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时磁共振血管成像病变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TIA患者,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颅内动脉、颈部动脉,分析患者颅颈部供血动脉病变特点、狭窄情况。结果 磁共振检查发现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53例(88.33%),未见异常者7例(11.67%)。其中,颈内动脉系统发现病变者40例(75.47%),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现病变者13例(24.53%)。不同动脉系统的病变在颅内外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χ2=4.94,P=0.08470)。53例发生狭窄病例中,共有病变动脉92支,其中轻度狭窄20支,中度32支,重度38支,2支闭塞;按发生支数依次排序为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动脉、颈总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前动脉起始段、大脑后动脉。结论 磁共振技术诊断TIA客观,综合患者临床情况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动脉磁共振多模态技术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7月~2019年3月收治的TIA患者30例,均行常规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磁共振血管成像(MR angiography,MRA)及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技术检查。分析患者常规MRI、DWI及MRA有无异常信号影及脑动脉狭窄、闭塞;对ASL图像进行处理后得到全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图,定性、定量分析ASL-CBF图有无异常灌注;并比较ASL标记延迟时间(post-labeling delay,PLD)=1.5s、PLD=2.5s、MRA对TIA患者脑灌注减低的检出率。结果30例TIA患者的常规MRI及DWI序列均无阳性发现,MRA提示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8例(26.7%)。ASL(PLD=1.5s)显示脑灌注减低24例(80.0%),(PLD=2.5s)显示脑灌注减低16例(53.3%)。统计显示(PLD=1.5s)对TIA患者脑灌注减低的检出率高于(PLD=2.5s)检查(χ^2=4.800,P=0.028),ASL(PLD=1.5s、2.5s)对TIA患者脑灌注减低的检出率均高于M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43,P<0.0.001;χ^2=4.444,P=0.035)。结论磁共振多模态技术有助于早期发现TIA患者局部脑组织灌注异常及程度;不同PLD对病灶的检出率及范围有差异,较短PLD能提高检出率,较长PLD能更真实反映血管狭窄较严重TIA患者的脑灌注情况,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应用价值,以及DWI异常与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 研究2006年3~7月在发病后7天内进行常规MRI和DWI检查的59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对TIA患者DWI表现和临床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59例TIA患者中,22例(37%)有DWI异常(阳性组),37例(63%)无DWI异常(阴性组).有DWI异常者更多见于TIA持续时间较长(≥30min)、发作频繁、有运动障碍、失语、脑卒中或TIA史、糖尿病和房颤患者.22例DWI异常者中9例在常规MRI上未显示病灶,13例在常规MRI(T2和FLAIR)上也显示异常.结论 在临床诊断的TIA患者中,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发作频繁、有运动障碍、失语、脑卒中或TIA史、糖尿病和房颤史与DWI异常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弥散成像与血管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磁共振弥散成像(DWI)与血管成像(TOF-MRA、3DCE-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76例临床证实为TIA患者行MRI(FLAIR)、DWI、TOF-MRA及3DCE-MRA检查.结果 176例TIA患者中,48.9%病例DWI显示有超早期小血管梗塞灶,18.2%病例T2WI发现相应病灶.颅动脉检查中,TOF-MRA显示动脉狭窄及闭塞76例(43.2%),其中假阳性与过度评价20例;3DCE-MRA发现颅内动脉狭窄及闭塞69例(39.2%);两者均发现动脉瘤3例及动静脉畸形2例;颈部3DCE-MRA发现动脉狭窄及闭塞38例(21.6%).结论 DWI和MRA检查有助于TIA患者超早期小梗塞灶的发现及动脉病变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与MR脑灌注及DSA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表现与MR脑灌注成像(PWI)和DSA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30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伴有肢体症状组(15例)和不伴有肢体症状组(15例)。在发作的间歇期分别行PWI、DSA检查,对临床表现与PWI及DSA的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PWI检查结果显示,伴有肢体症状组均发现灌注异常区,不伴有肢体症状组只7例发现灌注异常区;经1。检验.