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ELISA法和单克隆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3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和24例正常人 的血浆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血栓烷B2、6-酮-前列腺素F1a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水平。结果显 示: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GMP-140、TXB2、vWF:Ag水平明显升高(P<0.01),6-酮-PGF1a水平明 显降低(P<0.01)。动态观察发现:水肿型胰腺炎患者其血浆GMP-140、TXB32、VWF:Ag水平于发 病第 5d出现下降趋势,而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上述 3项指标不仅没有下降趋势反而持续升高。提 示:胰腺炎患者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内皮细胞功能受损,胰腺组织的血液循环障碍与血小板活化、 内皮细胞受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时血小板计数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AP不同病程、严重程度、性别、年龄的血小板计数变化的特点。结果AP发病第1天中有49%的患者血小板计数<100×109/L,该比例随后逐渐下降(r=-0.85);平均血小板计数在起病的前2周内呈上升趋势(r=0.96),且不同发病天数间的平均血小板计数有显著差异(P<0.01)。病程中后期,部分患者的血小板计数>300×109/L,其比例随病程时间延长而升高(r=0.83);上述变化在不同性别中无明显差异,但≥60岁的患者中血小板计数<100×109/L的比例明显高于<60岁者(P<0.05)。重症胰腺炎(SAP)患者发病前3天首次血小板计数<100×109/L的比例(57%)明显多于轻症AP患者(19%,P<0.001),病程中血小板计数>300×109/L的比例(29%)也明显多于轻症患者(7%,P<0.001)。如以发病后首次血小板计数<100×109/L为标准预测SAP,其敏感性59%,特异性81%,阳性预测值51%,阴性预测值85%。结论AP发病时血小板计数有下降趋势,随着病程延长,血小板计数有增高趋势,血小板计数<100×109/L对预测SAP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亓贯和  王静  赵伟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0):1128-1128
<正> 血小板功能的改变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对血栓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了解并针对糖尿病血栓并发症的发病机制,采取适当的防治方法,可减缓糖尿病血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为探讨血小板功能及血液流变学与糖尿病血栓并发症的关系,本文对32例糖尿病患者反映血小板功能的两个指标—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影响血液流变学的两个指标—血浆纤维蛋白原(Fg)、红细胞比积(Hct)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小板参变化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比监测15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和30例健康者血浆PLT,MPV及PDW值的变化,结果:急性胰腺患者重症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治疗前重症组与轻症组比较,治疗前重症组与对照组比较,PTL值显著下降(P<0.01),而MPV及PDW值则显著上升(P<0.01),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与病情及预后有一定关系,当患者PLT值增加,MPV及PDW值小降时提示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血小板参数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急性轻型胰腺炎和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血小板计数 (PL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结果 :急性轻型胰腺炎患者血小板参数发病时无明显变化 ,1周后PLT亦无升高 ,而MPV和PDW显著性升高 (P <0 .0 5 ) ;急性重胰腺炎患者发病时PLT显著性降低 (P <0 .0 5 ) ,MPV和PDW显著性升高 (P <0 .0 5 ) ,1周后PLT显著性高 ,但MPV和PDW无明显变化。结论 :急性轻型胰腺炎和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明显不同 ,能反映病情的发展 ,可帮助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6.
7.
