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采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有2%~7%的病人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皮疹、药物热、肝功能受损、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症等。粒细胞缺乏症是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中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可危及病人的生命。我们分析了我院1995-2005年因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粒细胞缺乏症而住院的病人52例,现就其临床表现、抢救措施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
杨会娟  郄雅萍 《中国保健》2007,15(22):80-81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原则.方法对确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服用抗甲状腺药致粒细胞减少症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2例患者经治疗后,粒细胞恢复正常.结论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减少症的预后与发现的是否及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功能亢进 (简称甲亢 )合并粒细胞缺乏症是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中最严重的副作用 ,其发生率约为 0 1 %~ 0 5 % [1 ] ,极易引起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休克 ,甚至诱发甲亢危象而危及生命 ,是甲亢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收治的应用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粒细胞缺乏症 9例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ATD)引起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对17例因服用ATD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独应用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HCSS)和联合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均有效,有效率达100%,但HCSS与G-CSF联合应用效果更明显,粒细胞恢复正常时间更短,17例患中,82.9%,的粒细胞缺乏症发生在ATD治疗后的2个月以内。结论:对服用ATD均应常规监测外周血白细胞,尤其在开始治疗的前2个月,以尽早发现,及时治疗,HCSS和G-CSF治疗ATD所致粒细胞缺乏症疗效肯定,但对生症病例,应用HCSS与G-CSF联合治疗优于单独应用HCSS治疗,若合并感染,应加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2004年4月至2006年4月收治的5例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均由他巴唑所致,4例在服药2个月内发生粒细胞缺乏症,1例在4个月后发生.5例均治愈.粒细胞恢复时间为停药2周内.结论 粒细胞缺乏症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在甲亢患者开始药物治疗的2个月内,应高度警惕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正>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常合并粒细胞减少,多病情危重,如不及时处理,会增加感染机会,可诱发重症感染、败血症及甲亢危象,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等。笔者2009年1月—2011年1月共治疗甲亢合并重度粒细胞减少的患者38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儿童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指发生于儿童时期的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所致的临床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是儿童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功能亢进伴弥漫性甲状腺肿,即儿童Graves病(GD)。对于所有形式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的目的是恢复正常的甲状腺功能,使儿童表现出正常的基础代谢、生长发育及神经认知功能。儿童GD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使用抗甲状腺药物(ATD)引起粒细胞缺乏及引发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使用ATD引起粒细胞缺乏及引发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2例患者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5.3%,其次为泌尿系、胃肠道,分别占21.1%和10.5%;共分离出病原菌5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0株占38.5%;革兰阴性菌26株占50.0%;真菌6株占11.5%;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性最高,分别为90.0%和100.0%,对其他抗菌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敏感性最高,均为92.3%,对第三代头孢类药物、阿米卡星等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使用ATD容易引起患者粒细胞缺乏,继而诱发各种感染,且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为常见,引起感染的病菌中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相当,真菌感染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复发患者应用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1988年5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甲亢应用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甲亢复发(6例)与初发(21例)患者应用抗甲状腺药物导致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结果 两组临床特征相似,极易发生在较大剂量的抗甲状腺药物(甲巯咪唑30mg/d、丙硫氧嘧啶300 mg/d)开始治疗的2~8周.结论 甲亢复发患者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与初发患者相似,均可以导致粒细胞缺乏症,临床上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多见于20~40岁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ATD)对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经过,我们将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09例甲亢患者分为A组、B组、C组,其中A组患者42例,从未接受过ATD治疗;B组患者37例,既往接受过ATD治疗,但目前已经停用;C组患者30例,一直服用ATD治疗。现所有患者均接受131I治疗,治疗前我们先测定3组患者的24h最高吸131I率,在治疗结束后,我们再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结果①3组患者24h最高吸131I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24h最高吸131I率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B组患者24h最高吸131I率显著高于C组患者(P<0.05)。②3组患者治疗效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B组患者(P<0.05),B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C组患者(P<0.05)。