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动脉夹层临床特点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临床特点发牛的变化。方法:对2000年组与2004年组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的年龄、发病时症状、性别、有无高血压病史、入院时血压的水平、主动脉夹层分型及治疗措施、结果等多方面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组主动脉夹层患苦在性别比例、有无高血压病史、有无初始症状及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000年组高年龄患者明显多于2004年组(P〈0.05);(2)2004年组人院时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脉压均高于2000年组(P〈0.05);(3)2004年组患者内科保守治疗人数比2000年组减少,而血管内支架术治疗人数增加.总死亡人数减少。结论:AD患者中高血压患者增多且血压总体水平较高;发病年龄年轻化;合理规范的药物治疗和新发展起来的血管支架术可降低AD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临床特征及相关并发症、预后关系。方法:对6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后就诊时间、入院时心率、血压以及分型、并发症、治疗期间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患者显著多于女性,且发病年龄显著低于女性,p0.05。A型夹层患者年龄、入院就诊时间以及血压、既往高血压病史患者均显著低于B型患者,但马凡综合征病史患者、并发心包积液与意识障碍的发生率以及致死率方面显著高于B型患者,p0.05。患者发病时主要表现为胸痛、腹痛、背痛以及胸闷气短为主。结论:主动脉夹层多发于中年男性,A型夹层合并意识障碍、心包积液以及马凡综合征患者,其致死率高于B型夹层。同时并发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夹层患者具有较高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既往病史、危险因素、体征、夹层类型、治疗方法和预后等。结果 5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5.8±11.9岁,男女比例为2.31∶1,首发症状为疼痛(占81.1%),既往高血压病史患者占69.8%。其中,Stanford A型、B型构成比分别为54.7%、45.3%,其住院病死率分别为41.4%、12.5%。结论主动脉夹层多发生于中老年男性,疼痛为其主要首发症状。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的主要危险因素。Stanford A型病死率较Stanford B型高。入院血压较高、出现意识障碍是预测死亡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近10年来新疆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回顾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01~2011—12问连续收治并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653例,对患者的人数、年龄、性别、民族、夹层分型、合并症、治疗方法和死亡人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我院共确诊主动脉夹层653例,患者平均年龄(51.7±13.5)岁,40—49岁年龄组发病例数最多,男女之比为3.11:1。少数民族与汉族之比为2.46:1。Debakey分型I型、Ⅱ型、Ⅲ型夹层的构成比分别为31.70%,8.27%,60.03%。主动脉夹层住院病死率12.71%。530例(81.16%)患者有高血压病史或入院时血压增高。在两个5年周期中,主动脉夹层病例数呈逐年递增趋势,后五年收治人数较前5年增长了207%,合并高血压患者较前增加了238%。结论新疆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住院率呈上升趋势,主动脉夹层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人数明显增加,好发年龄在40一49岁;男女比例接近国外报道。  相似文献   

5.
韩忠源  马鑫  邱晓燕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1):1425-1426,1430
目的:观察静脉滴脉注超大剂量美托洛尔抢救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随机分为A组12例、B组11例,A组采用美拉洛尔治疗,B组不用,比较A、B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血压及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较B组明显改善,住院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死亡率较B组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大剂量静脉应用美托洛尔是抢救急性主动脉夹层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华文球  张程赪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1):1308-1308,1311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家庭负担及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4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156名家属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非心理干预组各78例,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在其患者入院时症状自评量表评定结果与国内常模比较,各因子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两组家属在其患者出院时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与人院时症状自评量表减分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两组家属出院时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与常模比较,有显著差异的因子数研究组少于对照组。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家庭负担较重,应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7.
