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健脾法和利湿法虽然为治疗泄泻常用的治法,但是有些证型更适合用其他的治法。以下通过研究清代医家何梦瑶辨治泄泻的用药规律,浅析积泻、寒泻、肾泻、脾泻、食泻等证型对健脾法或利湿法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2.
“五更泻”并非皆属脾肾阳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更泻”多属脾肾阳虚,后阴不固所致。治疗多遵温肾固泻之法,以“四神丸”、“真人养脏汤”为代表方。但是,临床也常常会遇一些特殊情况,其病位并不在于脾肾,而涉及于心、肝、肺等脏,病性亦并非虚或寒,而为实或热或虚实错杂等。所以,临证且不可拘泥脾肾阳虚一说,必须审证求因,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3.
泻泄 ,是指排便次数增多 ,粪便稀薄 ,甚至泻如水样而言。本病全年皆有发生 ,尤以夏秋两季多见。泻泄主要病变在脾胃与大小肠 ,常因饮食失常而致。老年人正气虚弱 ,脾胃功能减弱 ,更易遭受邪气侵袭 ,损伤脾胃而致泻。本文谈几点粗浅体会。1 辨证施护1 1 寒湿泻泄 :因外邪寒湿侵袭肠胃或过食生冷 ,脾失健运 ,升降失常 ,清浊不分 ,饮食不化 ,传导失司而致泻泄。症见泻泄清稀 ,甚者如水样便 ,腹痛肠鸣 ,伴恶寒发热 ,鼻塞 ,苔薄白或白腻 ,脉濡缓。患者应注意保暖 ,可用热水袋温熨脐周 ,以祛寒除邪 ;或用艾灸神阙穴以温经祛寒止泻 ;或煎生姜红糖…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迁延性腹泻7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8例婴幼儿迁延性腹泻为研究对象,用10年的时间探索最佳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案。将迁延性腹泻分为脾虚泻、脾胃虚寒泻、脾肾虚寒泻3型,分别投以参苓白术散、桃花汤、附子理中汤临症加减,以达到健脾和胃、温中健脾、温补脾肾、固涩止泻的功效。78例治愈率达到84.6%,较以往未行系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有明显提高。总体来说,脾虚泻的治愈率、治好率较高,但是其他2型腹泻的治疗仍较为棘手,还须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钱乙在辨证中特别强调脾胃虚衰与疾病的关系,认为小儿杂病多与脾胃有关。治疗小儿脾胃病时注意攻不伤正、温不助热、寒不伤中,并注重分时论治。用药泻脾不伤胃、补脾不壅滞、生胃津不碍脾运。  相似文献   

6.
曹露  徐陆周 《中医学报》2020,35(8):1705-1708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以脾虚为本,因胃肠道感染而受湿热之邪,脾虚及肾表现为肠道持续性低度炎症,发为"泄"之腹泻时作。每遇郁怒、饮冷、感寒,因感受风邪或因肝郁而诱发加重,发为"泻"之泻下如注。病久可表现为肾虚之下利清谷、黎明作泻。其中脾虚为发病之本,湿邪为发病之关键,病性寒热错杂,本虚标实,病位在脾和大肠,涉及肝肾。治疗上重于扶脾,兼清湿热,疏肝调脾,温肾助阳,治以温清并用,寒热同调,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 征的小儿常见疾病。发病机理总在脾病湿盛。常分为暴泻和 久泻。暴泻多属实,有伤食泻、风寒泻、湿浊泻、湿热泻之 分;久泻多属虚,有脾虚泻、脾肾阳虚泻之别。腹泻治则,  相似文献   

8.
1 中医辨证治疗祖国医学认为凡泄泻都与脾有关.脾运化失职.则湿必胜.治宜健脾化湿;按寒、热、虚、实辩证.我们将治疗简化为伤食、风热、虚寒三型,口伤食泻  相似文献   

9.
由于小儿"脾常不足",故脾虚泻(Spleen-defi-ciency diarrhea,简称SDD)发生率极高。因此,对本证的治疗成为儿科医疗中重要的问题。SDD患儿常表现为大便稀溏,神倦乏力,纳化不健,若用蒙医理论来分析,上述表现是因三能之火较为钝弱,巴达干、赫依偏盛,下注胃肠而出现,应属寒泻范畴。五味清浊散选用草原特有药材,药性奇特,是治疗小儿寒泻的显效方剂。所以,从理论上分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无论是暴泻、初泻或久泻,属寒、属热,每在常规治泻方中加入一、二味固涩药,均取得满意疗效。现举案如下并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古代中医文献研究并结合临床实践,认为在小儿肺系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脾的气机运化、生血统血功能、运化水湿水谷功能等与肺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即脾与小儿肺系疾病密切相关;并提出肺系疾病咳嗽、肺炎喘嗽、哮喘等的病机及寒、热、虚、实辨证分型等,可从脾论治,具体治法包括培土生金、泻脾之热、滋脾阴以润肺等。  相似文献   

12.
泄泻一证,四时皆有,夏秋之季多而易患,唯小儿及老人更为常见。在病型上以伤食挟湿者尤多。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湿胜则濡泄”。在分型上有:一、全身证候性质上分为热泻与寒泻;二、在发病器官上区分为胃泄、脾泻、大肠泄、小肠泄、肾泄;三、以腹泻症状特点上分为飨泄、洞  相似文献   

