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布托啡诺用于无痛肠镜检查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5年以来,我们共进行无痛肠镜检查100例,其中小剂量布托啡诺加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肠镜检查50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100例中,男43例,女57例;年龄29~60岁,平均50.1岁。美国麻醉学会分级(ASA)Ⅰ~Ⅱ级。本组病例随机分为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A组)和布托啡诺加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B组),每组各50例;两组间年龄、男女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麻醉方法两组术前均常规肠道准备,检查前连接监护仪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开放手背静脉,A组静脉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6例行ERCP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为单纯丙泊酚麻醉组,Ⅱ组为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麻醉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T1)、诱导后(T2)、胆管内操作时(T3)的血流动力学变化(MAP、心率)、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术后不良反应。结果Ⅰ组在胆管内操作时心率及血压上升,与Ⅱ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Ⅱ组丙泊酚用量较Ⅰ组明显减少。结论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麻醉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无痛ERCP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芬太尼在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术中的辅助麻醉效果。方法:随机将病人分为A、B、C、D4组,各20例。A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并静脉滴注丙泊酚+芬太尼;B组静脉注射哌替啶+异丙嗪;C组静脉注射氟哌利多+芬太尼;D组静脉注射哌替啶+氟哌利多。对术中胆囊牵拉反应、镇静程度进行分级评定,并记录术后出现切口痛的时间。结果:A组胆囊牵拉反应、镇静程度及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组(P<0.01)。结论:采用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芬太尼辅助硬膜外麻醉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老年患者纤维结肠镜检查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结肠镜检查老年患者160例,随机分成4组,一组为对照组,使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1.0μg/kg(F组),另外3组复合使用布托啡诺,分为布托啡诺10μg/kg组(B10组),布托啡诺15μg/kg组(B15组)和布托啡诺20μg/kg组(B20组),每组40例.4组丙泊酚血药浓度3.0μg/ml靶控输注.观察麻醉前后患者循环变化、麻醉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4组患者无痛结肠镜检查都顺利完成,各组结肠镜检查后MAP、HR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F组为著(P〈0.05),B20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P〈0.05),但苏醒时间延长.4组麻醉优良率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都在可接受范围.结论 布托啡诺10~15μg/kg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在老年患者结肠镜手术麻醉中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咪达唑仑与丙泊酚联合应用与分别应用在胃镜检查中的镇静作用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胃镜检查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Ⅰ组静注咪达唑仑0.08 mg/kg,Ⅱ组静注丙泊酚2.5 mg/kg,Ⅲ组静注咪达唑仑0.05 mg/kg+丙泊酚1 mg/kg。观察术中镇静程度及记忆缺失、苏醒时间、HR、SBP、DB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Ⅱ组BP,SpO2下降比Ⅰ、Ⅲ两组显著(P<0.05)。Ⅱ、Ⅲ两组镇静程度和苏醒时间相仿且均优于Ⅰ组。结论咪达唑仑0.05 mg/kg+丙泊酚1 mg/kg辅助胃镜检查效果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6.
李建春 《西南国防医药》2014,(11):1192-1194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在脊椎骨折手术麻醉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脊椎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麻醉,观察组给予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两组给药前后生命体征相关指标、麻醉苏醒时间及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给药后观察组的心率和呼吸频率明显优于给药前和对照组(P〈0.05),而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麻醉术后10 min OA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麻醉优良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3.3%)(P〈0.05)。结论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用于脊椎骨折手术麻醉,具有麻醉效果满意、苏醒快速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贵春梅  刘森 《武警医学》2018,29(11):1065-1068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联合布托啡诺对腹部外科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腹部外科术后机械通气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进行镇静镇痛,治疗组予右美托咪啶联合布托啡诺镇静镇痛。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1 h的生命体征指标变化[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用药后4、8、16、24 h重症患者镇痛(CPOT)评分及躁动-镇静评分(RASS),药物起效时间、停药后拔管时间、停药后完全清醒时间、不良反应和谵妄发生率。结果 (1)用药后1 h,两组HR、RR、MAP均较用药前降低(P<0.05);(2)两组用药后4、8、16、24 h CPOT及RA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药物起效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组停药后拔管时间、停药后完全清醒时间[(112.3±18.6)、(43.8±7.6)min],均短于对照组[(175.1±20.4)、(116.2±27.3)min (P<0.01) ];(4)两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组腹胀呕吐及谵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腹部外科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方面,右美托咪啶联合布托啡诺与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的效果相近,但前者的谵妄、腹胀呕吐的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8.
