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连续流动式红细胞单采术治疗红细胞增多症广州血液中心临床输血研究所(510095)崔徐江,孙一平,冯肖霞静脉放血是目前红细胞增多症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其目的是去除大量增生的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BCS)具有电脑自动控...  相似文献   

2.
洗涤红细胞(WRC)由于去除了几乎全部的血浆及大部分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了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且价格与悬浮红细胞接近,导致临床上出现滥用情况。笔者就本地临床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在急救输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2000—09~2004—09将去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LPRBC)应用于临床急救,比输注未经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更合理、安全、有效,避免了由于大量多次接受输血而引起受血者体内产生多种免疫抗体所造成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NHFFR),提高了临床输血质量,达到了预期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1 研究计划摘要 研究显示,许多相关的输血反应及输血后的感染疾病是由血液中的白细胞所引起的,为了降低输血治疗造成的不良反应及疾病感染,去除治疗用血制品中的白细胞含量是主要的目标;故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与市售商品不同的材料,开发出高效能的红细胞专用去除白细胞(简称去白)过滤器.  相似文献   

5.
<正>输血是临床治疗、急诊抢救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现代输血事业的迅速发展,传统输血的观念和手段发生了根本变革,输血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科学已进入了成分输血时代。成分血一血多用,既节约了资源,又减少了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血液经白细胞滤器滤除血液白细胞后红细胞性能改变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选择42例入库合格血液,应用去白细胞过滤器去除白细胞,并于过滤前后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粘度、中切粘度、低切粘度、全血还原粘度)检测,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和刚性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游离Hb等红细胞相关参数的测定。结果 经白细胞滤器处理后,红细胞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变,血液粘度轻度下降。结论 用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去除血液中白细胞不会改变红细胞形态,去白细胞后血液粘度下降,血液质量不受影响,而不影响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7.
洗涤红细胞(WRC)因基本去除了血浆及大量的白细胞,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机会极少,现广泛应用于临床。笔者在操作实践中发现《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血站部分)》中,关于留取洗涤红细胞检测标本存在几处疑问与不妥,现提出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8.
去白细胞的悬浮红细胞质量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过滤过程中对悬浮红细胞质量影响。方法对去白细胞过滤前后的悬浮红细胞检测红细胞回收率、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K+、血游离血红蛋白、红细胞渗透脆性。结果红细胞回收率89.9%,白细胞去除率99.993%,血小板去除率>99.76%,其它指标去白细胞过滤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5)。结论采用去白细胞滤器去除白细胞质量可靠,白细胞去除率高,能使输血更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莫菲氏滴管内液面高度对过滤红细胞损伤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临床输血或白细胞去除时 ,减少红细胞损伤莫菲氏滴管内液面的最佳高度。方法 将 180袋红细胞悬液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90袋 ,用白细胞过滤器过滤 ,观察组莫菲氏滴管内液面调至 2 / 3高处 ,对照组调至 1/ 3高处 ,每袋血液去除在 10~ 15min内完成 ,分别检测去除白细胞前后红细胞悬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数目 ,血清钾含量。再将观察组的 90袋分为观察Ⅰ组、Ⅱ组各 4 5袋输用于临床 ,观察Ⅰ组莫菲氏滴管内液面高度调至满管 1/ 3,观察Ⅱ组调至满管 2 / 3,均在输注 5~ 7min后 ,从输血胶管与头皮针接头处取产生滴落后的血标本 ,检测白细胞、红细胞数目 ,血清钾含量。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去除后白细胞与去除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红细胞数目、血清钾含量与去除前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过滤后白细胞数目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红细胞数目、血清钾含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观察Ⅰ、Ⅱ组产生滴落后白细胞与产生滴落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红细胞、血清钾含量与产生滴落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观察Ⅰ、Ⅱ组在产生滴落后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红细胞计数 ,血清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血液透析患者贫血发生率100%,且患者白细胞功能异常,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使CRF患者易并发感染,感染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红细胞免疫也是机体防御感染的因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治疗肾性贫血有效的方法,我们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宁红欣)治疗CRF患者的贫血,并以输血组作对照,观察了EPO对CRF血液透析患者IL-6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妇产科患者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前后血红蛋白(Hb)及血细胞比容(Hct)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就诊于医院妇产科需要输血治疗的196例患者的输血记录。结果输血前Hb(66.27±17.85)g/L,输血后Hb(79.28±16.79)g/L,输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应进一步对输血指征从严把关,做到合理用血、科学用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输注在临床输血中对输血安全性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7月期间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收治的100例需输血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输血先后顺序分组,各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输血(未经白细胞过滤的红细胞悬液),观察组行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输注,对两组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凝血功能、炎性指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输血治疗后,观察组各炎性指标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治疗前,两组患者凝血四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治疗后,观察组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水平更低、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治疗后,两组患者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明显较对照组16....  相似文献   