有无肢体症状与灌注异常有明显相关性(P〈0.01)。DSA检查显示,伴有肢体症状组3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12例颈内动脉闭塞;不伴有肢体症状组9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6例颈内动脉闭塞;经x^2检验,有无肢体症状与血管狭窄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PWI和DSA检查能够为TIA患者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客观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DWI)和灌注成像(PWI)结合,对短暂性脑缺血(TIA)分类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41例TIA患者入选,第1次DWI及PWI均在发病后24 h内进行,DWI阳性或PWI异常者分别于7~14 d内、1~3月复查T2WI、FLAIR、DWI及PWI ;DWI阴性及PWI正常者7~14 d后复查,如无异常,则随访终止,反之,同上随访.症状侧脑血容量(C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值分别除以对侧对照正常半球的CBV和MTT值得到其相对值,即rCBV和rMTT,rCBF值由rCBV除以rMTT得到.根据随访后的DWI表现,TIA患者被分为预后好与差2组.结果 28例(68%)患者有DWI或PWI的异常.在这些患者中15例仅有DWI异常,6例仅有PWI异常,7例既有DWI异常又有PWI异常.预后差的TIA患者rCBF和rCBV均明显高于预后好的患者.结论 磁共振弥散和灌注结合有助于评价TIA患者缺血的程度,对于治疗及预后判断都非常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峰  郭亮 《放射学实践》2007,22(4):368-370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相关责任病灶的检出率及其较常规MRI检查的优势.方法:前瞻性对连续的41例资料完整的TIA患者行常规MRI和DWI检查,分别记录各序列的检出率,并对不同序列检出率进行χ2检验.所有患者MRI检查均在TIA发作5天内进行.结果:TIA患者的DWI表现为点状的异常高信号.DWI、FLAIR和T2WI各序列对TIA责任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36.6%(15/41)、19.5%(8/41)和12.2%(5/41).各序列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7.31,P<0.05).DWI共发现15例患者中的18个TIA责任病灶影,病灶多在基底节区,占50%(9/18).结论:DWI序列对TIA责任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MRI,DWI序列在区分急性和慢性病灶方面有很大价值,对临床诊治和疗效评价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标准ABCD2评分及临床特征与弥散加权成像(DWI)阳性结果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对临床确诊为TIA的87例患者进行连续性磁共振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DWI检查,DWI检查均在发病后24 h内进行.使用后处理软件测量计算病灶侧ADC值、指数表观弥散系数(EADC)值、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值及相对EADC(rEADC)值,分析TIA患者临床特征及ABCD2评分与DWI阳性结果及上述指标是否相关.结 果 87例TIA患者中有39例(44.8% )DWI上有局灶性高信号.临床症状面瘫与DWI阳性结果相关(P=0.017),logistic回归模型确立面瘫是DWI检查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OR 7.68,95%CI 1.31~44.93,P=0.024).ABCD2评分与DWI检查阳性结果之间无相关性(P=0.588),但不同ABCD2评分组病灶侧ADC值(t=2.599,P=0.019)、EADC值(t=-2.640,P=0.018)及rADC值(t=2.721,P=0.015)、rEADC值(t= 2.954,P=0.009)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无面瘫症状组与有面瘫症状组上述指标间无差异(P>0.05).结论 TIA患者的临床症状面瘫与DWI检查阳性相关,而ABCD2评分与DWI检查阳性无关.患侧ADC值、EADC值及rADC值、rEADC值的测量有助对TIA患者预后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技术能否发现扩散加权成像(DWI)及MR血管成像(MRA)显示为阴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的脑血流灌注异常。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经临床确诊而DWI及MRA阴性的TIA病人[男63例,女49例,平均年龄(58.41±4.92)岁]及67例健康志愿者[男35例,女32例,平均年龄(54.70±6.36)岁]的3D-ASL资料。将TIA资料依据症状分为单发作组(发作1次)与频发作组(1次)。3名医师共同观察动脉自旋标记(ASL)脑血流量(CBF)图并测量兴趣区相对CBF(r CBF值),计算r CBF比值(灌注异常区的r CBF值/镜像区r CBF值)。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资料构成有无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r CBF比值有无差异。并判断TIA病人临床症状与灌注异常区是否具有一致性。结果 112例TIA病人中发现灌注异常者69例(61.6%),灌注正常43例(38.4%);健康受试者中灌注减低7例(10.4%),灌注正常60例(89.6%),TIA病人的灌注异常者明显多于健康受试者(χ2=44.91,P0.05),平均r CBF比值(0.78±0.19)低于健康受试者(0.96±0.15)(t=56.2,P0.05)。