结论 ATD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甲亢患者甲状腺吸收131I的效率,从而使其治疗甲亢的疗效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因抗甲状腺药物引起毒副作用而收住院的14例病人就其临床表现抢救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Graves病致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22例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减少的Grave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患者根据不同粒细胞计数采取的治疗措施并比较其疗效。结果粒细胞减少症多数发生在服药后2~8周,且与ATD的剂量有关。对于严重粒细胞缺乏患者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效果不佳,粒细胞恢复所需时间较长。结论在使用ATD治疗Graves病时应密切监测血白细胞的变化,尤其在初治阶段;出现粒细胞减少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发生粒细胞缺乏时应及时停用抗甲状腺药物,并积极给予糖皮质激素、G—CSF等有效的升白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34例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发生医院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41.18%,其次为泌尿系和皮肤软组织,分别占26.47%和11.76%;共分离病原菌4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9株占45.24%、革兰阳性菌20株占47.62%、真菌3株占7.14%;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美罗培南耐药率最低,均为0;主要革兰阴性菌则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均为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20.00%。结论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合并医院感染以呼吸道常见,加强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早期应用敏感抗菌药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魏峰 《现代养生》2014,(6):51-51
目的:探讨治疗甲亢的方法、药物选择、药物的剂量、疗程以及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中对130例甲亢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效果。结果:甲状腺危象患者为5例,复发患者有34例,一次性得到治愈的是91例。结论: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对甲状腺功能亢进者进行治疗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学工程》2016,(12):1641-1642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75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口服甲巯咪唑,对照组37例使用丙基硫氧嘧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甲状腺功能情况、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的甲状腺激素指标FT_3、FT_4、T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甲状腺激素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为89.2%(P>0.05)。观察组的皮疹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肝功能异常、瘙痒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对甲亢患者治疗时,甲巯咪唑、丙基硫氧嘧啶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前者不良反应少、甲状腺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分析临床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对胎儿的影响,探讨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465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孕妇的新生儿情况,根据治疗情况将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孕妇分为三组:丙硫氧嘧啶(PTU)合并甲巯咪唑(MMI)治疗组(173例)、MMI治疗组(177例)及对照组(115例),对发生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及先天异常儿情况及新生儿甲状腺功能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PTU合并MMI治疗组低出生体重儿比率明显高于MMI治疗组和对照组[10.40%(18/173)比5.65%(10/177)、5.22%(6/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MMI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先天异常儿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U合并MMI治疗组和MMI治疗组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0.77±0.15)、(0.73±0.08)μg/L比(1.27±0.45)μg/L,(97.46±14.35)、(79.67±6.12)μg/L比(118.76±19.51) μg/L,(1.52±0.23)、(1.32±0.14) ng/L比(1.84±0.25) ng/L,(10.76±1.33)、(10.11±0.72)ng/L比(14.32±1.68) ng/L,(7.20±3.33)、(10.20±2.23) kU/L比(3.23±1.81) 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TU合并MMI治疗组与MMI治疗组TT3、TT4、FT3、FT4及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应用PTU治疗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导致低出生体重儿比率增加,而其他指标未见明显改变,建议采用MMI治疗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合理调整治疗剂量.  相似文献   

18.
汤锦萍 《现代保健》2012,(9):156-157
目前,治疗甲亢的基本方法仍然是抗甲状腺药物的应用。治疗过程中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及禁忌证;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及甲状腺功能,进行药物的调整,停药前进行各项指标的评价对于有效控制甲亢,提高缓解率及减少复发率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王雁 《家庭医学》2008,(1):25-25
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肿,主要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如甲硫氧嘧啶、丙硫氧咪啶、他巴唑和甲亢平等。这些药物需要长期使用。但目前认为这些药物有较多副作用,可以发生在两个不同阶段,即早期(用药2~3个月以内)和晚期(用药1年半)。患者必须了解可能发生什么副作用,副作用主要表现以及对策,针对常见的副作用巧妙用药。  相似文献   

20.
作者分别测定32例Grayes病(GD)患者^131Ⅰ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FT3、FT4、TSH,分析近期疗效。结果表明^131Ⅰ治疗后10~30d均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加重,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FT3、FT4明显升高,TSH明显下降治疗2-4个月后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