊PICC维护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本文总结我院门诊367例PICC导管护理病例资料,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门诊进行PICC导管维护的患者共367例,其中男性176例,女性191例,年龄33~75(57.4±12.3)岁。肿瘤患者277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脑损伤昏迷患者术后置管输液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行PICC及63例行锁骨下静脉置管输液治疗的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导管置入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94.9%(75/79),锁骨下静脉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4.5%(4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堵管高于锁骨下静脉组(P<0.05),而导管脱落、非计划性拔管的机率小于锁骨下静脉组(P<0.05),两组在导管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脑损伤昏迷患者术后输流治疗中有简单易行、护理方便,留置时长等优点,相比较而言,PICC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携管出院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将2019年07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8例PICC携管出院患者分为人数均等的研究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采用院内常规护理,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之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研究组PICC有关并发症出现比对照组更少(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有所提高,且研究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减少PICC携管出院患者有关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其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