国产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氨氯地平作对照,研究替米沙坦的降压疗效。方法7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停用降血压药1周,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38例,口服替米沙坦40mg/d;对照组B组138例,口服氨氯地平5mg/d。治疗8周,观察血压、心率、血糖、血脂、肝功能及不良反应等。结果2组治疗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替米沙坦较氨氯地平能明显降低高血压的晨峰现象(P〈0.05),2组治疗前后心率及各项实验室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变化。不良反应轻微,均能耐受。结论国产替米沙坦为高血压患者的理想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夹层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讨论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56例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诊治情况,结合文献复习,探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与治疗。结果:主动脉夹层例数明显增加,死亡率较前有显著下降。结论:高血压、马凡氏综合征是主动脉夹层常见原因,胸痛、背痛为常见首发症状。CT、MRI、动脉造影均是确诊本病的重要影像检查手段。内科保守治疗可为外科手术和/或介入治疗赢得时间,大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效果确切,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加深对主动脉夹层临床特点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降低病死率。方法分析16例主动脉夹层的病因及诱因、临床表现、确诊手段、治疗与预后。结果AD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者占82%,血压控制均未达标;主要首发症状为突发性撕裂样剧烈疼痛;MRI、增强CT的诊断符合率高(100%)。结论以突发剧痛就诊,尤其有高血压者,必须考虑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可行MRI或增强CT检查确诊;药物治疗的首要问题是稳定控制血压并达到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3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年1月~2009年12月10年连续收治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主动脉夹层238例患者,对每年患者的总数、年龄、性别、夹层类型、血压水平、治疗方法和疾病预后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 高血压患者主动脉夹层的发生率(73.5%)明显高于非高血压患者(26.5%),血压改变以收缩压和平均压的增高明显(P<0.05).有高血压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25.1%)高于非高血压的主动脉夹层患者(9.5%)(P<0.05).药物治疗组的有效率为74.6%,手术治疗组有效率70.0%,血管内支架治疗的治愈率91.4%,介入治疗组其有效率高于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组(P<0.05).A型主动脉夹层较B型主动脉夹层发病平均年龄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住院病死率(36.2%)高于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住院病死率(9.6%)(P<0.05).结论 主动脉夹层的住院患者在迅速增多,平均发病年龄明显低于国外报道.主动脉夹层发生的危险性与收缩压的关系比较密切,有高血压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早期死亡率较高.主动脉夹层的预防与治疗方面亟待更多的关注与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螺旋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顾康康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17(12):1096-1098,1101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螺旋CT扫描。结果:横轴位图像上可观察到主动脉壁钙化,真、假腔及内膜片、破口位置和受累主动脉范围;根据DeBakey分型,12例患者中夹层动脉瘤Ⅰ型3例,Ⅱ型2例,Ⅲ型7例;按A、B两型分类为A型10例,B型2例。结论:螺旋CT扫描特别是增强扫描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首选的影像学方法,具有准确、快速、简便及价格低廉的特点,对该病治疗方式的选择及治疗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夹层5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康丽 《安徽医学》2009,30(8):951-952
目的加深对主动脉夹层临床特点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降低病死率。方法分析51例主动脉夹层的病因及诱因、临床表现、诊断手段、治疗与预后。结果AD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者占72%,血压控制均未达标;主要首发症状为突发性撕裂样剧烈疼痛;MRI、增强CT的确诊率高(100%)。结论以突发剧痛就诊,尤其有高血压者,必须考虑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可行MRI或增强CT检查确诊;药物治疗的首要问题是稳定控制血压并达到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排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累及主动脉分支机理。方法选取我院CT检查典型主动脉夹层共38例,观察AD分型、主动脉受累分支及破口情况;结果 38例AD患者中,A型22例,B型16例;主动脉累及分支111支,其中完全来源于假腔70支,完全来源于真、假腔40支;显示内膜破口40个;结论主动脉受累分支与内膜破口表现出相关性,可能与脉动血压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联用小剂量二甲双胍治疗代谢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22例,所有患者均在抗高血压三联(吲哒帕胺、依那普利、硝苯地平缓释片或美托洛尔)治疗及积极生活方式干预(锻炼、低脂低盐饮食、控制体重)的基础上,加服二甲双胍。观察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血脂及BMI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19.1mmHg和11mmHg,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BMI下降1.3kg/m^2,差异有显著性(P<0.05);甘油三酯下降0.23m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指标如TC、LDL—C均有下降,HDL—C有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代谢性高血压患者在常规抗高血压治疗及积极生活方式干预(锻炼、低脂低盐饮食、控制体重)的基础上,加服二甲双胍治疗不但可取得较好的降压效果.而且对改善血脂代谢及控制体重亦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5.