TIA症状单发作组与频发作组的r CB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P0.05)。69例灌注异常TIA中,颈内动脉系统TIA的临床症状与灌注异常区相匹配的5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临床症状与灌注异常区匹配为9例。结论 3D-ASL有助于发现DWI及MRA阴性的TIA的灌注异常,有利于明确TIA的早期病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患者认知功能损伤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异常改变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49例TIA患者在发病3天内行DWI检查,发病7天内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测试。根据是否存在DWI异常,将49例TIA患者分为DWI异常组和DWI正常组,同时选取25名正常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神经认知功能评分的差异性。结果 TIA患者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延迟记忆评分及MoCA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且DWI阳性的TIA患者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DWI阴性患者;DWI阳性及DWI阴性组的命名、语言、抽象思维及定向力评分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A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DWI阳性认知功能损害的程度较DWI阴性者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3个月内卒中的发生率为10%,而且一半的卒中发生在TIA后2d内。扩散加权成像(DWI)对早期和超早期脑缺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非常高,因此其对于TIA病人病灶的早期检出及预测卒中有很大作用。就DWI在急性、亚急性及慢性TIA中的应用,鉴别TIA与卒中,定量DWI在DWI阴性TIA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3个月内卒中的发生率为10%,而且一半的卒中发生在TIA后2 d内.扩散加权成像(DWI)对早期和超早期脑缺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非常高,因此其对于TIA病人病灶的早期检出及预测卒中有很大作用.就DWI在急性、亚急性及慢性TIA中的应用,鉴别TIA与卒中,定量DWI在DWI阴性ⅡA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童彤  姚振威  冯晓源 《放射学实践》2007,22(11):1179-1181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测量脑组织信号强度值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资料完整的45例TIA患者和33例脑梗死患者均进行常规MRI和DWI扫描,DWI检查均在发病后24小时内进行.使用后处理软件分析病灶侧与对侧的DWI信号强度比值(rAIb=1000)及病灶侧与对侧ADC值的比值(rAIADC).结果:45例TIA患者中有22例DWI上有局灶性高信号(49%).DWI上有阳性病灶者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44.5 min,而无病灶者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40.5 min,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的rAIb=1000=1.96明显比DWI上有阳性病灶的TIA患者(rAIb=1000=1.46)要高,而其rAIADC=0.69明显比DWI上有阳性病灶的TIA患者(rAIADC=0.87)要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症状发作后24小时内,TIA和脑梗死可以通过DWI测量病灶信号强度来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内代谢的改变.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35例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23例卒中患者及45例正常人,同时获取患者临床及神经系统方面的资料.患者均在症状发作后3 d内行1H-MRS扫描.结果 在非梗塞区域TIA患者NAA/Cho在症状半球(1.33±0.38)明显比非症状半球(1.51±0.41,P<0.05)及对照组(1.58±0.17,P<0.001)低,症状半球Lac/NAA(0.78±0.18)明显比对照组(0.00±0.01,P<0.05)高;TIA患者症状半球(P<0.05)与非症状半球(P<0.05)Lac/NAA均明显比卒中患者低;有TIA发作史的TIA患者,症状半球(P<0.05)与非症状半球(P<0.05)NAA/Cho均明显比首发TIA患者低;DWI阳性的TIA患者症状半球(P<0.001)与非症状半球(P<0.001)Lac/NAA均明显比DWI阴性的TIA患者者高.结论 TIA患者的神经症状是短暂的,但是脑内的代谢改变至少持续至症状发作3 d.这些代谢改变并不局限于症状半球及缺血邻近的区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改变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25例TIA患者和25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1H-MRS,测量两侧大脑半球半卵圆中心代谢物包括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和肌酸(Cr)的波峰下面积,计算NAA/Cho、NAA/Cr和Cho/Cr.