张冰  王通  马琳琳 《临床军医杂志》2016,(12):1295-1296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对重症患者术后镇静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重症颅脑手术术后患者45例,根据术后镇静方法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23例)与咪达唑仑组(22例)。观察两组患者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右美托咪定组与咪达唑仑组达到镇静效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停药后苏醒时间为(6.08±4.38)min,明显少于咪达唑仑组(10.95±5.67)min(P<0.01)。右美托咪定组氧分压上升比(11.51%±2.88%)、二氧化碳分压下降比(12.92%±3.37%)、血压下降比(17.86%±4.38%)、心率下降比(19.29%±4.37%)均显著高于咪达唑仑组氧分压上升比(8.45%±2.27%)、二氧化碳分压下降比(7.61%±2.21%)、血压下降比(11.79%±3.24%)、心率下降比(13.61%±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共发生不良反应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43%(7/23);咪达唑仑组共发生不良反应1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73%(16/22)。右美托咪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但右美托咪定组心动过缓发生率为13.04%(3/23),显著高于咪达唑仑组4.55%(1/22)(P<0.05)。结论在重症手术术后患者镇静治疗中,应用右美托咪定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明显优于咪达唑仑,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比较咪达唑仑和氟哌利多辅助颈丛阻滞麻醉效果。方法:将甲状腺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氟哌利多组和咪达唑仑组各30例,观察手术开始后5min及30min患者镇静程度,术后2h患者对手术过程的遗忘情况,以及术中血糖和皮质醇水平的变化。结果:手术开始5min及30min后,氟哌利多组警觉与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咪达唑仑组(P〈0.05)。咪达唑仑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顺行性遗忘,且70%为完全遗忘;而氟哌利多组仅27%为完全遗忘,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氟哌利多组术中血糖和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术前基础值(P〈0.05,P〈0.01)。结论:咪达唑仑辅助颈丛阻滞麻醉术中镇静、镇痛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黎笔熙  沈七襄 《人民军医》2002,45(9):521-523
咪达唑仑作为麻醉前用药 ,可产生镇静、抗焦虑和顺行性遗忘作用。国产咪达唑仑 (力月西 ,徐州第三制药厂生产 )已在临床逐步推广使用 ,但用国产咪达唑仑作全麻术前用药尚未见报道。为观察术前肌注国产咪达唑仑的效果及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我们对择期手术 10 0例分 5组进行了观察 ,并与进口咪达唑仑 (多美康 ,Roche制药厂生产 )组和哌替啶+异丙嗪组进行比较。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择期手术 10 0例中 ,男 5 4例 ,女 4 6例 ;年龄 2 2~ 6 0岁 ,平均 4 6 84岁。ASAⅠ~Ⅱ级 ;心、肺、肝、肾功能正常。其中腹部手术 6 1例 ,颅脑…  相似文献   

11.
周颖  胡海珍  宝音  秦树国 《武警医学》2011,22(10):839-841
 目的 观察硬膜外吗啡超前镇痛与静脉自控镇痛联合用于下肢手术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静脉自控镇痛组(Ⅰ组)和硬膜外吗啡超前镇痛与静脉自控镇痛联合组(Ⅱ组).统计两组术后4、12、24、48 h各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及镇痛满意率,并记录按PCA键总次数(D1)、有效按压次数(D2),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4、12、24hⅡ组VAS明显低于Ⅰ组(P<0.05);术后4、12、24、48 h两组的镇静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镇痛满意率Ⅱ组(95%)大于Ⅰ组(70%,P <0.05);D1/D2Ⅱ组小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吗啡超前镇痛与静脉自控镇痛联合用于下肢手术镇痛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丙泊酚单独使用及与氯胺酮合用在小儿椎管内麻醉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40名腹部以下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和Ⅱ组),分别以单独使用丙泊酚及联合氯胺酮给药的方式,记录术中生命体征及不良事件情况。术后记录恶心、呕吐等不适及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术中均无呼吸暂停等严重事件发生。手术开始及手术开始后各时段Ⅰ组的生命体征均有显著差异(P(0.05),Ⅱ组手术开始时的收缩压与手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恢复时间与不适发生无显著差异(P〉0.05),Ⅱ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Ⅰ组(P〈0.05)。结论丙泊酚合用氯胺酮能够提供更平稳的镇静效果,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不影响苏醒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及疼痛发生率较低,是一种理想的小儿椎管内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镇痛配方用于上腹部手术术后硬膜外镇痛对胃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00例择期肝胆外科手术患者,ASAⅠ~Ⅱ级,根据术后镇痛方法不同分为5组,放免法测各组患者术前、术后24h、48h血浆胃动素含量,观察记录各组患者术后6h、12h、18h、24h、48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和肛门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结果吗啡与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术后镇痛各时点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吗啡组术后24h、48h血浆胃动素含量,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明显高于布托啡诺组(P〈0.05),术后胃肠蠕动时间和肛门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①吗啡硬膜外术后镇痛不利于胃肠动力的恢复;②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布托啡诺术后硬膜外镇痛,与吗啡及肌注呱替啶比较对胃肠动力影响小,复合罗哌卡因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双通道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全麻在ASAⅡ~Ⅲ级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方法择期手术50例,年龄62~89岁,ASAⅡ~Ⅲ级,手术时间1~3h。