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寡核苷酸探针(CAC)_5对河南汉族50名无关个体和两个家系10名成员进行了DNA指纹检验。结果:得到了清晰可辨的寡核苷酸指纹图谱。经统计学处理,无关个体的相关机率为9.8×10~(-10)。家系调查表明,亲代与子代之间,杂交片段的遗传符合孟德尔法则。提示:寡核苷酸探针(CAC)_5在法医学个人识别和亲权鉴定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利用寡核苷酸探针构建DNA指纹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CAC)5串连重复序列探针构建DNA指纹图。结果表明,每个个体平均显现出23.5条可分辨的杂交带,呈现高度多态性及个体特异性。文中对其优势与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我们通过DNA扩增和等位特异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检测了成都地区可疑β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患者33个家系,95人。共检出58例、73条染色体的β珠蛋白基因突变。其中,Codon17(A→T)突变28例(38.4%)lcOdon41-42(-TTCT)突变21例(28.8%);IVS-Ⅱ-654(C→T)突变14例(19.0%);nt-28(A→G)和nt-29(A→G)突变分别是6例(8.2%)和4例(5.5%)。在测知双亲β地贫突变类型的基础上,对两例β地贫风险胎儿采羊水细胞分离DNA,用相同方法进行了产前基因诊断,获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4.
脑梗塞与HLA—I,Ⅲ单体型关联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微量细胞毒技术和高压电泳后免疫固定方法检测了25个脑梗塞病人家系和25个正常家系各成员的HLA-A、B、C、BF'C4A,C4B抗、通过家系分析和对比,发现病人组HLA-I单体型A24-C10-B48频率及HLA-A11、B48、C7、C10基因频率增高(P<0.05或<0.01),HLA-B35,C8基因频率减低(P均<0.01)。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一种适用于检测人巨细胞病毒( H C M V)感染新生乳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原代培养物中病毒 D N A 的原位杂交法。方法 制备和培养新生乳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并进行病毒感染;在感染后的第3 ,5 天及第1 ~4 周连续取样用地高辛标记的 H C M V 即刻早期抗原( M I E) 和晚期抗原( L A) 寡核苷酸特异性探针分别进行核酸原位杂交,检测受染神经元内相应病毒核酸及分布。结果  M I E 寡核苷酸探针可在 H C M V 感染后第4 ~7 天检出神经元核内 H C M V D N A;而 L A 寡核苷酸探针则可稳定地检出感染后第7 ~28天细胞培养物中的相应病毒核酸;并显示: H C M V D N A 杂交阳性信号在感染的早期主要分布在核内,呈灶性;而在感染的晚期,杂交阳性信号均匀分布于受染神经元的核内及胞浆内。结论 地高辛标记的 H C M V D N A M I E 和 L A 寡核苷酸探针在病毒感染机制研究以及临床诊断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等位基因特异寡核苷酸斑点杂交技术时1例β地中海贫血家系进行基因诊断,确定先证者基因型为CD41-42(-TTCT)/CD17(A-T)双重杂合子,先证者父母的基因型分别为CD41-42(-TTCT)/β^A和CD17(A-T)/βA杂合子。  相似文献   

7.
采用PCR和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检测了35例结直肠癌和5例息肉活检组织ki—ras基因第12位密码子的点突变。发现10例结直肠癌具有点突变,其中GGT→GTT(Gly→Val)突变3例,GGT→GAT(Gly→Asp)突变7例;1例息肉有突变(GGT→GTT)。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氨基甙类抗生素致聋(AAID)有无遗传基础及其遗传方式。方法调查测出上海市闸北区AAID的患病率并绘制谱系图。结果AAID患病率为3.5/万;具有阳性家族史的AAID患病率为9.7/10万,分析其36个家系显示,对抗生素耳毒性的敏感性全部由女性遗传;重复分析了15个由其他学者已发表的家系也证实了这个结论。结论AAID属线粒体遗传,对具有AAID家族史的个体(尤其是母系亲属),应当避免使用氨基甙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在本研究中观察了一定剂量范围(2.50×10~(-4)~2.5×10~(-7)mol/L)视黄酸(retinoicacid.RA)对淋巴细胞膜上的转铁蛋白受体(CD71)mRNA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剂量RA(2.5×10~(-4)mol/L)显著抑制CD71mRNA产生,且这种抑制作用不能被加入的外源性人重组白介素2(rhIL-2)所逆转;2.5×10~(-5)~2.5×10~(-6)mol/LRA则能增加CD71mRNA含量,2.5×10~(-7)mol/LRA作用不明显(与二甲基亚砜(DMSO)溶剂对照比)。提示大剂量RA可能直接在基因转录水平上抑制了CD71DNA转录为mRNA。  相似文献   

