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药功效作用及运用中的隐喻现象、发生机制及其表述与临床指导方面的缺陷.方法:从隐喻结构及思维的方向,结合相关例证,对其如何在中药功效语言文字表达及临床指导理论中起作用做分析.结果:隐喻对中药功效的描述及临床指导理论都产生了重要作用,但因其本身的局限性及过度推演之弊端,其论述及临床指导均有不足之处.结论:应对中药中的隐喻现象辨证看待,以更好地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2.
江波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15):1739-1740
中药注射剂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中药新剂型之一.随着中药注射剂品种的增多和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不良反应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其质量与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安全合理的使用中药注射剂,是我们共同研究的新内容.现就中药注射剂静脉输入的安全管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康脑舒口服液是我院研制的复方中药制剂,具有健脑益智,宁心安神之功效,主要用于记忆力减退、神经衰弱、失眠多梦、健忘症等,临床应用收到了满意效果。本主要对其制备工艺以及质量标准作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药注射剂是以中医药理论及经验为基础,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从中药或其他天然药物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的无菌制剂。由于中药注射剂给药方式特殊,直接进入人体,分布到组织、器官,生物利用度很高,作用迅速,在临床得到越来越多地应用。近年来,随着国内对中药注射剂的广泛临床应用,对其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报道也逐渐增多,中药注射剂约占中药不良反应的3/4[1]。因此如何在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目前扩大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面临的问题和关键所在。现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原因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大黄是中医临床上最常用的一味中药,最近研究和临床证明,大黄具有显著的清热解毒、消炎抑菌、利胆通便等多种功效。随着对其药理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已引起国内外医药学界的重视。本品与西药联用现象亦与日俱增。大黄中的多种有效成分尤其是蒽醌类和鞣质类成分与西药发生作用,对临床疗效有很大影响。因此,了解其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川芎嗪临床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川芎嗪是中药川芎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扩张血管、抗血小板凝聚、抗血栓形成、减轻血管痉挛和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如脑供血不足、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增加,川芎嗪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现将近10年来有关盐酸川芎嗪的临床应用和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文献进行综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发酵炮制对红花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发酵中药是现代生物技术和中药研究的完美结合,依靠微生物发酵来生产发酵中药近来正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并为中药的发展开辟了新空间。研究夏枯草芽孢杆菌S2-13发酵炮制对红花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 邻二氮菲一赔’氧化法测定羟自由基清除率,脂质过氧化物含量。结果 红花经S2-13的发酵炮制其抗氧化功效显著提高。结论 红花中一些有效成分可能是经S2-13的生物转化提高了其抗氧化功效。  相似文献   

8.
黄连是临床最常用的清热类药物之一.其性味苦寒,入心、肝、胆、脾、胃、大肠诸经,具有较强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本草别录>云其"主五脏冷热,久下泄癖脓血;止消渴,大惊……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黄连的临床应用极为广泛,单用即可取效,如若进行适当配伍,既可增强其疗效,又可扩大其治疗范围.从历代医家的经典论说和近年应用经验来看,黄连的对药配伍很有特色,既可与其性味功效相同的药物进行配对,起到协同作用;也可与其性味功效不同药物进行配对,以期收到不同作用.兹将黄连临床应用中最有特色和最具代表性的对药配伍分类论说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该院使用中药针剂患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中药针剂辨证使用的必要性。方法:采取回顾式调查的方法,分别选取2组用量较大的中药针剂分为辨病用药和非辨病用药2类进行统计分析。辨病用药类选取的为灯盏细辛注射液与苦碟子注射液,两者药性不同,但均主治冠心病,比较两者临床疗效;非辨病用药选取的为参附注射液,观察其使用情况与疗效的关系。结果: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疗效优于苦碟子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在各科均有运用,以普外科应用人数最多。结论:中药针剂可能保持了中药原有的性味功效的特性,临床应辨证使用。  相似文献   

10.
有些中药药名相似,又属同科植物,但其功效及临床应用不尽相同,或完全不同,所以临床必须区别应用。一、白芍与赤芍两药都来源于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芍是家种芍药之根,加工时刮去粗皮;赤芍为野生芍药或川赤芍、草芍药之根。《本经》载芍药并无赤白之分,至陶弘景才提出有赤白两种,后世医  相似文献   

