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腧穴学是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腧穴的定位、取法、性质、功能、主治、临床配穴应用及刺灸方法的一门学科。腧穴的定义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和通过体表的部位,也是某些疾病在体表的反应点和针灸治疗的刺激点。腧穴的分类腧穴可分为十四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三种。十四经穴是指分布在十四经在体表循行路线上的腧穴;经外奇穴是指没有归入十四经以内的腧穴;阿是穴是指在疾病过程中在体表某处出现的过敏穴。前二者都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  相似文献   

2.
凡是在十四经中具有某些特殊治疗作用的并有特定名称的腧穴均称为"特定穴".特定穴并不是独立的腧穴,而是从属于十四经脉、奇经八脉的腧穴.在十四经穴中有一些腧穴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有些有共同的特点和作用.因此将这些腧穴统称为特定穴.特定穴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点、含义和治疗作用,分为10类,包括在四肢肘、膝以下的五输穴、十二原穴、十五络穴、十六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有胸腹、背腰部的背俞穴、募穴;在四肢躯干部的八会穴,以及全身经脉的交会穴.掌握这些特定穴的含义、主治性能和临床应用.对于临床选穴配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腧穴的意义和分类“腧穴”为数很多,它分布在人体各部,是人体脉气输注聚集于体表的所在。“腧”有转输通达的意思,“穴”有孔隙的意思。内经里有气穴、骨空等名称。腧穴又因主治功能和脏腑的关系,分别列入于十四经络,所以又可称为“经穴”。此外还有一些经验特效穴位,因为是历代逐渐发现的,还没有列入十四经系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任脉部分穴名为研究对象,从传统文化入手,运用文献学研究整理方法,分析探讨了命名的理据和医学意义。该文认为任脉24个穴名中有14个是根据腧穴所在部位或部位形态、特征、功用、气血流注状况等,取天体星辰之象,取建筑物之象,取地理形貌或区域之象,取动物、器物之象等来命名的。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象天法地"哲学范畴下的比类取象思维方式,体现了古代医家将传统文化与中医特点相结合来命名腧穴的方法和规律。  相似文献   

5.
腧穴名称,都应当有一个原由。所谓“凡诸孔穴,名不虚设”。正确理解穴名之义,有助于掌握腧穴的部位和临床应用。故此,本刊拟陆续发表张善忱副教授的《穴名释义》,以供学者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公开发表的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文文献,探求其选穴规律,冀为临床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指导。方法 检索CNKI、万方、维普3大中文数据库中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15年文献,合并重复文献,通过统一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有效文献,对最终纳入文献中腧穴名称出现频次进行排序,分析排序前20位的腧穴并分析其内在规律。结果 共检索出相关文献1 758篇,最终有效文献472篇,涉及腧穴名称144种,腧穴的总使用频次为1 664次。排序前20位的腧穴依次为颈夹脊穴、风池、曲池、合谷、外关、肩井、大椎、手三里、后溪、天宗、阿是穴、天柱、肩髃、肩中俞、大杼、肩外俞、肩贞、风府、列缺、百会。结论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选穴规律主要以手三阳经、足三阳经、督脉腧穴为主,以手太阴经和阿是穴为辅;选穴部位主要集中于颈肩部和上肢部,其次为背部和颠顶部。  相似文献   

7.
目前,针灸临床独特的检测手段有腧穴检测、经络检测及非特异部位检测三类。其中传统腧穴检查已发展为多种现代仪器信息检测方法。为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意义,有必要对它在临床上的作用、原理及发展前景作一理论上的探讨。 1 腧穴是人体特殊信息源腧穴概念在人体的确切定位现已包括360多个经穴,数以百计的传统经外奇穴,称之为“微针系统”  相似文献   

8.
针灸治疗偏头痛临床对照文献用穴规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偏头痛临床对照试验中的十四经腧穴用穴规律.方法:搜集针灸治疗偏头痛临床对照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对文献中使用的十四经腧穴进行提取,用Access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合格文献196篇,腧穴63个.63个腧穴分布于十四经,其中足少阳胆经腧穴23个,手少阳三焦经腧穴7个;纳入腧穴中特定穴53个,涉及特定穴9种.结论:针灸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中使用的腧穴、归经主要以手、足少阳经为主,腧穴类型主要以特定穴为主.  相似文献   

9.
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慢性胃炎中的十四经腧穴用穴规律。主要搜集近五年针灸治疗慢性胃炎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对文献中使用的十四经腧穴进行提取应用。纳入合格文献38篇,腧穴55个,54个腧穴分布于十四经,其中足阳明胃经13个,任脉腧穴11个,膀胱经腧穴8个,脾经7个。纳入穴中特定穴37个,涉及特定穴10种。结果发现,针灸治疗慢性胃炎中使用的腧穴、归经主要以任脉、足阳明经为主,腧穴类型主要以特定穴为主。  相似文献   