10.
陈义汉  龚兰生 《铁道医学》2000,28(4):222-224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A/C1166多态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N-1)4G/5G多态性与高血压病人群肾脏损害(RD)和脑梗死(CI)发生的关系。方法 以高血压病人群为随机研究对象,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分析AT1R基因型和PAI-1基因型。结果 (1)AT1R基因型与肾脏功能显著相关,AC基因型肾脏功能显著差于AA基因型,PAI-1基因型与肾脏功能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有效的防治血管术后再狭窄的方法,以及应用反义cmyc、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因片断来封闭其相应基因表达的可行性。方法设计并合成cmyc、PCNA正义、反义及四个碱基错配的反义寡核苷酸,经体外稳定性检测和细胞转染实验证实其有效性后,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应用逆转录PCR半定量测定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的方法,观测其对cmyc、PCNA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设计合成的寡核苷酸在血清培养基中1~5天未被完全降解;寡核苷酸能顺利进入VSMCs内;10μmol/L浓度的反义cmyc、PCNA作用于VSMCs后1~5天,其相应的cmyc和PCNA基因表达减弱,计算机图像分析表明其表达产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正义和错配反义寡核苷酸无此效应(P>0.05)。结论反义cmyc和PCNA寡核苷酸可通过抑制其相应基因表达来实现阻遏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FⅧ基因13内含子(CA)n重复序列(CA-13)、22内含子(CA)n重复序列(CA-22)及基因旁微卫星DNADXS15位点的多态性在血友病甲基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序胶)的方法,检测了三个血友病甲家系共12名成员X波色体CA-13、CA-22、DXS15的长度变化,并进行连锁分析。结果:三个家系均得到诊断,并俭出一名携带者。结论:  相似文献   

13.
多巴胺对实验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体外淋巴细胞培养和噻唑蓝(MTT)比色分析法,检测了两种深度多巴胺(DA,10^-5和10^-6mol/L)对大鼠肠系膜淋巴结细胞皿刀豆素A(Con )诱导的增殖反应的影响;并动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测定了大鼠在注身抗原绵工细胞(SRBC)后的2 ̄7天,胸腺和脾脏中D芩 变化。结果说明:(1)10^-5和10-^6mol/L DA都能显著增强T细胞增殖。(2)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基因突变体感染者的细胞免疫水平,探讨细胞免疫与前C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结合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从60名慢性乙肝患者中筛选出HBV前C基因突变株感染者,HBV野毒株感染者及HBV已清除者各5人,用血源性HBsAg和CD^4+T辅助细胞识别的抗原表位HBcAg50-69合成多肽进行特异性淋巴结转移转化实验,结果 HBV前C基因突  相似文献   

15.
采用PCR和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检测了35例结直肠癌和5例息肉活检组织Ki-ras基因第12位密码子的点突变,发现10例结直肠癌具有点突变,其中GGT-GTT(Gly-Val)突变3例,GGT-GAT突变7例;1例从有突变(GGT-GTT)。  相似文献   

16.
用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体外扩增合成载脂蛋白E(ApoE)基因的特异性DNA片段,用此引物检测104例健康成人和35例冠心病人(CHD)载脂蛋白E(ApoE)的表型,共检出5种常见的ApoE表型,健康成人与CHD患者比较,CHD患者的ApoE3/3型频率明显降低,而含E2或E4异构体的频率增加.等位基因频率分布,CHD患考与健康成人比较,其ε明显减少,而ε2和ε4有升高趋势,故对人群进行ApoE表型普查,确定不同ApoE表型个体,并寻找其与脂类代谢之间的关系,在动脉粥样硬化(AS)和CHD的防治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找中国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GMD)的致病基因。方法:应用PCR技术对50名正常无关个体和22 名来自3 个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家系的成员,进行了13q12 区的D13S120,D13S141 以及17q21 区的ad-CA遗传标记基因型分析,对此3 个标记的杂合度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D13S120 和ad-CA标记的杂合度较高,PIC为0.66 和0.73,13q12区的D13S141 的PIC< 0.25。结论:D13S120和ad-CA 标记是中国人群开展LGMD产前诊断的有价值的遗传标记,D13S141 不宜选用做中国人群连锁分析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SCA1、SCA2、MJD/SCA3CAG三核苷酸扩增突变(CAG)n在中国人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SCA)患者的分布频率。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变性聚丙烯胺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分析了50名中国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SCA家系(其中患者79例)的SCA1、SCA2、MJD/SCA3(CAG)n。结果在50个SCA家系中,1个SCA家系有SCA1(CAG)n突变,3个SCA家系有SCA2(CAG)n突变,24个SCA家系有MJD/SCA3(CAG)n突变,阳性率分别为2.0%、6.0%、48.0%。2例SCA1患者CAG三核苷酸重复数为53和62次,而正常人为12~36次。7例SCA2患者CAG三核苷酸重复数43~47次,而正常人为22~30次。42例MJD/SCA3患者CAG三核苷酸重复数63~78次,而正常人为15~38次。另有22个SCA家系28例患者,SCA1、SCA2、MJD/SCA3(CAG)n突变检测在正常范围内。结论中国SCA主要为MJD/SCA3型,属于非葡萄牙型MJD;而SCA1型、SCA2型少见。  相似文献   

19.
复发尖锐湿疣皮损内HPVDNA的PCR的检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检测复发光湿疣皮损表皮和真皮内的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探讨其反复复发的原因。方法:对取自16例复发尖锐湿疣(RCA)患者的16个皮损组织,用溴化的钠溶液分离表皮和真皮,从组织中提取的DNA和溴化钠分别用聚合酶链反应HPVDNA,阳性病例采用地高辛标记的型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斑点杂交法进行盼型。结果:16例RCA表皮内均检出了HPVDNA,HPV。阳性占62.5%,HPV11阳生占25.  相似文献   

20.
经氯化锂—脲提取RNA的方法提取钩端螺旋体(钧体)赖型017株的总RNA,用生物素标记的钩体保护基因BMD-3A、BMD-10、问号钩体种特异性基因CPL5x及赖型钩体017株总DNA作为探针,分别与所提取的总RNA进行斑点杂交。结果显示:以上探针均出现了不同强弱的杂交信号,证明了BMD-3A、BMD-10、CPL5x三个特异性基因片段在017株钩体中得到了转录表达,提示其可能分别在钩体免疫保护及钩体种特异性鉴定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