11.
中药蝉蜕传统应用和现代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蝉蜕为蝉科昆虫黑蚱、山蝉等若虫羽化时的蜕壳,别名蝉衣、蝉退、蝉壳、知了壳。性寒,味咸,为辛凉解表药;具有疏风清热、明目退翳,透疹止痒,镇惊解痉,利咽消肿等功效。临床上可治疗风热感冒,各种炎症,惊风抽搐,咽喉肿痛,痘疹疔疮等适应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功效不断地被发现,且效果明显,如抗癌、镇痛、抗惊厥、抗过敏等。为了合理和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有必要对其传统应用和现代研究情况作一回顾,为深入研究与开发蝉蜕中药,提供参考。一、中药蝉蜕传统应用概况简介蝉蜕入药,始载《名医别录》“主小儿惊痫,……灰服之,主久痢。”;唐代《药…  相似文献   

12.
热疗前列贴是根据传统中医药理论和前列腺的病理特点,采用中药黄柏、金银花、丹参、冰片等与化学发热剂经科学加工而成的中药贴剂。其具有清热燥湿、活血化瘀之功效。我们对本品的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现将实验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药防治疾病已达数千年之久,对保障人类健康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国特有的医药卫生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医药工作者已经认识到中药有效成分含量低、杂质多、质量不稳定,临床效果达不到预期目的。在继承传统医药学基础上,正在逐步打破传统的、陈旧的用药方法,努力挖掘中药的有效成分,扩大在临床中的应用。1中药的有效成分中药的有效成分,是指具有明确的化学结构和物理常数的化学物质。近年来由于基础科学特别是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的发展,使药学工作者对中药的研究正逐步走向科学化、技术化和专业化,尽可能把中药的有效成分,通…  相似文献   

14.
常用中药针剂在急诊临床上的辨证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中药针剂的应用也要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精髓 ,如果不讲辨证地应用中药 ,有时在临床上也有一定的疗效 ,但决不会获得显效、高效、速效。1 1 外感高热的辨证用药1 1 1 柴胡注射液  具有清热解表 ,和解退热的功效 ,因此对邪郁太阳之表或邪阻少阳半表半里之发热 ,疗效显著。1 1 2 鱼腥草注射液  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的功效 ,因此对时疫邪毒所致的风温肺热证 ,湿热邪毒所致湿热证之发热疗效显著。1 1 3 银黄注射液  是由金银花和黄芩提取的 ,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 ,因此对风热毒邪所致的卫气分高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四川地区中药文献的复习,初步整理了四川地区医药文献中有关睡眠中药文献。四川省中药资源丰富,是多种道地中药的主要产地,素有中药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但其中与睡眠有关的药物,还没有文献对其进行整理和阐述。通过对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的文献研究,可以对我们临床应用四川地区道地中药治疗睡眠障碍,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探索并分析临床上常规使用的具有保肾功能的中成药中的部分中药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通过大量阅读相关被涉及的中药功效及西医机制的研究文献,从中总结这些中药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并证实这些已被应用于保肾中成药中的单味中药对糖尿病肾病保护作用是明确的。这些中药是保肾中成药中起决定以及关键性作用的成分,并且其中医保肾作用及西医对肾脏功能的保护及延缓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7.
对24例应用中药导泻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进行系统性回顾。中药导泻治疗后病人舒适度增加,并发症减少。认为应用中药导泻治疗可预防和治疗肠道衰竭,减少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护理中应严格掌握灌入药液的温度、量并选择合适的灌入途径,以发挥其最大功效。  相似文献   

18.
柔肝抗纤颗粒由丹参、黄芪、五味子等中药组成,具有扶正化瘀之功效,临床上用于肝纤维化的治疗。为了考察其疗效,我们对柔肝抗纤颗粒对复合因素致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综述有助于改善睡眠的中药类保健食品与药膳的相关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资料并进一步综合分析。结果研究表明,一些具有药食同源特性或可作为保健食品原料的中药具有镇静催眠功效;有助于改善睡眠的中药类保健食品通常来源于传统方剂、中医临床验方或根据中医药理论组方并满足相关功能评价要求;安神类药膳亦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制作并对失眠症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结论一些中药类保健食品与药膳确有一定的助眠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外用中药促创面愈合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创面愈合是创伤后所引起的病理过程的总称 ,而以组织再生为主要过程 [1]。当前 ,人们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已经从大体深入到细胞、分子及基因水平[2] ,临床上纯化的生长因子已开始应用。但是生长因子存在着具有非特异性生物学效应和与肿瘤因子有交叉反应的缺陷与不足。然而 ,千百年来 ,祖国医学的中药外用对创面愈合却具有独特的疗效。因此 ,充分发挥外用中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的特长 ,探讨生肌理论 ,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外用中药促创面愈合的使用机理 ,中医有“去腐生肌 ,煨脓长肉”之说。已有的研究表明 ,外用中药能促进创面分泌大量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