13.
谈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四季都有,但以夏季为最多.临床上常见的小儿腹泻,中医将其归纳为四个类型,即:伤食泻、脾虚泻、热泻、寒泻,其症状表现是: (一)伤食泻:大便酸臭稀薄,或泻出物臭如败卵,伤乳者兼有绿色大便及乳块,腹部胀痛,泻前哭闹不安,泻后  相似文献   

14.
痛泻要方     
<正>痛泻要方载于《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原名"白术芍药散",因张景岳称之为"治痛泻要方",故名"痛泻要方"。为治肝脾不和之痛泻的常用方。方由炒白术90克、炒白芍60克、炒陈皮45克、防风60克四味中药组成。其剂型或散、或丸、或汤皆可,具有补脾柔肝,祛湿止泻的功能,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肠鸣腹痛,大便泄泻,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左弦而右缓者。  相似文献   

15.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腹泻,尤以夏秋季为甚,大多为消化道疾病,如消化不良、急慢性肠炎与痢疾等。中医常将它分成若干类型,且选用中成药治疗,效果颇为显著。现撷取部分简介如下。 伤食泻 主要因饮食不节,过食不易消化的食物,症状为腹部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泻后腹痛减轻。伴有泛酸水、嗳气、有陈食味等。可服加味保和丸与和中理脾丸等治疗。 脾虚泻 常因脾胃虚弱、消化功能减弱所致,表现为面色萎黄、身倦无力、饮食无味、食后腹胀、时溏时泻。伴有肠鸣、隐痛、矢气等。可服参苓白术丸、人参健脾丸或开胃健脾丸等治疗。 寒泻 多因贪凉喜冷,过食生冷食品,呈现腹痛、肠鸣,揉按或热敷腹部,会使疼痛减轻,但大便清稀。可服附子理中丸、参桂理中丸,也  相似文献   

16.
<正> 婴幼儿泄泻,是以腹泻为主症的小儿消化道之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秀均可发生,尤以夏秋季最为多见。如久泻失治,迁延不愈可导致伤阳伤阴,严重影响患几的生长和发育,甚则危及生命。近10年来,笔者运用推拿疗法医治婴幼儿泄泻1003例,治愈率达98.4%,兹介绍如下: 分型及临床表现根据病因和症状,将该病大致分为寒泻、热泻、伤食泻、虚寒泻和惊泻等。 1、寒泻:日泻数次至10数次,且腹痛绵绵,泻下清绿或蛋花汤样,含有不化之物。小便清长,腹部喜热,按揉则痛减。唇淡苔白,脉迟,指纹鲜红。 2、热泻:日泻数次,粪如糊状,色黄味臭,兼有泡沫,暴注下迫,伴有阵发腹痛。口渴欲饮,烦燥不安,  相似文献   

17.
<正>0引言蒙医学对婴幼儿腹泻有独特的认识,认为"过食锐、热或寒凉性和不相宜的饮食以及酸腐变质之品,气候环境的突变等诱因导致体内"最基本三个能量物质-三根"失去平衡,三根之一"希拉"偏盛而热邪下迫小肠,或肝热之邪降于小肠,或热病余邪滞留于肠内以及饮食不洁之物外感粘毒等所致~([1])。《秘诀医典》:"小儿疾病治法章"曰:"有热泄和寒泄二种"。目前临床上小儿腹泻可分为热泻、寒泻、粘泻和消化不良性腹泻等四种~([2])。  相似文献   

18.
临床常见以肝强脾弱,肝脾不调为主要病机的多种腹泻,例如,痛泻、经行泻、餐后泻、术后泻、过敏泻、五更泻等.笔者自拟抑肝扶脾汤,药物组成:白芍、葛根、陈皮、炒薏苡仁、木香、炒山药、乌梅、茯苓、川楝子、白术.行之临床,疗效满意,兹举验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五更泻辨治辑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更泻”以发病时间 (黎明时 )为特点命名 ,较早出现于《丹溪心法》:“有每日五更初洞泻…… ,虽节省饮食忌口 ,但得日间上半夜无事 ,近五更其泻复作。”至明代龚廷贤《寿世保元》言其病机为肾虚 ,故又称之为“肾泻”。赵献可《医贯》亦说 :“今肾既虚 ,则命门之火熄矣…… ,故令人多水泻不止 ,其泻每在五更将明时 ,必洞泻二三次。”后人沿袭于此 ,至今五版教材《中医内科学》仍认为五更泻系脾肾阳虚所致 ,治疗多用四神丸、椒附丸、五味子散、真人养脏汤等 ,或效或不效。其实五更泻病机复杂 ,并非皆属脾肾阳虚 ,临床治疗当明辨症因 ,不可…  相似文献   

20.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门诊患儿160例,男90例,女70例;其中2个月~1岁101例,1~3岁37例,3—7岁22例,年龄2个月~7岁。观察证型有伤食泻、风寒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湿热泻。其中伤食泻34例,风寒泻36例,脾虚泻18例,脾肾阳虚泻10例,湿热泻6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