血小板活化与急性胰腺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血小板标志物P-选择素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水平,探讨血小板活化在急性胰腺炎(A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ELISA法检测62例AP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PAF水平,以放射免疫法法检测受试者血浆P-选择素水平。结果:AP患者血清PAF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SAP组与MA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增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在AP的发生及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可能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对诊断和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消化科诊断为AP的患者60例,根据病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均30例.采集患者发病后第1、第4和第7天血液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结果:MAP组,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浓度第4天较第1天显著升高,IL-1和IL-8的浓度没有明显变化;SAP组,血清IL-1、IL-6、IL-8、TNF-α和PAF的浓度第1天显著高于第4天,IL-10的浓度没有显著变化.结论:MAP和SAP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规律不同,对MAP和SAP的鉴别诊断以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研究血小板生成素 (TPO)在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病理变化。方法 :我们用敏感的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了 4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 (AA)和 3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者血浆 TPO的浓度。结果 :发现AA患者血浆 TPO浓度 (774± 393pg/ml)明显高于正常人 (5 5± 34pg/ml,P<0 .0 1) ,并且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 ;ITP患者血浆TPO水平正常或仅轻度增高 (73± 36 pg/ml) ,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其血浆 TPO浓度与血小板计数间也无相关性。结论 :AA和 ITP患者血浆 TPO含量不仅受到外周血血小板数量的影响同时也受骨髓巨核细胞的调节。血浆 TPO含量的检测有助于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诊断及病理研究。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卒中与血小板活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0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114例正常对照组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α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和血小板第4因子(PF4)水平。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浆PAF、GMP-140、β-TG和PF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体积越大,脑梗死患者血浆PAF、GMP-140、β-TG和PF4水平水平越高(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小板活化增强,且与脑梗死体积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GP)功能的酶联免疫分析(ELISA)方法 ,并对其灵敏度、批内和批间差异进行方法学考核。方法以抗血小板CD62P单抗SZ51和抗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单抗7E3分别包板,加入经ADP诱导的或未诱导的正常人富含血小板血浆(PRP),以生物素标记的抗GPIb单抗SZ2(Biotin-SZ2)反应后,加入亲和素标记的辣根过氧化物酶(Avdin-HRP)检测,邻苯二胺(OPD)显色后,酶标仪读取吸光度(A)值。对其灵敏度及批内、批间差异作方法学评估,应用该方法对抑制性单抗SZ-21和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活化的功能效果进行测定,并与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该方法可检测血小板计数低达6.25×109/L(SZ51包被板)和3.13×109/L(7E3包被板)的标本,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测得50名健康正常人ADP诱导的(未诱导的)血小板的CD62P和GPⅡb/Ⅲa的A值分别为0.68±0.21(0.18±0.09)和0.87±0.29(0.44±0.14)。ELISA测定结果表明,SZ21和阿司匹林可明显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功能。流式细胞仪测定ADP诱导的(未诱导的)人血小板表面CD62P和GPⅡb/Ⅲa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60.1±7.12)%[(2.56±0.61)%]和(86.32±17.82)%[(20.25±14.56)%],其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10%。结论该方法可以测定血小板功能活化剂或抑制剂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可以测定血栓性疾病或血栓形成相关性疾病引起的血小板活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在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AEP)和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AHNP)中的变化特点及生长抑素 (SS)对其影响。方法 应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AEP和AHNP病人不同时期血小板计数 (PLT) ,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结果 AEP患者血小板参数无明显变化 ,1周后 ,PLT无明显升高 ,MPV和PDW有显著性升高 (P <0 .0 5 ) ;常规治疗后 ,对血小板参数无影响 ;SS治疗后 ,MPV和PDW有显著性升高 (P <0 .0 5 )。而AHNP患者PLT显著降低 (P <0 .0 5 ) ,MPV和PDW有显著性升高 (P <0 .0 5 ) ,1周后PLT显著性升高 (P <0 .0 5 ) ,但MPV和PDW无明显降低 ;常规治疗后 ,PLT升高 ,MPV、PDW均降低 (P <0 .0 5 ) ;SS治疗后PLT显著性升高 (P <0 .0 5 ) ,MPV、PDW无明显变化。结论 AEP与AHNP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有明显不同 ,可反映病情变化。SS治疗后 ,对PLT无影响 ,但可增加血小板的活性 ,对AHNP患者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4.