对TIA患者病变侧与对侧正常脑组织及正常对照组之间各代谢物比值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IA患者病变侧半卵圆中心的NAA/Cho(1.48±0.23)、NAA/Cr(1.23±0.17)低于对侧(1.68±0.24,1.79±0.21)及正常对照组(1.66±0.24,1.78±0.17),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其Cho/Cr(1.18±0.19)高于对侧(1.05±0.16)及正常对照组(1.04±0.1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H-MRS能够早期发现TIA患者的脑代谢异常,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3.0T常规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方法:63例TIA患者分别行常规头MRI(T1WI、T2WI)、DWI、PWI、头颅MRA及颈部MRA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发现23例(36.5%)DWI异常,其中17例(27%)T2WI与DWI均显示在同一部位;PWI显示40例(63.5%)异常;PWI异常率明显高于DWI异常(χ2=20.83,P=0);MRA示颈部或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31例(49.2%),中度狭窄25例(39.7%),正常-轻度狭窄7例(11.1%)。症状持续时间≥1h者T2WI、DWI及PWI阳性率高于持续时间<1h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RA所示动脉狭窄程度与PWI异常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部分TIA间歇期的脑血流灌注异常,部分TIA已经发生脑梗死。应重视TIA的处理以防止TIA复发及脑缺血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诊断.方法 对26例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行颈动脉MSCTA检查,将扫描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其中8例进一步行颈动脉DSA检查.结果 26例TIA患者中19例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其中轻度狭窄7例(37%),中度狭窄8例(42%),重度狭窄4例(21%);发现颈动脉斑块44处,其中混合性斑块9处,钙化性斑块22处,纤维性斑块7处,脂质性斑块6处.随访6个月中3例发生脑梗死.结论 MSCTA能很好地显示颈动脉管腔有无狭窄、程度及斑块的性质,对颈内动脉TIA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预后估计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MR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 D-ASL)灌注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8例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行MR常规扫描[(T1 WI、T2 WI、T2-FLAIR、扩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3D-ASL扫描.根据扫描结果进行χ2检验并分析.结果 78例患者中,常规扫描显示信号异常0例(0%);MRA显示血管异常41例(52.6%);3 D-ASL显示灌注异常47例(60.2%);两者联合应用显示异常患者60例(76.9%),其中MRA阳性+ASL阳性29例;MRA阳性+ASL阴性12例;MRA阴性+ASL阳性19例;MRA阴性+ASL阴性18例.结论 3 D-ASL技术在TIA的诊断上优于MR常规序列,且方便易行,应该作为TIA诊断的常规扫描序列.3 D-ASL、MRA、DWI 3种检查方法各具优缺点,联合应用可以提高TIA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定量评价颈动脉弹性,探讨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预后与颈动脉弹性的关系。方法:选择初发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126例,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随访1年,根据预后将126例分为3组:治愈组、多次发作无脑梗死组和脑梗死组,并将各组间动脉弹性参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TIA各组参数僵硬度参数(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ρ)、脉搏波放大指数(AI)及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动脉顺应性(AC)值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愈组、多次发作无脑梗死组和脑梗死组动脉弹性功能呈下降趋势,β、E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可评价早期颈动脉弹性功能的变化,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TIA的预后及早期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颅内占位性病变可能出现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相似的临床症状,容易误诊。我院1998-2006年共收治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