10.
在腧穴学中,特定穴是一个主要内容,而五腧穴在特定穴中又属重要组成部份,故本文就五腧穴及其有关问题谈谈个人看法。五腧穴既是一种穴位分类名称,又形象的用水泉从出到流,从小到大的自然现象,对经脉之气的运行进行比喻、归类,并对各类穴的相互关系进行解释。从经气的流向来说,是从井到合,从流量来说是从井最小到合最大,从变化来说是井出,荥流,腧聚,经盛,合入。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分析近10年现代文献中针灸治疗痛经的同功穴选用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2006—2016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痛经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整理。结果得到相关文献128篇。治疗痛经的同功穴有49个,其中十四经腧穴47个,经外奇穴2个;主要穴位为三阴交、关元、中极,所属经脉主要为足太阳膀胱经和任脉,所在部位主要是胸腹部和腰背部。按照使用频率将腧穴分为3级:一级谱腧穴9个、二级谱腧穴13个、三级谱腧穴27个。结论同功穴的概念进一步诠释了腧穴配伍的协同增效作用,可对针灸处方的选择以及临床疗效的提高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用穴频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用穴规律。方法:检索重庆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全文数据库中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对筛选合格文献中使用的十四经腧穴提取并录入Excel电子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54篇,腧穴48个,腧穴总使用频次165次,其中主穴128次,配穴42次;主穴使用频次最高的是手阳明大肠经曲池穴为27次,主穴+配穴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是太冲穴,主穴20次,配穴10次。结论:现代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主要是遵循局部选穴、循经选穴及辨证选穴等原则,太冲和曲池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常用组穴。  相似文献   

13.
作者于针灸临床,观察到前臂经穴及穴、区划分,与人体各部具有相对固定的对应性关系,进而提出“尺肤针”概念,及与其对应的系统疗法。本文试阐述其名称意义及与经络脏腑的关系,以探讨这一疗法的理论依据。 1 尺肤针命名意义及其渊源关系尺肤针是一种系统诊疗方法和分支学术,  相似文献   

14.
全息穴是依据全息理论结合生理学、病理学、人体解剖学以及临床实践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全息穴已经形成一个完善的理论系统 ,全息穴系统包括耳穴系统、头穴系统、足穴系统、眼穴系统、手穴系统、面穴系统、鼻穴系统、腕踝穴系统等等。目前 ,医学界对全息穴的研究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临床研究都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笔者认为全息穴纳入腧穴分类之中 ,即腧穴应分为十四经穴 ,经外奇穴 ,阿是穴和全息穴 4种。我们将全息穴纳入腧穴的分类 ,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 腧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无定位、定位、定名及系统分类等几个阶段腧穴形成大致…  相似文献   

15.
《腧穴学》的学习是比较枯燥的 ,初学者往往无所适从。其实 ,《腧穴学》的学习主要在于对腧穴的定位和功能主治的记忆 ,要做到对十四经共 361个经穴的定位和功能主治的准确记忆 ,首先要培养学习兴趣和树立信心 ,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下面介绍我在学习《腧穴学》时总结的一套“三步八法”的学习方法 ,希望对后学者有所帮助。“三步”是指定位记忆、功能主治记忆和实践记忆法三步 ,八法是指循经记忆法、以点带面记忆法、区域记忆法、歌诀助记法、特定穴突破法、分经学习法、交叉归纳法、实体参照法等 8种方法 ,其中八法中的前四法…  相似文献   

16.
从腧穴的概念、穴性与药性的区别和穴性的临床意义研究中得出:穴性是基于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理论,经过长期大量的医疗实践而获得的,是大量临床经验的总结;以针刺、艾灸、刺络放血等针灸方法为条件,通过腧穴的主治作用表现出来的;只有全面系统的考察腧穴的特性才能形成穴性学说.研究穴性以及特点对于临床辨证处方、选择针刺操作手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打破传统腧穴“以经分类”的方法,为腧穴教学和临床研究的方便,用“以效论穴”为腧穴进行分类,对初学者来说,可在功效指导下,认识腧穴的治疗原理;对临床工作者来说,则有利随症选穴,拓宽临床适用范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易造成气胸的腧穴进行分类和归纳,以期针灸工作者,尤其是针灸初学者更科学地掌握腧穴的针刺操作,预防气胸发生。[方法] 为了更好地预防针刺后气胸的发生,以腧穴定位和针刺操作为主要着眼点,根据肺体表投影及经穴的分布特点,将可能造成气胸的腧穴分成4大类,基于此从针刺操作角度、方向、深度三要素总结4类穴位的操作要点,并结合文献分析可能引起针刺后气胸或增加发生概率的其他危险因素。 [结果] 第一类位于肺体表投影内的腧穴,包括8条经、39个腧穴及1个经外奇穴,针刺操作要点在于不能直刺深刺。第二类位于肺体表投影边缘的腧穴,包括4条经、5个腧穴及11个经外奇穴,针刺操作要点在于不能朝肺深刺。第三类位于肺体表投影附近,包括6条经和10个腧穴,针刺操作要点在于不能朝肺深刺。第四类位于肩胛骨之上的腧穴,包括2条经和4个腧穴,针刺操作要点在于以直刺为主。文献分析发现,肺部基础疾病可增加针刺后气胸风险。 [结论] 在准确掌握肺脏解剖和经穴定位的基础上,严格规范针刺操作,了解患者肺部基础疾病,可最大程度地避免针刺后气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经络腧穴作用的特异性,寻找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最佳经络腧穴,为偏头痛提供一个好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针刺手少阳经、足少阳经、足厥阴经3条经络腧穴治疗偏头痛,观察针刺少阳经穴治疗偏头痛特征.结论针刺足少阳经络腧穴治疗偏头痛是用是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最佳经络选择.  相似文献   

20.
腧穴的命名是融汇医学、天文、地理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体现。"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知名求位,便于取次;知名得意,便于操作;顾名知用,便于施治。如风穴多为诸阳经之会,临证取穴能使卫阳密固,能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风邪则不易侵袭,且阳气充实,卫外而为固,并且奋起抗邪,故风字穴疏风祛风力强。"风字穴"虽都以风字命名,然其功效各有不同,因其与风的关系不同或熄内风,或散外风,或内风、外风兼治,皆因其命名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