爱维治对急性心肌梗死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观察用爱维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前后血浆内皮素(ET)、血栓素A2(TXA2)、前列腺素(PGI2)、血浆肾素(PRA)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等指标的变化。将75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3组,爱维治治疗组(AV n=24)、对照组(CD n=21)和溶栓组(尿激酶,链激酶n=30)。AV组给予爱维治30ml 5%葡萄糖250ml静点,每日1次,共10天。结果:AV组使TXA2降低,PCI2升高,并使PRA和AngⅡ下降。TXA2水平AV组要比CO组和溶栓给低,其PGI2水平则高于其他二组,三组的ET水平均有下降,但组间无明显差异。AV组和CO组的PRA、AngⅡ水平在治疗后有所下降,而溶栓组升高。结论:爱维治抗血栓作用与其抑制血小板激活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变化,分析IL-18和PAIgG在急性ITP患儿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PAIgG表达含量,ELISA法检测血浆中IL-18的含量,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PLT)数量。结果急性ITP组治疗前PLT数量明显低于治疗后及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PLT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PAIgG表达量明显高于治疗后及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的PAIgG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IL-18含量均低于治疗后及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PAIgG在治疗前后与血小板含量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87,-0.81,P<0.05),而IL-18含量在治疗前后与血小板含量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6,0.74,P<0.05),IL-18含量和PAIgG表达在治疗前后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81,-0.79,P<0.05)。结论急性ITP患儿外周血中IL-18含量在治疗前后和PAIgG表达量有较好的相关性,IL-18的检测能够反映出急性ITP患儿外周血中PAIgG表达量的变化,PAIgG及IL-18在急性ITP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急性胰腺炎(AP)是一种常见疾病,病情变化迅速,重症患者预后凶险,病情难以估计。对AP患者血液成分及凝血状态改变的研究,有利于对AP病情作出判断和指导临床治疗。本文对我院2000年1月~2002年6月间38例AP患者入院 24 h进行外周血纤维蛋白原(FIB)测定和血小板(PLT)的动态检测,以了解其变化与AP疾病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cellEC;简称内皮细胞)在血栓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和其它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EC不仅是一层半透膜屏障,而且是一群具有复杂代谢与内分泌机能的细胞系统,调节血管平滑肌的运动和血小板的粘附。血小板是来源于巨核细胞的多功能血液有形成分,参与血栓形成、止血过程及炎症和免疫反应。近年来,随着对各种血细胞和EC研究的深入及对闭塞血管再通临床效果的认识,血小板血栓的形成和溶解及损伤血管修复的病理学特征已引起极大的关注。人们发现,血栓形成和损伤后血管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及其与患者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值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在起病第1、7、14d测定42例轻型AP(MAP)与16例重症AP(SAP)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记录同期APACHEⅡ评分值,并对照20例健康对照组人群的VEGF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AP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AP组较MAP组VEGF水平也明显增高(P〈0.01),并于第7d出现峰值,第14d仍维持较高值;MAP组VEGF水平于第7d稍回落,第14d接近正常水平;AP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 AP患者体内VEGF水平与病变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其可能作为微循环通透性的正性调节因子,在AP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of Leu125Val and Ser563Asn polymorphism of the gene encoding 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This study included 156 patients with the diagnos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and coronary lesions derived from electrocardiography, myocardial enzyme analysis and coronary angiography as the CHD group, and another 75 in-patients admitted within the same period who showed no signs of CHD in the above examinations constituted the control group.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 was employed to examine the missense polymorphism of PECAM-1gene in the position of Leu125Val and Ser563Asn.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HD and control group in terms of the allele frequencies and genotype distributions of PECAM-1 gene,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especially conspicuous in the allele frequencies of 125Val and 563Asn (P<0.05) and genotype distributions of 125Val/Val and 563Asn/Asn. CONCLUSION: PECAM-1 gene polymorphism 1 may be a genetic risk factor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相似文献   

20.
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血小板形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4例正常人,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前及35例经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后血液中血小板形态进行了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发现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聚集型显著高于正常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小板聚集型显著高于轻中症急性胰腺炎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