随机分为2组,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组(TCⅠ组)和静吸复合全麻组(Ⅰ组),每组25例。分别采用全凭静脉和静吸复合维持麻醉,观察术毕停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离开手术间的时间,并观察术后是否有恶心、呕吐、呼吸抑制、术后躁动、肌肉僵直等不良反应。结果TCI组患者较Ⅰ组术毕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离开手术间的时间均早,并且术后不良反应低。结论与静吸复合全麻相比,在ASAⅡ~Ⅲ级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应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双通道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少,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单纯全麻和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对冠心病患者开胸手术围术期平均动脉压、心率、ST-T段的变化及肌钙蛋白T(TnT)释放水平的影响。方法3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仅采用单纯全身麻醉,Ⅱ组术中采用TEA复合全身麻醉,观察两组围术期平均动脉压、心率、ST-T段的变化及TnT释放水平。结果各个时间点Ⅰ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Ⅱ组各时点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心肌缺血改善Ⅰ组总有效率为33.3%,Ⅱ组总有效率为86.7%;TnT含量在术后1h开始升高(P〈0.05),24h达峰值(P〈0.05),术后48h有所下降,组间比较术后24h及48hⅡ组患者TnT水平低于Ⅰ组(P〈0.05)。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稳定,心肌缺血改善明显,TnT值明显低于单纯全麻组,能有效地抑制术中应激反应,减轻心肌损伤,有利于其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无肌松药全麻下行鼻内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将12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常规肌松药组(Ⅰ组)及无肌松药插管维持组(Ⅱ组)各60例。Ⅰ组予维库溴铵0.08~0.1 mg/kg诱导,在患者有体动时,或每40 min静脉注射0.05 mg/kg维持肌松;Ⅱ组在复合气道充分表面麻醉后行气管插管,术中无肌松药维持。记录两组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2 min(T1)、气管插管后2 min(T2)、手术开始后2 min(T3)、手术开始后20 min(T4)、拔管后5 min(T5)各时点的血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比较两组术中体动次数、麻醉苏醒及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并发症,以及术中追加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的用药量。结果两组T1时点MAP、HR较T0均有下降(P〈0.05),T2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T3时点MAP较T0上升,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术后命令反应时间[(9.0±2.4)min vs(2.1±1.2)min]、拔管时间[(15.1±3.6)min vs(3.5±1.6)min]、离室时间[(25.5±8.2)min vs(5.6±2.7)min]比较,Ⅰ组长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肌松药气管插管全麻下实施鼻内镜手术麻醉效果可靠,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用于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后多模式镇痛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拟行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手术的成年女性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注射用芬太尼0.1mg稀释至10ml,拔管后即刻静脉缓慢推注;氟比洛芬酯组(F组):氟比洛芬酯100mg,拔管后即刻静脉缓慢推注;氟比洛芬酯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组(FB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mg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1mg稀释至10ml,拔管后即刻静脉缓慢推注。观察静脉给药后0、2、4、8、12、24h的镇痛、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C组比较,F组在术后4h镇痛评分低;FB组在术后2、4及8h镇痛评分低,2及4h镇静评分高(P〈0.05)。与F组比较,FB组在术后2及4h镇痛评分低,在2h镇静评分高(P〈0.05)。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静脉注射安全有效,能够更好的满足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后早期镇痛,且镇静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平衡麻醉对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围术期心肌酶及肌钙蛋白I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38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与硬膜外复合全麻组(B组)。分别于麻醉前、插管及拔管后5min、术后6、24h采集静脉血5ml,测定血清心肌酶和肌钙蛋白I(cTnI),同时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术中麻醉效果均满意。CK、CK—MB、LDH、cTnI;A组在拔管后5min及术后24h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A组明显高于Bgt(P〈0.05),B组未见明显改变。结论: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老年上腹部手术能有效减轻患者围手术期心肌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七氟烷吸入复合骶管阻滞麻醉以及静脉复合麻醉在小儿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24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儿分为2组,各112例,Ⅰ组为七氟烷吸入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组,Ⅱ组为静脉复合麻醉组,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Ⅰ组患儿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变化不明显。Ⅱ组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较术前升高(P〈0.05),呼吸频率(R)明显低于术前。而且Ⅱ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延长、苏醒期不良反应也多于Ⅰ组患儿。结论七氟烷吸入复合骶管阻滞与静脉复合麻醉在小儿疝修补术中相比,患儿更容易接受,麻醉过程平稳,苏醒快,苏醒期不良反应少,更适合在小儿疝修补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