13.
推广成分输血,提高输血疗效,减少输血反应,是当今输血技术的一大进步。浓缩红细胞(Red Blood Cell Concentrate,RCC)和少白细胞红细胞(Leukocyte-Poor Red Blood Cell,LP-RBC)是目前血站供给临床使用较多的血液成分制剂。随着血液质量的提高,临床上细菌性发热反应和ABO血型不合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已很少发生,约90%的输血反应系非溶血性、非细菌性输血反应,这些反应大多与输入的白细胞有关,因白细胞抗体的产生而造成输血失败。为此笔者对RCC和LPRBC制剂在临床使用时发生输血反应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两种血液成分与输血反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去白细胞输血已广泛应用临床,能有效减少多种输血不良反应,降低输血传播相关疾病的发生率,提高输血治疗效果。有关滤除白细胞前后质量控制、血细胞形态、生化、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等研究已有报道,但对血液流变学特性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对库存红细胞滤除前后不同切变率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测定,来探讨去白细胞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三联袋洗涤红细胞及其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长期输血的贫血病人,由于体内产生了白细胞或血浆蛋白抗体,易发生输血反应,如非溶血性发热、过敏反应等,给治疗带来困难。用生理盐水洗涤的红细胞可以除去白细胞(>95%)和血浆(>99.5%),从而防止或降低这类输血反应,达到治疗及缓解症状的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红细胞悬液经滤除白细胞后降低输血副作用的效果。方法选取1998年1月~2001年10月间148份大剂量输血的手术病历,记录红细胞悬液或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输注前、输注1d后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肌酐(Cr)、血糖(GLU)、血K和Ca离子浓度、pH值,并比较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的发生率,分析两种成分输血对患者机体的影响。结果在红细胞悬液输注组,术后GOT、ALT、Cr、WBC、GLU、IB、TB的增高与红细胞悬液输注有关(P<0.05),血钾、钙离子浓度和pH的变化不显著(P>0.05);在白细胞去除组,手术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均不显著(P>0.05)。输注红细胞悬液组FNTHR发生率为75.6%。结论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在大剂量输血中的应用,可有效防止FNTHR的发生,降低因红细胞悬液中白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复合物(PLA)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背景 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是同种输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认为白细胞与FNHTR的发生机理有关,有人建议输注去除白细胞的红细胞,可以减少FNHTR的发生。这些反应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对它的治疗、评估及血液损耗都是很大的一笔费用。在过去7年里,Johns Hopkins医院去除白细胞红细胞输血比例逐年增多,并接近100%。在这里回顾性地分析了在不同去除白细胞比例中,红细胞输血患者的  相似文献   

18.
单采血小板目前已被广泛用于临床 ,白细胞、红细胞污染少 ,血小板含量高是其重要特征 ,也是反映其质量的 3个重要指标[1] 。因输注含白细胞的血液常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小板输注无效和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另外 ,经输血传播的病毒一般总是把白细胞作为中间宿主 ,去除或减少了白细胞也就减少了输血副作用的发生 ,降低了传播疾病的危险 ;因单采血小板输注不做红细胞交叉配型 ,仅要求ABO同型 ,所以 ,红细胞污染较多 ,有可能引发红细胞血型系统的免疫 ,甚至发生输血反应 ;血小板含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减少临床输血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提倡输注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方法血液成分在去除白细胞前、后分别进行质量检测,数据以x±s表示。结果血液去除白细胞以后有效成分的回收率达86%以上,白细胞残留量在1.32×106/U以下,血液上清液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小于530mg/L,无溶血现象。结论去除白细胞后的血液质量较好、外观色泽鲜、含氧度高、输注流畅,输血反应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库型滤白悬浮红细胞在减少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2016年1月-10月期间,在惠州市七家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接受血库型滤白悬浮红细胞治疗患者1744例次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使用普通悬浮红细胞治疗的患者2318例次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不同病种、不同输血次数输血后FNHTR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生FNHTR14例,发生率0.80%,对照组发生FNHTR49例,发生率2.11%,两组FNHTR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和妇产科的两组FNHTR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儿科、肿瘤科、血液科等需多次输血的病种两组FNHTR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次以上输血患者FNHTR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保存期两周后滤除白细胞的FNHTR与对照组总体FNHTR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存三周后滤除白细胞的FNHTR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总体FNHTR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需反复输血患者身上应用在一定储存期内滤除白细胞的血液,可降低FNHTR的发生率,提高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