卞碧雯 《大家健康》2016,(12):114-115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在高血压病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2015年该院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40例研究组(接受半夏白术天麻汤+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和43例对照组(接受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对比(1)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2)两组治疗前后高血压症状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高血压症状评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高血压症状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血压及症状。  相似文献   

16.
彭雪梅  吴焕文 《吉林医学》2013,34(7):1310-131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思路及药物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收治的1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多以疼痛为首发症状,高血压是主要的原因;主动脉血管造影可快速诊断及定位,内科药物治疗能防止夹层扩展,降低早期的死亡率;为介入或手术治疗的患者提供机会。结论:正确诊断及合理的药物治疗是降低主动脉夹层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血管内覆膜支架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急性主动脉夹层6例,男5例,女1例,平均年龄49.2±9.8岁。经CT增强扫描或磁共振成像确诊。所有患者均为Stanford B型。切开右侧股动脉置人覆膜血管内支架,封堵原发破口。置人后重复造影检查。随访行超声心动图或CT检查。结果:支架置入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5例无内漏,1例见少量内漏。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均明显扩大,远端降主动脉及分支供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所有患者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扩大,1例有内漏者,无加重。结论:血管内支架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具有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夹层动脉瘤570例临床确诊及误、漏 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夹层动脉瘤(AD)早期确诊和误诊的原因。方法选取2003-01-2006—05太原市中心医院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1994-01-2006-05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早期诊断病例和误诊病例570例。所有病人均经X线或彩色多普勒超声(CFDI)检查或磁共振(MRI)、CT或数字减影(DSA渡)确诊,确诊标准为发现假腔或游离膜片。早期确诊AD的病人277例,男225例、女52例。误诊病人293例,男235例、女58例。结果早期确诊AD和误诊病人在性别、高血压、冠心病、胸痛、双侧肢体血压不对称、心脏异常杂音、Stanford分型等临床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检查率、CT检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率、MRI检查率、DSA检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AD病人的初始症状、发病过程、心电图改变极易误诊,急诊应用各种影像学检查可以明显提高其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限制性支架在预防及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远端新发破口的适应证与技术要点。方法对2011年2月-2012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例腔内修复术近端锚定区不足、真腔被严重压缩及原支架远端出现新发破口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第一破口位置及远端是否存在破口,在主动脉造影下预先置入限制性支架同时,在第一破口及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行腔内隔绝术,必要时以"烟囱"支架重建左颈总动脉的血流。术后复查主动脉CT,观察疗效以及远端新发破口、支架移位、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无Ⅰ型、Ⅲ型内漏发生,限制性支架内血流通畅。11例患者均存活,1例患者术后第1天出现恶心,给予保护胃黏膜治后疗症状好转。术后随访1~20个月,主动脉内支架及限制性支架位置良好,无移植物相关渗漏发生,无截瘫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限制性支架对于预防及治疗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远端新发破口有重要作用,避免患者再次入院手术的痛苦。短期随访结果满意,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20.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时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处理原则。方法:对116例接受腔内隔绝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6例患者中62例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受到干扰,其中2例完全遮蔽,19例有临床症状,而术前行颈外动脉-椎动脉旁路者,完全遮蔽左锁骨下动脉后无不适症状。结论:完全遮蔽左锁骨下动脉可引起左侧椎动脉的急性严重缺血造成严重的并发症,术前应根据夹层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距离,选择性实施左锁骨外动脉-左椎动脉旁路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